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志莲 余永森 +1 位作者 杨莉 谢琦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并对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2016年6月至12月PICC术后拟诊静脉血栓形成而接受高频彩超检查的83例患者。...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并对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2016年6月至12月PICC术后拟诊静脉血栓形成而接受高频彩超检查的83例患者。使用美国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对PICC置管部位及其相邻的近远段血管进行探查,对血栓检出情况及患者的相关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时长、置管途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60.2%)患者PICC置管部位或邻近静脉高频彩超检查发现血栓。置管后2周内血栓检出率(64.0%)高于2周以上(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50岁以上脑血管意外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栓检出率(64.0%)高于其他患者(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诊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价值;PICC术后2周内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50岁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和恶性肿瘤患者是PICC术后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建议对此类患者及时进行高频彩超检查,以利早期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原文传递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角膜缘干细胞干性维持及扩增能力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娴 高晓唯 +4 位作者 杨于力 李沂键 谢汉平 蔡岩 李文静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人源性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能否用于体外扩增角膜缘干细胞(LSCs)并维持其干细胞特性。方法实验研究。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新疆眼科大学临床学院行体外分离培养HPMSCs并行成脂、成骨和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兔LSCs与... 目的探讨人源性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能否用于体外扩增角膜缘干细胞(LSCs)并维持其干细胞特性。方法实验研究。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新疆眼科大学临床学院行体外分离培养HPMSCs并行成脂、成骨和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兔LSCs与HPMSCs、NIH-3T3共培养并计算比较各组克隆形成率(CFE);免疫荧光检测两组LSCs克隆团干细胞特性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HPMSCs具有成脂和成骨潜能;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HLA-DR;与兔LSCs共培养8天后,两种饲养组均可形成较大LSCs克隆团,HPMSCs、NIH-3T3饲养组以及无饲养层组LSCs的CFE为(3.02±0.73)%、(4.11±0.69)%、(0.24±0.08)%,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7,P〈0.01);HPMSCs饲养组与NIH-3T3饲养组的CF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7,P〉O.05);HPMSCs、NIH-3T3饲养组与无饲养细胞组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8.10,P〈0.01)。免疫荧光化学检测两种饲养层LSCs克隆团标志物,IP013均呈高表达,CK3/12呈低表达,各饲养组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HPMSCs能扩增LSCs并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可作为替代3T3的理想饲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饲养层 共培养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差值调制模型的红外纹理生成方法
3
作者 杨壹斌 李敏 +1 位作者 杨敏 王亚楠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4-220,共7页
针对红外场景仿真中纹理映射真实感欠缺,实用性和灵活性较弱的问题,考虑到实拍图像在多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红外图像灰度差值调制模型的纹理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实测某时刻红外图像为基础,实施材质分类后将材质灰度与其灰度均值进行... 针对红外场景仿真中纹理映射真实感欠缺,实用性和灵活性较弱的问题,考虑到实拍图像在多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红外图像灰度差值调制模型的纹理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实测某时刻红外图像为基础,实施材质分类后将材质灰度与其灰度均值进行逐像素差值运算,得到主要景物材质的灰度差值分布,利用传热学理论求出景物在一天内其它时刻的均值温度,再模拟红外成像系统工作过程将其量化为对应灰度均值,并与灰度差值分布进行调制,生成仿真时刻的红外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生成的红外纹理图像兼具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仿真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生成 灰度差值 成像链路 调制模型
下载PDF
MYH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杨素丽 谢风 +2 位作者 孙景春 杨照微 王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0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非肌肉肌球蛋白ⅡA在大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YH9蛋白在90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YH9在不同阶段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MYH9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非肌肉肌球蛋白ⅡA在大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YH9蛋白在90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YH9在不同阶段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MYH9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别无关(P>0.05)。结论 MYH9在大肠癌中表达上调,并且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A 大肠癌 浸润 转移
下载PDF
直流配电网的集中?分布式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舒婷 王承民 +2 位作者 李骄阳 谢宁 王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73-3080,共8页
直流配电网的协调运行策略是直流配电网研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直流配电网的集中-分布式控制架构,包括集中控制层和分布式控制层。集中控制层研究联网和离网运行协调控制策略。联网运行策略考虑了交流配网的实际消纳能力和储能的... 直流配电网的协调运行策略是直流配电网研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直流配电网的集中-分布式控制架构,包括集中控制层和分布式控制层。集中控制层研究联网和离网运行协调控制策略。联网运行策略考虑了交流配网的实际消纳能力和储能的运行状态,被划分为换流站调节模式和换流站储能联调模式2种模式,能够最大化利用交流配网消纳能力同时尽可能使储能处在最佳状态,以此防备恶劣的情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根据不同模式下不同场景提出不同的协调策略。离网运行策略采用电压分层控制策略。分布式控制层研究每个本地端口的功能和本地策略。通过对研究的直流配电网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架构和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直流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集中-分布式控制 换流站调节 换流站储能联调 下垂控制
下载PDF
包裹液态氟碳的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术中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纪莉 杨丽 +1 位作者 张世玉 谢明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793-797,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热敏型纳米粒——包裹液态全氟己烷(PFH)的脂质纳米粒,探讨其术中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均质-乳匀法制备包裹PFH的纳米粒,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范围。水囊实验观察纳米粒热相变情况;将24块大... 目的制备一种热敏型纳米粒——包裹液态全氟己烷(PFH)的脂质纳米粒,探讨其术中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均质-乳匀法制备包裹PFH的纳米粒,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范围。水囊实验观察纳米粒热相变情况;将24块大小相同的离体猪肝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纳米粒处理,术中观察气化区的形成,并测量气化区及大体病理的大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制备的热敏型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28.00±65.57)nm。体外加热实验显示,当温度达到78℃时,二维超声观察纳米粒回声较加热前明显增强;离体猪肝消融实验显示,加入纳米粒后射频消融产生的气化区更明显,且与大体病理所示坏死范围呈高度相关(r=0.996、0.949)。结论通过均质-乳匀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粒,其粒径小且均一,具有热敏相变潜能,有望成为术中实时监控、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 纳米粒 射频消融 离体猪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