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旭旭 姜媛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8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4)和研究组(n=24)。参照...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8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4)和研究组(n=24)。参照组开展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开展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6min步行距离(6MWD)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呼出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生活质量及FeNO水平、E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炎症因子 肺功能
下载PDF
薄层状岩体隧道冒顶机制及支护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传文 王相龙 +6 位作者 杨旭旭 赵玉棣 邵行 满新杰 张长安 周洋洋 张作顺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59,共8页
以山东省临淄—临沂高速公路曹家顶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3DEC建立分析模型,探究薄层状岩体条件下隧道冒顶机理。通过拱顶岩体离层监测及塑性区分析,指出原有锚杆支护体系无法有效控制冒落高度是造成拱顶冒落的根... 以山东省临淄—临沂高速公路曹家顶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3DEC建立分析模型,探究薄层状岩体条件下隧道冒顶机理。通过拱顶岩体离层监测及塑性区分析,指出原有锚杆支护体系无法有效控制冒落高度是造成拱顶冒落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锚索支护方案并进行支护参数优化分析,包括不同锚索长度、顶板锚索根数及边墙锚杆数量比3个参数。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顶板范围内施作5根锚索,长度为5.5 m,边墙锚杆数量比0.5的锚索支护优化方案。选取具有冒顶风险的隧道区间开展锚索支护试验,监测数据显示,试验断面锚索平均轴力值比常规断面同位置处锚杆平均轴力值在拱肩下、拱肩上、拱顶位置分别提高65.1%、31%和8.5%,说明锚索支护体系相比锚杆支护体系可有效控制拱顶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状岩体 冒顶灾害 3DEC数值模拟 锚索支护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孤立性胃静脉曲张1例
3
作者 孙延召 杨永宾 +5 位作者 杨旭旭 苏芮 漆平 桑伟 张薇 白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315,共2页
患者女,76岁,呕血、黑便20余天,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0天,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家族史。查体:全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Child-Pugh肝功能B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1.0 g/L,白蛋白28.4 ... 患者女,76岁,呕血、黑便20余天,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0天,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家族史。查体:全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Child-Pugh肝功能B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1.0 g/L,白蛋白28.4 g/L。腹部增强CT:肝脏缩小、肝裂增宽、边缘欠光整;胃底后方胃膈韧带内见侧支静脉扩张、扭曲,自胃底后方横行至小弯侧并斜行向下经直径约11 mm分流道汇入左肾静脉(图1A、1B);腹腔积液。诊断: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胃-肾静脉分流;腹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侧支循环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软体机器人离子/电响应驱动材料与结构进展
4
作者 吴佳祥 邱林涛 +5 位作者 王吕婷 赵雨开 张凯航 石烨 杨栩旭 李铁风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4,共17页
介电弹性体和水凝胶这些软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良好响应,使其成为新型软驱动器、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设备和人机交互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子型电活性聚合物(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应用前景... 介电弹性体和水凝胶这些软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良好响应,使其成为新型软驱动器、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设备和人机交互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子型电活性聚合物(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改良路径。讨论了硅橡胶类、聚氨酯类和丙烯酸酯类介电弹性体的性能和优缺点,阐述了该类材料在人工肌肉中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进而提出了利用瓶刷式介电弹性体(BBE)以及互穿型网络结构(IPN)改良材料性能等解决方案。其次,介绍了电磁响应型、渗透压响应型以及光响应型水凝胶驱动器,并对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最后,总结了介电弹性体和水凝胶两类驱动材料与结构对软体机器人性能的影响,展示了这两大类驱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和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并提出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 多功能材料 水凝胶驱动器 软体机器人
原文传递
岩石非对称凸起结构面抗剪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郑菲 魏传文 +7 位作者 王相龙 杨旭旭 赵玉棣 邵行 满新杰 张长安 周洋洋 薛洪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
基于楔齿形结构面形貌特征,制作3种不同形貌的结构面,研究了楔齿结构特征参数最大潜在接触面积比A_(0)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对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结构面法向应力较小、A_(0)较大情况下的破坏模式主要是爬坡磨损,... 基于楔齿形结构面形貌特征,制作3种不同形貌的结构面,研究了楔齿结构特征参数最大潜在接触面积比A_(0)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对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结构面法向应力较小、A_(0)较大情况下的破坏模式主要是爬坡磨损,其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呈现滑移型;随着法向应力增大、A_(0)减小,破坏模式逐渐转变为爬坡切齿和完全剪断破坏,其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呈现峰值剪断Ⅰ型和峰值剪断Ⅱ型。法向应力增大限制了持续剪胀效应,而A 0的减小改变了迎坡面的受力,使凸起在发生剪断时的有效承载面积增大,从而影响结构面抗剪强度。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新的结构面抗剪强度模型,为岩石非对称凸起结构面抗剪强度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非对称凸起 最大潜在接触面积比 结构面 破坏模式 抗剪特性
下载PDF
浅埋大跨岩质隧道主动支护作用机制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王守慧 梅玉春 +9 位作者 刘泉维 李为腾 殷险峰 王刚 李文蓄 王绪勇 秦哲 杨旭旭 冯强 张朔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技术在隧道工程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对浅埋大跨岩质隧道的适用性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以青岛地铁暗挖车站为依托工程,开展调研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对比分析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锚杆对块状围岩的支护作用,从围... 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技术在隧道工程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对浅埋大跨岩质隧道的适用性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以青岛地铁暗挖车站为依托工程,开展调研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对比分析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锚杆对块状围岩的支护作用,从围岩应力补偿、块体围岩挤压成拱和危险块体控制3个方面研究浅埋大跨岩质隧道主动支护作用机制及理论模型,并进一步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原支护方案主要沿用了土质隧道支护理念,对岩质围岩自承能力的认识和利用不充分;锚杆预应力(100 kN)使围岩拉应力区消失、塑性区大幅度减小,并使围岩结构面的法向挤压接触应力提高约0.2~0.3 MPa,有效控制结构面两侧岩体的滑移错动,提升了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建立的主动支护理论模型将传统主动支护应力补偿对象由开挖面聚焦至岩体结构面;主动支护新方案较原支护方案的支护材料减量约30%,工期缩短约17%,隧道沉降量减小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杆 主动支护 地铁暗挖车站 硬岩 大跨隧道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实测的巷道围岩裂缝扩展和强度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旭旭 吴岳 靖洪文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基于对山东郓城煤矿巷道围岩体超声波波速的现场持续测试,研究巷道围岩体在开挖过程中裂缝扩展形式及其对围岩强度演变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巷道围岩体在开挖卸荷和应力分布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根据破裂区形成的时空效应,可将巷道围岩体... 基于对山东郓城煤矿巷道围岩体超声波波速的现场持续测试,研究巷道围岩体在开挖过程中裂缝扩展形式及其对围岩强度演变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巷道围岩体在开挖卸荷和应力分布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根据破裂区形成的时空效应,可将巷道围岩体由浅至深分为快速破裂区、渐进破裂区和稳定区。渐进破裂区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巷道围岩体裂缝扩展的过程,即围岩体的破坏主要以裂缝扩展的单源破裂形式和双源破裂形式进行,且双源破裂是2个或多个破裂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围岩的双源破裂增大了围岩体强度衰减的程度,其强度演变曲线与传统研究成果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采用FLAC3D软件对强度衰减与不衰减模型进行对比,发现衰减模型后期应力环境更差,围岩承载力弱,对于认识巷道围岩强度分布规律和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巷道围岩 超声波测试 裂缝扩展 强度演变 FLAC3D模拟
原文传递
《美甲技法》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中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栩栩 孙敬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8期54-55,共2页
《美甲技法》课程在形象设计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获取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较为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结果忽视了在美甲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 《美甲技法》课程在形象设计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获取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较为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结果忽视了在美甲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如今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活动教学中能不断深入与完善。该文通过对该课程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分析,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的设计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甲技能 实操 教学评价 思考
原文传递
不同峰前卸荷与循环侵水作用后的黄砂岩再承载蠕变特性研究
9
作者 秦哲 刘永德 +3 位作者 逄文龙 王旌 张润昌 杨旭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70,共13页
针对水利水电等涉水边坡工程开挖卸荷后长期稳定性问题,利用CDT1305–2微机控制电子压力试验系统和YAW–3000A电液式压力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峰前卸荷与循环侵水作用后黄砂岩单轴压缩与分级加载蠕变试验。以岩石无损状态为基准,运用损伤... 针对水利水电等涉水边坡工程开挖卸荷后长期稳定性问题,利用CDT1305–2微机控制电子压力试验系统和YAW–3000A电液式压力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峰前卸荷与循环侵水作用后黄砂岩单轴压缩与分级加载蠕变试验。以岩石无损状态为基准,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和推广后的应变等价原理,构建岩石宏细观耦合损伤变量DUNC;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岩石再承载蠕变性能并引入弹黏塑性理论建立一种新型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经0.4Rc,0.55Rc峰前卸荷作用后(Rc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其内部竖向孔隙逐渐扩展,横向孔隙被压密致使轴向均质性提高,但岩石经0.65Rc,0.7Rc峰前卸荷作用后,其内部竖、横向孔隙均进一步发育、扩张使岩石整体非均质性越显著;(2)随着峰前卸荷点逐渐增大,岩石蠕变破坏角α逐渐增大且裂纹增多,蠕变变形随峰前卸荷量增加较原岩样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循环侵水作用次数越多,蠕变应力水平越大越显著;(3)根据岩石蠕变过程中变形模量演化规律,定义全局损伤和局部时变损伤变量揭示岩石损伤演化机制,分析并构建考虑峰前卸荷、循环侵水与蠕变荷载作用的岩石宏细观耦合损伤变量;(4)结合线性元件非定常化和损伤处理的方法建立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基于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识别与验证,该模型既能反映整个蠕变过程中损伤演化规律,还能准确描述加速蠕变阶段非线性变形规律。研究成果对涉水高陡岩质边坡开挖卸荷后蠕变型滑坡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峰前卸荷 循环侵水 损伤演化 变形特性 蠕变模型
原文传递
硬岩相似材料正交试验设计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守杰 唐高洪 +4 位作者 韩绪 秦哲 李为腾 冯强 杨旭旭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相似理论,通过正交试验,对容重、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摩擦角等多因素进行控制。以石英砂、重晶石粉为骨料,水泥、石膏为胶结剂,研制了一种新型硬岩的相似材料。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对各因素水平、试样力学参数的灵敏度进行分析... 基于相似理论,通过正交试验,对容重、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摩擦角等多因素进行控制。以石英砂、重晶石粉为骨料,水泥、石膏为胶结剂,研制了一种新型硬岩的相似材料。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对各因素水平、试样力学参数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砂胶比对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影响最为显著,水膏比对试样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三轴抗压强度影响较为显著,含水率次之。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硬岩相似材料的配比方程,并已成功应用于青岛地铁6号线暗挖车站为背景的模型试验中,为试验结果提供了材料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相似材料 相似理论 正交试验 多线性回归
下载PDF
超载作用下浅埋硬岩隧洞破坏模式模型试验研究
11
作者 刘泉维 蔺文豪 +3 位作者 李为腾 秦哲 冯强 杨旭旭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31,161,共8页
为研究超载作用下浅埋硬岩隧洞的破坏模式,依托青岛地铁6号线青医西院区站QY-7+177监测断面开展大型相似模型试验研究,以容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摩擦角为材料主控参数真实还原模拟断面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采用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 为研究超载作用下浅埋硬岩隧洞的破坏模式,依托青岛地铁6号线青医西院区站QY-7+177监测断面开展大型相似模型试验研究,以容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摩擦角为材料主控参数真实还原模拟断面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采用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统观测裂隙演化过程。超载过程中隧洞围岩拱部出现一系列与拱顶法线夹角在25°~40°之间的正“八”字型剪切破坏裂隙,结合格里菲斯强度准则计算最先出现在拱顶正上方裂隙的起裂最大主应力为0.409 MPa,为相似材料单轴抗压强度的21.6%。试验结果表明,隧洞围岩拱顶上方在较低应力水平下已开始出现裂隙,为围岩的起裂危险区。隧洞围岩的破坏形式为拱部剪切破坏和拱脚处岩体破碎挤出破坏相耦合的剪切-挤出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硬岩隧洞 超载试验 裂隙演化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