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层状云火箭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红斌 傅瑜 +6 位作者 王秀萍 刘亚男 周德平 濮文耀 赵繁盛 何阳 张殿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2-1409,共8页
文章采用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方法对2015年4月12日大连市出现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火箭增雨试验和作业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作业区和对比区雨滴谱分钟雨量观测值与拟合值的对比计算发现,被催化云体在催化后的30~50 min内产生了... 文章采用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方法对2015年4月12日大连市出现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火箭增雨试验和作业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作业区和对比区雨滴谱分钟雨量观测值与拟合值的对比计算发现,被催化云体在催化后的30~50 min内产生了最大雨强和降水,其相对增雨量达到49%(α〈0.001),显著性较高;同时,催化云体的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面积、降雨时间,以及雨滴谱的变化特征等均表现了很好的物理效应,增雨试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云 火箭增雨 效果检验与分析
下载PDF
非接触式微量加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亚男 周哲海 +2 位作者 郭阳宽 贺庆 祝连庆 《自动化仪表》 CAS 2017年第3期79-81,共3页
加样方法是影响加样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非接触式加样已经成为当前微量生物试剂加样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理论分析了加样量与步进电机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SF-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微量加样系统,设计了步进电机的微步控制模块。... 加样方法是影响加样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非接触式加样已经成为当前微量生物试剂加样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理论分析了加样量与步进电机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SF-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微量加样系统,设计了步进电机的微步控制模块。通过试验验证分析,探讨了一种可应用于该系统的非接触式微量加样方法。介绍了加样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接触式加样中的最少加样量;搭建了试验系统,并在不同加样加速度的情况下对分液量进行收集称重,获得了加速度与加样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上位机确定加样量的前提下,当加速度为1 000 step/s^2时,加样量波动最小,重复性CV为2.071%,满足应用要求。该方法还可应用于其他生物医疗仪器的非接触式微量自动加样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位机 加样系统 微步控制 加速度 加样量 重复性
下载PDF
两个方程组实数解个数的判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亚南 《理论数学》 2015年第6期259-265,共7页
本文主要是对两个方程组的实数解的个数的判定,可知方程组(1.a)在实数范围内没有实数解,方程组(1.b)在实数范围内有四个解。
关键词 新消元法 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实数解组的个数
下载PDF
大气污染排放窗口机制研究
4
作者 岳艳涛 李振业 +4 位作者 王亚楠 周亚石 马玉娟 章雅婷 邓晓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6,共7页
以2种典型的污染排放源(点污染源和线污染源)为基础,提出排污窗口的概念,通过参数转换分解源强对污染扩散进行研究。首先在高斯污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非持续性污染源强建模,然后以某烟囱的周期性排污分析,检验排污窗口设置的合理性。... 以2种典型的污染排放源(点污染源和线污染源)为基础,提出排污窗口的概念,通过参数转换分解源强对污染扩散进行研究。首先在高斯污染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非持续性污染源强建模,然后以某烟囱的周期性排污分析,检验排污窗口设置的合理性。对于单双号限行的窗口性质的污染排放研究中,首先对交通流建立线污染扩散模型,然后融合元胞自动机(9元胞互影响)模拟区域多角度污染的扩散平衡,最后对"单双号限行"下北京市不同区域空气质量指标进行分析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排污窗口能够减轻污染程度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污染扩散 排污窗口 周期性排污 线污染源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青蒿素的发现和发展 被引量:53
5
作者 袁亚男 姜廷良 +1 位作者 周兴 刘盈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914-1927,共14页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简称"中研院中药所",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及其研究组在对中药进行大量研究基础上,受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迪创建了青蒿提取方法,1971年10月获得青蒿抗疟活性化学部位,1972...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简称"中研院中药所",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及其研究组在对中药进行大量研究基础上,受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迪创建了青蒿提取方法,1971年10月获得青蒿抗疟活性化学部位,1972年11月从中发现青蒿素.青蒿素是一个仅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具有过氧基团特殊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是与已知抗疟药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临床疗效几乎可达100%,具有速效、高效和低毒等特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已被用于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疟区,每年治疗病例一亿以上,降低了全球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来自中医药、发现启迪于中医药.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融合多学科和行业的系统创新工程,凝聚着一群中国科学家的艰辛和智慧,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一项巨大贡献.我国政府先后11次给参加这一工程的相关单位授予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大奖,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素衍生物 青蒿素联合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