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1
作者 张桥 陈艳琰 +3 位作者 乐世俊 王文晓 张丽 唐于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9-551,共13页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较广泛。文献调研发现大黄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主要有净制(生大黄)、酒制(酒大黄)、蒸制(熟大黄)、炒炭(大黄炭)等4种炮制品。大黄具有良好的泻下,清热泻火,...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较广泛。文献调研发现大黄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主要有净制(生大黄)、酒制(酒大黄)、蒸制(熟大黄)、炒炭(大黄炭)等4种炮制品。大黄具有良好的泻下,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及活血等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蒽醌/蒽酮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色原酮类、黄酮类及鞣质类化合物。该文总结了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炮制工艺研究,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路。旨在为大黄的炮制机制、有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炮制 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复方芩兰口服液对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鲍岩岩 时宇静 +8 位作者 郭姗姗 耿子涵 包蕾 孙静 赵荣华 高英杰 方同华 孟杰 崔晓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73-1480,共8页
研究省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推荐用药复方芩兰口服液对BALB/c小鼠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该研究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新型冠... 研究省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推荐用药复方芩兰口服液对BALB/c小鼠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该研究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证的分类,确定在寒湿证小鼠模型基础上感染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形成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模型,该模型可模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治疗普通型病证。具体步骤如下:建立寒湿证小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感染HCoV-229E病毒,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寒湿对照组,寒湿感染组(模型组),复方芩兰口服液高(22 mL·kg^-1·d^-1)、低(11 mL·kg^-1·d^-1)剂量组。感染当天给予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第2天解剖取肺组织,计算肺指数及抑制率;提取肺组织核酸,RT-PCR法检测病毒载量;分离血液白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和B淋巴细胞百分比;提取肺组织蛋白,ELISA法检测IL-6,IL-10,TNF-α及IFN-γ含量;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胃泌素、胃动素含量;组织病理学检测肺组织病变。结果显示,复方芩兰口服液高、低剂量能显著降低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的肺指数(P<0.01),抑制率分别为59.01%,47.72%;显著降低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的肺组织病毒载量(P<0.01);显著升高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及总B淋巴细胞百分比(P<0.01);显著降低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的血清胃动素(MTL)含量(P<0.01);显著降低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肺组织中IL-6,IL-10,TNF-α及IFN-γ含量(P<0.01);明显改善肺组织炎症。复方芩兰口服液对小鼠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有较好的疗效,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病毒复制,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毒袭肺证 复方芩兰口服液 人冠状病毒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中药质量标志物量化辨识方法研究——以芍药甘草汤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冯利梅 陈艳琰 +4 位作者 乐世俊 徐顶巧 付瑞嘉 杨洁 唐于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6-305,共10页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近年来中药质量研究的热点,虽有较多相关探讨与研究实践,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表征质量标志物仍未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尝试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的中药质量标志物辨识方法,在构建涵盖...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近年来中药质量研究的热点,虽有较多相关探讨与研究实践,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表征质量标志物仍未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尝试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的中药质量标志物辨识方法,在构建涵盖目标层、要素层、控制层的评价体系基础上,首先采用AHP法对中药成分有效性、可测性、特有性3个核心质量属性进行权重分析,其次对各属性下的具体指标基于文献和实验数据应用熵权法进行分析,得到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后加权计算各成分的综合评分并排序,从而确认中药质量标志物。采用该方法以解痉止痛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为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质量标志物重要性排序靠前的8个成分为:芍药苷>槲皮素>芍药内酯苷>甘草酸>柚皮素>甘草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为相关方剂质量标准建立与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支撑。该研究也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量化评价与精准辨识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质量标志物 量化辨识 芍药甘草汤
原文传递
水化学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砂岩细观损伤与力学性能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俞缙 张欣 +3 位作者 蔡燕燕 刘士雨 涂兵雄 傅国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为研究水化学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岩石的细观结构损伤及力学性能劣化特征,分别对经酸性、中性和碱性水化学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处理后的砂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砂岩孔隙度和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水化学溶液... 为研究水化学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岩石的细观结构损伤及力学性能劣化特征,分别对经酸性、中性和碱性水化学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处理后的砂岩进行核磁共振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砂岩孔隙度和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水化学溶液浸泡时间的增加,砂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降低,且酸性溶液下的降幅最大。随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明显降低,且中性溶液冻融循环下的降幅最大;水化学溶液浸泡对砂岩小孔径孔隙度分量影响不大,而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对其影响显著,且不同溶液下小孔径孔隙度分量增幅较接近;水化学溶液浸泡与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对砂岩大孔径孔隙度分量的影响均较显著,单纯浸泡下酸性溶液增幅最大,冻融循环下中性溶液增幅最大;水化学溶液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小孔径孔隙细观结构以受冻胀损伤为主,大孔径孔隙则受化学腐蚀和冻胀损伤的共同作用,在孔隙度上综合表现为冻胀与腐蚀的叠加效应,且在砂岩大孔径孔隙细观结构上,酸、碱腐蚀对其与冻胀作用的叠加效应有一定抑制作用;砂岩初始裂隙体变与核磁孔隙度变化率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化学腐蚀 冻融循环 共同作用 细观损伤 力学性能劣化
下载PDF
药对配伍效应与功效物质现代研究方法与策略 被引量:28
5
作者 唐于平 尚尔鑫 +5 位作者 陈艳琰 乐世俊 史旭芹 董婷霞 詹华强 段金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64-1573,共10页
药对是历代中医药学家在长期遣方用药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简约而精妙的经验总结,其尽管只是两药相合,却搭配巧妙、比例得当,能很好地诠释中药'合群妙用'的特点;药对是单味中药与若干方剂之间的桥梁,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 药对是历代中医药学家在长期遣方用药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简约而精妙的经验总结,其尽管只是两药相合,却搭配巧妙、比例得当,能很好地诠释中药'合群妙用'的特点;药对是单味中药与若干方剂之间的桥梁,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本研究团队长期以来围绕药物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与中药组成成分的多样性,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方法开展了药对的系统研究,形成了药对配伍效应与功效物质现代研究的一系列方法与策略,本文通过重点阐述这些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特点,为阐明药对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及优化组方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其他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探索性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配伍效应 功效物质 药物相互作用 现代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质量标志物分级辨识与传递变化规律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5
6
作者 唐于平 尚尔鑫 +5 位作者 陈艳琰 乐世俊 杨洁 张赛 李佳佳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116-3122,共7页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近年来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的核心概念,基于项目组对中药质量研究的认识与长期实践,提出'以有效性为核心,以可测性和特有性为条件,复方中药结合配伍关系,遴选确认中药质量标志物,进而考察其传递与溯源的功能属性'...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近年来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的核心概念,基于项目组对中药质量研究的认识与长期实践,提出'以有效性为核心,以可测性和特有性为条件,复方中药结合配伍关系,遴选确认中药质量标志物,进而考察其传递与溯源的功能属性'的研究思路。选择临床常用代表性中药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含成分有效性、可测性与特有性评分,采用分层三维整合技术进行综合量化评价与分级辨识,从而遴选确认质量标志物;进而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到药物产生药效的药物形成与作用表达全过程进行质量标志物的传递变化规律研究。作者基于中药化学与生物学属性和有效性表达特点,整合多学科技术方法,重点开展其质量标志物的系统辨识与确认的创新方法研究,以形成代表性和示范性推广应用,为有力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标志物 中药质量控制 功效物质 分级辨识 传递与溯源
原文传递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旭华 徐顶巧 +4 位作者 黄露 陈艳琰 乐世俊 付瑞嘉 唐于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6-274,共9页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的作用。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吴茱萸辛苦且热,长于温暖...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的作用。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吴茱萸辛苦且热,长于温暖脾胃阳气以散寒止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呕,且温肝暖肾。黄连-吴茱萸为典型的寒热药对,二者药性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寒热之性互为消减,共奏清泻肝火,降逆和胃,开郁散结之功,且黄连清肠止痢,吴茱萸温中行气,两药合用,既有黄连清热之功,兼具吴茱萸燥湿止痛之效。连-萸配伍应用历史悠久,如《丹溪心法》中所载左金丸,是治疗肝火犯胃证的经典方剂。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吴茱萸药对不仅对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还具有良好的抗癌、抗炎、抗溃疡、降脂活性,因此该文从细胞分子-组织器官-整体动物不同层次对两药配伍后增效减毒的相关作用进行总结,并对其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探讨,以期为该药对的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配伍 作用机制 增效减毒
原文传递
Infection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intercepts rice seed formation but activates grain-filling-related genes 被引量:23
8
作者 Jing Fan Xiao-Yi Guo +9 位作者 Liang Li Fu Huang Wen-Xian Sun yan Li yan-yan Huang Yong-Ju Xu Jun shi yang Lei Ai-Ping Zheng Wen-Ming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77-590,共14页
Rice false smut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diseas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roduction worldwide. The typical feature of this disease is that the fungal pathogen Ustilaginoidea virens (Uv) specifical y in... Rice false smut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diseas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roduction worldwide. The typical feature of this disease is that the fungal pathogen Ustilaginoidea virens (Uv) specifical y infects rice flower and forms false smut bal , the ustiloxin-containing bal-like fungal colony, of which the size is usual y several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a mature rice seed.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Uv-rice interac-tion are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applied time-course microscopic and transcriptional approaches to investigate rice responses to Uv infec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lower-opening process and expression of 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luding ARF6 and ARF8, were inhibited in Uv-infected spikelets. The ovaries in infected spikelets were interrupted in fertilization and thus were unable to set seeds. However, a number of grain-fil ing-related genes, including seed storage protein genes, starch anabolism genes and endosperm-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RISBZ1 and RPBF), were highly transcribed as if the ovaries were fertilized. In addition, critical defense-related genes like NPR1 and PR1 were downregulated by;Uv infection. Our data imply that Uv may hijack host nutrient reservoir by activation of the grain-fil ing network because of growth and formation of false smut bal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er-infecting grain filling MICROSCOPY rice false smut RNA-SEQ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产地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妍妍 施晓艳 +5 位作者 张越 彭慧 温艳艳 彭灿 俞年军 陈卫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899-4904,共6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评法测得的结果与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可行性。结果 17批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中4个活性成分,采用f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茯苓酸 去氢茯苓酸 去氢土莫酸 松苓新酸
原文传递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椪柑生长发育、产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万连杰 何满 +7 位作者 田洋 郑永强 吕强 谢让金 马岩岩 邓烈 易时来 李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5-687,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椪柑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在重庆连续进行田间试验,供试材... 【目的】通过研究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椪柑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在重庆连续进行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设置CK(不施肥)、FP(单施化肥)、T1(有机替代率为氮10%、磷25%、钾18%)、T2(有机替代率为氮15%、磷38%、钾27%)、T3(有机替代率氮20%、磷51%、钾36%)、T4(有机替代率为氮30%、磷76%、钾54%)共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一致。调查分析椪柑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结果】1)与FP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T1至T4)增加了根系量、根系活力和枝梢生长量,显著增加了细根(直径0~0.5 mm)比例,且增加幅度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而提高;有机替代处理的春梢叶片SPAD、P_(n)、PI_(abs)和PI_(total)等较FP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T2和T3处理对椪柑生长发育较好;2)2019和2020年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枝梢和果实N、P和K积累量相比FP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和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较FP处理平均增产了7.2%~26.4%和2.0%~36.9%,肥料贡献率比FP处理分别提升了5.2%~45.4%和3.3%~54.9%,但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T2和T3处理促进养分积累和增产的效果较好;3)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可培养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FP均有所增加,且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而增加,7月时达最大,而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以T3和T4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较好。【结论】等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了椪柑侧根根系特别是细根和春、秋枝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有机肥替代化肥 养分积累量 光合生理 土壤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基于混合禁忌蝙蝠算法的AGV物料配送调度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魏永来 龙伟 +2 位作者 李炎炎 石小秋 严佳兵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5-149,共5页
针对作业车间的物料配送调度问题,考虑到AGV在加工过程中只参与物料运输的特性,把整个生产车间的物料调度视为一个小型的车间物流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实现AGV行走路径、运输时间和配送成本等多目标最优化的多AGV作业调度模型。采用... 针对作业车间的物料配送调度问题,考虑到AGV在加工过程中只参与物料运输的特性,把整个生产车间的物料调度视为一个小型的车间物流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实现AGV行走路径、运输时间和配送成本等多目标最优化的多AGV作业调度模型。采用单层整数分段编码和ROV编码转换方案,通过在基本蝙蝠算法中引入禁忌表、藐视准则和局部搜索寻优等策略,构建了一种混合禁忌蝙蝠算法来求解该调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为多AGV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车间物料调度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算法 禁忌搜索 自动导引小车 车间调度 物料配送
下载PDF
喘可治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致小鼠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姚荣妹 毛鑫 +5 位作者 曲天歌 鮑岩岩 孙静 时瀚 时宇静 崔晓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49,共7页
目的:评价喘可治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致小鼠肺炎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1)·d^(-1))、喘可治注射液组(1.5 m L·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 目的:评价喘可治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致小鼠肺炎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1)·d^(-1))、喘可治注射液组(1.5 m L·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滴鼻感染ICR小鼠造成病毒性肺炎模型,分别进行死亡保护实验、治疗性给药实验和预防性给药实验。死亡保护实验中每组20只小鼠,以2倍半数致死量(LD_(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感染后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观察感染后14 d内动物的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治疗性给药实验中每组10只小鼠,以0.8倍LD_(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感染后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于实验第5天处死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脑组织内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内相对病毒载量;预防性给药实验中每组10只小鼠,分组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0.8倍LD_(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ICR小鼠,感染后第4天称重后处死小鼠,计算各组肺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内相对病毒载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IL-8,PGE2含量,肺指数及肺组织内流感病毒株病毒载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性给予喘可治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感染后小鼠的死亡率、肺组织内IL-8含量、脑组织内PGE_2含量及肺组织中流感病毒病毒载量(P<0.05,P<0.01);预防性给予喘可治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感染小鼠的胸腺指数(P<0.01),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肺组织中流感病毒病毒载量(P<0.05);两种给药方式均可明显减轻支气管、血管周围及肺泡间质等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管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注射液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病毒性肺炎 药效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气血和胶囊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昱曦 陈艳琰 +6 位作者 乐世俊 冯利梅 徐顶巧 付瑞嘉 邢黎明 王保安 唐于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10-2717,共8页
气血和胶囊是针对引起妇女疾病的常见原因"气血失和"所研制而成的复方中成药,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及止痛的功效。由于其组方药味较多(15味)且具多重功效,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该研究... 气血和胶囊是针对引起妇女疾病的常见原因"气血失和"所研制而成的复方中成药,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及止痛的功效。由于其组方药味较多(15味)且具多重功效,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该研究采用课题组前期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所建立的中药质量标志物量化辨识体系,以气血和胶囊不同功效为切入点,计算整合气血和胶囊化学成分在多重有效性(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和止痛)、可测性及专属性等项目下的评分,同时兼顾复方配伍关系,最终发现阿魏酸、槲皮素、咖啡酸、山柰酚、芦丁、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Ⅰ、香草酸、原儿茶酸、绿原酸、迷迭香酸、洋川芎内酯A、没食子酸、延胡索乙素和丁香酚15种活性成分为气血和胶囊综合评分靠前的质量标志物。研究结果为气血和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及标准化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证据,同时也为多功效的中药复方质量标志物量化辨识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和胶囊 质量标志物 多功效 配伍关系 量化辨识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注意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葛燕燕 施超 +3 位作者 陶静 方诗伟 刘磊 梁启胜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5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对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早期注意网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对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早期注意网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麻诱导后,观察组(T组)切皮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和全身麻醉,对照组(C组)单纯全麻,2组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 ANT)测定。观察麻醉诱导前、切皮即刻、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30 min的MAP和HR及SpO_2指标;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48和72 h的VSA评分;术前、术后1 d和术后5 d的注意网络效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C组在各时间点的MAP和HR较T组均增加(均P<0.05);T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C组(均P<0.05);T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均P<0.05);2组术后1 d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平均反应时间和准确率均较术前受损(均P<0.001);术后5 d, T组注意网络效率恢复(P>0.05),C组定向(P=0.323)和平均反应时间(P=0.256)恢复,警觉(P<0.001)、执行控制(P<0.001)和准确率(P=0.014)未恢复;T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轻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可减轻早期注意网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阻滞 经腹宫颈癌根治术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早期注意网络
原文传递
甘草调和大黄“泻下攻积”作用的量-毒-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艳琰 曹玉洁 +6 位作者 唐于平 陈嘉倩 乐世俊 李佳佳 张赛 周桂生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31-2138,共8页
该文研究甘草对不同剂量大黄“泻下攻积”效应及毒副作用的调和之性。将108只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中、高剂量大黄组,低、中、高剂量大黄甘草汤组,以盐酸洛哌丁胺连续给药6 d复制小鼠便秘模型后,各组分别给予乳果... 该文研究甘草对不同剂量大黄“泻下攻积”效应及毒副作用的调和之性。将108只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中、高剂量大黄组,低、中、高剂量大黄甘草汤组,以盐酸洛哌丁胺连续给药6 d复制小鼠便秘模型后,各组分别给予乳果糖、不同剂量大黄及大黄甘草汤水提液14 d。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组小鼠排便特征,血液生化,肝、肾、结肠病理学改变情况,并基于因子分析给出的客观权重,采用多指标评分法综合分析大黄-甘草配伍前后的量-毒-效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公因子,分别代表效应和毒性。结果显示,大黄在《中国药典》高限1/2,2,8倍剂量下均能产生较好的泻下效果,增加小鼠排便量及肠道推进率,减少口肛传输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与甘草配伍能缓和其泻下作用,在《中国药典》高限的1/2剂量下尤为明显。而《中国药典》高限2,8倍剂量下大黄表现出明显的肝脏及结肠毒性,能够使小鼠ALT,AST升高,肝细胞空泡变性,结肠系数增加;与甘草配伍能显著降低其毒性。结果表明甘草对大黄具有“调和”作用,一方面能够缓和大黄的“泻下攻积”之效,另一方面则能减弱大黄峻猛之性导致的肝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大黄 配伍 泻下攻积 量-毒-效
原文传递
面向绿色再制造系统的AGV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润 龙伟 +2 位作者 李炎炎 石小秋 魏永来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3-889,共7页
为了解决绿色再制造系统中的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路径规划问题的问题,提出一种粒子群遗传融合的AGV全局路径优化的自适应算法.该方法集成了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二者的优点,为了改善传统PSO-GA融合算法迭代前期寻优速度慢的问... 为了解决绿色再制造系统中的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路径规划问题的问题,提出一种粒子群遗传融合的AGV全局路径优化的自适应算法.该方法集成了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二者的优点,为了改善传统PSO-GA融合算法迭代前期寻优速度慢的问题,引入了自适应惯性权重;为了提高算法进入迭代后期的收敛精度,提出了一种双重交叉变异策略,使得改进的PSO-GA融合算法比传统的PSO-GA融合算法搜索能力更强,进化速度更快,收敛精度更高.为了验证改进后算法的优越性,采用栅格法模拟自动导引运输车运行环境并通过MATLAB对标准粒子群、遗传、传统的PSO-GA融合、改进PSO-GA融合四种算法解决路径优化问题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证明了改进后的PSO-GA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再制造 AGV路径规划 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双重交叉变异策略 自适应惯性权重
下载PDF
基于“治趣”移动平台的CBL教学方案对《内科学》教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燕艳 谭世余 +3 位作者 吴宗妍 陈莎莎 李薇薇 刘少青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探查基于"治趣"移动信息化平台的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案对内科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教学,观... 目的:探查基于"治趣"移动信息化平台的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案对内科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教学,观察组(50例),给予基于"治趣"移动信息化平台的CBL教学,观察两组学生学习三个月后内科基础知识、案例分析、临床操作技能以及对基于"治趣"移动信息化平台的CBL教学方案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临床操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基于"治趣"移动信息化平台的CBL教学方案的评价整体优于传统教学。结论:基于"治趣"移动信息化平台的CBL教育模式可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改善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趣”移动信息化平台 CBL教学方案 内科学 效率及质量
下载PDF
基于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探讨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鲍岩岩 时宇静 +8 位作者 郭姗姗 耿子涵 高英杰 包蕾 赵荣华 孙静 张贵民 关永霞 崔晓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020-3027,共8页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证的分类,确定在寒湿证小鼠模型基础上感染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形成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模型,该模型可模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治疗普通型病证... 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证的分类,确定在寒湿证小鼠模型基础上感染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形成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模型,该模型可模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治疗普通型病证。具体步骤如下:建立寒湿证小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感染HCoV-229E,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寒湿对照组,寒湿感染组(模型组),柴银颗粒高(8.8 g·kg^-1·d^-1)、低(4.4 g·kg^-1·d^-1)剂量组。感染当天给予柴银颗粒治疗,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第2天解剖取肺组织,计算肺指数及抑制率;提取肺组织核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病毒载量;分离血液白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和B淋巴细胞百分比;提取肺组织蛋白,ELISA法检测IL-6,IL-10,TNF-α及IFN-γ含量。体外实验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从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开始,测定柴银颗粒对HCoV-229E的抑制作用,按Reed-muench法计算50%细胞毒性浓度(TC50)、最大无毒浓度(TC0)、50%细胞抑制浓度(IC^50)及药物治疗指数(TI)。结果显示,柴银颗粒高、低剂量能显著降低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的肺指数(P<0.01),抑制率分别为61.02%,55.45%;显著升高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P<0.01);显著降低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IL-10,TNF-α,IFN-γ含量(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柴银颗粒的TC50为4.46 mg·mL^-1,TC0为3.13 mg·mL^-1,IC^50为1.12 mg·mL^-1,TI为4;体外培养细胞对照组无HCoV-229E病毒核酸表达,病毒对照组HCoV-229E病毒核酸表达量为1.48×10^7 copies/mL,柴银颗粒在3.13,1.56 mg·mL^-1剂量时可明显降低HCoV-229E病毒核酸表达,核酸表达量分别为9.47×10^5,9.47×10^6 copies/mL。柴银颗粒对小鼠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有较好的疗效,可能通过增强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毒袭肺证 柴银颗粒 人冠状病毒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姜黄素通过激活肝细胞自噬减轻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一潋 杨乃彬 +6 位作者 王丽萍 宣艳艳 邬怡怡 钱国清 石洁君 史光侠 李国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0-864,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AHI)后肝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HI组、CUR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3-MA+CUR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LPS...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AHI)后肝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HI组、CUR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3-MA+CUR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LPS及D-GalN制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肝损模型建立后12 h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HI组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加重,血清TNF-α含量增加(P<0.01),自噬体数量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均升高(P<0.01);与AHI组相比,姜黄素组大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血清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自噬体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与姜黄素组相比,3-MA组及3-MA+CUR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损伤加重,血清TNF-α含量增加(P<0.01),自噬体明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激活肝细胞自噬从而减轻LPS/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噬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involved in urotensin Ⅱ-induced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from rat aorta 被引量:12
20
作者 ZHANG Yong-gang HU yan-chao +4 位作者 MAO yan-yan WEI Rui-hong BAO shi-lin WU Li-biao KUANG Ze-ji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4期3634-3639,共6页
Background Urotensin Ⅱ (UⅡ) is a new vasoconstrictive peptide that may activate the adventitial fibroblast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ould induce the phenotypical tran... Background Urotensin Ⅱ (UⅡ) is a new vasoconstrictive peptide that may activate the adventitial fibroblast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ould induce the phenotypical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TGF-β1 is involved in UⅡ-induced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from rat aorta.Methods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explant culture method. TGF-β1 protein secretion from the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α-smooth nuscle actin (α-SM-actin), the marker of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from fibroblasts to myofibroblas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 (real-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Results UⅡ stimulated the secretion of TGF-β1 in cultured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secretion reached a peak at 24 hours, was higher by 69.8% (P <0.01),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is effect was also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aximal stimulation was reached at 10-8 mol/L of UⅡ (P <0.01), which was increased by 59.9%,compared with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secretion of TGF-β1 induced by UⅡ was significantly blocked by SB-710411 (10-7 mol/L), a specific antagonist of UⅡ receptor. In addition, both UⅡ (10-8 mol/L) and TGF-β1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α-SM-actin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Moreover, the α-SM-actin induced by UⅡ was inhibited by the 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y (20 μg/ml) of TGF-β1, while the α-SM-actin expression stimulated by TGF-β1 (20 ng/ml)was inhibited by SB-710411 (10-7 mol/L), the UⅡ receptor antagonist.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UⅡ could induce TGF-β1 secretion in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via UT activation, and TGF-β1 might be involved in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from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into myofibroblasts induced by UⅡ, and TGF-β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otens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vascular fibr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