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状自由的高性能有限元方法研究的一些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岑松 尚闫 +5 位作者 周培蕾 周明珏 包屹 黄峻彬 吴承晋 李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共14页
作为工程和科学计算的主要工具,有限元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受到网格畸变敏感等固有难题的困扰,并且一直没有能够彻底根治。该文系统介绍了新型有限元方法——形状自由的高性能有限元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平面问题和二... 作为工程和科学计算的主要工具,有限元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受到网格畸变敏感等固有难题的困扰,并且一直没有能够彻底根治。该文系统介绍了新型有限元方法——形状自由的高性能有限元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平面问题和二维断裂问题的杂交应力函数有限元方法,中厚板问题的杂交位移函数有限元法,平面和三维问题的新型非对称有限元方法。这些方法在已有的杂交应力元法和非对称有限元法基础上,综合利用了解析试函数法、新型自然坐标方法、广义协调方法等先进技术,获得重要进展:所发展的单元模型精度高且稳定,在网格极端畸变的情况下仍可保持原有精度,具有形状自由的优异特性;同时破解了Mac Neal局限定理,解决了中厚板边缘效应计算等难题。论文的最后对上述方法的特点以及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网格畸变 形状自由 杂交应力/位移函数有限元 新型非对称有限元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主客观指标、生活质量改变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滋中 付艳乔 +2 位作者 李国义 黄健健 邹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0期3925-3928,共4页
目的: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R)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治疗2年为研究终点,比较治疗前、治疗2年后症状及体征评分、视觉... 目的: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R)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治疗2年为研究终点,比较治疗前、治疗2年后症状及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评价治疗2年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对可能影响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疗效的相关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2年总有效率高达72.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年后症状及体征积分、VAS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中文版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AR 2年疗效的影响因素为病程、治疗前VAS评分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AR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其疗效与AR患者病程长、治疗前VAS评分高、用药依从性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生活质量 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缢江蓠生长率及其生化组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艳平 谢恩义 +3 位作者 黄翔鹄 孙立伟 粟文 王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9-1105,共7页
【目的】明确缢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的最适宜生态条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缢江蓠生长率、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藻红蛋白(R-PE)、藻蓝蛋白(R... 【目的】明确缢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的最适宜生态条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缢江蓠生长率、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藻红蛋白(R-PE)、藻蓝蛋白(R-PC)、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结果】缢江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32℃,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3000~9000 lx,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6000 lx;适宜生长盐度为20‰~35‰,最适生长盐度为30‰。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缢江蓠藻体具有较高的生长率,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但SOD活性较高,即受环境胁迫较小,受氧化胁迫较大。【结论】缢江蓠具有能适应高温、低光照强度及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可在我国南方海域夏季自然条件下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江蓠 温度 光照强度 盐度 生长 生化组分
下载PDF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璐璐 颜晓红 +3 位作者 洪艺煌 林锦蓉 王艳清 陈琼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8-78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孕前、孕期及产后1年肌瘤的最大直径,揭示孕期肌瘤大小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体部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 目的通过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孕前、孕期及产后1年肌瘤的最大直径,揭示孕期肌瘤大小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体部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孕前、孕13^(+6)周前、孕14~27^(+6)周、孕28~36^(+6)周、37周至分娩及产后1年这6个时间点,观察子宫肌瘤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探讨剖宫产同时剔除宫体部肌瘤是否安全可行。结果孕13^(+6)周前比孕前肌瘤明显增大(P<0.001);37周至分娩比孕28~36^(+6)周的肌瘤明显减小(P<0.05);产后1年比37周至分娩的肌瘤明显缩小(P<0.001);剖宫产剔除子宫体部肌瘤组较未剔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子宫体部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子宫肌瘤较孕前及产后1年显著增大,且孕13^(+6)周前增大迅速明显,孕28~36^(+6)周是峰值,37周至分娩有所缩小,产后1年明显缩小;剖宫产同时行子宫体部子宫肌瘤剔除是可行的,但不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体部肌瘤剔除术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蜂蜜中15种喹诺酮类和1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2
5
作者 阚广磊 王小娟 +9 位作者 魏洪涛 柯丽群 郑宇丽 詹衬开 陈冬艳 吴奕煌 李志超 何宝欣 曹维强 王同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3571-3578,共8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蜂蜜中15种喹诺酮和1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过磷酸盐缓冲溶液(pH=8)提取,过HLB(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固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蜂蜜中15种喹诺酮和17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过磷酸盐缓冲溶液(pH=8)提取,过HLB(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固相萃取柱净化。以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分离,以5 mmol乙酸铵、0.1%甲酸水(A)和0.1%甲酸-乙腈(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以电喷雾为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结果本方法在15 min内完成32种目标化合物的分离。15种喹诺酮和17种磺胺类药物在1.0、5.0和1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54.9%~122.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小于18.7%(n=6),方法检出限为0.4μg/kg,定量限为1.0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蜂蜜中喹诺酮和磺胺类药物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喹诺酮 磺胺
下载PDF
BET inhibitors potentiate melanoma ferroptosis and immunotherapy through AKR1C2 inhibition
6
作者 Yu Meng Hui-yan Sun +7 位作者 yi He Qian Zhou yi-huang Liu Hui Su Ming-Zhu yin Fu-Rong Zeng Xiang Chen Guang-Tong De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20-624,共5页
Dear Editor,Ferroptosis,an iron-dependent form of cell death driven by overwhelming lipid peroxidation,represents a vulnerability in cancers,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further potentiate ferroptosis hold great pote... Dear Editor,Ferroptosis,an iron-dependent form of cell death driven by overwhelming lipid peroxidation,represents a vulnerability in cancers,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further potentiate ferroptosis hold great potential for melanoma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NOMA Bromodomain and extra terminal domain(BET)inhibitor Ferroptosis Cell death AKR1C2 IMMUNOTHERAPY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stability and superconductivity of ternary hydride LaYH_(x)(x=2,3,6 and 8)
7
作者 颜小珍 周幸姿 +4 位作者 刘超飞 徐寅力 黄毅斌 盛晓伟 陈杨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415-420,共6页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La-and Y-hydrides can exhibit significant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under high pressures.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electronic and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LaYH...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La-and Y-hydrides can exhibit significant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under high pressures.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electronic and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LaYH_(x)(x=2,3,6 and 8)under 0-200 GPa.It is found that LaYH_(2) stabilizes in the C2/m phase at ambient pressure,and transforms to the Pmmn phase at 67 GPa.LaYH_(3) stabilizes in the C2/m phase at ambient pressure,and undergoes phase transitions of C2/m→P2_(1)/m→R3m at 12 GPa and 87 GPa,respectively.LaYH_(6) stabilizes in the P4_32_12 phase at ambient pressure,and undergoes phase transitions of P4_(3)2_(1)2→P4/mmm→Cmcm at 28 GPa and 79 GPa,respectively.LaYH_(8) stabilizes in the Imma phase at 60 GPa and transforms to the P4/mmm phase at 117 GPa.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s show that the P4/mmm-LaYH_(8) and all phases of LaYH_(2) and LaYH_(3) exhibit metallic character.For the metallic phases,we then study their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The calculated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s(T_c)are 0.47 K for C2/m-LaYH_(2) at 0 GPa,0 K for C2/m-LaYH_(3) at 0 GPa,and 55.51 K for P4/mmm-LaYH_(8) at 50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ONDUCTIVITY high pressure first-principles study phase transitions
下载PDF
Old canalicular laceration repair: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被引量:16
8
作者 Fang Bai Hai Tao +4 位作者 yan Zhang Peng Wang Cui Han yi-Fei huang Ye T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6期902-907,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and surgical outcomes of old canalicular laceration and analyze the variables impacting on the prognosis of repar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l old canalicular l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and surgical outcomes of old canalicular laceration and analyze the variables impacting on the prognosis of repar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l old canalicular laceration repairs from Jan. 1, 2008 to Dec. 30, 2015 was performed. Analyzed data included demographics, mechanisms of injury, the time from injury to repair, causes for delayed repair, old associated injuries, the types of surgery, and the effects of repair using canaliculus anastomosis combined with bicanalicular stent intubation. RESULTS: Totally 148 patients with old canalicular laceration received surgical repair and were enrolled. The mean age at presentation was 32.52 years old (ranged from 3 to 63 years old). The 110 patients (74.32%) were male and 127 patients (85.81%) were adults (__.18 years old). The old upper, lower, and bicanalicular lacerations were found in 5 (3.38%), 39 (26.35%), and 104 patients (70.27%),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f old injury was primarily due to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n=53, 35.81%). The mean time from injury to repair was 43.61mo (ranged from 1 to 360mo). Associated old ocular and orbit injuries were found in 65 patients (43.92%), and chronic dacryocystitis in 18 patients (12.16%). The main cause of delayed repair was that doctors or patients did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analicular laceration because of the concurrent severe injuries (n=71, 47.97%). Totally 136 patients (91.89%) with old canalicular laceration underwent canaliculus anastomosis combined with bicanalicular stent intubation. In all of them, 20 patients (13.51%) were combined with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se cases, 132 patients (97.06%) attained anatomic success, 121 patients (88.97%)reported no epiphora (functional success), 11 patients (8.09%) reported significant epiphora anesis (functional improvement), and 4 (2.94%) reported no significant anesis (functional failure). Rates of anatomic success and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canalicular laceration canalicular repair bicanalicular stent
下载PDF
麦粒灸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病大鼠抗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肖燕 丁亮 +1 位作者 陈昊 顾一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阿霉素(DOX)所致心肌病大鼠抗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麦粒灸组,每组20只。模型组及麦粒灸组腹腔注射DOX复制心肌病模型。麦粒灸组在给药的同时取"关元""巨阙"...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阿霉素(DOX)所致心肌病大鼠抗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麦粒灸组,每组20只。模型组及麦粒灸组腹腔注射DOX复制心肌病模型。麦粒灸组在给药的同时取"关元""巨阙"穴进行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4周。检测大鼠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变化时间(t-dp/dtmax)评价心功能;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R、LVSP、+dp/dtmax、-dp/dtmax降低,LVDP和t-dp/dtm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HR、LVSP、+dp/dtmax、-dp/dtmax升高,LVDP和t-dp/dtmax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光镜下呈心肌病样改变,细胞肿胀充血、排列紊乱,白细胞浸润明显;模型组、麦粒灸组大鼠血清LDH、CK活性与cTnⅠ表达水平及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光镜下麦粒灸组心肌细胞轻微肿胀、出血,大鼠血清LDH、CK活性与cTnⅠ表达水平及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麦粒灸可显著减轻DOX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麦粒灸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来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实现对DOX心肌病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麦粒灸 心肌保护作用 心肌收缩力 心肌病理改变
原文传递
针刺四缝穴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儿童肺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乔明 刘兰英 +2 位作者 许丹彦 罗志琴 顾一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针刺四缝穴治疗,隔日1次,共治...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针刺四缝穴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4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抗菌药物治疗天数及住院天数,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主要症状和体征中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及血清hs-CR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抗菌药物治疗天数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26/40,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儿童肺炎可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肺炎 痰热闭肺型 四缝穴 针刺疗法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经皮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荣 刘岩路 +3 位作者 佟敏 杨涛 刘俊峰 黄异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力学性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依据患者意愿,采用经皮跨伤椎或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力学性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依据患者意愿,采用经皮跨伤椎或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分为A组(17例)、B组(18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力学性能指标:后凸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效果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比较,B组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切口也较长(P<0.05);两组手术后的后凸Cobb角和骨折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1周两组的力学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的力学性能优于A组(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的VAS评分、ODI均下降(P<0.05),其中B组低于A组;此外A组VAS评分差值及ODI差值较B组低(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或钉棒松动、断裂及脱落情况,A组术后有1例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结论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以皮跨伤椎长,失血量多,但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患者胸腰椎提供持续稳定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跨伤椎 经伤椎 疗效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临床护理操作项目的工效学负荷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莉 李富业 +4 位作者 杨益 王亚南 黄阿美 代亚丽 姚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对临床护理操作项目进行工作负荷的工效学评价,为护士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防范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至9月,根据护理单元特点和翻身类护理操作项目常见科室,选取6个临床科室的552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 目的对临床护理操作项目进行工作负荷的工效学评价,为护士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防范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至9月,根据护理单元特点和翻身类护理操作项目常见科室,选取6个临床科室的552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快速暴露检查(QEC)法,通过现场观察员评价与操作者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对翻身、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搬运病人以及叩背排痰4项翻身类护理操作项目进行负荷评价,涉及各操作项目产生的背部、肩膺、腕/手、颈部的负荷以及工作节奏和工作压力的负荷状态,评价WMSDs暴露分值和暴露等级以及暴露率。结果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以26—30岁为主(49.46%),平均年龄为(29.66±5.28)岁;科室以感染科和脊柱外科为主,分别占28.99%和21.56%。不同护理操作项目护士的背部、肩,臂部、颈部及工作节奏和工作压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613、5.884、3.431、3.222、5.085,P〈0.05)。翻身类护理操作项目分别处于高和中等负荷水平,暴露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翻身(72.69%)、卧床病人更换床单(67.15%)、搬运病人(65.82%)、叩背排痰(58.34%),且翻身属于超高风险等级,其他项为高风险等级。结论翻身类护理操作项目工效学负荷水平较高,应提高管理者及护士自身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负荷量 212效学 快速暴露检查法 翻身 护士
原文传递
垂序商陆种子油与根皂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种子油理化性质与根皂苷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荣玲 毛龙毅 +3 位作者 廖阳 黄国文 谢紫秭 何禧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8-1223,共6页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本文关注了垂序商陆种子油与根皂苷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种子油理化性质与根皂苷对农业害虫的灭杀效果。结果发现:(1)垂序商陆种子油的微波辅助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 L),...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本文关注了垂序商陆种子油与根皂苷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种子油理化性质与根皂苷对农业害虫的灭杀效果。结果发现:(1)垂序商陆种子油的微波辅助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 L),微波时间70 min,微波功率300 W,微波温度50℃,种子油得率26.8%;(2)根中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微波时间80 min,微波功率500 W,微波温度70℃,根皂苷得率3.22%;(3)垂序商陆种子油密度、折光值、碘值、酸值、过氧化值、皂化值分别为0.887 g/m L、1.542 n_D^(20)、138.6 g I2/100g、0.89 mg KOH/g、28.25 meq/kg与185.7 mg KOH/g;(4)根皂苷对供试害虫小菜蛾具明显杀虫活性,小菜蛾死亡率随处理时间增加呈递增趋势,至第4 d时达84.4%。结果表明,微波在垂序商陆种子油与根皂苷提取中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二者在粮油安全或生物农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油 根皂苷 理化性质 灭杀活性 垂序商陆
下载PDF
真菌感染患者对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的意愿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晓涵 陈恳 +8 位作者 孙浩 王陶陶 颜苗 金海英 蒋诗皓 温爱萍 郭一萌 黄琳 翟所迪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6-458,466,共4页
目的了解患者对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的认知与意愿,探讨参与临床决策时患者的考虑因素,为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的推荐强度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的形式在9家医院调查不同类型患者对于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TDM... 目的了解患者对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的认知与意愿,探讨参与临床决策时患者的考虑因素,为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的推荐强度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的形式在9家医院调查不同类型患者对于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TDM)及细胞色素2C19(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认知与意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有24例(20.17%)儿童。95例(79.83%)患者认为在治疗真菌感染期间有必要进行伏立康唑TDM,曾经接受过伏立康唑TDM与没有接受过的患者对于接受伏立康唑TDM的意愿存在显著差异(100%vs 75.76%,P<0.05)。有54例(45.38%)患者愿意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不同医保类型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患者做出以上2个决策的影响因素排序均有统计学上的一致性(P<0.05),临床有效性均是患者最为看重的因素(秩均值3.46∶3.87),花费(秩均值1.89)和潜在获益(秩均值2.00)分别为伏立康唑TDM和CYP2C19基因型检测对患者临床决策影响最小的因素。结论不同真菌感染患者对伏立康唑TDM及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其可能是临床医师做临床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指南的建立和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认知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个体化用药 认知与意愿 指南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EVI1阳性阵发性睡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尿综合征一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中玲 戴艳 +2 位作者 黄来全 蒋艺枝 黄东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765-3768,共4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但常出现输血依赖的反复发作性溶血、骨髓衰竭、血栓等并发症,部分可转变为阵发性睡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导致不良预后。本文对1例接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但常出现输血依赖的反复发作性溶血、骨髓衰竭、血栓等并发症,部分可转变为阵发性睡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导致不良预后。本文对1例接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且伴有EVI1阳性AA-PN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治疗年轻AA-PNH综合征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清髓性预处理
下载PDF
麦粒灸对阿霉素心肌毒性心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昊 王艳 +2 位作者 谈晓东 胡轩铭 顾一煌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2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阿霉素心肌毒性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麦粒灸联合FAC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FAC化疗方案。两组均经6个周期的化疗,分别观察两组发生心功能指标心肌激...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阿霉素心肌毒性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麦粒灸联合FAC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FAC化疗方案。两组均经6个周期的化疗,分别观察两组发生心功能指标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l)和利钠肽(BNP)及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时间及例数。治疗结束后,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组出现心脏毒性的风险。结果: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异常的相对危险度RR为0.53(95%CI:0.312-0.901)。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心电图的相对危险度RR为0.341(95%CI:0.197-0.592)。结论:麦粒灸可以降低阿霉素化疗方案引起的心肌毒性的风险,可以在临床作为辅助方案配合含有阿霉素的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阿霉素 心肌毒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平面晶体管型器件的突触可塑性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艳 张晨曦 +4 位作者 王来源 李腾飞 朱颖 仪明东 黄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319-3334,共16页
在数据信息膨胀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早已无法满足灵活处理和存储大量信息的需求.与之相比,大脑高度并行的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突触是大脑神经元之间信息交换的连接渠道,突触可塑性是生物学习... 在数据信息膨胀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早已无法满足灵活处理和存储大量信息的需求.与之相比,大脑高度并行的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突触是大脑神经元之间信息交换的连接渠道,突触可塑性是生物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为了模拟大脑,必须研究出具有生物突触功能的物理器件,从而实现能够在功能上模拟类脑行为的神经形态电路.研究表明,对于场效应晶体管,把具有可调忆阻特性的场效应晶体管的传导沟道和栅极作为信号传输和调节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于生物突触中的离子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对于电子型晶体管,可以利用电操作模式中的OFF(ON)状态的弛豫倾向来模拟生物兴奋(抑制)过程,因而在晶体管中可以实现对突触功能的模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研究人员用平面晶体管结构的突触器件模拟的突触可塑性功能,包括: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含双脉冲易化和双脉冲抑制,动态过滤(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处理时空关联的脉冲,适应等)、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短时程向长时程的转变、放电时间依赖可塑性、分流抑制等,详细说明了这些功能的特点及模拟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型结构 晶体管 人工突触 突触可塑性 神经形态模拟
原文传递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对柴油分子存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妍 龙军 +3 位作者 赵毅 周涵 黄燕民 蔺建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柴油分子体系中分子存在状态随温度的变化,经对比发现正构烷烃分子构象随温度降低"从弯到直"的显著变化是其在低温下容易聚集、结晶的主要原因,正构烷烃分子保持弯曲构象,有利于改善正构烷烃体系...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柴油分子体系中分子存在状态随温度的变化,经对比发现正构烷烃分子构象随温度降低"从弯到直"的显著变化是其在低温下容易聚集、结晶的主要原因,正构烷烃分子保持弯曲构象,有利于改善正构烷烃体系的低温流动性能。在此基础上,模拟含低温流动改进剂(CFI)的正构烷烃体系中分子存在状态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CFI分子可以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正构烷烃分子扭转角的旋转提供足够能量,使分子保持弯曲构象,从而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降低分子堆积的有序性和致密性。分子链可向空间多个方向伸展,分子内含有多个弯曲程度较高的结构片段,且与正构烷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的CFI分子能显著促进正构烷烃分子保持弯曲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流动改进剂 柴油分子 分子构象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凤艳 屈艺 +4 位作者 张莉 黄兰 刘海婷 李姣 母得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空质粒组、HIBD组和TERT组。用改良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空质...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空质粒组、HIBD组和TERT组。用改良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空质粒组和TERT组分别于术后0.5 h,经侧脑室注射pc DNA3.1空质粒或TERT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TERT。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ERT、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活化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C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空质粒组和TERT组大脑皮层中TERT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空质粒组和HIBD组相比,TERT组TER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空质粒组和HIBD组AIF和CC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P<0.01);与空质粒组和HIBD组相比,TERT组AIF和CC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TERT可抑制缺氧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新生大鼠HIBD中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凋亡 新生大鼠
原文传递
某核电厂氧气供应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延宗昳 李晶 黄兴旺 《应用能源技术》 2017年第6期52-54,共3页
某核电厂的核岛废气处理系统因其消氢工艺的特殊性,需要由厂用气体贮存及分配系统向其提供氧气供应。文中在分析了核岛氧气需求供应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氧气供应方案,并从操作性和经济性的角度上对两种供气方案比较,从而指导氧气贮... 某核电厂的核岛废气处理系统因其消氢工艺的特殊性,需要由厂用气体贮存及分配系统向其提供氧气供应。文中在分析了核岛氧气需求供应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氧气供应方案,并从操作性和经济性的角度上对两种供气方案比较,从而指导氧气贮存及分配系统的选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氧气 供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