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孕症女性HPV感染对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常振华 程芳 +4 位作者 任晓艳 刘正 张永奇 闵保华 韦三华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29-835,共7页
目的调查不孕症夫妇中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探讨IVF/ICSI-ET治疗中女性HP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中心的25077例不孕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HPV分型检测结果,随机选择HPV感染者230例... 目的调查不孕症夫妇中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探讨IVF/ICSI-ET治疗中女性HP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中心的25077例不孕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HPV分型检测结果,随机选择HPV感染者230例作为感染组,根据患者HPV分型检测结果细分为HPV高危型(hrHPV)感染组130例和HPV低危型(lrHPV)感染组100例;随机选择同期行IVF/ICSI-ET治疗的HPV未感染者200例作为对照组;HPV感染患者中,单纯因男方少弱精症而不孕的女性患者50例,列为单一男方因素组(smHPV)。比较各组行IVF/ICSI-ET助孕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25077例不孕症女性患者,检出HPV感染2626例,HPV感染率为10.47%;其中高危型(17个型别)1859例,占HPV感染的70.79%;低危型(10个型别)604例,占HPV感染的23.00%;不同型别HPV感染主要分布在26~35岁的育龄妇女中,约占HPV感染妇女的70%。HP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比较:感染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hrHPV组和lrHPV组间的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差异(P>0.05);hrHPV组和lrHPV组除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HPV未感染组(P<0.05)外,其他指标与HPV未感染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一男方少弱精症组(smHPV)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HPV未感染组(P<0.05),而流产率显著高于HPV未感染组(P<0.01),其他指标与未感染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孕症女性HPV感染以高危型为主;不孕症女性HPV感染并不会显著影响IVF/ICSI-ET助孕妊娠结局;单一男性少弱精因素导致HPV感染的不孕女性流产率增加,临床妊娠率降低,可能与男性HP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HPV感染 IVF/ICSI-ET 胚胎发育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沙葱萤叶甲热激蛋白基因GdHsp70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谭瑶 张玉 +3 位作者 霍志家 周晓榕 单艳敏 庞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5-875,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热激蛋白Hsp70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和表达模式分析,探讨该基因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及响应温度胁迫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中克隆Hsp70基因,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热激蛋白Hsp70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和表达模式分析,探讨该基因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及响应温度胁迫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中克隆Hsp7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Wo LF PSORT在线软件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沙葱萤叶甲成虫不同组织(头、胸和腹)中、不同发育阶段(卵、1-3龄幼虫、蛹、雌雄成虫)、不同温度(-14,-10,-5,0,5,10,15,20,25和30℃)处理1 h的2龄幼虫及0℃下分别处理0 min,15 min,30min,1 h,1.5 h,2 h和3 h时卵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一个沙葱萤叶甲Hsp70基因并命名为GdHsp70(GenBank登录号:KY460462),该基因全长2 340 bp,开放阅读框(ORF)1 899 bp,编码63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70.12 k D,等电点(p I)为4.79,无跨膜区,无信号肽。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内。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GdHsp70有3个功能保守区。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dHsp70与分类学关系上较为接近的昆虫的同源蛋白间有较高的相似度。组织特异性和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分析表明,GdHsp70在沙葱萤叶甲成虫胸部和卵期表达量最高;高温和低温胁迫均能诱导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体内GdHsp70的表达,其中-10℃处理1 h表达量最高;0℃低温处理卵15 min至3 h后均能诱导GdHsp70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其中处理1 h上调幅度最大。【结论】沙葱萤叶甲GdHsp70与该虫的生长发育相关,并对高低温胁迫的响应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热激蛋白70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温度胁迫
下载PDF
DHPG对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增殖的作用
3
作者 陈彦民 赵宝生 +2 位作者 冯杰 谷城威 刘玉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714-4716,共3页
目的探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KYSE-450,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食管鳞癌细胞的表达情况,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目的探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3,5二羟基苯甘氨酸(DHPG)对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KYSE-450,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食管鳞癌细胞的表达情况,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HPG对KYSE-450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药物作用后KYSE-450细胞中AKT、mTOR、4EBP1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m GluR1和m GluR5在KYSE-450中均有表达。50、100、150μmol/L DHPG对KYSE-450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空白对照组细胞胞质透亮,折光性强,细胞呈梭形、不规则星形。100μmol/L DHPG加药组细胞形态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出现皱缩,细胞核固缩成点状,有时出现空泡状。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 DHPG加药72 h后,p-AKT、p-mTOR、p-4EBP1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DHPG能够抑制KYSE-450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DHPG、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