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曾军 吴宇澄 林先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04-2815,共12页
多环芳烃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严格管控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具有绿色、经济等突出特点,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为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转化机制与污染生态过... 多环芳烃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严格管控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具有绿色、经济等突出特点,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为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转化机制与污染生态过程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认识,同时对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与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本文以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为主体,从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应用技术、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特征、土壤体系污染物归趋规律与微生物作用及土壤污染微生物群落响应与研究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并针对现存应用技术瓶颈和理论空白作进一步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 微生物修复 群落结构与功能
原文传递
一氧化二氮的光解动力学:O(^(1)D)+N_(2)(X^(1)∑_(g)^(+))产物通道
2
作者 杨帅康 巫雨承 +6 位作者 罗子杰 李振兴 华伟 常尧 王兴安 袁开军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6-294,I0103,共10页
由于一氧化二氮(N_(2)O)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使用时间切片的离子速度成像技术重新研究了一氧化二氮在紫外吸收区域的光解离动力学.采用单色光测量了203.814nm和205.472nm光解产物O(^(1)D)的离子影像,以及采用双色光记录了从200到2... 由于一氧化二氮(N_(2)O)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使用时间切片的离子速度成像技术重新研究了一氧化二氮在紫外吸收区域的光解离动力学.采用单色光测量了203.814nm和205.472nm光解产物O(^(1)D)的离子影像,以及采用双色光记录了从200到220nm范围八个光解波长下解离产物O(^(1)D)的图像.产物N_(2)(X^(1)∑_(g)^(+))碎片的转动态分布和各向异性参数的信息可以从图像中获取:实验结果表明,N_(2)产物的转动态分布发生反转,最大值在J≈70.随着N_(2)转动量子数J增加,各向异性参数β表现出两次显著的下降.根据前人的理论计算[J,Chem.Phys.136,044314(2012)],初始线性构型的轴向反冲程度的不同导致了β随J的变化.然而,在高J区域,非绝热跃迁之后的基态势能面上存在额外的扭矩,从而引起额外的转动激发和较低的β值.采用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O(^(1)D)原子的双色实验能够准确地获得产物的转动态分布和角分布.该工作加深了对三原子分子光解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解离 一氧化二氮 离子速度成像 非绝热
下载PDF
Fe-(9~11)Cr-Y_(2)O_(3)作为ITER结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王珍珍 黄依娜 +1 位作者 吴玉程 罗来马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7-1215,共9页
采用传统的机械合金(MA)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工艺成功制备了Fe-(9~11)Cr二元合金及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ODS)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MA粉末的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用能量色散谱(EDS)、显微维氏硬度仪、光... 采用传统的机械合金(MA)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工艺成功制备了Fe-(9~11)Cr二元合金及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ODS)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MA粉末的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用能量色散谱(EDS)、显微维氏硬度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金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转速为300 r/min,球料比为10:1的条件下,MA粉末受到磨球与罐子内壁的撞击,晶粒尺寸不断细化,在40 h粉末晶粒尺寸减小至约16.1 nm趋于稳定。SPS烧结后晶粒尺寸无明显增大,各微量元素均匀分布在基体中。二元合金样品的维氏硬度随Cr含量增加而增大。10CrY合金样品经腐蚀液侵蚀后可粗略看到晶界呈均匀分布。ODS合金样品存在大量的纳米析出相,平均颗粒尺寸约3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微量元素分布 维氏硬度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矩阵理论与熵理论的电网薄弱环节辨识方法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威 张东霞 +3 位作者 丁玉成 吴茜 邓春宇 刘道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893-5901,共9页
电网薄弱环节辨识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辨识电网薄弱环节,提出一种随机矩阵理论与熵理论相结合的辨识方法。首先介绍随机矩阵理论基本原理和薄弱环节特征。然后利用电压数据和相角数据构建矩阵,结合随机矩阵理... 电网薄弱环节辨识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辨识电网薄弱环节,提出一种随机矩阵理论与熵理论相结合的辨识方法。首先介绍随机矩阵理论基本原理和薄弱环节特征。然后利用电压数据和相角数据构建矩阵,结合随机矩阵理论分析矩阵的统计特性,并将统计特性与电网物理特性对比分析。再结合熵理论建立薄弱节点辨识模型,利用变异系数量化分析数据波动特征,构建薄弱支路辨识模型。最后,利用IEEE39节点系统模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薄弱环节辨识 数据驱动 随机矩阵理论 熵理论 中心极限定理 变异系数
下载PDF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eO_2/epoxy resin composite coating on sintered NdFeB magnet 被引量:11
5
作者 Pengjie Zhang Minggang Zhu +5 位作者 Wei Li Guangqing Xu Xiulian Huang Xiaofei Yi Jingwu Chen yucheng wu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44-551,共8页
The CeO2/epoxy resin composite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NdFeB substrate by cathode electrophoresis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anticorrosion and anti-wear performances. The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 The CeO2/epoxy resin composite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NdFeB substrate by cathode electrophoresis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anticorrosion and anti-wear performances. The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n X-ray diffractometer. The micro hardnes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as evaluated by a microhardness tester. The corrosive behaviors of the coatings were studied by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curv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neutral salt spray tests. The concentration of CeO2 nanoparticles(NPs) in the electrophoresis bath was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coating structures and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eO2 NPs can enhance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Moreover, the nanoparticles disperse uniformly in the matrix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30 g/L. The microhardness of CeO2/epoxy resin(30 g/L) composite coating is about 6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lank epoxy resin coating. And the NSS time of the CeO2/epoxy resin(30 g/L) composite coated sample can reach 1248 h.Meanwhile, the composite coatings possess no deteriorate influence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FeB substrates. The anticorrosion mechanism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on the NdFeB substrate are deep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tered NdFeB Epoxy resin CeO2 nanoparticle Corrosion resistance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于锂硫电池研究的评述
6
作者 张晓菲 李燊昊 +3 位作者 汪震 闫健 刘家琴 吴玉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89,共15页
锂硫电池凭借超高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高能电池体系。然而,活性硫及放电终产物导电性差、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硫反应动力学缓慢等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研究人员采... 锂硫电池凭借超高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高能电池体系。然而,活性硫及放电终产物导电性差、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硫反应动力学缓慢等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研究人员采用硫正极设计、功能隔膜/中间层、电解质改性或固体电解质等策略,在解决以上问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然而,针对锂硫电池内部实时动态反应过程、规律和机制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设计调控策略仍缺乏深入认识。第一性原理计算逐渐发展为化学、材料、能源等诸多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有助于从原子/分子水平理解反应中间产物性质、分子/电子间相互作用、电化学反应过程和规律、电极/电解质动态演化过程等,相较于“实验试错法”,其在研究锂硫电池内部多电子和多离子氧化还原反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全面综述了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锂硫电池电极与多硫化物相互作用、充放电反应机制以及电解质三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于锂硫电池研究的当前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第一性原理 理论计算 电极材料 充放电机理 电解质
原文传递
暗挖电缆隧道四通竖井结构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谢阳 赵玉成 +2 位作者 武淑敏 李占岭 郝斌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6-30,103,共6页
研究暗挖过程中竖井的稳定性,以四通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对真实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超前小导管注浆措施进行论证,对比分析了土体变形规律、喷射混凝土应力变化,并得出了注浆加固措施的影响效果,认为超前... 研究暗挖过程中竖井的稳定性,以四通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对真实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超前小导管注浆措施进行论证,对比分析了土体变形规律、喷射混凝土应力变化,并得出了注浆加固措施的影响效果,认为超前注浆加固是必需的施工步骤。将实际施工过程的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注浆与否对竖井的地表沉降范围影响不大,但对沉降值影响较大;注浆与否对坑底隆起值影响甚微,空间效应明显;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竖井底部,注浆与否对水平位移有明显影响;马头门附近的喷射混凝土应力变化显著,需要进行补强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四通竖井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NaOH预处理对秸秆与蓝藻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强 王宁 +2 位作者 李玉成 窦月芹 吴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27-6731,共5页
以稻秸和蓝藻为原料,在实验室自制小型发酵装置内进行混合物料厌氧发酵实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NaOH预处理对秸秆与蓝藻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NaOH预处理后,稻秸组分被破坏,产气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发酵时间缩短。扫... 以稻秸和蓝藻为原料,在实验室自制小型发酵装置内进行混合物料厌氧发酵实验,研究不同质量分数NaOH预处理对秸秆与蓝藻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NaOH预处理后,稻秸组分被破坏,产气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发酵时间缩短。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经碱性预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孔隙度增大,机械组织暴露,酶解的有效比表面积增大,酶解速率加快。NaOH质量分数为6%的处理组产气效果最好,总产气量比对照组高出248%,且甲烷平均含量达到58.89%,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蓝藻 NaOH预处理 沼气
原文传递
茵陈丹蛇汤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肠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天举 黄玉成 +1 位作者 陈燕辉 吴盘红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观察茵陈丹蛇汤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肠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茵陈丹蛇汤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对照组44例,口服治疗红霉素肠溶胶囊。两组患者均同时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涂,治... 目的:观察茵陈丹蛇汤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肠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茵陈丹蛇汤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对照组44例,口服治疗红霉素肠溶胶囊。两组患者均同时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涂,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有效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茵陈丹蛇汤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肠胃湿热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液中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肠胃湿热证 茵陈丹蛇汤 自血疗法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