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免疫: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61
1
作者 余曙光 景向红 +6 位作者 唐勇 吴巧凤 尹海燕 谢璐霜 赵娜 林思睿 柴晓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7-753,共7页
调控免疫过程是针灸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分析针灸作用后的免疫机制,能较好地解释针灸发挥治疗效应的细胞、分子机制。本文重点从针灸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对免疫细胞、分子、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环节,初步诠释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与... 调控免疫过程是针灸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分析针灸作用后的免疫机制,能较好地解释针灸发挥治疗效应的细胞、分子机制。本文重点从针灸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对免疫细胞、分子、信号通路的调控等环节,初步诠释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与针灸治疗疾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免疫调节 现状 未来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外泌体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探讨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路 齐文川 +7 位作者 曾倩 周子扬 陈道鸿 高蕾 何斌 蔡定均 余曙光 赵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肺结构退行性病变、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与服用药物相比,针刺能够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机体免疫力且副作用较小,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肺结构退行性病变、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与服用药物相比,针刺能够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机体免疫力且副作用较小,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炎症机制在COPD的发生中十分重要,其中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症参与者,巨噬细胞极化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外泌体为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囊泡,能够介导细胞间或器官间通讯,调节细胞功能或细胞活动。据报道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具有调节炎症的作用。在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中,外泌体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主要从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出发,阐释COPD的发病机制以及分析针刺通过调控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治疗COPD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外泌体 COPD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机制
下载PDF
艾灸“足三里”对膝关节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滑膜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成 袁君 +4 位作者 郭彦玎 罗堃 余曙光 罗玲 周海燕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3-1000,共8页
目的:通过艾灸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足三里”,观察膝关节滑膜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的异同,并归纳腧穴功效特点。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OA组、RA组、KOA+艾灸组、RA+艾灸组,每组6只。采用膝关节注射单... 目的:通过艾灸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足三里”,观察膝关节滑膜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的异同,并归纳腧穴功效特点。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OA组、RA组、KOA+艾灸组、RA+艾灸组,每组6只。采用膝关节注射单碘乙酸钠建立KOA模型,膝关节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7 d给予KOA+艾灸组与RA+艾灸组大鼠艾灸“足三里”治疗,30 min/次,1次/d,连续21 d。治疗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Markin评分和膝关节滑膜病理评分评价大鼠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病理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CD86、CD206表达,分析M1、M2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OA组及RA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膝关节滑膜病理评分、滑膜CD8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血清IL-10含量及滑膜CD20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KOA组膝关节Markin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KOA组比较,KOA+艾灸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和滑膜CD206表达显著升高(P<0.01),Markin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RA组比较,RA+艾灸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滑膜病理评分和CD86表达显著降低(P<0.01)。KOA组膝关节Markin评分显著高于RA组(P<0.01),滑膜病理评分和CD86表达显著低于RA组(P<0.01)。KOA+艾灸组血清IL-1β含量、膝关节Markin评分显著高于RA+艾灸组(P<0.05,P<0.01),滑膜病理评分显著低于RA+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能有效减轻KOA大鼠与RA大鼠膝关节炎性损伤,调控炎性反应,但对KOA来说主要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以提高抑炎因子IL-10含量,而对RA则是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降低促炎因子IL-1β,这可能与“足三里”能随着不同机体状态对相应靶器官进行靶向性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足三里 膝关节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巨噬细胞极化 腧穴功效
原文传递
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川 余曙光 +3 位作者 高燕 唐勇 唐佳 周奇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检索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腧穴使用频次,运用SPSS 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 目的:探讨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检索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腧穴使用频次,运用SPSS 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国外文献,分析得出三阴交为治疗要穴,太冲、神门、百会、太溪、肾俞、合谷、足三里、内关和关元为常用腧穴;太冲配三阴交是最常用的腧穴配伍,其次为合谷、足三里与三阴交的配伍组合,在特定穴中交会穴使用频次最高。结论:针刺调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选穴可针对肾精不足、冲任亏虚的病机和潮热主症确定主穴,并以心神不宁等主要兼症选择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潮热 针刺 穴位
下载PDF
艾灸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内脏高敏及结肠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伟 程斌 +1 位作者 余曙光 吴巧凤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慢性UC内脏高敏的...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慢性UC内脏高敏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0只。以2.5%的葡聚糖硫酸钠循环3个周期饮用法建立慢性UC模型。正常+艾灸组和模型+艾灸组小鼠予以“足三里”艾灸,每次20 min,每周连续干预5 d,休息2 d,共4周。评价各组小鼠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定各组小鼠腹壁回撤反射(AWR)最小容量阈值以观察小鼠肠道敏感性;测量各组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过碘酸雪夫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的黏液素分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肠道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即肥大细胞数)及TNF-α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TNF-R1、P38 MAPK、TRPV1表达水平。结果:艾灸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P<0.001),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01),结肠组织炎性浸润明显,深入基底层,黏液素分泌减少(P<0.01),胶原纤维增加(P<0.001),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加(P<0.001),TNF-α、TNF-R1、P38 MAPK、TRPV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艾灸组小鼠DAI评分降低(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升高(P<0.001),结肠长度增加(P<0.001),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肠腺结构完整性增加,黏液素分泌增多(P<0.01),胶原纤维减少(P<0.001),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减少(P<0.001),TNF-α、TNF-R1、P38 MAPK、TRPV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P<0.01,P<0.05)。正常+艾灸组小鼠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足三里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内脏高敏 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通路
原文传递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思慧 刘书庆 +2 位作者 王玥梅 余曙光 吴巧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明确腧穴功效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阳陵泉穴具有舒筋通络、疏肝利胆、调畅气机的功效,是临床常用腧穴。本文整理了阳陵泉穴的传统功效主治、现代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对阳陵泉穴在外周及中枢发挥的抗炎、镇痛、促进突... 明确腧穴功效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阳陵泉穴具有舒筋通络、疏肝利胆、调畅气机的功效,是临床常用腧穴。本文整理了阳陵泉穴的传统功效主治、现代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对阳陵泉穴在外周及中枢发挥的抗炎、镇痛、促进突触重塑等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科学、精准认识阳陵泉穴的腧穴功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 腧穴功效 腧穴主治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天枢穴主治病症及配伍规律探析:基于随机临床对照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伟 王成 +1 位作者 余曙光 吴巧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8期97-102,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总结天枢穴现代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6月2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总结天枢穴现代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6月2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建立天枢单穴、配伍主治病症和配伍腧穴等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Gephi 0.9.2等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22篇,毫针刺、电针、穴位敷贴以及艾灸是天枢穴常用的干预措施。单穴主治病症12种,优势病症为便秘、腹泻等2种;配伍主治病症85种,优势病症为便秘、胃肠功能障碍、肠易激综合征、肥胖、腹泻、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等14种。高频配伍腧穴为足三里、中脘、上巨虚、关元等22穴,聚类分析得到4系6类天枢配伍组合,配伍经脉以任脉频次最高,阳经腧穴多于阴经。结论:天枢穴主治范围广泛,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便秘为核心优势病症,其高频配穴为足三里、中脘、上巨虚、关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天枢 数据挖掘 随机对照试验 主治病症 配伍规律
下载PDF
电针调节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参数选择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莉娟 余曙光 +1 位作者 张寒潇 曹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72-4575,共4页
电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检索2005—2019年电针调节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文献,总结电针的波形、频率、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等不同的参数以及不同穴位的选择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电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常选连续波... 电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检索2005—2019年电针调节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文献,总结电针的波形、频率、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等不同的参数以及不同穴位的选择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电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常选连续波,以低频率的2 Hz为多;刺激强度缺少量化指标,多引起肌肉微微颤动,以患者耐受为主;在电针时间的选择上,选择术后、刺激时间在30 min左右、每日行1~2次治疗、连续2~3 d;穴位以足三里为主。分析其中的原因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肠功能障碍 参数选择 波形 频率 刺激强度 刺激时间
原文传递
一步醇-水热法合成高效的F掺杂BiVO_4光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蒋海燕 张钒 +1 位作者 于曙光 李育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5-702,共8页
以NH_4F为掺杂前体,采用简单的一步醇-水热法制备了F掺杂BiVO_4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了这些光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少量H... 以NH_4F为掺杂前体,采用简单的一步醇-水热法制备了F掺杂BiVO_4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了这些光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少量H_2O_2存在条件下,以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测定了这些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相较于未掺杂的BiVO_4样品而言,F掺杂BiVO_4样品不仅仍保留了单斜结构,而且有更高的结晶度、表面氧空位密度和光生电荷载流子分离效率,更强的光吸收和更低的带隙能。在这些F掺杂BiVO_4样品中,以nF/nBi的理论值为1.0且带隙能为2.43 eV的F掺杂BiVO_4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90 min内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5%)。这一优良的光催化性能与其具有最高的结晶度、表面氧空位密度和光生电荷载流子分离效率,最强的光吸收和最低的带隙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醇-水热法 F掺杂BiVO4 光催化 苯酚 光降解
下载PDF
针刺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焦虑行为及终纹床核PACAP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建才 吕鹏 +6 位作者 张承舜 魏大能 唐佳 余曙光 蔡定均 肖夏 周奇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35-3638,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焦虑行为与终纹床核(BNST)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及其受体PAC1信号分子的影响,探讨针刺抗焦虑的PACAP中枢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方法造模。选取神门、内关进行手针针... 目的:研究针刺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焦虑行为与终纹床核(BNST)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及其受体PAC1信号分子的影响,探讨针刺抗焦虑的PACAP中枢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方法造模。选取神门、内关进行手针针刺30min/次,隔日1次,持续15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焦虑水平,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皮质酮(CORT)的含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BNST内PACAP、PAC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OT%值显著降低(P<0.05),血浆CORT水平显著升高(P<0.01),BNST内PACAP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OT%值、OE%值显著升高(P<0.05),血浆CORT水平显著降低(P<0.01),BNST内PACAP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改善CUS小鼠焦虑行为可能与上调BNST内PACAP表达、降低HPA轴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焦虑障碍 终纹床核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PAC1 皮质酮
原文传递
电针和艾灸刺激“百会”穴对小鼠胶质淋巴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镜竹 黄碧青 +1 位作者 余曙光 罗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33-2537,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和电针"百会"穴对小鼠脑脊液流动速率和水通道蛋白4(AQP4)极性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7~9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艾灸组予"百会"悬灸30min,电针组予"... 目的观察艾灸和电针"百会"穴对小鼠脑脊液流动速率和水通道蛋白4(AQP4)极性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7~9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艾灸组予"百会"悬灸30min,电针组予"百会"干预30min。小鼠干预后,予小鼠小脑延髓池注射10μL OA-45和FITC-d3的混合物(各5μL),注射结束后,静置20min,将小鼠进行心脏灌流,取全脑切片,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和AQP4极性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OA-45比较,FITC-d3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01)。与空白组比较,艾灸组各脑片FITC-d3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组各脑片FITC-d3的平均荧光强度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艾灸组前脑片皮层的腹部和内侧隔核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艾灸组后脑片皮层的背部、侧部、腹部,以及海马、下丘脑和丘脑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前、后脑片各部位的平均荧光强度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艾灸组AQP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01),且皮层AQP4极性分布升高(P<0.05,P<0.01)。结论艾灸、电针"百会"可以调节胶质淋巴系统,但艾灸"百会"穴增加脑脊液流入强于电针"百会"穴,其机制可能与AQP4的极性分布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淋巴系统 艾灸 电针 水通道蛋白4
原文传递
针灸材料学:针灸学科新分支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海燕 王绪 +1 位作者 余曙光 唐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517,545,共4页
结合材料学与针灸学自身的发展,提出针灸材料学分支学科概念。针灸材料学可能是未来针灸工具革新的重要方向,需加强学科内涵、外延的进一步梳理和发展,加强针灸材料的分类、应用范围、研发及标准建设等工作,以针灸材料学的发展促进新时... 结合材料学与针灸学自身的发展,提出针灸材料学分支学科概念。针灸材料学可能是未来针灸工具革新的重要方向,需加强学科内涵、外延的进一步梳理和发展,加强针灸材料的分类、应用范围、研发及标准建设等工作,以针灸材料学的发展促进新时代针灸学科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材料学 针灸工具 针灸学科
原文传递
艾灸光和热因素治疗膝骨关节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廖默 罗玲 +6 位作者 丁琪 左甲 郭玲玲 苟春燕 张彩荣 唐勇 余曙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3-628,共6页
目的:探究艾灸的光因素和热因素在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中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艾灸组(72例,脱落8例)、艾灸光组(72例,脱落9例)和艾灸热组(72例,脱落10例)。采用特制"光热分离灸罐",传统艾灸组患... 目的:探究艾灸的光因素和热因素在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中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艾灸组(72例,脱落8例)、艾灸光组(72例,脱落9例)和艾灸热组(72例,脱落10例)。采用特制"光热分离灸罐",传统艾灸组患者接受全艾灸治疗,艾灸光组接受艾灸光治疗,艾灸热组接受艾灸热治疗,3组治疗取穴均为内膝眼、犊鼻、足三里,每次治疗20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并于治疗结束后4周及8周进行随访。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及两次随访时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4周及第2次随访时参照总体疗效评价(PGA)标准评定各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2、4周及第1次随访时WOMAC疼痛、僵硬、活动障碍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2次随访时传统艾灸组及艾灸热组WOMAC疼痛、僵硬、活动障碍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艾灸光组WOMAC僵硬、活动障碍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时传统艾灸组WOMAC疼痛、活动障碍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艾灸光组(P<0.05)。3组患者治疗2、4周及两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及第2次随访时传统艾灸组和艾灸热组总改善率均优于艾灸光组(P<0.05)。结论:艾灸的光因素和热因素对膝骨关节炎均有治疗作用,艾灸热因素的疗效优于艾灸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艾灸 光因素 热因素 多中心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电针对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海马区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谢璐霜 吴巧凤 +4 位作者 唐勇 庄志奇 赵娜 黄彪 余曙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16-1820,共5页
目的:探讨促进海马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是否为电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侧脑室注射Aβ制作老年痴呆大鼠模型,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研究电针治疗AD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结果:电针能降低AD模型大鼠Aβ的沉积... 目的:探讨促进海马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是否为电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侧脑室注射Aβ制作老年痴呆大鼠模型,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研究电针治疗AD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结果:电针能降低AD模型大鼠Aβ的沉积,促进大鼠海马区M2型小胶质细胞(Iba1+Arg1+)的生成(P<0.01),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Iba1+i NOS+)的生成(P<0.01),促进大鼠海马组织Arg1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i NOS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m RNA的表达(P<0.01)。结论:电针百会穴可调控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方向极化,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的生成,起到改善大鼠AD病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M2型小胶质细胞 老年痴呆
原文传递
艾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控制策略探讨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余常 吴巧凤 +1 位作者 唐勇 余曙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艾灸产生的烟雾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室内空气质量,但目前我国尚无控制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艾烟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从相关标准制定、通风排风、控制灸材质量、加强艾烟安全... 艾灸产生的烟雾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室内空气质量,但目前我国尚无控制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艾烟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从相关标准制定、通风排风、控制灸材质量、加强艾烟安全性研究等方面探讨控制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可能策略,为建立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开展艾灸活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艾烟 室内空气质量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藿香正气口服液与金蒿解热颗粒联合使用对社区人群预防性干预COVID-19的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阎博华 蒋志伟 +28 位作者 曾洁萍 唐健元 丁红 夏结来 秦少容 金思岑 卢云 张娜 王志虹 黎海燕 桑小雅 武丽娜 唐诗韵 李燕 陶孟瑶 王巧灵 王钧冬 谢红艳 陈其原 杨生文 胡念双 杨建琼 鲍晓霞 张琼 杨晓丽 江长勇 罗红艳 蔡正华 余曙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993-3000,共8页
为科学评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中药预防性给药(藿香正气口服液和金蒿解热颗粒联合使用)对社区人群干预效果,开展了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对纳入22 065例受试者整群随机分为2组。非干预组只给予健康... 为科学评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中药预防性给药(藿香正气口服液和金蒿解热颗粒联合使用)对社区人群干预效果,开展了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对纳入22 065例受试者整群随机分为2组。非干预组只给予健康指导,中药干预组在健康指导基础上给予2种中药配合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饭前口服,10 mL/次,每日2次。金蒿解热颗粒:饭后开水冲服,8 g/次,每日2次。疗程5 d,随访14 d。研究发现,随着用药时间的推进,中药干预组的不同时点发病率在入组后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且持续稳定的水平即0.01%~0.02%,而非干预组则在入组3~14 d整体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即0.02%~0.18%。2组均未发生COVID-19疑似或确诊病例。中药干预组感冒发病2例,非干预组发病26例。2组感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感冒发病率小于非干预组。按年龄段分层分析,16~60岁人群,按发病率计算,中药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分别为0.01%和0.25%,2组感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人群分别为0.04%和0.21%,2组感冒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干预组的感冒发病率有高于干预组的趋势。中药对整体人群的保护率在91.8%,对16~60岁人群保护率尤为明显(95.0%)。提示藿香正气口服液和金蒿解热颗粒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社区居民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保护率,值得在社区进行推广应用。另外,安全性方面中药干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低,与说明书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藿香正气口服液 金蒿解热颗粒 预防 社区
原文传递
艾烟刺激敏感针灸师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基于733例面对面横断面调查数据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余常 王祥 +5 位作者 吴巧凤 杨娇 张玥玥 张承舜 唐勇 余曙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索易产生艾烟刺激反应的针灸师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艾烟安全性防护提供进一步指导;进一步验证网络调查的可行性。方法:自制艾烟机体反应调查问卷,对临床长期从事艾灸工作的针灸医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探索易产生艾烟刺激反应的针灸师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艾烟安全性防护提供进一步指导;进一步验证网络调查的可行性。方法:自制艾烟机体反应调查问卷,对临床长期从事艾灸工作的针灸医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针灸师易产生刺激反应的因素,获取对艾烟刺激敏感针灸师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获取733例有效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慢性呼吸疾病史是接触艾烟后产生咳嗽、喉中有痰、气喘、呼吸困难、短气、鼻干刺激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P<0.01);女性发生咳嗽、流泪、鼻干刺激反应的风险性高于男性(P<0.05,P<0.01);吸烟者发生眼干、眼痛的风险性高于不吸烟者(P<0.05);二手香烟暴露者发生短气的风险性高于非二手烟暴露者(P<0.05)。指数趋势线分析表明,网络调查和面对面调查所反映的机体刺激反应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针灸师长期接触艾烟后产生机体刺激反应与慢性呼吸疾病史、女性、吸烟或二手香烟暴露有关,应对这类人群予以重点关注。网络问卷调查可用于艾烟安全性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烟 刺激反应 针灸师人群 安全性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腧穴功效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巧凤 蔡定均 余曙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85-4787,共3页
腧穴功效是实现针灸疗效的基础,合理的选穴、适宜的刺灸方式、恰当的配伍是发挥腧穴功效并提高针灸疗效的关键。但一直以来,对腧穴功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其原因在于腧穴功效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经分析认为,腧穴功效与穴位的功能状态、... 腧穴功效是实现针灸疗效的基础,合理的选穴、适宜的刺灸方式、恰当的配伍是发挥腧穴功效并提高针灸疗效的关键。但一直以来,对腧穴功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其原因在于腧穴功效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经分析认为,腧穴功效与穴位的功能状态、刺灸方式及靶器官响应3个方面有机联系、相互作用、整合输出有关,并受腧穴配伍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脱离"腧穴-刺灸方式-靶器官响应"三位一体的整合作用,忽视腧穴配伍及腧穴功效产生机制的复杂性,均不能很好地解释腧穴功效的特征,也将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提升。因此,腧穴功效研究还需要较长期的深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功效 穴位状态 针灸参数 经络腧穴研究
原文传递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Notch/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琴 董龙聪 +3 位作者 张瑞斌 朱柯郦 吴巧凤 余曙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otch/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UC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饮用法复制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另设... 目的:观察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otch/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UC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饮用法复制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另设6只为空白组。电针组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每日30 min,连续治疗7 d。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Claudin-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黏液蛋白(Muc)-2、Notch-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Notch-1、Hes-1、核转录因子(NF)-κB、Toll样受体(TLR)-4、蛋白激酶B(AKT)mRN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P<0.001),血清中TNF-α、IL-6含量增加(P<0.01,P<0.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Muc-2蛋白阳性表达均减少(P<0.01),Notch-1、MMP-9蛋白阳性表达及Notch-1、Hes-1、NF-κB、TLR-4、AKT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电针组DAI评分降低(P<0.05),血清中TNF-α、IL-6含量降低(P<0.01,P<0.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Muc-2蛋白阳性表达均增加(P<0.05),Notch-1、MMP-9蛋白阳性表达及Notch-1、Hes-1、NF-κB、TLR-4、AKT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P<0.01,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结肠上皮完整,杯状细胞丰富,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结肠黏膜结构模糊,存在大小不等的缺损,杯状细胞脱落,炎性细胞大量浸润;电针组结肠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电针能促进UC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电针 Notch/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艾灸对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基因敲除小鼠局部皮肤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璐霜 赵娜 +5 位作者 杨惠 黄彪 唐勇 吴巧凤 景向红 余曙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6-301,共6页
目的: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是否参与了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的过程。方法:将C 57BL/6J和TRPV1^(-/-)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每组5只。各艾灸组均艾灸... 目的: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是否参与了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的过程。方法:将C 57BL/6J和TRPV1^(-/-)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每组5只。各艾灸组均艾灸"足三里",艾灸温度控制在(46±1)℃,通过HE染色观察局部皮肤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局部皮肤TNF-α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C 57BL/6J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 min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72h艾灸组(P<0.01)。与TRPV1^(-/-)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30 min艾灸组小鼠表皮、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72h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可能不依赖于TRPV 1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足三里 皮肤结构变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