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植物制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博 叶春 +2 位作者 李法云 曲乾 陈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为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温度条件下研究一种高效以及低值的技术去移除人工湿地中的硝酸盐氮,在秋季人工湿地中收集水生植物枯落物芦苇以及香蒲制备生物炭,并利用盐酸进行改性.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硝酸盐氮的吸附性能及... 为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温度条件下研究一种高效以及低值的技术去移除人工湿地中的硝酸盐氮,在秋季人工湿地中收集水生植物枯落物芦苇以及香蒲制备生物炭,并利用盐酸进行改性.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硝酸盐氮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经盐酸改性的芦苇生物炭MRB与香蒲生物炭MCB表面均带正电荷,Zeta电位分别为+5.46mV与+2.31mV.MRB与MCB对硝酸盐氮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等温吸附曲线更好拟合Freundlich方程(R^2>0.98).MRB及MCB对硝酸根的最大吸附量Q_m分别为14.6661mg/g与5.5559mg/g.批量吸附实验也表明,溶液初始pH和共存阴离子会影响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吸附硝酸盐.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可以有效地去除来自于在秋季高纬度地区人工湿地污水中的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生物炭 人工湿地 吸附 硝酸根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广西左右江流域工程试点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7 位作者 刘燕 谢华 张振华 于赐刚 杨瑞刚 王亚空 吕美婷 戴婉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99-506,共8页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流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目前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堪忧。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明确了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与绩效目标,将流域分为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4个功能区,分别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修复方案;工程试点方案实施1年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结合,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理论内涵 生态保护与修复 工程方案 左右江流域
下载PDF
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释放贡献 被引量:21
3
作者 郑培儒 李春华 +5 位作者 叶春 魏伟伟 戴婉晴 高尚超 郑向勇 井芹·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3-890,共8页
将镜泊湖分为北部湖区、中部湖区、东部湖区、西部湖区、南部湖区共设置23个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和10个沉积柱芯采样点,采用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SMT)法测定沉积物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 将镜泊湖分为北部湖区、中部湖区、东部湖区、西部湖区、南部湖区共设置23个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和10个沉积柱芯采样点,采用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SMT)法测定沉积物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分析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和对磷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镜泊湖湖区沉积物各形态磷有3个主要成分,其中成分1主要代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成分2主要代表农业污染,主成分3主要代表碎屑岩、自生磷灰石和含磷矿物质等;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受镜泊湖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湖区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整体而言随深度的增加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磷释放贡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镜泊湖各湖区沉积物短时间尺度内以滞留为主,但在长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空间分布 镜泊湖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罗原骏 蒲玉琳 +2 位作者 龙高飞 叶春 朱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9-1397,共9页
基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采样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施肥方式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OMNPK)和秸... 基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采样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施肥方式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磷钾肥(RSDNPK)。结果显示,施肥的各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OM和RSD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相比CK,O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PXOC)、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提高91.4%、109.2%、57.5%、35.1%,RSDNPK处理的TOC、PXOC、MBC、DOC含量分别提高142.8%、95.4%、70.8%、46.2%。土壤PXOC、MBC、DOC占TOC的比例(分配比例)分别为36.18%~49.13%、1.64%~2.58%、0.57%~0.94%,其中,PXOC和MBC的分配比例在RSDNPK处理中较CK显著(P<0.05)降低,而DOC的分配比例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OM和RSDNPK处理的CPMI显著(P<0.05)高于N和NPK处理。土壤PXOC、MBC含量与氮磷养分之间,以及CMPI与MBC、PXOC、TN、AN、AP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化肥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改善土壤质量,PXOC与CPMI可用作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秸秆还田 紫色土
下载PDF
煤电“三改联动”实施分析与措施建议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志强 叶春 +1 位作者 张源 李云凝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59,共6页
煤电“三改联动”是煤炭清洁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分析了煤电的能效、灵活性和供热现状,研究了煤电实施“三改联动”的政策要求、实施进展和预期效果。从改造技术难度看,节能改造难度最高,灵活性改造次之、供热改造难度相对较低。预计... 煤电“三改联动”是煤炭清洁低碳转型的有效手段。分析了煤电的能效、灵活性和供热现状,研究了煤电实施“三改联动”的政策要求、实施进展和预期效果。从改造技术难度看,节能改造难度最高,灵活性改造次之、供热改造难度相对较低。预计“十四五”末全国煤电供电煤耗率将降至297 g/(kW·h)左右,新增调峰能力预计在4000万kW以上,供热范围进一步扩大。针对煤电亏损面大、部分类型机组技术改造难度大、设备低负荷运行安全隐患大、改造投入产出不可预期性大、改造资金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问题,从政策、技术、标准、市场等角度提出了促进煤电“三改联动”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 节能改造 灵活性改造 供热改造 三改联动
下载PDF
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叶春 傅科上 楼红侃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8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疗... 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评估2组症状体征积分,记录肿胀消失、疼痛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胀消失、疼痛缓解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肿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可减轻其肢体肿胀、疼痛情况,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 活血消肿汤 康复疗法 肿胀 疼痛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产业链视角下天然气发电产业发展路径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志坦 叶春 王文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137,共9页
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产业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进程中不可被忽视的力量,但随着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电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探究我国气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基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产业链两级能源市场... 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产业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进程中不可被忽视的力量,但随着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电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探究我国气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基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产业链两级能源市场现状和市场结构,结合产业链特性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指出了气电产业实施纵向整合战略的发展路径。结论认为:①"十四五"规划期间将是发展气电的战略"窗口期",气电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将呈逐步增长态势;②由于面临上游天然气资源供应、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气电企业需要更加关注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竞争,而非气电企业之间的横向竞争;③纵向整合战略是我国气电产业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④在实施纵向整合战略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做好战略协同、知识协同、信息协同、物流协同,以提升纵向一体化协同度,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产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气电产业 产业链结构 发展路径 能源市场 市场结构 纵向整合战略 协同度
下载PDF
浅水湖泊水生植物适宜生物量评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2 位作者 孔祥臻 胡文 陈洪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44-4652,共9页
总结了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生植物生物量控制与收割管理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恢复过程中水生植物生物量确定方法的不足;立足于水生植物生长特点,提出了基于湖泊生态模型的浅水湖泊大型水生植物在生长期和衰... 总结了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生植物生物量控制与收割管理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恢复过程中水生植物生物量确定方法的不足;立足于水生植物生长特点,提出了基于湖泊生态模型的浅水湖泊大型水生植物在生长期和衰亡期的适宜生物量评估方法的研究框架,本文可为指导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及其后续维护,为完善健康湖泊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湖泊生态修复理论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生物量 浅水湖泊 生态修复 PCLake模型
下载PDF
太湖出入湖河口水质和水生植物中氮、磷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晓艺 胡湛波 +3 位作者 叶春 魏伟伟 李春华 陈洪森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80,102,共8页
以太湖蠡湖区和贡湖湾区的13个主要出入湖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质及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河口的主要水质指标,即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浓度分别为0.48~4.17,0.26~1.09,0.04~0.29,5.80~... 以太湖蠡湖区和贡湖湾区的13个主要出入湖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质及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河口的主要水质指标,即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浓度分别为0.48~4.17,0.26~1.09,0.04~0.29,5.80~18.30mg/L,出入湖河口有机物和氮普遍污染严重;河口广布种的水生植物为芦苇、茭草、香蒲和水鳖,它们对氮、磷的吸收量排序为:芦苇>茭草>香蒲>水鳖;水生植物茎叶TN含量与水体TN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而TP的正相关性显著,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生植物体内磷的积累量随水体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湖河口 水质 水生植物 氮磷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伟伟 叶春 李春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8-591,共4页
采集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分析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TN质量浓度为0.41~3.07mg/g,平均值为1.42mg/g;TP质量浓度为0.195~0.771mg/g,平均... 采集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分析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TN质量浓度为0.41~3.07mg/g,平均值为1.42mg/g;TP质量浓度为0.195~0.771mg/g,平均值为0.438mg/g;OM质量分数为1.16%~6.07%,平均值为2.98%,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OM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分解,与TN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TP同源性很低。与国内其他湿地相比,竺山湾缓冲带内湿地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处于中等水平,OM处于较高水平。但对TN和TP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发现,超过一半的点位处在中度和重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山湾 表层沉积物 总氮 总磷 有机质 评价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艳大 舒时富 +5 位作者 陈立才 叶春 黄俊宝 孙滨峰 王康军 曹中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建立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模型,利用模型推荐穗肥追氮量,实现江西双季稻氮肥追施的精确管理。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构建了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光谱监测模型,利用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实... 建立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模型,利用模型推荐穗肥追氮量,实现江西双季稻氮肥追施的精确管理。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构建了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光谱监测模型,利用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实时估测叶面积指数,进而结合江西双季稻高产栽培经验和建立的氮肥调控模型,对双季稻穗肥追氮量进行实时推荐,并和当地农户施肥方案和产量进行比较。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VI(810,720)与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函数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函数。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单生育期的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全生育期模型;其中,拔节期的光谱监测模型表现最佳,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光谱监测模型的R2分别为0.880 6和0.878 8,模型预测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均方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30和0.25、7.28%和6.18%、0.923 2和0.926 9。氮肥调控模型推荐施肥应用表明,紧凑型品种的穗肥用量高于松散型品种;与农户方案相比,氮肥调控模型推荐施肥的调控方案在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减少氮肥用量6.58kg/hm2,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0.82个百分点、净收益103元/hm2和产投比0.9,而产量比农户方案略高或持平。与传统非定量农户施肥法相比,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双季稻氮肥调控方法可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减少施氮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在江西双季稻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作物 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双季稻 差值植被指数 氮肥调控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下载PDF
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概念、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2 位作者 刘福兴 魏伟伟 郑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02,共9页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知的提高,我国对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备受关注。描述了近自然概念的由来,提出了近自然湿地的定义并辨析了其与人工湿地的主要区别。以太湖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为例,介绍了近自然...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知的提高,我国对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备受关注。描述了近自然概念的由来,提出了近自然湿地的定义并辨析了其与人工湿地的主要区别。以太湖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为例,介绍了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措施和修复效果。在竺山湖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中,依次实施了水文水动力改善、基底形态营造、植物恢复、水生动物恢复、生物量管理等措施,具体包括:改善水体连通性和流动性,提高生境多样性和适宜性;基于5种基底形态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构建了多起伏型基底形态;根据土著适生、净化水质、兼顾景观等原则,筛选出21属35种土著湿地植物,设计并应用了2种植物配置模式;根据生态系统调控(EwE)模型对湿地食物网结构的分析结果,对水生植物收割量、鱼类及虾蟹类的种群数量提出了调控建议。生态修复后竺山湖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Ⅱ类(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大型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提高。竺山湖湿地生态修复效果验证了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的有效性,今后还需不断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丰富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理论及技术,并开展大规模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湿地法 生态修复 基底形态 竺山湖湿地 太湖
下载PDF
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文 李春华 +3 位作者 叶春 王济 魏伟伟 邓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9-362,共14页
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应用拥有巨大潜力,为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近年来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梳理了2008—2018年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生态模型在水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 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应用拥有巨大潜力,为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近年来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梳理了2008—2018年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生态模型在水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以WoS(Web of Science)核心库收录1523篇文献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3779篇文献为样本数据源,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计量分析,提炼出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应用进展、前沿热点、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采用文献调研、分类梳理的方法,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EFDC系列模型、CE-QUAL-W2模型、DYRESM-CAEDYM模型、AQUATOX模型、Vollenweider(VOL)模型、PCLake模型、MIKE系列模型、WASP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应用现状、局限性、不确定性来源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2008—2018年国外研究应用热点主要涉及富营养化、营养盐循环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及富营养化水体的管理等领域;国内热点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相关领域应用.研究显示,新型试验数据的采集与获取(遥感数据、高频传感器)、大数据、数据-模型耦合及数据同化、生态建模之间耦合等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型 富营养化 CITESPACE
下载PDF
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叶春 刘莹 +3 位作者 李艳大 曹中盛 张丽娜 刘继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4,共10页
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 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氮肥处理下图像色彩参数差异不大;拔节期数字图像参数对氮素营养指标敏感;模型构建结果显示,图像参数INT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构建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大,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2分别为0.8957和0.9247;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品种对于模型的构建影响不大,以B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的叶片氮浓度(LNC)模型和以INT为敏感色彩参数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LNA)回归模型效果最优,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则效果不佳。早稻冠层RGB颜色空间敏感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可以实现氮素营养的无损监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图像 氮营养 RGB颜色空间 监测
原文传递
杭州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短期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卫艳 张磊 +9 位作者 徐虹 徐珊珊 吕烨 张文辉 章美 王峥 陈树昶 叶春 叶辉 温圆圆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4-618,共5页
为分析杭州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选择1 685名小学生进行肺功能检测,测量当天和前1天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气流量峰速(PEF)分别降低0.039(95%CI:0.012~0.067)和0.031(95%CI:0.011~0.051)L/s;测量当... 为分析杭州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选择1 685名小学生进行肺功能检测,测量当天和前1天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气流量峰速(PEF)分别降低0.039(95%CI:0.012~0.067)和0.031(95%CI:0.011~0.051)L/s;测量当天和前1天的SO2平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PEF和75%最大呼气流速(MEF75)分别降低0.437(95%CI:0.217~0.658)和0.396(95%CI:0.180~0.613)L/s。调整NO2后,测量当天和前1天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PEF分别降低0.056(95%CI:0.028~0.085)和0.047(95%CI:0.026~0.068)L/s,MEF75分别降低0.053(95%CI:0.027~0.081)和0.044(95%CI:0.023~0.065)L/s。杭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学龄儿童肺功能存在短期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呼吸功能试验 儿童 混合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太湖北部小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恬 王延华 +1 位作者 叶春 陈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96-2203,共8页
近几十年来重金属的沉积记录、来源及污染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探明太湖北部小流域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环境质量状况,本研究分析了柱状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Mn、Cr、Zn、Cu、As、Pb、Ni和Co)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污染源,富集因子法... 近几十年来重金属的沉积记录、来源及污染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探明太湖北部小流域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环境质量状况,本研究分析了柱状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Mn、Cr、Zn、Cu、As、Pb、Ni和Co)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污染源,富集因子法表征重金属富集特征,通过熵权模糊模型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有重金属含量均较高,高低依次为Mn>Cr>Zn>Cu>As>Pb>Ni>Co.其中Mn含量最高,为380.06~767.69μg/g.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为交通排放、农业污染和煤炭燃烧.As的富集指数最大(2.89~15.61).其中77.59%的沉积层属于显著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熵权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u(0.483)和As(0.352)的权重值最大,是沉积物中的首要污染物,且65.52%的沉积层重金属含量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模糊评价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混合腐解对入湖河口水质的影响及适宜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洪森 魏伟伟 +2 位作者 叶春 蔡绪贻 李春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9-598,共10页
为探究水生植物腐解释放的营养盐在泥-水-植物系统中迁移规律以及冬春季衰亡期大型水生植物的最适生物量,在塑料通风大棚内,开展不同梯度生物量下多种水生植物混合腐解试验.选择冬季蠡湖-陆典桥浜河口区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 为探究水生植物腐解释放的营养盐在泥-水-植物系统中迁移规律以及冬春季衰亡期大型水生植物的最适生物量,在塑料通风大棚内,开展不同梯度生物量下多种水生植物混合腐解试验.选择冬季蠡湖-陆典桥浜河口区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收割规律,设定腐解试验的生物量依次为除根部以外总生物量的0%、20%、40%、60%、80%、100%,于2018年12月25日开展试验,共150 d.结果表明:①与恒温室内条件相比,近自然条件下多种混合水生植物腐解的前2个阶段具有长时性和持续性.②水生植物腐解致使含C、N、P元素的指标在0~30 d内快速升高,70 d左右达到峰值,100 d后缓慢降低直至稳定,整个变化过程持续近120 d,但植物茎叶未彻底分解,多数沉积在底泥表面.③泥-水-植物系统中,试验初期底泥以释放营养盐为主,30 d后以吸附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生物量与水体和底泥中养分浓度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与其他试验组相比,收割后水生植物生物量剩余20%时更有利于入湖河口水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腐解 适宜生物量 泥-水-植物系统 入湖河口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污染对居民死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朝康 龚科米 +7 位作者 吕烨 徐珊珊 吕娜 叶春 朱冰 刘卫艳 高兵 徐虹 《预防医学》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大气污染对居民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6年杭州市居民死亡资料,通过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收集同期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通过杭州市气象局收... 目的了解杭州市大气污染对居民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6年杭州市居民死亡资料,通过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收集同期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通过杭州市气象局收集同期气象监测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PM_(2.5)、PM_(10)、NO_(2)和SO_(2)对居民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以超额危险度(ER)及其95%CI描述死亡风险。结果2014—2016年杭州市日均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M(QR)分别为111(30)、16(9)和37(14)人。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M_(2.5)、PM_(10)、NO_(2)、SO_(2)每升高10μg/m^(3),居民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47%(95%CI:0.23%~0.70%)、0.37%(95%CI:0.21%~0.53%)、1.06%(95%CI:0.50%~1.61%)、3.08%(95%CI:2.18%~3.99%),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0%(95%CI:0.04%~1.16%)、0.45%(95%CI:0.06%~0.83%)、2.01%(95%CI:0.84%~3.20%)、6.06%(95%CI:3.80%~8.37%),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45%(95%CI:0.08%~0.83%)、0.44%(95%CI:0.17%~0.71%)、1.43%(95%CI:0.49%~2.37%)、3.66%(95%CI:2.13%~5.22%),且多在滞后2 d时效应最大。多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别调整PM_(2.5)、NO_(2)和PM_(2.5)+NO_(2)+SO_(2)后,SO_(2)每上升10μg/m^(3)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较单污染物模型增加。结论2014—2016年杭州市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和SO_(2)与居民总死亡风险、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均呈正相关,多种污染物共同存在会增强SO_(2)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死亡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入湖河口区水生植物群落衰亡分解释放营养盐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洪森 叶春 +2 位作者 李春华 蔡绪贻 魏伟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冬春季水生植物衰亡分解是影响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入湖河口区水生植物群落在衰亡期的适宜生物量,于2018-12-25—2019-04-25,在实验室模拟近自然条件下,开展水生植物收割后剩余0%、20%、40%、60%、80%、100%茎叶生物量的分... 冬春季水生植物衰亡分解是影响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入湖河口区水生植物群落在衰亡期的适宜生物量,于2018-12-25—2019-04-25,在实验室模拟近自然条件下,开展水生植物收割后剩余0%、20%、40%、60%、80%、100%茎叶生物量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分解过程中,植物茎叶生物量是影响水体水质指标的关键因子,表现为茎叶生物量越大,水体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pH等理化指标越差,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浓度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生物量与水体TN、TP浓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和0.83;近自然条件下水生植物群落衰亡分解4个月,水体中各营养盐浓度的变化仍未稳定;收割后剩余20%的水生植物茎叶生物量有利于维持入湖河口区较好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群落 生物量 分解 营养盐释放 入湖河口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双季稻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监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艳大 叶春 +5 位作者 曹中盛 孙滨峰 舒时富 黄俊宝 田永超 何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40-3050,共11页
为了验证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监测双季稻氮素营养指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构建基于CGMD的双季稻叶片氮含量(LNC)和氮积累量(LNA)的监测模型。选用8个不同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利用CGMD采集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 为了验证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监测双季稻氮素营养指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构建基于CGMD的双季稻叶片氮含量(LNC)和氮积累量(LNA)的监测模型。选用8个不同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利用CGMD采集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同步利用ASD FH2高光谱仪采集冠层光谱反射率,并计算DVI、NDVI和RVI;通过比较CGMD和ASD FH2采集的冠层植被指数变化特征,验证CGMD的测量精度,构建基于CGMD的LNC和LNA监测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早、晚稻LNC、LNA、DVI、NDVI和RV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GMD与ASD FH2采集的DVI、NDVI和RVI间拟合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50、0.9436和0.9433,表明CGMD的测量精度较高,可替代ASD FH2采集冠层植被指数。基于CGMD的3个冠层植被指数相比,NDVI_(CGMD)与LNC的相关性最高,RVI_(CGMD)与LNA的相关性最高;基于NDVI_(CGMD)的指数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LNC,模型R^2为0.8581~0.9318,模型检验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2%、4.0%~8.5%和0.9041~0.9854;基于RVI_(CGMD)的幂函数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LNA,模型R^2为0.8684~0.9577,模型检验的RMSE、RRMSE和r分别为0.37~0.89 g·m^(-2)、6.7%~20.4%和0.9191~0.9851。与化学分析方法相比,利用CGMD可便捷准确地获取早、晚稻的LNC和LNA,在双季稻丰产高效栽培和氮肥精确管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双季稻 叶片氮含量 叶片氮积累量 监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