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东部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构造转换的沉积记录——以粤北南雄盆地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族坤 徐亚军 +2 位作者 刘强 杨坤光 杜远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5-589,I0012-I0026,共30页
粤北南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受控于华南东部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体制的转换。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利用盆地内沉积碎屑记录、沉积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获得盆地内部的岩石碎屑组分信息和相应源区的特性。研究表明南雄盆地是一个不... 粤北南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受控于华南东部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体制的转换。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利用盆地内沉积碎屑记录、沉积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获得盆地内部的岩石碎屑组分信息和相应源区的特性。研究表明南雄盆地是一个不对称的伸展断陷盆地,与盆地两侧的花岗岩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半地堑式的构造体系。盆地在侏罗纪-早白垩世挤压造山的基础上,于早白垩世晚期,在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以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碎屑岩为基底,发育了一套完整的晚白垩世-古近纪红色碎屑岩沉积。盆地形成初期,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前寒武系-下古生界;伴随着两侧花岗岩体的抬升、剥露,后期物源主要来自加里东期、印支期和早燕山期岩体。结合盆地沉积相和物源变化的研究,认为盆地形成和演化经历了一个由扩张到萎缩的过程,反映了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华南东部区域经历了由伸展向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转换时间为古新世中晚期(约60Ma),主要动力学背景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晚白垩世 南雄盆地 物源 锆石年代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地质构造与地热资源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龙登红 周小龙 +4 位作者 杨坤光 辜平阳 高银虎 王树明 陈桂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1-731,共11页
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分布大量地热田,主要有青海共和—贵德地热田、甘肃张掖盆地地热田、甘肃天水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等,所有地热田系统整体围绕青藏高原边缘呈带状展布,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对该区域多个地热田进行分析,均... 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分布大量地热田,主要有青海共和—贵德地热田、甘肃张掖盆地地热田、甘肃天水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等,所有地热田系统整体围绕青藏高原边缘呈带状展布,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对该区域多个地热田进行分析,均具有深部热源垂直传导供热、深大断裂和其发育的次级断裂为有利通道等特性。青藏高原深部分布多个通道流,在地震层析成像观测结果、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资料上均有显著反映,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壳低速-高导层是部分熔融层的岩石学证据亦被证实。主要地热田均分布在通道流沿线,根据地热田的研究成果,认为下地壳的通道流不仅为地热田提供热源,形成明显的大地热流异常区带,通道流区域的地壳厚度减薄、构造活动增强,热流易于向上传导运移。文章综合分析后初步建立了地热分布与通道流关系模型、与通道流相关的地热田地热模型,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分布的多个地热田均受控于其深部的通道流;通过对该区域地热资源前景进行分析,认为甘肃天水地区位于通道流的交汇部位,地热资源前景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青藏高原 通道流 天水地热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黔西逆冲滑脱构造及其对铅锌矿床的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坤光 何良伦 +1 位作者 刘雨 任厚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黔西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西南缘,大地构造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共同控制与影响的区域.该区广泛出露中上泥盆统-下三叠统(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下伏下泥盆统与志留系巨厚页岩和粉砂岩,构成了该区的底部滑脱层.在D2-T1... 黔西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西南缘,大地构造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共同控制与影响的区域.该区广泛出露中上泥盆统-下三叠统(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下伏下泥盆统与志留系巨厚页岩和粉砂岩,构成了该区的底部滑脱层.在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强硬岩层中夹有的页岩-粉砂岩、炭质页岩构成了次级滑脱层.在中生代,受上述两大构造域远程复合作用,黔西地区发生了多次构造活动与叠加变形.在挤压收缩过程中,强硬层与软弱层之间的滑脱作用形成了黔西地区复杂的构造格局.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逆冲滑脱作用(顺层滑脱→切层滑脱→小型逆冲→大型逆冲)对铅锌富集起到了不同的控制作用.顺层滑脱形成了与层理一致的铅锌富集;切层滑动(小型逆冲)控制了稍陡于岩层的铅锌矿富集;小型平移或张性断层控制了陡倾铅锌矿的富集;而大型逆冲断层则控制了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富集.因此,逆冲滑脱作用是控制黔西铅锌矿床富集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滑脱 叠加变形 构造控矿 黔西铅锌矿床
下载PDF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叠加构造变形特征对铅锌矿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兴玉 任厚州 +8 位作者 刘雨 单永波 杨坤光 安琦 兰安平 谭华 吴才进 肖凯 莫璐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49,共11页
五指山铅锌矿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区域,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江南造山带西缘。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受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控制与影响,矿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变形与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构造变形明显不同。震旦... 五指山铅锌矿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区域,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江南造山带西缘。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受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控制与影响,矿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变形与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构造变形明显不同。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线近东西向,发育近东西向平缓褶皱、南倾或北倾劈理,显示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变形。震旦系—下古生界区内发育两组南北、北西向陡倾断层,断层明显受限制而不穿越晚古生代之后的地层。发育在震旦系—下古生界内的层间滑动与断层活动控制着铅锌矿的分布。晚古生代之后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由早期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转为早燕山期SEE向NWW挤压逆冲,由此对震旦纪—早古生代变形进行叠加与改造,宏观上形成以NE走向为特征的区域构造格局。后期形成的褶皱轴面主要向SEE倾斜,断层向NWW逆冲,与早期变形呈斜跨式叠加。燕山期断层活动促进了铅锌矿的迁移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变形 燕山期变形 叠加构造 铅锌矿床 五指山背斜
下载PDF
黔西北猪拱塘矿区北西向断裂构造演化与控矿 被引量:5
5
作者 蔡京辰 吴大文 +3 位作者 王军 杨坤光 周丽芳 杨天 《矿产勘查》 2021年第8期1743-1749,共7页
猪拱塘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内,累计查明铅锌金属资源量327万t,是贵州省近年来发现的首个超大型铅锌矿床。区内铅锌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F1、F2以及隐伏F20、F30断层为主要控矿断层。本文对矿区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演化过程分析表... 猪拱塘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内,累计查明铅锌金属资源量327万t,是贵州省近年来发现的首个超大型铅锌矿床。区内铅锌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F1、F2以及隐伏F20、F30断层为主要控矿断层。本文对矿区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该组断裂不仅是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也是含矿热液交代、沉淀的场所。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次级断裂及层间断裂是区内有利的成矿构造系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北西向断裂走向及倾向延伸区域,是区内寻找铅、锌、银等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拱塘矿区 北西向断裂 构造特征 演化过程 找矿研究意义
下载PDF
红安造山带南缘古元古代杂岩体的发现对扬子板块古元古代造山事件的约束 被引量:4
6
作者 尹须伟 徐扬 +3 位作者 杨坤光 邓新 魏运许 刘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23-2152,I0011-I0019,共39页
识别并研究扬子板块古元古代的岩浆-变质-沉积事件,是探讨扬子板块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基础,也是重建该陆块在Columbia超大陆中位置的前提。新发现的金盆杂岩体为进一步揭示扬子板块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和造山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信息。锆石U... 识别并研究扬子板块古元古代的岩浆-变质-沉积事件,是探讨扬子板块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基础,也是重建该陆块在Columbia超大陆中位置的前提。新发现的金盆杂岩体为进一步揭示扬子板块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和造山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信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金盆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奥长花岗岩和基性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78Ma、-2049Ma和-1999Ma。奥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_(2)(71.62%-76.92%)、Na_(2)O(4.58%-6.47%)含量,低的K2O(0.50%-1.06%)、FeOT+MgO(0.81%-3.86%)、Y(5.34×10^(-6)-14.7×10^(-6))和Yb(0.55×10^(-6)-1.07×10^(-6))含量,显示变化的Sr/Y(10.9-28.5)和(La/Yb)_(N)(4.7-21.6)比值和负的锆石εHf(t)值(-13.1--3.4)。这些特征表明,金盆奥长花岗岩可能为陆壳物质在加厚地壳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其类似TTG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部分熔融过程中石榴石+角闪石在源区的残留。基性岩脉具有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以及富集的Nd-Hf同位素组成(全岩εNd(t)=-3.47--2.47、锆石εHf(t)=-11--5.6),这样的弧型地球化学特征和富集的同位素组成是由地壳混染和富集地幔源区共同造成。高的Nb含量(11.4×10^(-6)-14.8×10^(-6))以及Nb/U(19.2-23.6)、Nb/La(0.53-0.65)和Nb/Th(3.71-4.67)比值指示其源区遭受了再循环沉积物熔体的交代。综合本文和前人的数据推测,扬子东、西陆块在2.15-2.0Ga不断汇聚,并可能在2.0-1.95Ga沿着黄陵-钟祥一线拼贴,最终形成古元古代统一的基底,这一过程可能与全球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Hf同位素 古元古代 Columbia超大陆 红安造山带
下载PDF
贵州松桃东部盘石—盘信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铅锌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小峰 杨坤光 +4 位作者 潘文 蒋天锐 钱山 袁良军 安正泽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8年第2期65-70,共6页
黔东松桃盘石—盘信地区经受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期构造作用的改造,构造变形极为复杂。发育于湘黔两省的北东向慈利—保靖大型断裂为区内铅锌矿的重要导矿构造,为深源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其旁侧发育的一系列北东向、北... 黔东松桃盘石—盘信地区经受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期构造作用的改造,构造变形极为复杂。发育于湘黔两省的北东向慈利—保靖大型断裂为区内铅锌矿的重要导矿构造,为深源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其旁侧发育的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次级断裂常为重要的容矿空间。此外,受构造作用导致的节理裂隙、中小型皱褶尤其是背斜轴部等也是容矿的理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构造特征 盘石—盘信地区 贵州松桃东部
下载PDF
黔西赫章2.5 Ga石英二长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良伦 刘雨 +3 位作者 杨坤光 蔡京辰 王军 徐扬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42,共13页
黔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有关扬子板块内约2.5 Ga的岩浆事件记录极少。最近,对黔西赫章发现的石英二长闪长岩的研究表明,其成岩年龄为(2542±9)Ma,为该区首次发现的新太古代晚期岩石。该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角闪石... 黔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有关扬子板块内约2.5 Ga的岩浆事件记录极少。最近,对黔西赫章发现的石英二长闪长岩的研究表明,其成岩年龄为(2542±9)Ma,为该区首次发现的新太古代晚期岩石。该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的SiO2(59.2%~60.6%)、Na2O(4.70%~4.85%)质量分数和Na2O/K2O(3.02%~3.19%)比值,以及较低的Al2O3(17.0%~17.7%)、MgO(2.42%~2.61%)质量分数。样品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为120×10^-6~221×10^-6,(La/Yb)N=8.32~17.9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表现为弱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具有弱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弱负到正的εHf(t)值(-0.51^+6.93)和正的εNd(t)值(+0.22^+0.88),与太古宙低铝型高重稀土元素TTG的地球化学性质基本一致。综合研究显示,该岩石可能是在角闪岩相下,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源区残留相主要为金红石以及斜长石。黔西约2.5 Ga岩石的发现证实了扬子板块西南缘具有新太古代基底的存在,这为扬子周缘新太古代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研究提供了依据,为扬子板块新太古代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二长闪长岩 新太古代 锆石U-PB测年 黔西 扬子板块
下载PDF
扬子北缘大洪山造山带中新元古代基性岩和浊积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弧后盆地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宁 蔡晓芸 +2 位作者 杨坤光 刘雨 李宁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3-1440,共18页
扬子北缘~820Ma可能记录了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的重要转换,是解决扬子新元古代演化争议的关键时间节点。本研究在扬子北缘大洪山造山带圆潭地区识别出一套基性岩和浊积岩组合。其中基性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845Ma±81Ma(MSWD=1.... 扬子北缘~820Ma可能记录了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的重要转换,是解决扬子新元古代演化争议的关键时间节点。本研究在扬子北缘大洪山造山带圆潭地区识别出一套基性岩和浊积岩组合。其中基性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845Ma±81Ma(MSWD=1.5),浊积岩碎屑锆石年龄谱包括四个主要峰值年龄(~835Ma、~1597Ma、~2002Ma、~2482Ma)和两个次要峰值年龄(~2680Ma、~2934Ma),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浊积岩的形成时代约束在835~820Ma。浊积岩与花山群的形成时代一致,应代表花山群的北向延伸。浊积岩的物源来自扬子北缘桐柏-大别地区,不同于前人对花山群的分析结果,指示花山群可能具有多个物源。以上地层碎屑锆石年龄谱和地层层序特征与弧后盆地相似。本研究基性岩样品具有低的SiO_(2)(45.41%~50.29%)、K 2O(0.03%~1.49%),高的TiO_(2)(1.42%~3.03%),和低的U/Th(0.15~0.29)、Th/Zr(0.003~0.011)和Nb/Y(0.059~0.147)以及正的εNd(t)(+1.18~+1.57),类似N-MORB地球化学特征。基性岩来自于软流圈,经历<3%部分熔融而生成,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这些基性岩和浊积岩共同构成一套弧后背景环境岩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北缘 新元古代 基性岩 浊积岩 弧后盆地
下载PDF
西大别桥店花岗斑岩脉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海永 徐扬 +2 位作者 尹须伟 杨坤光 刘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0-412,共33页
白垩纪碰撞后花岗岩是研究大别造山带碰撞后伸展垮塌的重要载体,西大别南缘的桥店花岗斑岩脉为约束大别山碰撞后构造机制转化提供了新的约束信息。SIMS和LA-ICP-MS锆石定年结果表明,桥店花岗斑岩脉侵位年龄约为129 Ma,并具有富集的锆石H... 白垩纪碰撞后花岗岩是研究大别造山带碰撞后伸展垮塌的重要载体,西大别南缘的桥店花岗斑岩脉为约束大别山碰撞后构造机制转化提供了新的约束信息。SIMS和LA-ICP-MS锆石定年结果表明,桥店花岗斑岩脉侵位年龄约为129 Ma,并具有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4.5~-14.7)和古元古代二阶段模式年龄(2.4~1.9 Ga)。矿物组成上,花岗斑岩脉以富含粗粒的长石斑晶为主要特征。它们具有变化的SiO2含量(63.07%~73.22%)和A/CNK值(0.87~1.73),同时具有高的K2O(4.51%~5.47%)、低的MgO(0.42%~1.82%)含量,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岩石的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具有Eu的负异常(Eu/Eu*=0.77~0.92);同时富集Rb、Ba和Pb,而亏损Nb、Ta和Ti。相较于典型埃达克质岩石,桥店花岗斑岩的Sr含量(78×10^(-6)~724×10^(-6))变化较大,Y(11.8×10^(-6)~14.8×10^(-6))和Yb(1.09×10^(-6)~1.37×10^(-6))含量相对较高,对应的Sr/Y(6.7~55.5)和(La/Yb)N(29.6~34.2)比值较低。以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古元古代的残留锆石和二阶段铪模式年龄,共同反映出桥店花岗斑岩是区内古元古代下地壳物质在中低压力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与区域上碰撞后岩浆岩的对比研究表明,桥店花岗斑岩的侵位指示了西大别地壳在约129 Ma已经开始减薄,西大别白垩纪加厚下地壳的拆沉及构造机制转换的时间可能在约130 Ma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Hf同位素 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早白垩世 西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黔东松桃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研究——以高地超大型锰矿床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小峰 杨坤光 +1 位作者 钱山 袁良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3-632,共10页
黔东松桃地区构造格局主要是受到燕山运动影响形成。燕山早期,区内处于SEE—NWW向区域挤压收缩,形成了NNE—SSW向褶皱和断裂。下寒武统杷榔组—变马冲组地层和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地层作为两套滑脱层,在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滑脱作用,滑脱... 黔东松桃地区构造格局主要是受到燕山运动影响形成。燕山早期,区内处于SEE—NWW向区域挤压收缩,形成了NNE—SSW向褶皱和断裂。下寒武统杷榔组—变马冲组地层和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地层作为两套滑脱层,在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滑脱作用,滑脱层内褶皱变形强烈,以大量紧闭、顶厚不协调褶皱为主要构造样式,而其上、下岩层则以断块或宽缓褶皱变形为主,以软弱层为界面,其上、下岩层发生逆冲滑脱作用,形成了区内隔槽式褶皱的构造样式。燕山晚期,区内处于NNE—SSW挤压为主,形成了区内NWW向小型褶皱和断裂,同时燕山晚期构造横跨叠加在早期变形之上,导致早期NNE向褶皱枢纽呈波状起伏,轴迹弯曲,部分地区形成了构造穹窿和构造盆地,部分早期断层呈左行走滑性质。在燕山早、晚两期构造作用下,高地矿区含锰岩系作为软弱滑脱层,向猴子坳向斜的核部进行滑脱聚集,使其在向斜的核部富集,翼部相对减薄。同时,由于犁式正断层的存在,也影响了锰矿层的保存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构造特征 犁式正断层 高地锰矿床 贵州松桃
下载PDF
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航川 徐亚军 +2 位作者 杜远生 王国庆 杨坤光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00-2115,共16页
为了探讨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的隆升历史和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利用碎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对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进行物源分析,并判定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5件样品的碎屑锆石U-Pb... 为了探讨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的隆升历史和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利用碎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对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进行物源分析,并判定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5件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3个时代:显生宙(285~425Ma)、古元古代(1 700~2 450Ma)和新太古代(2 500~2 747Ma).前寒武纪的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Ga和1.8Ga,与华北克拉通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相似.显生宙的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308~297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在299~291Ma,在误差范围内与地层沉积年龄相似,因此这些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属于早二叠世同沉积锆石.29颗同沉积锆石的Hf同位素结果显示,原始176 Hf/177 Hf比值介于0.282 021~0.282 318,εHf(t)值介于-20.1^-9.6.显生宙锆石的年龄谱特征以及Hf同位素组成与内蒙古隆起同期的岩浆锆石特征十分相似,因此显生宙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内蒙古隆起,并伴随有少量来自北侧兴蒙造山带南部的早古生代岛弧碎屑的输入.二叠纪同沉积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锆石结晶的岩浆源区具有大陆岛弧的构造属性.上述数据表明:(1)华北板块北缘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活动大陆边缘;(2)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华北北缘的持续俯冲消减导致了内蒙古隆起的快速隆升;(3)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间应晚于早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缘 周口店 物源分析 锆石 古亚洲洋 构造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既有隧道扩建为双连拱隧道中隔墙受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艳领 周绍文 +2 位作者 王刚 周维政 杨昆光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8,共9页
中隔墙作为双连拱隧道的核心结构组成,其受力状况不仅关系着施工期间隧道结构的安全,还直接影响运营期隧道结构的长期安全稳定。文章以既有单洞隧道作中导洞扩建为双连拱隧道为例,利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隔墙... 中隔墙作为双连拱隧道的核心结构组成,其受力状况不仅关系着施工期间隧道结构的安全,还直接影响运营期隧道结构的长期安全稳定。文章以既有单洞隧道作中导洞扩建为双连拱隧道为例,利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隔墙的受力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先开挖右洞(先行洞),再开挖左洞(后行洞)的施工方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扩建施工完成后,中隔墙弧形顶部曲面左侧受拉,右侧受压;中隔墙肩部左右侧均受拉,右侧拉应力为左侧的2.86倍;中隔墙腰部左右侧均受压,右侧压应力为左侧的1.32倍,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中隔墙左侧墙趾压应力大于右侧,中隔墙受到向左洞一侧的偏压。中隔墙水平位移先向后行洞侧变形,后向先行洞侧变形,最终偏向后行洞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改扩建 连拱隧道 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中隔墙
下载PDF
黔东盘石—盘信地区铅锌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与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小峰 杨坤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2-781,共10页
黔东盘石—盘信地区铅锌矿床位于雪峰山西缘,扬子地块与江南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是黔东地区比较典型的铅锌矿床。对该区铅锌矿床成矿期闪锌矿进行Rb-Sr等时线法定年,获得成矿年龄为486±3 Ma(MSWD=1.2),(^(87)Sr/^(86)Sr)_(i)值为0.70... 黔东盘石—盘信地区铅锌矿床位于雪峰山西缘,扬子地块与江南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是黔东地区比较典型的铅锌矿床。对该区铅锌矿床成矿期闪锌矿进行Rb-Sr等时线法定年,获得成矿年龄为486±3 Ma(MSWD=1.2),(^(87)Sr/^(86)Sr)_(i)值为0.70918±0.00002。成矿期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成分分析表明,该区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的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为277℃,包裹体气相成分以CO_(2)、H_(2)O为主,个别还含有少量CH 4,液相成分以Na+、Ca^(2+)、Mg^(2+)、Cl^(-)为主,少量K^(+)、SO_(4)^(2-)。综合研究表明:本区矿床形成于晚寒武世末—早奥陶世初,晚于赋矿地层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属于后生成矿。闪锌矿(^(87)Sr/^(86)Sr)_(i)值高于赋矿围岩,与早寒武世海水的^(87)Sr/^(86)Sr值相近,结合区域地层含矿性分析,推测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下伏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成矿流体为中低温热卤水成因,可能还混有其他热液来源,Pb、Zn元素在成矿流体中以氯化物形式迁移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年龄 流体包裹体 铅锌矿床 盘石—盘信地区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