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F327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园 彭勇政 +8 位作者 廖长贵 陈路生 周琦 黄俭 阎依超 王慕媛 张祎坤 邹丽芳 陈功友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71-4088,共18页
【目的】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贝莱斯芽孢杆菌,分析菌株的生防潜力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通过温室小青菜促生试验以及植物益生表型的分析,明确具有促生功能的菌株SF327。用滤纸片法测定菌株SF327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以及4种植物病原细菌的... 【目的】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贝莱斯芽孢杆菌,分析菌株的生防潜力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通过温室小青菜促生试验以及植物益生表型的分析,明确具有促生功能的菌株SF327。用滤纸片法测定菌株SF327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以及4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拮抗活性。通过大田喷雾接种的方式评价菌株SF327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潜力。利用antiSMASH分析预测菌株SF327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SF327与2株植物根际益生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代表性菌株FZB42和SQR9的亲缘关系、核心基因以及二次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结果】菌株SF327能够产生生长素吲哚-3-乙酸,是一株有益的根围促生菌;对稻瘟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疫霉菌、橡胶树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病菌都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也具有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生防潜力。菌株SF327基因组全长4.08 Mb,GC含量为46.49%,共编码4033个基因,含有13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编码基因簇,不含有质粒。SF327与FZB42和SQR9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87%以上的核心基因相同,但与SQR9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B.velezensis SF327是一株具有宽广拮抗谱的多功能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植物根围促生菌 生物防治 全基因组分析
原文传递
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喉返神经识别、医源性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轶国 李伟 +3 位作者 邢兆东 颜艺超 杨晓东 叶颖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预防、识别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RLNI)及修复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5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的经验,记... 目的 探讨甲状腺/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预防、识别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RLNI)及修复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5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的经验,记录喉返神经解剖变异、术中各类损伤情况、术中修复喉返神经及术后处理、RLNI患者预后等资料,评价IONM在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对于喉返神经保护及损伤修复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共于IONM下显露RLN460条;发现喉返神经变异6条(3例为非返性喉返神经,均位于右侧;3例为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其中1例为双侧);全组共发生暂时性RLNI 4例,均为单侧损伤,暂时性RLN损伤率为1.1%,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术中RLN横断2例,其中1例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后6个月恢复嗓音,永久性RLN损伤率为0.5%.IONM信号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声音嘶哑;术中IONM信号丢失而肉眼观察RLN外观正常者,术后声带麻痹发生率为57.14%.术中使用IONM并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结论 甲状腺/甲状旁腺IONM对于喉返神经的识别、术中RLNI的修复以及术后嗓音状况的预测均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腺切除术 术中神经监测
原文传递
梅和杏果实有机酸代谢差异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翁金洋 薛松 +3 位作者 倪照君 阎依超 沈志军 高志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9-1017,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梅和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有机酸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有机酸代谢酶基因表达量,分析2类果实有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解析梅和杏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形成机制。[方法]以梅品种‘养老’和‘丰后’以及...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梅和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有机酸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有机酸代谢酶基因表达量,分析2类果实有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解析梅和杏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形成机制。[方法]以梅品种‘养老’和‘丰后’以及杏品种‘金太阳’的果实为材料,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有机酸代谢酶关键基因在果实各个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梅和杏果实中积累的主要有机酸均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且相关代谢关键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梅和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与柠檬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磷酸丙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梅果实中发现CS基因表达量与柠檬酸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梅和杏果实中同时发现ME基因表达量与苹果酸含量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梅和杏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差异主要是由CS、PEPC和ME活性不同引起的,在梅果实中发现CS和ME基因是有机酸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基因,在杏果实中发现ME基因是有机酸代谢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代谢 关键基因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l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颜艺超 沈超 +4 位作者 宁宁 张雁凯 王文跃 叶颖江 王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VAS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并明确VASH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VAS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并明确VASH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ASH1和VEGF-A蛋白的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VAS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9%,VEGF-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2%,二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P<0.01)。VASH1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均无关(均P>0.05)。VASH1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明显差[总生存时间:(24.56±5.05)个月比(57.09±4.83)个月,P<0.01;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22.74±4.55)个月比(56.46±5.02)个月,P<0.01]。结论VASH1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联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严一超 谢莉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钴胺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接受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钴胺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接受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Dex组,每组30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注射罗哌卡因、甲钴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混合稀释液,Dex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Dex 1μg/kg。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抑郁与焦虑评分。结果在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及治疗结束后的2周,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Dex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Dex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联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竖脊肌平面阻滞 神经病理性疼痛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树突表达特异性7跨膜蛋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
6
作者 宁宁 宋业青 +1 位作者 颜艺超 张雁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观察树突表达特异性7跨膜蛋白(DCSTAM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中分析DCSTA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 目的观察树突表达特异性7跨膜蛋白(DCSTAM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中分析DCSTA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KTC-1、FTC-133及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中DCSTAMP表达的差异;在KTC-1和FTC-133细胞中分别转染过表达和敲低质粒及其对照, 构建DCSTAMP过表达和敲低细胞模型;过表达组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DCSTAMP基因过表达后对增殖的影响;蛋白印迹法验证过表达后对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敲低组通过细胞划痕、侵袭测定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DCSTAMP基因敲低后对迁移、侵袭的影响;蛋白印迹法验证敲低后对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p-Akt)、总蛋白激酶B蛋白(t-Akt)表达的影响;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成组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DCSTAMP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KTC-1、FTC-133中的表达高于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RT-qPCR:DCSTAMP基因在Nthy-ori 3-1、KTC-1、FTC-133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202、17.350±3.326、8.684±0.030, Nthy-ori 3-1与KTC-1比较:t=4.901, P<0.05;Nthy-ori 3-1与FTC-133比较:t=37.460, P<0.01;Western blot:DCSTAMP基因在Nthy-ori 3-1、KTC-1、FTC-133细胞中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3.227±0.444、3.367±0.073, Nthy-ori 3-1与KTC-1比较:t=9.628, P<0.01;Nthy-ori 3-1与FTC-133比较:t=55.580, P<0.01);KTC-1、FTC-133细胞中DCSTAMP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速度高于对照组(KTC-1对照组与过表达组第3天相对增殖速度:0.215±0.010:0.397±0.029, t=6.198, P<0.01;FTC-133对照组与过表达组第3天相对增殖速度:0.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树突表达特异性7跨膜蛋白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蛋白激酶B磷酸化
原文传递
低温胁迫下转RdreB1BI草莓逆境相关基因表达及抗性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阎依超 万春雁 +3 位作者 古咸彬 郭成宝 陈月红 高志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35-2146,共12页
为研究低温胁迫处理后,草莓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转RdreB1BI草莓进行抗性评价,本研究以已经通过分子鉴定的红颜草莓转RdreB1BI基因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零上冷害(4、2和0℃)、零下冻害(-2、-4和-6℃)以及常温(25℃)... 为研究低温胁迫处理后,草莓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转RdreB1BI草莓进行抗性评价,本研究以已经通过分子鉴定的红颜草莓转RdreB1BI基因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零上冷害(4、2和0℃)、零下冻害(-2、-4和-6℃)以及常温(25℃),共7个温度梯度处理下草莓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采用RT-qPCR法分析了在常温、-2℃和-4℃处理下草莓叶片外源RdreB1BI基因及内源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株系7、株系8和株系10叶片在-4℃和-6℃处理无明显黄叶褐化现象,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株系1和株系9;株系10在-4℃和-6℃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株系1和株系7;-6℃处理下株系8叶片CAT活性保持较高水平。在-4℃处理下,ZAT10在株系7和株系8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株系1、株系9、株系10和对照,NAC在株系8和株系10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株系1、株系7、株系9和对照,表明转基因株系中,株系7、株系8和株系10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此外,在-4℃处理下,转RdreB1BI草莓中IDD4、PP2C25、HSFC1a及MYBR等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能协同RdreB1BI基因参与逆境胁迫响应,提高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调控草莓对低温的耐性。外源RdreB1BI基因转入后能明显提高草莓的抗寒性。本研究结果为红颜草莓低温调控机理、北移栽培及抗性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转RdreB1BI草莓 抗寒性 基因表达 生理变化
下载PDF
行人再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永飞 杨航远 +8 位作者 张雨佳 豆朝鹏 廖胜才 郑伟诗 张史梁 叶茫 晏轶超 李俊杰 王生进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9-1862,共34页
行人再识别通过大时空范围内跨摄像机目标行人图像的检索与匹配,可实现人脸等生物特征失效情况下的行人关联,已成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环节和支撑技术,并在智慧公安、智慧城市等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行人再识别技术... 行人再识别通过大时空范围内跨摄像机目标行人图像的检索与匹配,可实现人脸等生物特征失效情况下的行人关联,已成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环节和支撑技术,并在智慧公安、智慧城市等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行人再识别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与进步。本文在对行人再识别技术进行简介的基础上,面向行人再识别的技术发展和落地应用需求与挑战,总结分析遮挡行人再识别、无监督行人再识别、虚拟数据生成、域泛化行人再识别、换装行人再识别、跨模态行人再识别和行人搜索等热点方向的前沿进展,归纳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对行人再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通过总结和分析,能够为研究人员开展行人再识别相关研究、推动行人再识别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视频监控 遮挡行人再识别 无监督行人再识别 虚拟数据生成 域泛化行人再识别 换装行人再识别 跨模态行人再识别 行人搜索
原文传递
“黄芪-白术”药对在肝癌临床应用的组方规律及最适配伍比例
9
作者 严毅超 张露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3-1131,共9页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于肝癌治疗的含“黄芪-白术”药对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及最适配伍比例,为黄芪-白术在抗肝癌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证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来源,筛选符合条件处方,提取药物信息,建立数据汇总表。使用Exc...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于肝癌治疗的含“黄芪-白术”药对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及最适配伍比例,为黄芪-白术在抗肝癌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证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来源,筛选符合条件处方,提取药物信息,建立数据汇总表。使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0、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组方分析和临床疗效评价;运用细胞增殖实验和肝癌小鼠生存期实验探讨黄芪-白术治疗肝癌的最佳比例。结果:(1)黄芪-白术是治疗肝癌的常用药对。(2)组方分析显示与黄芪-白术药对配伍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甘草、薏苡仁、麦芽、柴胡;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最多,其次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3)Meta分析显示所有纳入文章偏倚不大,运用含黄芪-白术中药处方的治疗组,其对瘤体近期疗效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31,95%CI(1.80,2.97),P<0.0001。(4)肝癌细胞增殖实验显示黄芪-白术比例为1∶1、2∶1、1∶2时IC50接近,分别为64.71、68.40、69.08 mg·mL^(–1);肝癌小鼠生存期实验显示黄芪-白术比例为1∶2时生存率最高,为62.5%,且抑瘤率最高,为35.97%。结论:“黄芪-白术”药对在肝癌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黄芪-白术及其组方符合肝癌治疗的临床原则,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黄芪-白术比例为1∶2时,肝癌小鼠生存率最高,为临床合理组方配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白术 组方规律 META分析 配伍比例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与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雁凯 颜艺超 宁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对比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纳米炭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2例择期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ICG组和纳米炭... 目的对比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纳米炭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2例择期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ICG组和纳米炭组,每组26例,术中进行淋巴结示踪,对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检测。结果ICG组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率为100%,灵敏度为93%,假阴性率为7%,准确度为96%,均优于纳米炭组(92%、57%、43%、77%)。ICG组比纳米炭组检出更多的SLN[(3.2±0.7)枚比(2.6±1.1)枚,t=4.424,P=0.020],其中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2)枚比(0.5±0.8)枚,t=15.176,P=0.013]。ICG组中BMI≥24 kg/m^(2)和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SLN活检准确度明显优于纳米炭组(90%比44%,χ^(2)=7.935,P=0.005;90%比57%,χ^(2)=4.309,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组与纳米炭组的SLN中微转移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比15%,χ^(2)=5.853,P=0.016)。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ICG淋巴结示踪技术的SLN活检效率优于纳米炭,特别是对BMI≥24 kg/m^(2)和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淋巴结 吲哚菁绿 纳米炭
原文传递
不同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戚文韬 闫毅超 李敏学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预成纤...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牙周组织情况、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在口腔修复患者中应用预成纤维桩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牙周组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12
作者 闫毅超 李敏学 戚文韬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1期18-20,共3页
目的:对比牙体牙髓病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 目的:对比牙体牙髓病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试验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咀嚼效率、咬合力、牙龈指数,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4周,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参照组,牙龈指数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7);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结论:牙体牙髓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相比于多次法根管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牙齿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改善牙周环境,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下载PDF
过量表达RdreB1BI对草莓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阎依超 万春雁 +3 位作者 古咸彬 郭成宝 陈月红 高志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3-1367,共15页
【目的】研究外源基因Rdre B1BI转入对‘红颊’草莓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Rdre B1BI在草莓果实品质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方法】以5个转Rdre B1BI株系及非转基因‘红颊’草莓全红期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纵横径、单果重... 【目的】研究外源基因Rdre B1BI转入对‘红颊’草莓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Rdre B1BI在草莓果实品质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方法】以5个转Rdre B1BI株系及非转基因‘红颊’草莓全红期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纵横径、单果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等风味物质及花青苷、总黄酮、总酚等着色物质的含量。应用BLASTn、GENEFINDER和Plant CARE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外源基因和7个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Rdre B1BI、Fractin、Fv C4H、Fv CCR2、Fv GST、Fv F3H、Fv DFR和Fv MYB306)的结构,并预测基因启动子作用元件。采用q RT-PCR定量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应用7300 system软件和2-△△Ct法分析数据。对生理生化及分子数据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综合讨论Rdre B1BI的转入对‘红颊’草莓果实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转基因‘红颊’草莓株系与野生型果实单果重的范围为11.75—15.42 g,纵径和横径的范围分别为35.12—40.42 mm及28.73—32.6 mm,仅株系8果实纵径显著大于株系7,其余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转基因株系1和7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转基因株系1、7及8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各转基因株系的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转基因株系1、7和8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21.70 mg·g-1FW),分别为野生型的2.87、3.39和3.35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r=0.811*),但样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转基因株系草莓成熟果实果肉中氨基酸含量为0.2580—0.3950 g/100 g FW,野生型果实的氨基酸含量为0.5151 g/100 g FW,显著高于各转基因株系草莓果实;转基因株系1和7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转基因株系1果实的抗坏血酸含量为168.35 mg/100 g FW,显著高于野生型(92.50 mg/100 g FW)。转基因株系9及10果实的可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RdreB1BI 过量表达 果实品质 启动子
下载PDF
船舶行业科研院所产业化公司矩阵式项目管理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严一超 王立新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81-583,591,共4页
针对船舶行业科研院所产业化公司并行和复杂产品项目管理存在资源冲突、技术发展瓶颈、过程管控不到位、交付计划脱期等问题,对产品特点、组织管理模式和过程控制等进行分析,创新设计三维矩阵项目管理模式。通过系列项目应用实践研究,... 针对船舶行业科研院所产业化公司并行和复杂产品项目管理存在资源冲突、技术发展瓶颈、过程管控不到位、交付计划脱期等问题,对产品特点、组织管理模式和过程控制等进行分析,创新设计三维矩阵项目管理模式。通过系列项目应用实践研究,取得与管理模式融合的项目成员职责、管理流程、项目执行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提升了管理绩效,项目计划按期完成率提高25%,公司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力也得到较快提高。基于创新模式应用实践发展,文章讨论了未来项目管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架 项目管理 矩阵管理 应用实践
原文传递
核因子白细胞介素3调节因子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研究
15
作者 宁宁 张雁凯 +1 位作者 颜艺超 黄贞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白细胞介素3调节因子(NFIL3)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及敲减NFIL3乳腺癌细胞系BT549和Hs578T(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核因子白细胞介素3调节因子(NFIL3)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及敲减NFIL3乳腺癌细胞系BT549和Hs578T(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MTT)检测细胞增殖、小室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和侵袭实验以及动物模型裸鼠皮下荷瘤和鼠尾静脉肺转移实验,验证NFIL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检验。结果MTT细胞增殖实验证实,过表达NFIL3组与对照组相比促进细胞增殖(BT549-对照4.37±0.27比BT549-NFIL35.98±0.31,t=6.783,P<0.01;Hs578T-对照4.75±0.32比Hs578T-NFIL36.05±0.39,t=4.463,P<0.05),敲减NFIL3抑制细胞增殖(BT549-PLKO 4.17±0.20比BT549-sh12.83±0.29,t=6.557,P<0.01;BT549-PLKO 4.17±0.20比BT549-sh23.11±0.17,t=4.943,P<0.01;Hs578T-PLKO 4.11±0.31比Hs578T-sh13.11±0.21,t=12.540,P<0.01;Hs578T-PLKO 4.11±0.31比Hs578T-sh23.01±0.23,t=10.930,P<0.01);Transwell细胞迁移证实,过表达NFIL3组与对照组比较促进细胞迁移[BT549-对照(198.00±28.03)个比BT549-NFIL3(397.00±52.10)个,t=10.640,P<0.01;Hs578T-对照(294.00±32.01)个比Hs578T-NFIL3(598.00±46.11)个,t=17.130,P<0.01],敲减NFIL3抑制细胞迁移[BT549-PLKO(178.00±23.11)个比BT549-sh1(41.01±15.12)个,t=9.820,P<0.01;BT549-PLKO(178.00±23.11)个比BT549-sh2(56.10±24.27)个,t=10.430,P<0.01;Hs578T-PLKO(197.60±21.13)个比Hs578T-sh1(69.80±19.96)个,t=8.403,P<0.01;Hs578T-PLKO(197.60±21.13)个比Hs578T-sh2(58.00±14.26)个,t=8.042,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证实,过表达NFIL3组与对照组比较促进细胞侵袭[BT549-对照(74.6±23.14)个比BT549-NFIL3(142.50±28.30)个,t=5.874,P<0.01;Hs578T-对照(103.20±28.14)个比Hs578T-NFIL3(183.70±22.14)个,t=7.110,P<0.01],敲减NFIL3抑制细胞侵袭[BT549-PLKO(89.13±19.86)个比BT549-sh1(37.45±15.63)个,t=9.062,P<0.01;BT549-PLKO(89.13±19.86)个比BT549-sh2(50.17±17.1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植物病原细菌毒性调控网络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阎依超 方园 +2 位作者 唐家全 邹丽芳 陈功友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29-3344,共16页
植物病原细菌通过复杂和精细的全局性调控网络来协调多个层面的毒性决定因子。在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中,这些全局性的毒性调控网络控制着细菌的侵染策略、存活以及在面临寄主植物防卫系统的互作环境中实现成功侵染的病程。本文详细分析... 植物病原细菌通过复杂和精细的全局性调控网络来协调多个层面的毒性决定因子。在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中,这些全局性的毒性调控网络控制着细菌的侵染策略、存活以及在面临寄主植物防卫系统的互作环境中实现成功侵染的病程。本文详细分析了植物病原细菌4个重要属(假单胞菌属、果胶杆菌属、黄单胞菌属和雷尔氏菌属)的模式病原菌主要的毒性调控系统,包括群体感应系统、双组分调控系统、转录激活调控子以及转录后、翻译后的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评价了一些模式菌株全局性毒性调控机制的异同点,总结了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并绘制了精细的网络调控图。这些分析表明,虽然一些相同的调控系统控制着病原菌的毒性,但是在不同种以及种下的亚种或者致病变种中这些调控机制功能各异,对于病原菌全毒性的贡献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细菌 毒性调控网络 细胞群体感应系统 双组分调控系统 转录激活调控子
原文传递
CD15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沈超 颜艺超 +2 位作者 梁斌 叶颖江 王文跃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4-557,共4页
目的研究CD15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57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D15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结直肠... 目的研究CD15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57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D15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7蛋白呈高表达(20%比72%,χ^2=25.09,P<0.01).CD157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χ^2=7.368,P=0.007)、TNM分期(χ^2=9.223,P=0.002)、肿瘤浸润深度(χ^2=4.158,P=0.041)、远处转移(χ^2=5.521,P=0.019)、血管浸润(χ^2=6.307,P=0.012)及微卫星稳定性(χ^2=4.778,P=0.029)均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神经侵犯及Kras分型均无关(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7蛋白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好于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5±4)、(3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P=0.022).结论CD15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预后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TALE靶标基因与农作物广谱持久抗病育种
18
作者 徐夏萌 徐正银 +3 位作者 李颖 阎依超 邹丽芳 陈功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6-38,共3页
为了揭示黄单胞菌与植物间互作的遗传学基础,培育广谱持久抗病的农作物,本文对这一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指出了黄单胞菌引起植物病害的严重性,分析了黄单胞菌与植物互作如何导致植物抗病或感病,归纳了TALE蛋白主要作用植物... 为了揭示黄单胞菌与植物间互作的遗传学基础,培育广谱持久抗病的农作物,本文对这一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指出了黄单胞菌引起植物病害的严重性,分析了黄单胞菌与植物互作如何导致植物抗病或感病,归纳了TALE蛋白主要作用植物的靶标类型,分析了植物基础转录因子TFIIA与NLR类R基因在植物抗病性中的重要性,认为基因编辑TALE蛋白的效应子结合元件(EBE)是未来作物广谱持久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单胞菌 TALE 抗病基因 感病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开盛 李永柏 +3 位作者 黄进堂 王少勇 张忠民 颜艺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5-590,共6页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初诊为胃癌的2671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AFPGC组,得到相同病例数的AFP阴性胃癌组。结果共有98例AFPGC,占同期...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初诊为胃癌的2671例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AFPGC组,得到相同病例数的AFP阴性胃癌组。结果共有98例AFPGC,占同期胃癌的4.5%,以老年男性患者为主,男女比例为2.16∶1,平均年龄为(65±12)岁。与术前相比,多数患者术后血清AFP水平显著下降(中位值:52 ng/ml比5 ng/ml,Z=-2.736,P=0.001)。与AFP阴性胃癌组相比,AFPGC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和CEA水平更高(均P<0.05),更易发生脉管浸润(62.71%比40.68%)和肝转移(31.63%比6.12%),均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FPGC组患者的预后差于AFP阴性胃癌组患者(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FPGC患者预后与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及脉管浸润均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术前血清AFP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FP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发病率低,易发生脉管浸润和肝转移,预后更差,血清AFP水平是影响AFP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胎蛋白类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准东煤田构造特征及控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猛 马如英 +1 位作者 单雅迪 闫一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3,共9页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了准东煤田现今构造特征和构造动力成因,分析了构造特征对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东煤田断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少量大型走滑断层;通过对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煤田大部分区域构造分维为0.5~0.9,表明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较复杂。准东地区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四期构造运动,其中在侏罗系煤层形成后,燕山期南北和东北向挤压应力对煤田改造作用较大,且在该期构造运动后准东煤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受多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准东煤田形成了多种典型控煤构造样式:复向斜型褶皱构造划分了卡拉美丽山前凹陷带的构造格局;叠瓦式逆冲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上盘剥蚀严重,含煤性较差,而下盘煤系保存较好,两侧逆冲断层使得煤层遭受切割,煤层在断层的分界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增大了开采难度;推覆式构造主要表现为使煤系在垂向上重复出现,在煤田勘探时增加了找煤难度,发育部位普遍地应力较大,挤压构造应力的集中,在煤矿生产时易出现矿井动力灾害。因此,针对不同构造样式的煤层,需提出相应的开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煤 断裂构造 几何学特征 构造动力成因 准东煤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