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间隔缺损大小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二维及三维CT血管造影测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宋会军 刘琼 +6 位作者 金敬琳 宋宜萤 李世国 闫朝武 徐亮 万俊义 徐仲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18-323,共6页
目的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CT血管造影(2D-CTA)及三维CT横断序列辅助(3D-CTAS)技术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大小的准确性及相关性,探讨二维与三维测量偏倚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功行介入治疗的... 目的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CT血管造影(2D-CTA)及三维CT横断序列辅助(3D-CTAS)技术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大小的准确性及相关性,探讨二维与三维测量偏倚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功行介入治疗的不合并房间隔瘤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和封堵后第2天均行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别利用2D-TTE、2D-CTA和3D-CTAS技术测量ASD的最大横径(a)和上下径(b),并利用转换公式推算各技术测得的ASD直径[等效圆直径(ED)=短径+2×(长径–短径)/3]。在术后复查CTA图像上测量封堵器腰部直径(DCT-POD),以此作为ASD直径的参考标准,并据此将患者分为A组(DCT-POD<20 mm)及B组(DCT-POD≥20 mm)。将上述相应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72例(平均年龄46岁,范围18~72岁)患者,其中A组22例,B组50例。对于ASD直径,2D-TTE、2D-CTA和3D-CTAS测得的ED(ED-TTE、ED-CTA和ED-CTAS)与DCT-POD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93、r=0.97及r=0.98),ED-TTE和ED-CTA均明显小于DCT-POD[(–5.09±3.45)mm,P<0.05;(–1.74±2.26)mm,P<0.05],ED-CTAS与DCT-POD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3±1.89)mm,P=0.56]。横径a:2D-TTE与3D-CTAS测量值在A组中[(–1.83±2.37)mm,P<0.001]及B组中[(–2.64±4.69)mm,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上下径b:2D-TTE与3D-CTAS测量值在A组中[(–2.23±2.30)mm,P<0.001]及B组中[(–7.31±5.22)mm,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2D-CTA与3D-CTAS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8±1.34)mm,P=0.341],B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4.36)mm,P<0.001],且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D-CTAS测量ASD大小与金标准没有明显差异,其优于二维测量技术的关键是能准确测量ASD上下径并消除其薄弱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CT 经胸超声心动图 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亮 徐仲英 +9 位作者 胡海波 张戈军 闫朝武 李晓枫 郑凯 金敬琳 刘琼 万俊义 潘湘斌 王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AF)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6例在本中心就诊的CPAF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61.5±5.9)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超声心动...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PAF)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6例在本中心就诊的CPAF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61.5±5.9)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在本中心对其CPAF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5.5±2.8)个月。结果 6例患者中单发CPAF 2例,多发CPAF 4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均为5例,伴动脉瘤形成4例。6例患者中3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3例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共使用Boston Scientific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19枚,弹簧圈直径(7.0±3.3)mm,弹簧圈长度(15.5±9.1)cm。6例患者靶血管均栓塞成功,无残余分流。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CPAF安全、有效,提高了CPAF的介入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 动脉瘤 栓塞
下载PDF
普通弹簧圈联合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世国 闫朝武 +12 位作者 张为民 潘湘斌 金敬琳 宋会军 吕建华 万俊义 张戈军 徐仲英 胡海波 刘琼 徐亮 郑宏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支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在体肺侧支栓塞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5例患者中共发现33支体肺侧支血管,均栓塞成功,无血管损伤、弹簧圈移位及脱落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共用COOK普通弹簧圈34枚,直径3~8 mm,长度3~8 cm;共用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28枚,其中15枚为钻石型,13枚为普通2D型,弹簧圈直径为2~6 mm,长度为2.3~8.0 cm。15例患者中10例属于杂交手术,即在杂交手术室行体肺侧支栓塞术后即刻行外科手术;5例因先心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或左心功能不全需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不能拔除气管插管而行心血管造影及体肺侧支栓塞术,术后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结论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心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肺侧支 栓塞 弹簧圈 先天性
下载PDF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的Revolution CT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翔 刘琼 +9 位作者 闫朝武 宋会军 潘湘斌 蒋世良 韩磊 马晓妍 侯志辉 安云强 吕滨 李世国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212-3215,共4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对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例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患者的资料,男女各3例;年龄10个月至48岁,体重7.7~55 kg。采用GE公司Revolution CT扫描仪进行...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对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例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患者的资料,男女各3例;年龄10个月至48岁,体重7.7~55 kg。采用GE公司Revolution CT扫描仪进行前瞻单心跳收缩期(45%~50%)扫描成像。5例婴幼儿于基础麻醉及自由呼吸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扫描,1例成人患者在清醒状态及屏气条件下进行检查。所有CT图像均由放射影像科2名具有5年以上心血管影像阅片经验的医师在AW4.6工作站进行阅读和评估。诊断结果与心血管造影结果作对比。结果Revolution CT成像显示所有患者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5例患者诊断为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1例患儿可疑左冠脉主干开口闭锁或狭窄。所有患者左心房室均有扩大,2例患者二尖瓣下腱索走行区可见钙化。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左冠脉主干闭锁,其中2例婴幼儿患者左主干开口及近段闭锁,1例成人患者左主干开口闭锁。结论Revolution CT检查可在低辐射剂量条件下显示冠状动脉及心脏的病理解剖学信息,对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左冠脉主干闭锁患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水平残余分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世国 刘琼 +11 位作者 闫朝武 胡海波 徐仲英 郑宏 金敬琳 宋会军 吕建华 万俊义 徐亮 张戈军 潘湘斌 蒋世良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378-3381,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残余分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先心病术后室水平残余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介入...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残余分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先心病术后室水平残余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介入封堵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23例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其中6例右室面有两处或多发破口。34例封堵成功,其中4例采用2枚封堵器进行封堵。所封堵的右室面破口直径3~10.2 mm,平均(4.89±1.58)mm。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5~20 mm,平均(9.16±3.59)mm,封堵器直径较缺损直径大1.8~10.4 mm,平均大(4.29±2.39)mm。封堵成功的患者中,31例随访1~51个月,与封堵术前相比,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心胸比均有降低(P<0.05)。所有随访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感染性心内膜炎、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中大量反流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心病术后室水平残余分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长期随访效果良好,应成为此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随访
原文传递
房间交通合并房间隔膨出瘤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歆惠 闫朝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房间交通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和卵圆孔未闭(PFO),常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SA)。PFO合并ASA时常增加隐源性卒中的风险。ASD合并ASA时,常因膨出的瘤体造成封堵器脱落,为介入手术带来一定的挑战。现将ASA的特点以及房间交通合并ASA的介入... 房间交通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和卵圆孔未闭(PFO),常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SA)。PFO合并ASA时常增加隐源性卒中的风险。ASD合并ASA时,常因膨出的瘤体造成封堵器脱落,为介入手术带来一定的挑战。现将ASA的特点以及房间交通合并ASA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膨出瘤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下载PDF
角巩膜层间分离治疗迁延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鑫 马莉珍 吴彦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观察角巩膜层间分离治疗迁延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2例22眼经药物治疗角膜溃疡迁延不愈的深层感染患者,行角巩膜层间分离,角膜层间填充无菌明胶海绵,对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炎症反应及角膜层... 目的:观察角巩膜层间分离治疗迁延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2例22眼经药物治疗角膜溃疡迁延不愈的深层感染患者,行角巩膜层间分离,角膜层间填充无菌明胶海绵,对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炎症反应及角膜层间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6mo,其中18眼术后7~9d角膜层间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前房积脓减少,12~15d溃疡逐渐缩小,感染控制,周围基质水肿减轻,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术后4眼为混合感染,其中2眼因病灶范围进展迅速,新生血管未长入病灶,溃疡濒临穿孔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角巩膜层间分离旨在将角膜缘深层血管引入溃疡周围,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角膜深层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分离 角膜溃疡 真菌 细菌
下载PDF
引种嘉宝果抗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颜嘉骏 刘超 +2 位作者 吴三林 刘芳 颜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通过引种不同树龄的嘉宝果,测定其从11月到翌年4月的生长量、叶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MOD含量等指标,从而研究其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嘉宝果的抗寒性也相应增加,2年生嘉宝果无法在引种地露天过冬,但可在引种地日... 通过引种不同树龄的嘉宝果,测定其从11月到翌年4月的生长量、叶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MOD含量等指标,从而研究其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嘉宝果的抗寒性也相应增加,2年生嘉宝果无法在引种地露天过冬,但可在引种地日光温室安然过冬;而3年生以上嘉宝果可在引种地露天过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宝果 引种 抗性 膜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