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人口非农化与中国城镇化问题 被引量:33
1
作者 姚士谋 吴建楠 +1 位作者 朱天明 William y.b.chang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1,共5页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8年的45%左右。...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8年的45%左右。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1.5亿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约有一半的农民工已转化为城镇的暂住人口,这是我国城市化成长发展的主流形式。从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推动我国有特色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城乡统筹与城镇化的策略等方面探索农村人口非农化与我国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非农化 城市化
下载PDF
太湖16000年来沉积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建 江水进 +1 位作者 刘金陵 William y.b.chang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通过对太湖钻孔岩芯岩性、结构、构造的剖析及粒度、磁化率的测试,发现冰后期东太湖形成于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6500—5800年,为一水深约2—3m的、经常受到流水作用影响的浅水湖泊。距今约5800—5700年,东太... 通过对太湖钻孔岩芯岩性、结构、构造的剖析及粒度、磁化率的测试,发现冰后期东太湖形成于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6500—5800年,为一水深约2—3m的、经常受到流水作用影响的浅水湖泊。距今约5800—5700年,东太湖曾一度干枯或接近于干枯。距今5700年以来湖泊变浅,平均水深只有1m左右。由于湖泊变浅,湖底经常遭受波浪的扰动,形成波状层理或透镜状层理。西太湖局部洼地集水成湖的时间比东太湖早,并且水深比东太湖大。在5000aB.P,东、西太湖并未连通。东、西太湖的连通及太湖统一水体的形成开始于4000—3500aB.P.。东太湖的成湖及东、西太湖的连通,湖面的扩大与水深的变浅,与冰期后海面上升引起的河谷与洼地沉积充填、淤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演变 沉积环境 成湖时代 古地理学
下载PDF
东太湖全新世水下河道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永进 王建 +1 位作者 刘金陵 William y.b.chang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在详细研究东太湖E2孔全新世沉积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水下河道的沉积特征和相组合规律。识别出高湖面型和低湖面型两种沉积层序。划分了东太湖晚更新世末以来环境演变阶段:1)15885—6575aB.P.冲积黄土基础上发育而... 在详细研究东太湖E2孔全新世沉积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水下河道的沉积特征和相组合规律。识别出高湖面型和低湖面型两种沉积层序。划分了东太湖晚更新世末以来环境演变阶段:1)15885—6575aB.P.冲积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古河道;2)6575—5800aB.P.高湖面时期水下河道沉积环境;3)5800aB.P.后,演化为低湖面型水下河道,并逐渐淤积形成开敞湖缘环境。结合西太湖W1孔沉积特征和层位对比分析,进而讨论了环境演变的阶段性与中国东部全新世海面升降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东太湖 全新世 水下河道 环境演变
下载PDF
池塘生态系统中溶氧动态和管理 被引量:13
4
作者 卢迈新 欧阳海 +2 位作者 黄樟翰 吴锐全 William y.b.chang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共4页
本文对池塘的溶氧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池塘溶氧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的规律,描述了夜间池塘溶氧下降的预测方法,文中还对池塘水深和溶氧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池塘 溶氧 动态 管理
下载PDF
江苏海门王浩钻孔全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钟石兰 刘金陵 +2 位作者 吴顺根 周山富 William y.b.chang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7-198,259,共12页
初步研究了海门王浩地区WZK010、WZK214、WZK3003钻孔中的全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组合,优势种G.oceanica组合中平均占97%。依据化石的种数、丰度和保存状况,自下而上划分3个亚组合。第Ⅰ亚组合,深度7... 初步研究了海门王浩地区WZK010、WZK214、WZK3003钻孔中的全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组合,优势种G.oceanica组合中平均占97%。依据化石的种数、丰度和保存状况,自下而上划分3个亚组合。第Ⅰ亚组合,深度7447m,由G.oceanica,H.carterii,H.wallichii,S.lamina,U.sibogae组成,丰度较高,保存较好,代表前三角洲-浅海环境。第Ⅱ亚组合,深度47—25m,成分有G.oceanica,H.carterii,S.lamina,U.sibogae,丰度低,种数少,保存较差,是三角洲前缘的产物。第Ⅲ亚组合,深度25—2.0m,种类计有G.coeanica,E.huxleyi.B.bigelowii,H.carterii,H.walichii,H.hyalina,S.histrica,S.lamina,U.sibogae,C.leptoporus等,含量较高,种数较多,保存一般,反映海湾一渴湖环境。3个亚组合所在地层的岩胜分别为下部粘土、粉砂,中部粉细砂,上部粘土、粉砂。研究结果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钙质超微化石 长江三角洲 全新世
下载PDF
Present Status of the KSTAR Superconducting Magnet System Development 被引量:1
6
作者 Keeman Kim H.K.Park +26 位作者 K.R.Park b.S.Lim S.I.Lee M.K.Kim y.Chu W.H.Chung S.H.baek J.y.Cho H.yonekawa A.Chertovskikh y.b.chang J.S.Kim C.S.Kim D.J.Kim N.H.Song K.P.Kim y.J.Song I.S.Woo W.S.Han D.K.Lee y.K.Oh K.W.Cho J.S.Park G.S.Lee H.J.Lee T.K.Ko S.J.Lee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445-2450,共6页
The mission of Korea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Advanced Research (KSTAR)project is to develop an advanced steady-state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for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basis for an attractive fusio... The mission of Korea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Advanced Research (KSTAR)project is to develop an advanced steady-state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for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basis for an attractive fusion reactor. Because one of the KSTAR mission is toachieve a steady-state operation, the use of superconducting coils is an obvious choice for themagnet system. The KSTAR superconducting magnet system consists of 16 Toroidal Field (TF) coils and14 Poloidal Field (PF) coils. Internally-cooled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s (CICC) are put into usein both the TF and PF coil systems. The TF coil system provides a field of 3.5 T at the plasmacenter and the PF coil system is able to provide a flux swing of 17 V-sec. The major achievement inKSTAR magnet-system development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of CICC,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size TFmodel coil, the development of a coil system for background magnetic-field generation , theconstruction of a large-scale superconducting magnet and CICC test facility. TF and PF coils are inthe stage of fabrication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scheduled completion of KSTAR by the end of 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onducting magnet KSTAR CICC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聚问题及其前景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士谋 王士兰 Williams.y.b.chang. 《江南论坛》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沿江地区、浙江杭嘉湖地区以及宁波、绍兴、舟山三市,总面积9.96万km^2,2000年共有城市52个,建制镇1300多个.其中中央直辖市1个,省辖市14个,副省级市3个,县级市38个,总人口7500多万,其中城镇人口4400多万.……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 城市化 生态 区域整合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太湖1950年以来主要环境的变化和迅速富营养化的开始 被引量:8
8
作者 William y.b.chang(Center for Great Lakes and Aquatic Sciences and 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Michigan 48109,U.S.A.and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Program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Foundation,Arlington,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5-174,共20页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350km2,位于长江三角洲(面积35000km2)的中部,自6000年前太湖形成以来,湖泊经历了几个主要变化。1950年以前,太湖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海侵和湖盆大小。海侵是太湖形成的主要...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350km2,位于长江三角洲(面积35000km2)的中部,自6000年前太湖形成以来,湖泊经历了几个主要变化。1950年以前,太湖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海侵和湖盆大小。海侵是太湖形成的主要原因。太湖形成后,在不同的干燥和湿润时期,湖盆经历了由一系列的小湖或统一湖盆之间的波动。但一般来说,近2000年以来,湖盆的大小在增大。然而1950年以后,为适应人口的增长,许多浅水地带被改造成农田和鱼塘。50年代以来,对湖盆和流域的进一步利用导致湖泊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个阶段太湖的主要变化是:1)对排水流域、湖泊生态和营养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堤坝的修筑和湖岸的改造;2)始于1983/1984年湖泊的迅速富营养化。湖泊迅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迅速增长,导致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湖盆。每年这些营养物大量排入,对湖泊的营养状况影响甚重,在低水位时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中国 富营养化 生态环境 湖泊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