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7月河南极端暴雨过程概况及多尺度特征初探 被引量:27
1
作者 梁旭东 夏茹娣 +17 位作者 宝兴华 张霞 王新敏 苏爱芳 符娇兰 李浩然 吴翀 于淼 胡皓 杨俊 刘璐 徐洪雄 祝从文 刘伯奇 胡宁 王晓芳 陈国民 陈丽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7-1011,共15页
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过程,气象观测站最大6日累积降水量为1122.6 mm(鹤壁市),最大小时雨强高达201.9 mm(郑州市),突破了中国内陆小时雨强历史纪录.利用气象雨量站、探空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 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过程,气象观测站最大6日累积降水量为1122.6 mm(鹤壁市),最大小时雨强高达201.9 mm(郑州市),突破了中国内陆小时雨强历史纪录.利用气象雨量站、探空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极端暴雨概况和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过程是在对流层高、中、低层以及中、低纬度多尺度大气系统共同作用,并叠加地形影响下产生的:(1)西南季风将南海的水汽向西北太平洋输送并经由热带气旋“烟花”向北抽吸,西北太平洋上的水汽经“烟花”北部的偏东低空急流和异常偏北偏强的副热带高压西南缘的东南气流向河南输送;这条异常的东进河南的热带气旋远距离接力水汽输送通道导致河南可降水量正异常.(2)对流层高层,河南位于短波槽前辐散区;对流层低层,河南及附近为低涡或倒槽影响,这些均有利于低层大气的辐合和上升.此外,伏牛和太行等山脉对水汽的汇聚和对低层偏东或东南气流的抬升有作用.(3)副热带高压和异常偏强的大陆高压连成“高压坝”,阻碍了中高纬度冷空气南下,郑州极端暴雨发生在暖湿层深厚的环境场中,降水系统呈现低质心热带型雷达回波特征.在郑州降水最为集中的2日内,新生对流不断从东南、南或西南方向并入团状的对流主体,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河南 大尺度环流 中尺度对流 热带气旋
原文传递
自然弯曲体的动态黏附行为
2
作者 周罗慧 魏泽峰 +2 位作者 宋恒旭 郭早阳 梁旭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443-3453,共11页
自然界中大量结构在卷曲变形时与外界环境产生动态黏附的相互作用,展现出与静态黏附不同的力学响应与现象.本研究以一种速度可调的自然弯曲体为基础,通过高速摄影实验深入分析了不同自然曲率的自然弯曲体在薄层黏附基底上高速运动的力... 自然界中大量结构在卷曲变形时与外界环境产生动态黏附的相互作用,展现出与静态黏附不同的力学响应与现象.本研究以一种速度可调的自然弯曲体为基础,通过高速摄影实验深入分析了不同自然曲率的自然弯曲体在薄层黏附基底上高速运动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运动速度增加(>1 m/s),黏附表面剥离强度减小.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本研究建立了自然弯曲体在黏附基底上定向高速运动的理论模型,采用匹配渐近展开法,并结合打靶法建立了基底动态黏附性能、自然弯曲体运动前沿速度以及自然曲率的联系,成功实现了对自然弯曲体高速运动的调控,揭示了软材料动态黏附性能与界面脱黏速度的关系.受汽车减速带的设计启发,制备了黏附-非黏附模式的基底,发现该模式基底存在黏附基底占比的临界特征尺寸,使得其与全黏附基底表现出相近的减速效果.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软材料动态黏附性能与开发新型黏附结构提供了力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黏附 自相似解 匹配渐近展开法 卷曲运动 黏附强度
原文传递
祛湿活血方对脂肪细胞多聚化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旭东 梁真 +1 位作者 赵晓芳 刘钢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35-213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祛湿活血方在脂肪细胞内外对脂联素多聚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祛湿活血方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对3T3-L1脂肪细胞及大鼠原代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在3T3-L1脂肪细胞中加入浓度为4、2、1、0.5、0.25、0.125、0.625 g/... 目的:通过研究祛湿活血方在脂肪细胞内外对脂联素多聚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祛湿活血方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对3T3-L1脂肪细胞及大鼠原代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在3T3-L1脂肪细胞中加入浓度为4、2、1、0.5、0.25、0.125、0.625 g/L的祛湿活血方中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高分子量脂联素,筛选合适的中药浓度;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及大鼠原代脂肪细胞,ELISA检测TNF-α作用下的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并以Akt活化阻断剂AKTi VIII作阳性对照,用Westernblot分析祛湿活血方对3T3-L1脂肪细胞及大鼠原代脂肪细胞HMW脂联素、Dsb A-L、Akt、P-Akt、FOXO1、P-FOXO1的影响。结果:取祛湿活血方浓度0.5 mg/mL进行实验,ELISA结果显示:无论是3T3-L1脂肪细胞还是大鼠原代脂肪细胞,TNF-α明显抑制了HMW脂联素的分泌(P<0.05),而加入祛湿活血中药后,HMW脂联素的分泌明显增加。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祛湿活血方组和Akt抑制剂组的HMW脂联素及Dsb A-L表达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祛湿活血方组和AKTi VIII组表达P-FOXO1、P-Akt水平降低,而FOXO1、Akt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祛湿活血方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多聚化脂联素的表达,其在细胞外机制主要与改善TNF-α对脂肪细胞分泌HMW的抑制以及在脂肪细胞内,直接抑制Akt/FOXO1的活化,上调Dsb A-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湿活血方 Akt/FOXO1 脂联素
下载PDF
基于声学超材料的无源声学循环器的设计
4
作者 朱一凡 范旭东 +2 位作者 梁彬 杨京 程建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0,共5页
近年来,新型声学器件的发展迅速,比如声学二极管的提出,类比于传统的电学二极管,实现了对声波的整流和非互易(或非对称)的声传播.随后,声学晶体管也被理论上设计和提出.作为新型的声学概念型设备,声学器件呈现了从简单的二端口向三多口... 近年来,新型声学器件的发展迅速,比如声学二极管的提出,类比于传统的电学二极管,实现了对声波的整流和非互易(或非对称)的声传播.随后,声学晶体管也被理论上设计和提出.作为新型的声学概念型设备,声学器件呈现了从简单的二端口向三多口甚至多端口的发展趋势(比如声学二极管到晶体管).另一方面,声学超材料是近10年来的热门研究话题.利用声学超材料的亚波长共振效应,可以实现丰富的功能,包括声学斗篷,声学幻像,聚焦透镜,涡旋场和任意波束形成.将超材料单元引入一个旋转对称的多端口系统,实现了无源的复杂声学网络中的声学路径操控.证明了当超材料提供了打破左右对称的附加波矢后,声学系统中只允许向右(或向左)传播.因此实现了声波只能逆时针传播(或顺时针)的无源声学循环器.解析分析了每个超材料单元对声波的偏转角度来预测声传播路线.最后,进一步将三端口循环器拓展到更多端口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声学循环器 无源 左/右传播 循环传播
下载PDF
改良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严旭东 刘佳 梁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6期2398-2399,240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伊立替康(CPT-11)联合替吉奥(S-1)方案(IRIS方案)在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给予改良IRIS方... 目的探讨改良伊立替康(CPT-11)联合替吉奥(S-1)方案(IRIS方案)在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晚期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给予改良IRIS方案进行治疗:即第1天CPT-11 180mg/m2静脉滴注,第3~16天S-1 40~60毫克/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IRIS方案进行治疗:即第1天CPT-11 180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S-1 40~60毫克/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2~8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59.5%)略高于对照组(55.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IRIS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临床疗效与传统IRIS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替吉奥 转移性大肠癌
下载PDF
生物硫铁复合材料对Cr(VI)污染水体中斑马鱼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伟 谢翼飞 +2 位作者 李旭东 兰书焕 梁雅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6-891,共6页
目前铬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为探究生物硫铁复合材料(生物硫铁,BISC)在Cr^(6+)污染水体中对鱼类的保护作用,以斑马鱼为实验载体,在测定Cr^(6+)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基础上,研究生物硫铁对Cr^(6+)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 目前铬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为探究生物硫铁复合材料(生物硫铁,BISC)在Cr^(6+)污染水体中对鱼类的保护作用,以斑马鱼为实验载体,在测定Cr^(6+)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基础上,研究生物硫铁对Cr^(6+)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以及生物硫铁投加比(生物硫铁与Cr^(6+)的摩尔浓度之比)、投加时间和水体p H对Cr^(6+)污染水体中斑马鱼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9.30 mg/L(24 h-LC50)Cr^(6+)污染水体(p H=6.98)中,生物硫铁的投加能够快速降低水体Cr^(6+)的浓度.当生物硫铁投加比达到3时能将Cr^(6+)快速去除,15 min后Cr^(6+)去除率达到84.01%,96 h后达到99.99%.斑马鱼存活率随生物硫铁投加比的增加和投加时间的减少而增大,最佳投加比为0.5;最佳投加时间为0-4 h,此时能将斑马鱼存活率提高90%以上,24 h时投加,作用96 h后亦可使斑马鱼存活率提高约3倍.在p H 6-9内,生物硫铁的投加可显著提高斑马鱼的存活率,且对斑马鱼的保护作用随p H降低而逐渐增强.本研究表明生物硫铁对Cr^(6+)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保护效果显著,在Cr^(6+)突发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物硫铁 Cr6+ 斑马鱼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