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系统方案 被引量:25
1
作者 许建和 柳肃 +1 位作者 毛洲 侯倩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以聚集态为主、分散态为辅,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主要集中于西南、华东、华中片区。本研究从地形、坡向、河流、社会经济、交通等空间分布影响要素分析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机制;结合中国传统村...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以聚集态为主、分散态为辅,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主要集中于西南、华东、华中片区。本研究从地形、坡向、河流、社会经济、交通等空间分布影响要素分析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机制;结合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系统的视角提出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统筹-分类-协作保护方案,即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加强政府主导的宏观统筹,做好结合地域与民族特征的分类、构建多方协同的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保护 系统方案
下载PDF
花生粕替代豆粕对津新鲤2号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毅 周鑫蔚 +5 位作者 高仁法 丁浩天 程汉良 陈香凝 丁祝进 许建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4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花生粕替代豆粕对津新鲤2号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50尾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鱼分别饲喂用花生粕替代0(PNM0)、25%(PNM25)、50%(PNM50...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花生粕替代豆粕对津新鲤2号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50尾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鱼分别饲喂用花生粕替代0(PNM0)、25%(PNM25)、50%(PNM50)、75%(PNM75)和100%(PNM100)豆粕的饵料(等氮),养殖8 w。结果显示,当花生粕全部替代豆粕后,蛋白质效率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花生粕替代比例达75%后,鱼体肌肉中C22∶6n-3(DH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表明,饲料中花生粕替代豆粕比例不超过50%,对津新鲤2号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新鲤2号 花生粕 豆粕 生长性能 营养组成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饵料中不同脂肪源对3种食性鱼类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夏腾 曲乐天 +5 位作者 陈祥顺 周鑫蔚 张晶晶 丁皓天 许建和 程汉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66,共7页
试验探究饵料中不同脂肪源对草鱼、青鱼和鲫鱼生长、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初重分别为(34.8±0.4) g的草鱼、(35.0±0.4) g的青鱼、(26.3±0.1) g的鲫鱼各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 试验探究饵料中不同脂肪源对草鱼、青鱼和鲫鱼生长、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初重分别为(34.8±0.4) g的草鱼、(35.0±0.4) g的青鱼、(26.3±0.1) g的鲫鱼各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种鱼混养,每种鱼各20尾)。以不添加油脂的基础饵料(BD组)为对照组,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6%的豆油(SO组)、鱼油(FO组)和猪油(LO组)为试验组。试验期8 w。结果显示:各组3种鱼的平均成活率均显著高于BD组(P<0.05),试验组青鱼成活率显著高于BD组(P<0.05)。各组3种鱼的合计末重和平均增重率均显著高于BD组(P<0.05)。各组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BD组(P<0.05)。FO组草鱼脏体比、肝体比显著高于BD组(P<0.05),LO组青鱼脏体比、肝体比显著高于BD组(P<0.05)。BD组鲫鱼脏体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O组鲫鱼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O组草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BD和SO组(P<0.05),SO组青鱼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LO组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SO组青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种鱼肌肉脂肪酸均以C16∶0为含量最高,其次为C18∶1n-9、C18∶0和C18∶2n-6。SO组C18∶2n-6、C18∶3n-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O组的C20∶5n-3、C22∶6n-3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O组C16∶0、C18∶1n-9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草鱼饵料中添加鱼油具有较好的促生长效果,添加6%豆油和猪油无明显促生长效果,说明草鱼对饲料脂肪水平要求较低;青鱼饵料添加6%豆油、鱼油和猪油均具有较好的促生长效果;鲫鱼饵料中添加6%鱼油和猪油具有较好的促生长效果,豆油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青鱼 鲫鱼 脂肪源 生长
下载PDF
发酵豆粕饲料对鲫鱼生长、肌肉品质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丁皓天 徐一力 +5 位作者 催祥宇 周鑫蔚 董秀金 戴子凡 程汉良 许建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0-55,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豆粕完全替代饲料中未发酵豆粕对鲫鱼生长、肌肉品质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以豆粕为发酵底物,以不接种发酵菌液为对照组(CT组),设置乳酸菌(LAB组)、酵母菌(YE组)和混合菌(LAB-YE组)。采用LAB、YE和LAB-YE发酵豆粕完全...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豆粕完全替代饲料中未发酵豆粕对鲫鱼生长、肌肉品质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以豆粕为发酵底物,以不接种发酵菌液为对照组(CT组),设置乳酸菌(LAB组)、酵母菌(YE组)和混合菌(LAB-YE组)。采用LAB、YE和LAB-YE发酵豆粕完全替代未发酵豆粕配制3种试验饲料,以未发酵豆粕饲料为对照。360尾体重(14.61±0.12) g的鲫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8w。结果显示,与CT组相比,LAB组、YE组和LAB-YE组豆粕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CT组相比,LAB组和YE组鱼体肌肉中粗脂肪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LAB-YE组鱼体肌肉中粗蛋白、二十碳五烯酸(EPA)、DHA以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乳酸菌组、酵母菌组以及混合菌组饲料均能够缓解鲫鱼肝脏的空泡化现象;乳酸菌组和混合菌组鲫鱼肠道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而酵母菌组鲫鱼肠道健康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豆粕经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后可提高鲫鱼肌肉品质,改善肠道与肝脏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发酵豆粕 生长 肌肉品质 健康
下载PDF
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晶晶 陈祥顺 +5 位作者 曲乐天 夏腾 丁皓天 徐一力 许建和 程汉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1-4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450尾体质健康、初始体重(32.37±0.13)g的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含12%豆油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BA0)、20... 试验旨在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450尾体质健康、初始体重(32.37±0.13)g的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含12%豆油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BA0)、200(BA200)、400(BA400)、600(BA600)、800mg/kg(BA800)胆汁酸,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试验期8W。结果显示,与BA0相比,BA400和BA600异育银鲫的末重(FBW)显著升高(P<0.05);BA600异育银鲫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BA200、BA400、BA600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异育银鲫肝体比(HSI)均显著降低(P<0.05),BA800异育银鲫肥满度(CF)显著升高(P<0.05)。与BA0相比,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BA400和BA600异育银鲫的粗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BA600和BA800异育银鲫粗灰分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400~600mg/kg胆汁酸可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和分解供能,改善肌肉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胆汁酸 高脂饲料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树奎 高亚楠 +5 位作者 马爽 夏腾 曲乐天 许建和 丁祝进 程汉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挑选规格相近、活动力强、无杂病的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1组(CM组)鲤鱼饲料中不添加氨基酸,对照2组(LMM组)鲤鱼饲料中添...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挑选规格相近、活动力强、无杂病的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1组(CM组)鲤鱼饲料中不添加氨基酸,对照2组(LMM组)鲤鱼饲料中添加0.45%晶体赖氨酸+0.15%晶体蛋氨酸,试验1组(WLM组)、试验2组(WMM组)、试验3组(WLMM组)鲤鱼饲料中分别添加0.63%微囊赖氨酸、0.30%微囊蛋氨酸、0.63%微囊赖氨酸+0.30%微囊蛋氨酸。试验期8 w。结果显示,氨基酸微囊化延缓了鲤鱼外源氨基酸吸收时间。WMM组、WLMM组鲤鱼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CM组、LMM组(P<0.05)。LMM组鲤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WLM组和WLMM组(P<0.05)。前肠切片结果显示,各组鲤鱼肠道均有部分损伤。研究表明,采用配合饲料养殖鲤鱼,当鱼粉添加量为6%时,饲料中赖氨酸和蛋氨酸能够满足鲤鱼的生长需要,无须额外补充晶体氨基酸或微囊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赖氨酸 蛋氨酸 生长指标
下载PDF
新型R-扁桃酸脱氢酶的基因挖掘及表达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存多 史红玲 +4 位作者 马越 丁朋举 许建和 阚云超 姚伦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7,共8页
R-扁桃酸脱氢酶在苯乙酮酸的生物合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挖掘具有高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新型R-扁桃酸脱氢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理想的R-扁桃酸脱氢酶,采用了基因组挖矿技术从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菌株中获得了一个新型的R-扁... R-扁桃酸脱氢酶在苯乙酮酸的生物合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挖掘具有高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新型R-扁桃酸脱氢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理想的R-扁桃酸脱氢酶,采用了基因组挖矿技术从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菌株中获得了一个新型的R-扁桃酸脱氢酶LhDMDH,重组LhDMDH的比酶活高达1264.3 U/mg,约为探针的4倍,在已报道的R-扁桃酸脱氢酶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考察了4个重组酶主要的酶学特性,它们的最适反应温度在25-30℃,最适反应pH在9.0-9.5。动力学参数的结果表明,LhDMDH对底物的K_(cat)值为30.28 S^-1,明显高于其它重组酶。此外,底物谱分析的结果也表明LhDMDH在外消旋扁桃酸的手性拆分及苯乙酮酸的生物合成中更具优势。在R-扁桃酸脱氢酶基因挖掘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为进一步的改造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它酶的挖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酸脱氢酶 基因组挖矿 表达 酶学特性 生物催化
原文传递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以“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高迎莉 陈会娟 许建和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51期89-92,共4页
课程思政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其力求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实现“隐形教育”。以高校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水产动物疾病学”为例,从教学内容重构、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内容扩充及教学方... 课程思政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其力求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实现“隐形教育”。以高校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水产动物疾病学”为例,从教学内容重构、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内容扩充及教学方法改进四个方面阐述课程思政的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专业认同感、就业自信心、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环保意识,以期为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提供新思路,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课程思政 水产动物疾病学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酶定向进化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慕镪 陈琦 +3 位作者 马薇 李春秀 欧阳鹏飞 许建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8,共11页
定向进化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可提高酶的进化速度,成为酶分子改造的关键技术。定向进化在生物催化以及药物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突变的随机性所产生的数量庞大的突变体,使得实验筛选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人工... 定向进化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可提高酶的进化速度,成为酶分子改造的关键技术。定向进化在生物催化以及药物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突变的随机性所产生的数量庞大的突变体,使得实验筛选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新兴技术也发展成为生物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其中,机器学习是一种统计学习的方法,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获得序列/结构到酶功能的映射,为提高酶分子工程的效率提供帮助。本文综述了机器学习模型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描述符和算法等内容,重点叙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酶工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随着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技术的进步,有望提出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模型,助力新酶筛选与生物催化剂的精准设计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进化 机器学习 蛋白质工程 生物催化
下载PDF
羧酸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焜 郁惠蕾 许建和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55-2265,共11页
羧酸还原酶(carboxylic acid reductases,CARs)可以催化羧酸还原为相应的醛,反应条件温和、拥有广阔的底物范围且副反应较少。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羧酸还原酶系统发育、结构与催化机理、蛋白质工程和固定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其... 羧酸还原酶(carboxylic acid reductases,CARs)可以催化羧酸还原为相应的醛,反应条件温和、拥有广阔的底物范围且副反应较少。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羧酸还原酶系统发育、结构与催化机理、蛋白质工程和固定化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其作为重要工具酶在生物转化及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还原酶 系统发育 蛋白结构 催化机理 分子改造
原文传递
高拱坝基础不对称性及其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子亨 刘耀儒 +3 位作者 杨强 徐建荣 何明杰 张伟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7-516,共10页
高拱坝工程基础地质及地形条件的不对称是威胁拱坝安全的重要问题。以白鹤滩高拱坝作为工程实例,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重点研究基础不对称的高拱坝应力、变形及破坏模式的特点。针对初始方案和改进后方案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弹... 高拱坝工程基础地质及地形条件的不对称是威胁拱坝安全的重要问题。以白鹤滩高拱坝作为工程实例,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重点研究基础不对称的高拱坝应力、变形及破坏模式的特点。针对初始方案和改进后方案分别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弹塑性有限元超载计算。对比分析两方案坝体变形、坝肩应力分布、局部和整体稳定性等的不同,并结合试验现象,分析和评价针对基础不对称性的改进措施的加固效果及加固机制。结果表明:体形不对称性设计及基础加固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坝体变形对称性、坝肩应力状态和传力效果,并提高拱坝-地基系统的整体稳定性。白鹤滩拱坝不对称性问题的研究对深入高拱坝设计优化和工程加固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 高拱坝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加固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心脏早期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宝丽 许建忠 +4 位作者 何瑞青 杜雅楠 杨 唐晓峰 高平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患者早期心脏损害的评价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9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9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确诊为PA的70例患者为病例组...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患者早期心脏损害的评价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9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9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确诊为PA的70例患者为病例组,排除PA并确诊为EH的7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早期心脏损害指标NT-proBNP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病例组log NT-proBNP(1.9±0.4 vs1.7±0.5,P=0.001)、LVMI[(116.5±20.8)g/m2 vs(106.3±21.7)g/m2,P=0.004]和左心室肥厚(67.1%vs50.6%,P=0.041)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LVMI及激活醛固酮水平与NT-proBNP独立相关,对照组诊室收缩压水平与NT-proBNP独立相关。结论老年PA患者较EH患者有独立于血压水平的更高的log NT-proBNP水平及更早的心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 利钠肽 肥大 左心室
下载PDF
基于生物阴极MFC的PRB中试系统处理AMD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昌凤 孙敬 +5 位作者 罗飞翔 徐建平 何双双 胡守恒 郭润强 沈宏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52-2358,共7页
为研究基于SRB生物阴极微生物电池(MFC)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可渗透反应墙(PRB)对提高PRB处理酸性矿井废水(AMD)效果的影响,构建了中试系统,考察了进水不同p H值、重金属离子浓度及不同HRT对系统处理AM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FC区... 为研究基于SRB生物阴极微生物电池(MFC)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可渗透反应墙(PRB)对提高PRB处理酸性矿井废水(AMD)效果的影响,构建了中试系统,考察了进水不同p H值、重金属离子浓度及不同HRT对系统处理AM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FC区有很好的调节p H功能,进水p H=3,仍能调节PRB生化反应区进水及系统出水稳定在6.5左右。(2)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以MFC区为主,系统最终出水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在95%左右;调节HRT=4~2 d,Fe^(2+),Cu^(2+),Zn^(2+),Ni^(2+)去除速率750~1 500 mg/(m^3·h),而Mn^(2+)去除速率略低为600~1 000 mg/(m^3·h)。(3)硫酸根的去除速率随碳源减少呈下降趋势;MFC外电压随碳源以及菌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池 可渗透反应墙 酸性矿井废水 中试系统 SRB生物阴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