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大陆“硬岩型”大型锂矿带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144
1
作者 许志琴 王汝成 +1 位作者 赵中宝 付小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106,共16页
地球中矿床,记录了地球的物质组成、流体性质与成分、热演化历史、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构造环境乃至地球深部驱动力的各种信息。富含稀土金属元素的锂(铍铌钽铯铷)资源已从普通的矿产资源变成未来的新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地球中矿床,记录了地球的物质组成、流体性质与成分、热演化历史、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构造环境乃至地球深部驱动力的各种信息。富含稀土金属元素的锂(铍铌钽铯铷)资源已从普通的矿产资源变成未来的新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中国"硬岩型"伟晶岩脉型锂矿的重大找矿突破使其成为未来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心"!此脉型锂矿尽管在伟晶岩的成分分带、新矿物的发现、地球化学的演化与稀有金属的富集机制、熔体—流体的来源与结晶分异、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等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对于伟晶岩及其相关成矿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地球动力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中国大陆大型"硬岩型"锂矿带的成矿构造背景的视角出发,探讨锂矿资源在碰撞型和增生型造山带中的构造成因及其找矿前景。研究表明:中国大陆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横贯2800km的松潘-甘孜-甜水海地体中,为古特提斯大洋闭合、地体汇聚碰撞形成的巨型印支碰撞造山带;以马尔康、甲基卡和大红柳滩伟晶岩型的锂矿床为代表的锂矿带的形成,与具有时空上相关联的印支造山期花岗岩浆作用、局部熔融的花岗伟晶脉侵位以及三叠纪复理石地层的高温巴罗式变质作用的"片麻岩穹窿"构造有关。中亚造山系的阿尔泰增生造山带为古亚洲洋形成过程中大陆边缘增生的结果,具有在古生代造山过程中"岩浆-深熔-变质-成矿"四位一体的"片麻岩穹窿"构造背景,以及与古生代花岗岩成因无关的三叠纪含稀土伟晶岩脉的发育。作者认为松潘-甘孜-甜水海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具有战略意义、最有远景的巨型硬岩型锂矿带,查明三叠纪"片麻岩穹隆"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四位一体的"岩浆-熔融-变质-变形"在造山过程中的时空关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型锂矿 松潘-甘孜-甜水海地体 成矿构造背景 锂元素 片麻岩穹窿
下载PDF
川西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科学问题和科学意义 被引量:38
2
作者 许志琴 王汝成 +3 位作者 朱文斌 秦宇龙 付小芳 李广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77-2189,共13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是一条锂-铍-钽稀有元素超常富集的地带。针对锂矿资源上游勘探开发的瓶颈,实施川西锂矿3000m科学钻探,穿过变质岩、伟晶岩和花岗岩,建立多学科地壳锂柱。围绕"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构造成因"、"与锂矿有... 松潘-甘孜造山带是一条锂-铍-钽稀有元素超常富集的地带。针对锂矿资源上游勘探开发的瓶颈,实施川西锂矿3000m科学钻探,穿过变质岩、伟晶岩和花岗岩,建立多学科地壳锂柱。围绕"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构造成因"、"与锂矿有关的花岗岩属性和成因类型"、"花岗岩与伟晶岩的关系及分异作用"、"稀有金属的"源-运-储-剥"过程"、"变形-变质-岩浆-成矿的造山过程:从热量耗损到锂的富集",以及"含稀有元素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特异性、多样性及与深度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为锂矿的找矿突破提供构造背景、制约要素、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为找矿远景预测靶区提供科学标志,并力图建立创新性锂矿成因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铍-钽稀有资源 松潘甘孜 片麻岩穹隆 伟晶岩 源-运-聚成矿过程 科学钻探
下载PDF
片麻岩穹窿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36
3
作者 许志琴 付小方 +3 位作者 赵中宝 李广伟 郑艺龙 马泽良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2-1463,共12页
"片麻岩穹窿"是指中下地壳热动力过程产生的与岩浆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穹状构造,是折返造山的产物.片麻岩穹窿的形成经历了从垂直上升的地壳流导致的岩浆上涌的挤压收缩到岩体侵位的顶部伸展机制的转化过程,这一... "片麻岩穹窿"是指中下地壳热动力过程产生的与岩浆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穹状构造,是折返造山的产物.片麻岩穹窿的形成经历了从垂直上升的地壳流导致的岩浆上涌的挤压收缩到岩体侵位的顶部伸展机制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富含锂-铯-钽型(LCT)型伟晶岩的生成和锂族元素的富集.研究表明,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中国松潘-甘孜-甜水海印支造山带是中国大型"伟晶岩型"锂矿资源赋存的基地,松潘-甘孜东南部的超大型甲基卡型伟晶岩型锂矿带,产于具有巴罗式"低/中压-高温"变质组合的三叠纪复理石围岩中,早中生代花岗岩以及衍生的大量含锂稀土矿物的伟晶岩脉侵位有成因关系.研究认为,探究片麻岩穹窿的形成过程和构造成因机制;识别花岗岩-含矿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揭示花岗岩浆分异作用与含矿伟晶岩相演变的成因联系,以及锂元素迁移、富集熔浆的过程;圈定三叠纪地层中巴罗式变质相带的展布,探明富锂伟晶岩矿带赋存的有利变质相带及形成的P-T条件;揭示"变形-变质-岩浆深熔-成矿"的时空耦合、制约与相互作用,再造造山过程中锂资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以及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式;是揭示片麻岩穹窿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规律的重要科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穹窿 花岗岩 含锂伟晶岩 "变质-变形-岩浆-成矿"四位一体 锂矿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纪念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周年华诞 被引量:32
4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4 位作者 郑碧海 舒良树 李广伟 车旭东 秦宇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7-2954,共18页
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 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我国新能源矿产战略构思和突破之关键,构建新能源锂矿战略的思路,强调运用大陆动力学理论、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和交叉研究以及新技术探索,以查明中国大陆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深部状态、锂元素的富集规律、以及锂矿"源-运-聚"的成矿机制,为实现锂矿资源的增储、矿集区的合理布阵、扩大上游开发前景,以及建立我国大型-超大型锂矿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锂矿战略 成矿背景对比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新护士压力应对方式与转型冲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孟召霞 徐志钦 +6 位作者 张倩倩 王慧玲 南桂英 汪启荣 李娜 刘桂芹 刘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3-675,共3页
[目的]了解新护士转型冲击和压力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48名,应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3±0.53... [目的]了解新护士转型冲击和压力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48名,应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新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3±0.53)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1.22±0.47)分,转型冲击总均分为(3.57±0.53)分;新护士转型冲击与积极应对方面呈负相关(r=-0.455,P<0.05),与消极应对方面不相关(r=0.168,P>0.05);新护士转型冲击30.2%由压力应对方式决定。[结论]新护士具有较强的转型冲击体验,以身体方面的冲击最为严重,经常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新护士转型冲击较小。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除应注重新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帮助新护士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应对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转型冲击 压力应对 相关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从安第斯到冈底斯: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 被引量:22
6
作者 许志琴 赵中宝 +2 位作者 马绪宣 陈希节 马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全球造山系类型主要分为增生型和碰撞型两大类。现今,全球两大巨型造山系的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系正在经历洋-陆俯冲过程,新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系经历过洋-陆俯冲之后又步入陆-陆碰撞阶段。其中,安第斯造山带是东太平洋Lazac... 全球造山系类型主要分为增生型和碰撞型两大类。现今,全球两大巨型造山系的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系正在经历洋-陆俯冲过程,新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系经历过洋-陆俯冲之后又步入陆-陆碰撞阶段。其中,安第斯造山带是东太平洋Lazaca大洋板块多阶段向东俯冲在南美大陆之下后形成的以"大洋板块深(陡)-浅(平)俯冲交替、洋岛-地体增生拼贴、碰撞和俯冲型高原隆升"为特征的现代"安第斯岛弧带"和"安第斯-科迪勒拉俯冲型增生造山系"。位于亚洲大陆内部的冈底斯造山系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消减和洋盆闭合以及印度-亚洲碰撞的两重阶段,具体包括早中生代开始的新特提斯"多洋岛"形成和向拉萨地体的多阶段俯冲汇聚,致使洋岛-地体增生碰撞形成冈底斯岩浆弧,继而铸造了晚白垩世的"安第斯型"俯冲增生造山系;在俯冲和碰撞转换阶段发生了岩浆大爆发并形成冈底斯初始高原;而后才进入印度-亚洲陆陆碰撞阶段,形成大规模的E-W向逆冲断裂、走滑断裂和S-N向裂谷系。因此,安第斯是冈底斯的前半生,冈底斯的今天是安第斯的未来。研究冈底斯的构造演化,特别是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必须与安第斯俯冲增生的历史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系类型 安第斯造山带 冈底斯造山带
下载PDF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徐志琴 赵志敏 +2 位作者 马庆 杨得坡 徐新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65-3375,共11页
南板蓝根具有悠久的民间及临床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丹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甾醇、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南板蓝根具有悠久的民间及临床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丹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甾醇、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综述了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以期为南板蓝根中药的深入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板蓝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励-协夫曼言语治疗对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咏雪 谭茗丹 +4 位作者 范豪 李婧婷 徐智勤 卞瑞豪 陈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励-协夫曼言语治疗(LSVT)训练改善中国帕金森病(PD)患者言语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6例中国P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LSVT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训练前、后,采用PRAAT软件分析PD患者的声学数据,采用日本G...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励-协夫曼言语治疗(LSVT)训练改善中国帕金森病(PD)患者言语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6例中国P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LSVT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训练前、后,采用PRAAT软件分析PD患者的声学数据,采用日本GRBAS嗓音量表评定患者的嗓音质量,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对患者言语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经过4周LSVT训练,PD患者的发声、嗓音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声学分析显示,训练后元音最长发音时间由(11.93±6.81)s增加到(17.50±6.25)s;元音发声音量从(69.91±7.61)dB增加到(76.12±6.07)dB,阅读音量从(64.82±3.77)dB增加到(70.40±5.41)dB,独白音量从(61.44±4.58)dB增加到(64.29±4.70)dB。GRBAS评定显示,总嘶哑度评分从(1.93±0.77)分减少到(1.25±0.93)分。VHI量表评分显示,总嗓音障碍指数由(66.87±18.61)分降低到(49.87±21.21)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LSVT训练能够显著增加PD患者最长发音时间、提高音量、改善嗓音质量、降低嗓音障碍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协夫曼言语治疗 帕金森病 言语障碍 嗓音质量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再探青藏高原十大关键地学科学问题——《地质学报》百年华诞纪念 被引量:18
9
作者 许志琴 李广伟 +6 位作者 张泽明 李海兵 王岳军 彭淼 胡修棉 易治宇 郑碧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94,共30页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1)...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1)印度大陆北漂模型;(2)印度-亚洲初始碰撞时限;(3)青藏高原的古特提斯造山作用;(4)古近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缩短;(5)高喜马拉雅的深熔机制;(6)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限和差异性;(7)构造-剥蚀-气候相互作用与南亚季风;(8)青藏高原关键矿产资源的分布与成因;(9)青藏高原的活动断裂带与孕震机制;(10)碰撞后的印度板块何去何从——深部动力学过程。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当前研究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演化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板块构造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融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实现贸易隐含碳减排吗?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陶长琪 徐志琴 《数量经济研究》 2019年第1期16-31,共16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为国际碳减排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文献大多集中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隐含碳排放的测度问题,尚未对二者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本文运用1995~2011年39个国家的数据,分别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融入全球... 全球价值链分工为国际碳减排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文献大多集中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隐含碳排放的测度问题,尚未对二者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本文运用1995~2011年39个国家的数据,分别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融入全球价值链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规模、结构、技术和环境规制四条传导路径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参与度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方向截然相反,前者的负向作用明显。此外,融入全球价值链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间接效应均存在双重门槛。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规模效应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结构、技术和环境规制效应的减排作用也逐渐显现。据此,建议一国鼓励服务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制造'向'智造'升级,进而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有效实现贸易隐含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隐含碳排放 碳减排
下载PDF
大陆弧岩浆幕式作用与地壳加厚:以藏南冈底斯弧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绪宣 许志琴 +2 位作者 刘飞 赵中宝 李海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大陆弧岩浆带位于汇聚板块的前缘,记录了洋陆俯冲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过程,是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的天然实验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陆弧岩浆的生长与侵位并不是均一的、连续的过程,而是呈现阶段性、峰期性特征,即幕式岩浆作用。弧岩浆... 大陆弧岩浆带位于汇聚板块的前缘,记录了洋陆俯冲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过程,是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的天然实验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陆弧岩浆的生长与侵位并不是均一的、连续的过程,而是呈现阶段性、峰期性特征,即幕式岩浆作用。弧岩浆峰期与岩浆平静期相比,岩浆增生速率显著增强,易于发生岩浆聚集,继而形成大的岩基,如北美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内华达岩基、半岛岩基等。藏南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属于印度-亚洲碰撞带的上盘,其南侧与喜马拉雅地体以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为界。冈底斯弧岩浆形成时代集中在240~50 Ma期间,其形成与演化与新特提斯洋壳岩石圈板片俯冲到拉萨地体之下密切相关。因此,对冈底斯弧型岩浆作用的研究,将很好地揭示大陆型弧岩浆的演化过程,继而反演洋-陆俯冲过程,以及壳幔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对冈底斯岩浆带岩浆岩锆石U-Pb及Lu-Hf同位素,以及弧前和前陆盆地碎屑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的收集和整理,结合已经发表的区域地质资料的总结,我们发现冈底斯弧型岩浆演化具有如下特点:1幕式侵位,岩浆峰期为100~80 Ma和65~40 Ma,中间为岩浆平静期;2峰期阶段岩浆聚集,形成巨大岩基;岩石同位素非常亏损,预示着地幔物质的显著参与;3在弧岩浆的峰期阶段,冈底斯地壳厚度有显著增加,说明弧岩浆的峰期侵位对地壳加厚有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弧岩浆 岩浆幕式作用 岩浆爆发期 地壳加厚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带中段早侏罗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元库 许志琴 +3 位作者 徐扬 李日辉 孙敬博 张奎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6-1215,共20页
以藏南冈底斯带中段的东嘎花岗岩体和奴玛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意义。东嘎花岗岩体主要由石英、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奴玛花岗岩... 以藏南冈底斯带中段的东嘎花岗岩体和奴玛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意义。东嘎花岗岩体主要由石英、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奴玛花岗岩体主要由石英、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东嘎花岗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5.8±2.3 Ma,奴玛花岗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5.9±2.2Ma和185.1±1.7 Ma,两个岩体具有一致的成岩年龄,为同一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两个岩体均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俯冲带岩浆岩特征;里特曼指数和铝饱和指数显示,两个岩体属于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锆石Lu-Hf结果显示,两个岩体均具有显著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极高的εHf(t)值(分别为+11.14^+15.55,平均值+13.76;+9.49^+15.52,平均值+13.56)以及相对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反映了它们的源区以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早侏罗世(普林斯巴期)时,藏南冈底斯地区应为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和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体的北向俯冲有关,其成因与幔源岩浆的底侵引起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侏罗世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新特提斯洋 冈底斯带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矿新理论——记“川西甲基卡锂矿科学钻探”创新成果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8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魏海珍 章荣清 车旭东 李伟强 王国光 高建国 闫浩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3-3146,共14页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发现JSD-1中0~900 m深度的晚三叠世浊积岩经历中低压-高温巴罗-巴肯式叠加变质作用和穹状构造特征;(2)揭示JSD-1的100 m深度范围的含锂辉石伟晶岩存在,以及估算了在3211 m深度伟晶岩中的稀有金属丰度及成矿潜力;(3)利用锡石、铌钽矿和独居石的精确定年,确定JSD-1深部伟晶岩形成的两期岩浆-热液事件(210~204 Ma和193~192 Ma);(4)流体包裹体的碱性元素(Li、Na、K、Rb、Cs)和挥发性元素(B、As)的富集指示富锂伟晶岩高度结晶分异。利用JSD-1岩芯Li-B-Fe-Nd同位素示踪了岩浆的演化、流体出熔过程及成矿机制,揭示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的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促进大量流体的出熔,从而在浅部形成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为主的矿体。这些结果不支持含锂伟晶岩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直接产物;(5)揭示与甲基卡伟晶岩锂矿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马颈子S型花岗岩体,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是一个具有深根的大花岗岩基,而是由若干“无根”的穹状花岗岩席与岩席之间的变质岩及侵入其中的含矿伟晶岩群组成的“多层三明治”结构。由此我们提出了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颠覆性的控矿理论;(6)提出了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基墨里造山过程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过程:经历230~190 Ma以来的深部剪切熔融、岩浆沿裂隙向上注入、在半塑性上地壳域中沿已存在的逆冲断裂(或剪切带)生成花岗岩席岩浆库、伴随岩浆上升减压造成岩席的穹状隆起,以及围岩中伴随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造成在多期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 科学钻探 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 穹状花岗岩席 多阶段岩浆-热液作用
下载PDF
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回眸与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许志琴 郑碧海 王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97,共23页
大陆造山带的经典含义是指由于大陆地壳岩石在板块俯冲-碰撞的巨大挤压应力下,遭受强烈变形、变质和熔融作用,地壳发生大规模缩短、加厚和隆升而形成的地带。分布在大陆边缘和内部的造山带,经历从洋壳扩张、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造山... 大陆造山带的经典含义是指由于大陆地壳岩石在板块俯冲-碰撞的巨大挤压应力下,遭受强烈变形、变质和熔融作用,地壳发生大规模缩短、加厚和隆升而形成的地带。分布在大陆边缘和内部的造山带,经历从洋壳扩张、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造山过程,形成"俯冲增生型"、"陆陆碰撞型"和远离板块边界的"陆内型"造山带。造山带类型的分析是识别地球上造山带机制的钥匙。本文在阐述经典造山带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造山带的几何学、热历史、构造样式等特征,讨论了弧形造山带、特殊几何学造山带和走滑造山带的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造山在时空上的转化和演化。在回顾造山带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在板块汇聚边界的大洋和大陆俯冲带研究的重大进展,提出俯冲带和地幔柱提供了穿越地球层圈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它们的结合研究是探索全球单层壳-幔大循环假说与板块驱动力的新方向,是统领造山带研究的大思路。对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一些前瞻性问题的思考,强调了造山过程的热扩散模式和变形-变质-深熔-成矿作用的自组织行为,以及地壳熔融在造山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流变学在大陆造山带形成和演化中的基础地位,并认为这是造山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板块水平运动是致使地壳挤压缩短和加厚、形成造山带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板块离散边界(包括大洋中脊)垂直上升流所形成"地貌"上的山链,被称为"伸展造山带",不应属于经典"造山带"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俯冲 陆-陆碰撞 俯冲带 地幔柱 造山作用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孟召霞 徐志钦 +6 位作者 王慧玲 南桂英 汪启荣 李娜 刘桂芹 刘霞 张倩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2所规模、薪酬、转型冲击水平等相近的医院,用投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抽取A医院52名新护士为观察组,B医院51名新护士为对照...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方案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2所规模、薪酬、转型冲击水平等相近的医院,用投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抽取A医院52名新护士为观察组,B医院51名新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参与医院组织的常规业务培训,观察组新护士在接受常规业务培训外,还进行为期4周的积极心理干预,干预形式主要为专家讲座、课堂互动、课下学习等。干预前后采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新护士转型冲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新护士干预后转型冲击得分低于干预前(P<0.001)。[结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措施对于缓解新护士的转型冲击体验具有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护理干预 转型冲击 新护士 满意度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基墨里造山与松潘-甘孜锂矿链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志琴 郑碧海 +6 位作者 朱文斌 魏海珍 洪涛 高建国 舒良树 马绪宣 赵宇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3-1357,共25页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基墨里大陆和泛华夏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了4000 km长的基墨里造山带。位于三大陆之间、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体的造山属性的确定,对于探索松潘-甘孜锂矿链的成因有重要意义。松潘-甘孜地体西部和北...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基墨里大陆和泛华夏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了4000 km长的基墨里造山带。位于三大陆之间、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体的造山属性的确定,对于探索松潘-甘孜锂矿链的成因有重要意义。松潘-甘孜地体西部和北部的早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底砾岩和煤系地层(~201 Ma)不整合在晚三叠世褶皱地层及花岗岩体之上,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时限提供了直接证据。松潘-甘孜地体中的甲基卡、可尔因、扎乌龙和白龙山-大红柳滩等稀有金属矿集区具有共同特征:赋存在由核部高分异S型花岗岩和幔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组成的片麻岩穹隆构造中、经历了巴罗-巴肯变质作用、含锂伟晶岩脉侵位在花岗岩体上部的伸展空间。通过对松潘-甘孜地体区域地质调查和对矿集区的变质、变形、岩浆和成矿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出该地体经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过程:(1) 230~220 Ma:地壳缩短和加厚阶段,以盖层大规模强烈褶皱、逆冲带,盖层与基底之间向南的滑脱变形为特征,伴随深熔和巴罗式变质作用;(2) 220~190 Ma:地壳减压折返阶段,大量花岗岩侵位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中、形成片麻岩穹隆并伴随巴肯式变质作用。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高度分异及岩浆不混溶作用,导致侵位在片麻岩穹隆顶部伸展空间的伟晶岩稀有金属富集成矿。此外,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JSD)揭示了甲基卡矿集区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制含锂伟晶岩脉的成矿机制,推测大规模中下地壳基底深熔驱动岩浆上升,岩浆体沿上地壳中的构造面推叠形成岩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墨里造山 松潘-甘孜地体 伟晶岩型锂矿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松潘-甘孜地体东南缘长枪穹隆核部里伍群碎屑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晓佳 许志琴 +1 位作者 郑艺龙 马泽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3-1716,共24页
长枪穹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松潘-甘孜地体之南端的木里地区,被东部的扬子板块和西部的羌塘地块所围绕。伏于三叠纪复理石地层之下的长枪穹隆由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系组成,核部主要为里伍群二云石英片岩。为精确限定长枪穹隆核部里伍群的... 长枪穹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松潘-甘孜地体之南端的木里地区,被东部的扬子板块和西部的羌塘地块所围绕。伏于三叠纪复理石地层之下的长枪穹隆由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系组成,核部主要为里伍群二云石英片岩。为精确限定长枪穹隆核部里伍群的沉积时代和源区特征,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微区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技术,对里伍群变沉积岩系样品进行了锆石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155颗碎屑年龄横跨早奥陶世-太古宙(476~3583Ma),碎屑锆石的Th/U比值均大于0. 1,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震荡环带,且锆石的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HREE富集、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指示该系列锆石为岩浆成因。碎屑锆石原位Hf同位素显示其εHf(t)值具有较宽泛的变化范围,介于-22^+14。锆石混合年龄谱能区分出四个明显的特征年龄峰值:~516Ma、~740Ma、~884Ma和~2. 5Ga。综合对比区域研究结果,我们认为476~560M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于当时邻区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泛非造山带,而715~1000Ma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扬子板块西缘的新元古代的岩浆岩带和江南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体 碎屑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物源
下载PDF
不同颞下窝进路联合技术切除侧颅底病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兴梅 高志强 +6 位作者 许志勤 杨华 张竹花 田旭 赵杨 周娅琳 冯国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4-821,共8页
目的通过总结颞下窝联合进路(combined infratemporal approach,CIFA)切除颅底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底肿物行CIFA切除病变的11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通过总结颞下窝联合进路(combined infratemporal approach,CIFA)切除颅底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底肿物行CIFA切除病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6~71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5例患者采用CIFA Type B+D切除病变,6例采用CIFA Type A+B切除病变。术后定期复查颞骨增强MRI判断有无肿瘤复发。结果5例采用CIFA Type B+D术式的患者中3例为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为颞骨骨巨细胞瘤,肿瘤最大横截面的中位数为42 mm×46 mm(范围37 mm×18 mm^56 mm×53 mm);6例采用CIFA Type A+B术式的患者中4例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为颅底神经鞘瘤,1例为岩尖胆脂瘤,肿瘤最大横截面的中位数为43 mm×36 mm(范围24 mm×22 mm^63 mm×35 mm)。11例患者中9例一期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种术式中各有1例分二期切除病变(一期切除颅外部分,二期切除侵入颅内的部分)。CIFA Type B+D组中有1例重建了鼓室和听力,术后1年听力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的5例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在3个月内恢复到House-Brackmann分级(H-B)Ⅰ~Ⅱ级;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Ⅱ级的4例患者,术后有2例恢复为Ⅰ级,另外2例仍为Ⅱ级;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Ⅲ级的患者由于术中切除面神经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Ⅵ级,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Ⅴ级的患者,术后恢复为Ⅲ级。2例术前已有耳蜗破坏,术中予以切除,其余9例均保留了耳蜗。术后随访14~58个月,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CIFA技术可以安全、彻底切除广泛侵犯侧颅底的占位病变,术中及术后耳蜗、面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与恢复。灵活运用CIFA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病变的良好暴露和完整切除,还可为功能重建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耳外科手术 联合颞下窝进路
原文传递
川西甲基卡锂矿床伟晶岩结构分带及多期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文斌 许志琴 +8 位作者 林和丰 周明召 朱鋆悦 靳文楷 罗祥龙 章荣清 车旭东 李广伟 郑碧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8-1379,共22页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另一种分带性表现为伟晶岩和成矿系统的区域分带,通常以高分异的过铝质花岗岩为中心,围绕花岗岩数以百计的伟晶岩脉显示出不同的伟晶岩类型和矿化类型,越向外围,伟晶岩的演化程度越高。区域分带内的伟晶岩单个脉体的规模不大、内部分带性差、含矿性各不相同,甲基卡锂矿就是这一类伟晶岩矿床的典型代表。对甲基卡矿区伟晶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含Be的9号脉、含Li的133号脉和含Nb、Ta的528号脉具有相对较好的内部结构分带性,而含Li的104号脉和308号脉的内部分带性则相对较差,推测与脉体内部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甲基卡矿区伟晶岩脉的相互穿插现象说明,矿区存在多期次的岩浆与成矿作用。科学钻探在JSD-2和JSD-3两个钻孔中均发现含锂辉石的伟晶岩脉和细晶岩脉侵入在不含矿的马颈子花岗岩中,佐证了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的存在。伟晶岩中不同矿物U-Pb定年结果表明,全区伟晶岩的形成至少有两期,分别发生在213~206 Ma和199~191 Ma。依据钻孔JSD-1的研究表明,岩浆由深至浅逐步向高分异方向演化。从下向上,花岗岩与伟晶岩同步演化,花岗岩依次出现黑云母花岗岩、含白云母的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钠长石花岗岩,伟晶岩依次出现微斜长石型伟晶岩、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根据不同深度伟晶岩的矿化特点,矿床的垂向分带大致划分如下:0~105 m的Li-Be-Nb-Ta矿化带;0~860 m的Be-Nb-Ta矿化带;0~1730 m的第一期Nb-Ta矿化带;1730~3170 m的无矿伟晶岩带;3170~321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内部分带 区域分带 伟晶岩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川西马尔康片麻岩穹隆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构造成因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艺龙 许志琴 +3 位作者 高文琦 郑碧海 高建国 闫浩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69-3084,共16页
片麻岩穹隆是造山折返过程形成的重要构造样式。马尔康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腹地的马尔康片麻岩穹隆中,其核部为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和可尔因花岗岩、幔部由经过变质作用的晚三叠世深海—半深海复理石和浊积岩组成,大量含锂伟晶岩脉... 片麻岩穹隆是造山折返过程形成的重要构造样式。马尔康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腹地的马尔康片麻岩穹隆中,其核部为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和可尔因花岗岩、幔部由经过变质作用的晚三叠世深海—半深海复理石和浊积岩组成,大量含锂伟晶岩脉侵位于红柱石-十字石变质带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分析,在马尔康片麻岩穹隆中识别出三期构造变形叠加于造山早期大规模收缩变形之上:第一期变形(D1)为南向的大型高温拆离剪切带(马尔康拆离断层,MRKD);第二期变形(D2)为马尔康"穹隆构造";第三期变形(D3)为后期叠加的新生代近东西向逆冲断层。新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太阳河和可尔因岩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26~212 Ma与224~218 Ma,马尔康拆离断层中平行剪切面理的同构造变形伟晶岩脉形成于约212~207 Ma,而未变形含锂伟晶岩脉则形成于200~190 Ma之间。研究表明,马尔康片麻岩穹隆在造山早期伴随220~212 Ma的花岗岩侵位,形成中低压巴罗式变质作用;在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212~207 Ma)中,形成向南剪切的拆离断层以及变质核杂岩构造,致使花岗岩浆底辟上涌和片麻岩穹隆的形成;200~190 Ma以来,马尔康片麻岩穹隆的继续上隆,大量网状伟晶岩(包括含锂伟晶岩)侵位在幔部变质沉积岩中,岩体顶部聚集流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和高温萃取作用形成锂矿床。本文指出,马尔康片麻岩穹隆由于新生代逆冲作用,使北侧的可尔因和太阳河岩体抬升,南侧厚层晚三叠世幔部变质带埋深,为伟晶岩型锂矿床的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 片麻岩穹隆 伟晶岩型锂矿 构造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