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全层修复术治疗复位张力较大的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大中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53.0±7.8)岁(范围39~74岁)。左侧24例,右侧34例。关节镜下探查...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全层修复术治疗复位张力较大的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大中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53.0±7.8)岁(范围39~74岁)。左侧24例,右侧34例。关节镜下探查时损伤肩袖于足印区止点原位复位张力较大,采用双排缝线桥全层修复术。术中固定肩袖的内排锚钉位置有两种处理方式:内排锚钉内移28例,内排锚钉于足印区止点原位复位30例。手术前后临床评估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结果 随访时间(23.2±0.8)个月(范围21~24个月)。止点内移组与原位复位组患者年龄、性别、肩袖分层撕裂大小、随访时间、术前肩关节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止点内移组UCLA评分、ASES评分、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分别为(32.4±2.5)分、(12.8±0.9)分、(1.0±1.1)分、(93.4±5.6)分、158.3°±9.3°和58.9°±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复位组分别为(31.6±2.9)分、(12.8±0.9)分、(0.7±1.2)分、(91.3±7.1)分、156.1°±10.7°和59.6°±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点内移组手术时间为(100.9±6.0) min,原位复位组为(106.6±6.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01)。结论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全层修复术可有效治疗复位张力较大的肩袖分层撕裂。相对于肩袖足印区止点原位复位,内排止点内移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缩短,但在术后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全层修复术治疗复位张力较大的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大中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53.0±7.8)岁(范围39~74岁)。左侧24例,右侧34例。关节镜下探查时损伤肩袖于足印区止点原位复位张力较大,采用双排缝线桥全层修复术。术中固定肩袖的内排锚钉位置有两种处理方式:内排锚钉内移28例,内排锚钉于足印区止点原位复位30例。手术前后临床评估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结果 随访时间(23.2±0.8)个月(范围21~24个月)。止点内移组与原位复位组患者年龄、性别、肩袖分层撕裂大小、随访时间、术前肩关节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止点内移组UCLA评分、ASES评分、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分别为(32.4±2.5)分、(12.8±0.9)分、(1.0±1.1)分、(93.4±5.6)分、158.3°±9.3°和58.9°±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复位组分别为(31.6±2.9)分、(12.8±0.9)分、(0.7±1.2)分、(91.3±7.1)分、156.1°±10.7°和59.6°±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点内移组手术时间为(100.9±6.0) min,原位复位组为(106.6±6.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01)。结论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全层修复术可有效治疗复位张力较大的肩袖分层撕裂。相对于肩袖足印区止点原位复位,内排止点内移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缩短,但在术后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方面并无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