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花生新品系产量鉴定试验
1
作者 崔凤高 陈殿绪 +3 位作者 唐月异 王秀贞 王传堂 毕建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46-46,49,共2页
2009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站对9个小花生新品系进行了产量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参试9个新品系中7个比对照品种花育20号显著增产,籽仁增产幅度为10.40%~19.51%。S8、S14籽仁产量高达4 593.75kg/hm2。这些品系经进一步鉴定、繁育,... 2009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站对9个小花生新品系进行了产量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参试9个新品系中7个比对照品种花育20号显著增产,籽仁增产幅度为10.40%~19.51%。S8、S14籽仁产量高达4 593.75kg/hm2。这些品系经进一步鉴定、繁育,其中的优良品系将参加省级或国家区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生 新品系 产量鉴定
下载PDF
非单调向量变分不等式解集的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左佳斌 李秀珍 王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6-29,共4页
利用标量化技巧,将标量变分不等式推广到向量变分不等式,研究对F为紧映射时,向量变分不等式解集的稳定性.
关键词 变分不等式 稳定性分析 紧映射 自反BANACH空间
下载PDF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评价花生种质耐低温性(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Vincent Malizukiswe Vacu 张君 +5 位作者 关淑艳 Thobela Louis Tyasi 王丕武 王秀贞 唐月异 王传堂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3,共11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低温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期生理生化指标和植株恢复情况,以了解参试花生基因型对低温的反应。在中国2个省份(吉林和山东)随机抽取69个花生基因型给予2℃预处理后测定发芽率。根据种子发芽数据选取18个基因型用于...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低温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期生理生化指标和植株恢复情况,以了解参试花生基因型对低温的反应。在中国2个省份(吉林和山东)随机抽取69个花生基因型给予2℃预处理后测定发芽率。根据种子发芽数据选取18个基因型用于苗期低温胁迫实验。播种前,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分析其种子蔗糖、总可溶性糖(TSS)、维生素E、芥酸、蛋白质、棕榈酸、油分、亚油酸和油酸含量。通过比较低温处理的幼苗和其对照,发现处理后所有基因型的脯氨酸、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均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均减少。种子品质指标与幼苗生理生化胁迫指标之间无显著正相关。据观察,所有基因型幼苗在遭遇低温胁迫处理后都发生不同响应。本研究表明,基因型16C-4、16C-26、16LT-5、16LT-8、ZH1071、ZH1084、ZH1061、ZH1081和ZH1086耐低温胁迫。研究结果提示,花生对低温胁迫的反应随着植物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温性 相关性 花生 种子 幼苗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璐 龚秀芳 +4 位作者 陈家锋 丁晨曦 胡丹 潘秀珍 王长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3,共8页
目的:克隆表达2型猪链球菌中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采用PCR方法从05ZYH33基因组中扩增出pgk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pgk,经双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 目的:克隆表达2型猪链球菌中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采用PCR方法从05ZYH33基因组中扩增出pgk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pgk,经双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PGK蛋白经SDSPAGE和质谱鉴定并测定其酶学活性。结果:PGK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纯化后得到约43k Da的重组PGK蛋白,其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5,2型猪链球菌PGK的酶活性为75U/ml,PGK相对于3-PGA的Km值为1.744mmol/L,Vmax为0.143mmol/(L·min),相对于ATP的Km值为2.266mmol/L,Vmax为0.318mmol/(L·min)。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2型猪链球菌中的PGK,并获得了活性较好的重组PGK,酶学检测发现纯化的PGK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在2型猪链球菌致病及代谢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猪链球菌 磷酸甘油酸激酶 克隆表达 酶活性
原文传递
神经介导性晕厥发作的昼夜节律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廖冬磊 许毅 +7 位作者 吴礼嘉 邹润梅 罗雪梅 李芳 林萍 王秀英 谢振武 王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12至2015-04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者411例,其中青少年(<18岁)患者262例(63.7%),男性165例,女性246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20.95±...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12至2015-04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者411例,其中青少年(<18岁)患者262例(63.7%),男性165例,女性246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20.95±15.20)岁。根据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HUTT阳性组(n=281)和HUTT阴性组(n=130),详细询问患者或监护人既往晕厥发作的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时间段(将1天分为4个时间段:上午06:00 am^12:00 am,下午12:00 am^18:00 pm,晚上18:00 pm^24:00 pm,夜间00:00 am^06:00 am)。结果:(1)一般资料:411例患者中晕厥发作总次数1 085次。HUTT阳性组晕厥总次数753次;HUTT阴性组晕厥总次数332次。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年龄低于HUTT阴性组(P<0.05);(2)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差异:全部患者的晕厥多发生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阳性患者的晕厥发作主要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阴性组晕厥发作亦多见于06:00 am^12:00 am,但与其他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与HUTT阴性组的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中,不同反应类型(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除外)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晕厥发作次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与年龄差异: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男性多于女性,18:00 pm^24:00 pm发生晕厥男性少于女性(P<0.05);年龄越小,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年龄越大,00:00 am^06: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P<0.001)。结论:晕厥发作存在昼夜节律。晕厥发作主要发生在6:00 am^12:00 am,晕厥在一天4个时间段内的发作频次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昼夜节律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