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载LiDAR单束激光穿透指数的白桦林LAI估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邢艳秋 霍达 +4 位作者 尤号田 田昕 焦义涛 谢杰 姚松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69-3478,共10页
森林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森林冠层结构和树木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内蒙古依根地区为研究区,在充分考虑机载激光雷达不同回波脉冲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对LiDAR点云数据进行分束处理,同时利用传感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对LiDAR点... 森林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森林冠层结构和树木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内蒙古依根地区为研究区,在充分考虑机载激光雷达不同回波脉冲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对LiDAR点云数据进行分束处理,同时利用传感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对LiDAR点云强度进行校正,在由点云校正强度计算传统激光穿透指数(LPI)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激光穿透指数,即单束激光穿透指数(LPI_s),并分别采用LPI和LPI_s两种激光穿透指数在4种不同LiDAR数据采样尺度(直径分别为5、10、15和20 m)下分别应用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两种不同的建模方法对森林LAI进行估测,以期通过激光分束来提高森林LAI的估测精度.结果表明:分束激光穿透指数均值(LPI_(mean))估测LAI的效果明显好于未分束LPI的估测效果,且当LiDAR数据采样尺度为15 m时,LPI_(mean)的经验模型(R2=0.80,平均绝对偏差MAD为0.11)和理论模型(R^2=0.77,MAD=0.16)的估测结果均达到最佳.最后综合应用最佳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各自的优点绘制了研究区的白桦林LAI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机载激光雷达 强度校正 激光分束 单束激光穿透指数
原文传递
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内镜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庄惠军 陈进忠 +9 位作者 苏虹 王海星 雷天霞 吴建海 杨炜琳 郑永胜 陈金海 许国幸 张宏斌 谢逸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EBSCC)的内镜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发现并行ESD治疗的早期EBSCC患者32例(EBSCC组),纳入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普通典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 目的研究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EBSCC)的内镜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发现并行ESD治疗的早期EBSCC患者32例(EBSCC组),纳入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普通典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ESC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内镜特征、治疗结果及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P=0.746)、性别(P=0.506)、肿瘤大小(P=0.423)和肿瘤浸润深度(P=0.9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肿瘤均好发于食管中段,内镜下分型以0-Ⅱb型为主,所有病灶表面黏膜均粗糙和/或糜烂,放大内镜观察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PCL),以B1型为主,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SCC组较ESCC组病灶表面白斑出现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5%和26.04%,χ^(2)=9.88,P=0.002)。碘液染色:EBSCC组有17例(53.12%)为不染或淡染,15例(46.88%)有斑驳状不染改变(即碘不染区域中可见岛状染色斑点或者深染斑点);ESCC组有72例(75.00%)为不染或淡染,24例(25.00%)有斑驳状不染改变,两组患者碘液染色后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20)。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75%和96.88%,χ^(2)=0.62,P=0.429)。结论早期EBSCC内镜下表现不一致,病灶表面白斑、碘液染色后呈斑驳状不染改变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观察到B型血管,提示可能存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成分。早期治疗EBSCC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内镜特征 早期治疗 生存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