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恐伤孕鼠所产80日龄仔鼠情志与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新民 杨丽萍 +3 位作者 万海娇 朱江慧 侯俊林 詹向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75-287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恐伤刺激对其80日龄仔鼠情志和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3月,选取80日龄SPF级Wistar大鼠59只(雌鼠34只,雄鼠25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其认知水平。... 目的探讨妊娠期恐伤刺激对其80日龄仔鼠情志和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3月,选取80日龄SPF级Wistar大鼠59只(雌鼠34只,雄鼠25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其认知水平。选取认知基线水平一致的30只雌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另选取认知基线水平一致且体格较强壮的15只雄鼠作为交配鼠。剩余雄鼠均作电击鼠用,剩余雌鼠备用代替不孕鼠。运用旁观电击法建立妊娠期恐伤大鼠动物模型。仔鼠延续母鼠分组,至80日龄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只进行实验。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评价仔鼠情志;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在右侧海马区采集脑透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HPLC-ECD)法检测NE和EP水平。结果模型组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糖水偏好实验糖水消耗量、糖水偏好值均低于对照组,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灌流时间点海马组织NE、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仔鼠海马组织NE水平与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以及糖水偏好实验糖水偏好值呈正相关,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呈负相关(P<0.05)。仔鼠海马组织EP水平与旷场实验水平得分以及糖水偏好实验糖水偏好值呈正相关,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恐伤孕鼠可改变其80日龄仔鼠的情志及海马区NE和EP的水平,其情志改变与海马区NE和EP的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妊娠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情志
下载PDF
“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策略
2
作者 周新民 杨承虹 雷雪松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7-39,共3页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大学生创业发展历程、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成功导向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应顺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选准投资方向、明确资产规划、磨练创业意志,才能逐步取得创业成功。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互联网+” 大数据 创业策略
下载PDF
2011—2015年江浙甬沪口岸区域鼠类联合监测情况分析
3
作者 孙立新 曹敏 +4 位作者 杨天赐 吴薇 邓耀华 吴炳耀 胡双双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掌握江苏、浙江、宁波、上海(江浙甬沪)口岸区域鼠类种群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该地区鼠类及鼠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在江浙甬沪4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在辖区范围内各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口岸,在... 目的掌握江苏、浙江、宁波、上海(江浙甬沪)口岸区域鼠类种群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该地区鼠类及鼠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在江浙甬沪4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在辖区范围内各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口岸,在工作区、生活区和外环境等生境,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鼠,进行形态鉴定。结果江浙甬沪20个口岸共捕获鼠形动物8种1 255只,其中褐家鼠157只、小家鼠173只、黑线姬鼠523只、黄胸鼠163只、大麝鼩26只、臭鼩151只、黄毛鼠61只、巢鼠1只。江苏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431只,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大麝鼩为区域内分布特有种;浙江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211只,以臭鼩为优势种群,黄毛鼠为浙江地区特有种;宁波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300只,优势种群为黄胸鼠和黑线姬鼠,黄毛鼠在该地区也有分布;上海5个口岸共捕获鼠类313只,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结论江浙甬沪监测到的鼠形动物中有部分鼠种可传播肾综合症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应加强口岸区域鼠类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浙江 宁波 上海 口岸 鼠类
原文传递
ICP患者肝酶和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兰 周福心 +1 位作者 李敏许 杨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7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肝酶指标、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ICP孕妇236例为ICP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1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肝酶指标、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ICP孕妇236例为ICP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1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肝酶相关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ICP组孕妇AST、ALT、ALP、总胆汁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t值分别为7.312、10.647、11.518、9.199,均P<0.05)。ICP组孕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331,P<0.05),分娩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t=4.159,P<0.05)。三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8.913、10.532,均P<0.05),进一步每两组间比较发现,重度ICP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2.769、2.963、2.543、2.447,均P<0.05),而轻度ICP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638、1.012,均P>0.05)。三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Z值分别为7.159、10.468、8.486、5.197,均P<0.05),以重度ICP组发生率均最高,对照组发生率均最低。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酶指标、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与新生儿预后存在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肝酶指标及总胆汁酸的监测,以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 肝酶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