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麦洼牦牛肉品质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洪文 安添午 +4 位作者 官久强 吴伟生 谢荣清 李华德 罗晓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44,148,共4页
为了解1.5~3.5岁麦洼牦牛的肉质品质规律,试验选择1.5岁10头、2.5岁8头、3.5岁8头麦洼牦牛进行屠宰并测定牦牛肉pH值、色差、熟肉率及剪切力等肉质指标。结果表明:1.5岁、2.5岁及3.5岁麦洼牦牛肉pH_(1h)值与pH_(24h)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 为了解1.5~3.5岁麦洼牦牛的肉质品质规律,试验选择1.5岁10头、2.5岁8头、3.5岁8头麦洼牦牛进行屠宰并测定牦牛肉pH值、色差、熟肉率及剪切力等肉质指标。结果表明:1.5岁、2.5岁及3.5岁麦洼牦牛肉pH_(1h)值与pH_(24h)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剪切力、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3.5岁麦洼牦牛肉的亮度(Lightness,L^(*))值、色相角度(H)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颜色饱和度(C)值与1.5岁、2.5岁麦洼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黄度(b^(*))值与1.5岁麦洼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与2.5岁麦洼牦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1.5岁、2.5岁及3.5岁麦洼牦牛肉肉质均较好,且嫩度较低、加工性能良好,其中3.5岁龄麦洼牦牛肉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pH值 色差 熟肉率 剪切力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柏琴 张翔飞 +8 位作者 罗晓林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李华德 周建旭 朱友军 谢荣清 黄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26-513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激素分泌、肌肉品质及肌内脂肪(IMF)沉积规律。于同一牧场内选取不同年龄段(0.5、1.5、2.5、3.5、4.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各6头,采集晨牧前颈静脉血液,统一屠宰采集牦牛背最长肌肌肉样本。结...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激素分泌、肌肉品质及肌内脂肪(IMF)沉积规律。于同一牧场内选取不同年龄段(0.5、1.5、2.5、3.5、4.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各6头,采集晨牧前颈静脉血液,统一屠宰采集牦牛背最长肌肌肉样本。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体重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在2.5、3.5和4.5岁显著高于0.5岁(P<0.05),血清胆固醇(CHO)含量呈现类似趋势。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瘦素素(LEP)水平显著高于0.5岁牦牛(P<0.0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高血糖素(GLN)和抵抗素(RETN)水平显著低于1.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低于0.5和1.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剪切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0.5和1.5岁牦牛显著低于4.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IMF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5岁牦牛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肌肉脂肪合成代谢关键酶中,1.5、2.5、3.5和4.5岁牦牛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高于0.5岁牦牛(P <0.05),3.5和4.5岁牦牛甘油三酯合成酶-1(DGAT-1)活性显著高于0.5和1.5岁牦牛(P<0.05),4.5岁牦牛脂蛋白脂酶(LPL)显著高于0.5、1.5岁牦牛(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与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活性在各年龄段牦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脂肪分解代谢关键酶中,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总体呈现降低趋势,1.5岁牦牛显著高于3.5岁牦牛(P<0.05),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在生长发育的同时机体通过能量代谢相关激素和脂肪代谢关键酶的调控,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从而沉积IMF,至3.5~4.5岁时达到IMF沉积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激素水平 肉品质 肌内脂肪 牦牛
下载PDF
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魏佳 柏琴 +9 位作者 罗晓林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谭武 李华德 谢荣清 沙泉 江明锋 张翔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00-341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后在天然牧场内随母放牧哺乳;早期断奶组(EW)犊牦牛随母放牧哺乳至15日龄时隔离母犊,逐渐过渡为饲喂代乳粉,提供开食料及天然牧草自由采食,至犊牦牛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0.5 kg/d时停喂代乳粉,90日龄后停喂开食料转入天然牧场放牧饲养;早期断奶+益生菌组(EWP)断奶过程同EW组,并在代乳粉、开食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9.98×10^(11)CFU/g)。分别于犊牦牛30、60、90、150日龄时测定体重及体尺指标,于30、60、90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牦牛颈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激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3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体重、体尺,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显著低于GF组(P<0.05),EW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60~150日龄各组犊牦牛体重、体尺均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IGF-1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均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GLU、尿素氮(BUN)、IGF-1、甲状腺素(T_(4))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GF组(P<0.05),且EWP组血清TG、GH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GF组(P<0.05)。【结论】与随母放牧哺乳模式相比,两种早期断奶方式在断奶初期(30日龄)对犊牦牛均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在断奶后补饲代乳粉与开食料有利于改善犊牦牛后期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机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且补充益生菌能够缓解犊牦牛的早期断奶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断奶模式 生长发育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围产期母体营养调控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尚恺圆 江明锋 +9 位作者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柏琴 吴伟生 李华德 谢荣清 沙泉 罗晓林 张翔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8-1648,共11页
本研究基于高寒牧区牦牛产业母犊培育现状,旨在探究围产期母体营养均衡供给与早期断奶的营养调控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牦牛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研究选取18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为2~4次、预产期相近的... 本研究基于高寒牧区牦牛产业母犊培育现状,旨在探究围产期母体营养均衡供给与早期断奶的营养调控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牦牛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基础。研究选取18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为2~4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后期麦洼牦牛,随机分为放牧对照组(GF)、营养供给组(SF)、早期断奶组(SW)3个组(n=6),GF组牦牛产前及产后阶段均于天然牧场自然放牧,SF组牦牛在产前30 d至产后90 d按妊娠后期、泌乳早期营养需要以“精料+青干草+放牧”方式给予营养均衡供给,SW组牦牛在营养均衡供给基础上,于产后60 d对犊牛进行早期断奶处理。对GF、SF、SW组牦牛所产犊牛初生重、90 d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采集犊牛90日龄血清样本,分析不同母体营养调控方式下犊牦牛血清生化、生长相关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表明,SF和SW组犊牛的初生重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SF和SW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以及胸围均显著高于GF组(P<0.05),SW与SF组之间犊牛体重、体尺无显著差异(P>0.05)。与GF组相比,SF和SW组犊牛血清葡萄糖(GLU)、球蛋白(GLB)、胆固醇(CHO)浓度显著上升(P<0.05);SF组TP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生长相关激素方面,SF和SW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SW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高于GF组(P<0.05)。SF、GF组犊牦牛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显著高于SW组(P<0.05)。相较于GF组,SF、SW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SF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显著高于GF组(P<0.05)。综上所述,营养均衡供给为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牦牛母体提供了充足的养分,通过增加犊牦牛养分摄入,提升了犊牛初生重、血清糖、氮营养代谢物水平,增加了生长相关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促进了犊牦牛生长发育;早期断奶搭配营养均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营养调控 早期断奶 犊牦牛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袁萍 张翔飞 +6 位作者 官久强 安添午 李华德 谭武 谢荣清 罗晓林 江明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91-480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6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69.85±13.69)kg]10头和犏牛[本地黄牛×麦洼牦牛,(142.60±26.18)kg]5头作为试验动...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6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69.85±13.69)kg]10头和犏牛[本地黄牛×麦洼牦牛,(142.60±26.18)kg]5头作为试验动物,将10头麦洼牦牛随机均分为2组(舍饲牦牛组与放牧牦牛组,每组5头),5头犏牛单独作为1组(舍饲犏牛组)。放牧牦牛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甘孜州红原县牧区(海拔3500 m)按照传统模式于天然草地放牧,舍饲牦牛和犏牛于广汉农区(海拔480 m)进行冷季全舍饲育肥,预试期30 d,正试期120 d,而后对各组试验牛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舍饲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牦牛与放牧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犏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pH_(24 h)、红度(a^(*))值、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由此可见,与传统放牧牦牛冷季掉膘相比,低海拔舍饲可促进牦牛与犏牛的生长,改善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与食用品质,且犏牛因杂交优势明显而育肥效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海拔舍饲 牦牛 犏牛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质性状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曾艳 李理 +3 位作者 汪芸 张玲 解荣庆 路迎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及误漏诊情况。结果:2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例曾漏诊,15例曾误诊,其中误诊为混合痔8例,直肠息...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及误漏诊情况。结果:2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例曾漏诊,15例曾误诊,其中误诊为混合痔8例,直肠息肉5例,肛瘘2例。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极易误诊,病理学表现具有诊断提示意义,临床和病理医师提高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认识,将其列入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可减少和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回顾性分析 误诊
下载PDF
牦牛早期断奶及其对犊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翔飞 官久强 +10 位作者 涂永强 安添午 赵洪文 熊晓兰 杨平贵 魏佳 李华德 柏琴 沙泉 谢荣清 罗晓林 《草学》 2022年第2期65-70,共6页
牦牛产业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地位,而犊牛培育是牦牛产业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目前犊牦牛培育仍多以传统的随母放牧哺乳方式为主,存在断奶晚、死亡率高、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本文从生长发育、营养代... 牦牛产业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地位,而犊牛培育是牦牛产业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目前犊牦牛培育仍多以传统的随母放牧哺乳方式为主,存在断奶晚、死亡率高、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本文从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瘤胃微生物菌群建立及发酵功能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早期断奶模式在犊牦牛早期培育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犊牦牛早期断奶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早期断奶 生长发育 营养代谢 瘤胃微生物
下载PDF
犏牛生产中母牦牛人工授精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文涛 安添午 +3 位作者 谢荣清 谭雄 董丽娟 李小伟 《草学》 2021年第6期73-75,共3页
牦牛人工授精是牦牛种间杂交的一种重要的繁殖方式。本文对参配母牦牛的组群和管理、冻精解冻及质量检查,母牦牛发情鉴定、人工授精,怀孕母牦牛管理等进行论述,旨在为犏牛生产中母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牦牛 人工授精 犏牛
下载PDF
随钻声波测井仪数据高速下载实现
9
作者 罗博 谢荣清 仇傲 《测井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7-10,共4页
随钻声波测井仪在井下工作时间长、数据量大,传统的数据下载方式速率较慢,不能满足实际测井作业需求。介绍了基于USB转串口的随钻声波测井仪内存数据下载系统,RS-422总线波特率达1 Mbit/s,实际下载速率达78.4 kB/s,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下... 随钻声波测井仪在井下工作时间长、数据量大,传统的数据下载方式速率较慢,不能满足实际测井作业需求。介绍了基于USB转串口的随钻声波测井仪内存数据下载系统,RS-422总线波特率达1 Mbit/s,实际下载速率达78.4 kB/s,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下载测井数据。实验室测试和现场作业实际下载结果表明,该方案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适用于其他随钻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声波测井仪 海量数据 USB转串口 高速下载
下载PDF
螺距和调制因子在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伟 段继梅 +4 位作者 岳麒 杨秀美 谷丹 解李斯琪 李荣清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螺距和调制因子在螺旋断层放疗(HT)计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病例5例,分别是脑胶质瘤、鼻咽癌、肺癌、肝癌和直肠癌,采用不同螺距(0.287、0.430)和调制因子(1.5、2.0、2.5、3.0、3.5)组合制定HT放疗计划,射野宽度统一设置为2.5 ... 目的:分析螺距和调制因子在螺旋断层放疗(HT)计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病例5例,分别是脑胶质瘤、鼻咽癌、肺癌、肝癌和直肠癌,采用不同螺距(0.287、0.430)和调制因子(1.5、2.0、2.5、3.0、3.5)组合制定HT放疗计划,射野宽度统一设置为2.5 cm,其余优化参数importance、penalty和dose calc grid分别设置为1、1、normal,共计50例计划。系统迭代300次后完成计划。计算并记录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剂量指标、出束时间、机架旋转周期,并分析其与螺距、调制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螺距、调制因子对脑胶质瘤病例的脑干及其危及器官计划体积的Dmax指标、鼻咽癌病例的脊髓Dmax指标、肺癌病例的脊髓Dmax和全肺Dmean指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此外,两者对出束时间和机架旋转周期也有显著影响。结论:螺距对机架旋转周期的影响较明显,旋转周期与螺距成正比;调制因子对出束时间和旋转周期的影响也较明显,两者与其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螺距 调制因子 剂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