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筛选评分(MST)在有创机械通气(IMV)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主要诊断...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筛选评分(MST)在有创机械通气(IMV)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主要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根据入ICU时MST评分分为营养不良高风险组(≥2分)和营养不良低风险组(<2分)。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48 h ICU重返率,并同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入ICU时的生化指标。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01例,其中营养不良高风险组77例,营养不良低风险组24例。两组间患者性别(χ~2=1.882,P=0.172)、年龄(t=1.091,P=0.33)、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t=1.475,P=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高风险组患者体重指数(t=2.887,P=0.004)以及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t=3.402,P<0.001)均显著低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而血红蛋白(t=0.817,P=0.36)、白蛋白(t=0.706,P=0.44)、前白蛋白(t=1.782,P=0.08)以及降钙素原(t=1.296,P=0.17)等生化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高风险组患者IMV时间(χ~2=2.181,P=0.035)和ICU停留时间(χ~2=2.364,P=0.02)显著高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患者;两组间ICU病死率(χ~2=0.212,P=0.645),住院病死率(χ~2=0.212,P=0.645)以及48 h ICU重返率(χ~2=1.656,P=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T评分是在ICU内评价需要IMV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一个简便有效工具,MST评分≥2分提示患者需要更长的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ICU后综合征(PICS)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PICS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为主题词,借助CiteSpace对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目的探讨ICU后综合征(PICS)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PICS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为主题词,借助CiteSpace对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家、研究机构和文献作者的发文情况、主要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共纳入2643篇PICS相关文献,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发文量前3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多伦多大学;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分别是Dale M.Needham、Ramona O.Hopkins、E.Wesley Ely。关键词突变性分析主要为生活质量、严重脓毒症、危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机械通气延长、幸存者。文献共被引及聚类分析,共形成13个聚类,主要集中于PICS的好发人群,如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休克,以及其临床症状,如ICU获得性衰弱、精神病学症状、虚弱等。根据高被引文献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等危重症幸存者结局及生活质量、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的流行病学特点、PICS的概念及其预防管理策略。结论不同危重症幸存者PICS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和远期结局,不同维度症状的长期轨迹变化特征、远期生活质量的评估及调查、预防管理策略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及方向。展开更多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2022CFB402)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Wuhan (2021012002023423)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Hubei (2022AEA001)。
文摘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筛选评分(MST)在有创机械通气(IMV)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主要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根据入ICU时MST评分分为营养不良高风险组(≥2分)和营养不良低风险组(<2分)。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48 h ICU重返率,并同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入ICU时的生化指标。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01例,其中营养不良高风险组77例,营养不良低风险组24例。两组间患者性别(χ~2=1.882,P=0.172)、年龄(t=1.091,P=0.33)、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t=1.475,P=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高风险组患者体重指数(t=2.887,P=0.004)以及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t=3.402,P<0.001)均显著低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而血红蛋白(t=0.817,P=0.36)、白蛋白(t=0.706,P=0.44)、前白蛋白(t=1.782,P=0.08)以及降钙素原(t=1.296,P=0.17)等生化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高风险组患者IMV时间(χ~2=2.181,P=0.035)和ICU停留时间(χ~2=2.364,P=0.02)显著高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患者;两组间ICU病死率(χ~2=0.212,P=0.645),住院病死率(χ~2=0.212,P=0.645)以及48 h ICU重返率(χ~2=1.656,P=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T评分是在ICU内评价需要IMV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一个简便有效工具,MST评分≥2分提示患者需要更长的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文摘目的探讨ICU后综合征(PICS)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PICS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为主题词,借助CiteSpace对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家、研究机构和文献作者的发文情况、主要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共纳入2643篇PICS相关文献,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发文量前3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多伦多大学;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分别是Dale M.Needham、Ramona O.Hopkins、E.Wesley Ely。关键词突变性分析主要为生活质量、严重脓毒症、危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机械通气延长、幸存者。文献共被引及聚类分析,共形成13个聚类,主要集中于PICS的好发人群,如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休克,以及其临床症状,如ICU获得性衰弱、精神病学症状、虚弱等。根据高被引文献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等危重症幸存者结局及生活质量、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的流行病学特点、PICS的概念及其预防管理策略。结论不同危重症幸存者PICS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和远期结局,不同维度症状的长期轨迹变化特征、远期生活质量的评估及调查、预防管理策略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