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对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体内外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蒋长军 管翠翠 +3 位作者 胡小敏 姚伦广 阚云超 邱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12-2120,共9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对嗜水气单胞菌在体内外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利用牛津杯法检测抑菌圈直径,结晶紫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通过泳动实验检测黄芩苷对嗜水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紫外吸收法检测细胞膜完整...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对嗜水气单胞菌在体内外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利用牛津杯法检测抑菌圈直径,结晶紫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通过泳动实验检测黄芩苷对嗜水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紫外吸收法检测细胞膜完整性,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黄芩苷对细菌形态的影响。体内实验利用草鱼为对象检测黄芩苷对嗜水气单胞菌增殖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在体外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通过对生物膜的研究发现黄芩苷对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同时抑制其运动性。同时黄芩苷可以破坏细胞结构,并增加了细胞膜通透性。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清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芩苷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增殖的作用,有望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嗜水气单胞菌 生物膜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呼吸系统健康效应的室内空气微生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怡 段梦婕 +3 位作者 郭建国 胡晓敏 张晟瑜 刘荔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6-670,共15页
室内空气微生物是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明确室内空气微生物与呼吸系统健康效应关系对建立室内健康微生物环境标准具有积极意义.近十多年,环境和人类呼吸道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学深入研究已使人们对微生物的看法从纯粹致病性、传染... 室内空气微生物是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明确室内空气微生物与呼吸系统健康效应关系对建立室内健康微生物环境标准具有积极意义.近十多年,环境和人类呼吸道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学深入研究已使人们对微生物的看法从纯粹致病性、传染性的负面作用逐渐转变为潜在保护性、预防性的正面作用.然而,目前室内空气微生物与呼吸系统的量化作用机制尚未建立,现行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室内空气微生物控制标准仍倾向于使室内保持尽可能低的微生物浓度,以防止致病菌传播和人群感染.本文总结了室内空气微生物与呼吸系统健康效应的相关研究,指出了基于呼吸道健康效应的室内空气微生物定量表征的关键理论欠缺和技术瓶颈,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基于采样工具、统计学工具以及实验工具优化的研究展望,为未来量化呼吸系统健康效应与室内空气微生物作用的关系、室内空气微生物的表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健康 室内空气 微生物
原文传递
PD-1/PD-L1受体抑制剂与肾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敏 胡泓 潘宏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5-80,共6页
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亟需探究新的治疗方法。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是一对免疫共刺激因子,PD-1、PD-L1高表达与肿瘤免疫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PD-1及PD-L1阻滞剂在恶性黑色... 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亟需探究新的治疗方法。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是一对免疫共刺激因子,PD-1、PD-L1高表达与肿瘤免疫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PD-1及PD-L1阻滞剂在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疗效亦在不断研究中。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抗PD-1/PD-L1治疗在肾癌中显现一定疗效。PD-1/PD-L1阻滞剂有望成为肾癌治疗的新希望。本文旨在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及PD-L1阻滞剂在肾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 免疫检查点阻滞剂
下载PDF
噬菌体吸附及受体结合蛋白(RBP)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佳慧 耿佩玲 +3 位作者 万小芙 袁志明 熊海容 胡晓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14-2622,共9页
噬菌体通过受体结合蛋白(Receptor binding protein,RBP)结合到细菌表面,其过程需要复杂的原子结构的参与和构象改变。针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发展了多种抗性机制,同时,噬菌体也进化出多种逃逸宿主抗性的机制。对噬菌体与细菌间"吸附... 噬菌体通过受体结合蛋白(Receptor binding protein,RBP)结合到细菌表面,其过程需要复杂的原子结构的参与和构象改变。针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发展了多种抗性机制,同时,噬菌体也进化出多种逃逸宿主抗性的机制。对噬菌体与细菌间"吸附-抗吸附-逃逸过程"的探索有助于我们理解噬菌体与细菌共进化的过程,对科学发展噬菌体治疗技术以及噬菌体的生物应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噬菌体吸附相关蛋白及吸附发生过程、基于RBP改变的噬菌体逃逸机制和RBP相关的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吸附 受体结合蛋白 噬菌体逃逸机制 噬菌体-宿主互作
原文传递
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进 吴吕奇 +4 位作者 游璐 王楚天 潘洋刘 郭晓敏 胡冬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2,共6页
为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设置覆盖地表和埋压地下2种方式,研究现蕾期和成熟期籽粒苋绿肥碳、氮、磷、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现蕾期籽粒苋腐解速度快,腐解后干物质剩余少,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 为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设置覆盖地表和埋压地下2种方式,研究现蕾期和成熟期籽粒苋绿肥碳、氮、磷、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现蕾期籽粒苋腐解速度快,腐解后干物质剩余少,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8.18%、71.11%,干物质腐解速度相当;氮、钾养分释放快,磷养分释放慢。成熟期籽粒苋腐解速度较慢,腐解后干物质剩余较多,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4.05%、70.66%,埋压地下干物质腐解速度明显快于覆盖地表;氮、钾养分释放较现蕾期相对要慢,磷养分释放相对较快。将籽粒苋用作绿肥,现蕾期籽粒苋氮肥肥效较好,且可作为油茶林的追肥;成熟期籽粒苋10月份后埋压土壤中作油茶林的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绿肥 腐解 养分释放 现蕾期 成熟期 油茶林
下载PDF
莪术油中吉马酮在小鼠组织内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辉靠 王冬东 +2 位作者 孙程 吕晓敏 胡荣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莪术油中吉马酮在小鼠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为莪术油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30只KM小鼠ig莪术油0.5 m L,分别于给药1、2、4、8、12 h后随机取6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心、肝、脾、肺、肾组织中吉马酮含量;取15只KM... 目的:研究莪术油中吉马酮在小鼠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为莪术油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30只KM小鼠ig莪术油0.5 m L,分别于给药1、2、4、8、12 h后随机取6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心、肝、脾、肺、肾组织中吉马酮含量;取15只KM小鼠,给药法及取样方法同上,每个时间点取3只,采用荧光法观察上述组织切片中吉马酮的荧光强度;两个实验均取相同数量小鼠作为对照。结果:1~4 h各组织吉马酮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4 h时达到峰值,且肝、脾浓度明显高于心、肺,吉马酮在各组织内的浓度依次为肝>脾>肾>心>肺;各组织荧光强度观察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两种方法考察吉马酮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一致,证明吉马酮在肝、脾、肾中分布较多,在心、肺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组织分布 吉马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