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肖文 蒲晓龙 +1 位作者 柏杖勇 冯建新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静脉溶栓46例,动静脉桥接溶栓1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取栓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动静脉桥接组(62.50%)高于动脉组(54.55%)高于静脉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及动静脉桥接溶栓组比较,取栓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动脉溶栓组4例(18.18%),静脉组8例(17.39%),动静脉桥接组2例(12.5%),取栓组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取栓及溶栓方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动静脉桥接溶栓 机械取栓
下载PDF
单脉冲雷达多通道辅助处理主瓣干扰对消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付孝龙 白渭雄 +1 位作者 李欣 陈津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104,共5页
根据单脉冲雷达等幅面阵方位和俯仰维方向图相互独立的特点,利用俯仰维差信号、方位维差信号及双差信号经加权处理分别对消主瓣干扰信号.理论推导了主瓣干扰对消原理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对消干扰信号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单... 根据单脉冲雷达等幅面阵方位和俯仰维方向图相互独立的特点,利用俯仰维差信号、方位维差信号及双差信号经加权处理分别对消主瓣干扰信号.理论推导了主瓣干扰对消原理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对消干扰信号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单脉冲曲线变形.最后,根据干扰角度无法先验获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迭代处理实现对目标角位置估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雷达 主瓣干扰 角度欺骗 干扰对消 角度估计
原文传递
特殊螺纹接头加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晓龙 白鹤 +3 位作者 周新义 徐凯 李周波 田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4,共5页
本文总结了特殊螺纹接头的加工特点和难点,从刀具选择、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写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特殊螺纹接头的加工过程。圆度超差是特殊螺纹接头加工中最普遍和棘手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和总结,重点从加工工艺和夹紧力两个方面入手,较... 本文总结了特殊螺纹接头的加工特点和难点,从刀具选择、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写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特殊螺纹接头的加工过程。圆度超差是特殊螺纹接头加工中最普遍和棘手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和总结,重点从加工工艺和夹紧力两个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圆度超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螺纹接头 加工工艺 圆度 夹紧力
下载PDF
模拟7500m高空缺氧环境下三种机型飞行员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及生命指征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小龙 张东海 +2 位作者 白法睿 王莲芳 李燕芝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模拟7500m高空缺氧环境对轰炸机、歼击机和运输机3种机型飞行员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体表温度(temperatures,T)、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 目的探讨模拟7500m高空缺氧环境对轰炸机、歼击机和运输机3种机型飞行员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体表温度(temperatures,T)、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血压(blood pressure,BP)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9名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按机种分3组,观察3种机型飞行员缺氧前后HRV和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缺氧前比较,缺氧3min后3种机型飞行员HR、T明显升高(均为P〈0.01),SaO2明显下降(均为P〈0.01),呼吸频率下降(P〉0.05);轰炸机飞行员缺氧前低频(low frequency,LF)、高频(high frequency、HF)、心率总功率(total power,TP)值明显高于缺氧后(均为P〈0.05),缺氧前LF值明显高于运输机飞行员(P〈0.05);歼击机飞行员缺氧前、后体表温度[(32.05±1.16)、(32.69±0.87)℃]均明显高于轰炸机飞行员[(30.45±2.13)、(31.76±1.05)℃](均为P〈0.01);缺氧后歼击机飞行员最快[(93.21±8.19)次/min]与最慢HR[(82.37±7.95)次/min]平均差值比缺氧前(79.95±8.50)、(72.59±6.67)次/min明显增加(P〈0.01),缺氧后歼击机飞行员平均最快呼吸频率明显下降(P〈0.05),最快与最慢呼吸频率差值比缺氧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模拟7500m高空环境缺氧3min,3组飞行员HR、T上升,SaO2、呼吸频率下降,血压无明显上升,不同机种飞行员生命指征、HRV有不同程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缺氧 生命体征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基于VxWorks的有线通信模块设计
5
作者 曹文继 王小龙 +1 位作者 杨向莙 白奉强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单对线高速数字用户线技术是一种用于点对点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可用于远距离局域网的连接,以满足用户远程的较小传输容量的企业网专线互联和对称带宽的Internet接入.基于VxWorks的有线通信模块以ARM9控制芯片作为主控芯片,完成对通信芯... 单对线高速数字用户线技术是一种用于点对点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可用于远距离局域网的连接,以满足用户远程的较小传输容量的企业网专线互联和对称带宽的Internet接入.基于VxWorks的有线通信模块以ARM9控制芯片作为主控芯片,完成对通信芯片SDFE-24624的参数配置和控制,也提供状态信息上报、主机控制及断线自动重连功能.模块可以不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运行连接,让整个模块的使用更加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复线 VXWORKS ARM9 SHDSL SDFE-2462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