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岛南部沿岸地下水水化学要素变化及海水入侵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袁晓婕
黄向青
+1 位作者
甘华阳
黄磊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8期32-40,共9页
对位于海南岛南部滨岸测井地下水进行了大小潮周日取样及其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化学要素含量及变化特征随潮期、测井位置而变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QZ2和QZ5监测井的K^+、Na^+、Ca^(2+)含量相近,而Mg^(2+)的差异较明显,前者平均高出后...
对位于海南岛南部滨岸测井地下水进行了大小潮周日取样及其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化学要素含量及变化特征随潮期、测井位置而变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QZ2和QZ5监测井的K^+、Na^+、Ca^(2+)含量相近,而Mg^(2+)的差异较明显,前者平均高出后者18.82%,表明QZ2监测井受到海水入侵。QZ2、QZ5监测井阳离子以Na+、阴离子以Cl^-占优,Na^+所占平均比例为83%~85%、Cl^-为87%~88%,显示出海水的影响;QZ3监测井以HCO_3^-占优,比例为62%~63%,Ca^(2+)也占据较大优势,为淡水所控制。QZ2、QZ5监测井SAR依次为57.95~63.24、57.20~63.13,QZ3监测井为2.17~4.42,前两者明显要高很多。QZ2、QZ5监测井地下水盐碱化风险程度很高,QZ3为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南部
地下水
化学要素
海水入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滤量及透析液钙浓度对透析前后血钙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美洁
林小洁
+1 位作者
黄坤
王铠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3期516-521,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超滤量及透析液钙浓度对透析前后血钙的影响。方法:将92名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使用透析液的Ca2+浓度分为Ca-1.25组和Ca-1.5组,每组再按照透析超滤量分为两个亚组,Ca-1.25组分为A,B组,Ca-1.5组分为C,D组,A组、C组超滤量<3 k...
目的:观察不同超滤量及透析液钙浓度对透析前后血钙的影响。方法:将92名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使用透析液的Ca2+浓度分为Ca-1.25组和Ca-1.5组,每组再按照透析超滤量分为两个亚组,Ca-1.25组分为A,B组,Ca-1.5组分为C,D组,A组、C组超滤量<3 kg,B组、D组超滤量≥3 kg。检测透析前后各组血清总钙、血磷、透前甲状旁腺激素(plasma 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透析后血钙浓度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D组透析前后血钙变化分别较A组、C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5组血钙较Ca-1.25组高,两组透析前后血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及C,D组中血磷及PTH均无差异,Ca-1.25组血磷及PTH均高于Ca-1.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25和1.5 mmol/L的Ca^(2+)透析液均会使钙向体内转运,超滤量与钙转运量成正比,与血磷变化无关,且使用1.5 mmol/L的Ca^(2+)透析液的患者血钙更易达到正常水平,不刺激PTH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液
超滤量
钙转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北桐梓志留系石牛栏段近岸相灰岩
被引量:
2
3
作者
邓小杰
毛颖颜
+5 位作者
黄勇
郝家栩
龙胜清
马义波
代雅然
李越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5,共12页
黔北石牛栏组上部的石牛栏段灰岩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是上扬子区浅海底栖壳相后生动物繁盛阶段的产物。桐梓代家沟剖面处于黔中古陆以北的近岸带,石牛栏段灰岩序列呈现海退过程,微相特征表明这里频繁出现各类近岸浅海带清...
黔北石牛栏组上部的石牛栏段灰岩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是上扬子区浅海底栖壳相后生动物繁盛阶段的产物。桐梓代家沟剖面处于黔中古陆以北的近岸带,石牛栏段灰岩序列呈现海退过程,微相特征表明这里频繁出现各类近岸浅海带清澈环境中常见的生屑滩沉积。石牛栏段下部出现风暴浪基面附近腕足类Zygospiraella和Pentamerus密集的介壳滩,大多数的滩相灰岩以细颗粒生屑堆积为主,夹含薄层腹足类生屑滩和鲕粒滩,仅见少量珊瑚薄层,可以排除此地为后生动物礁的栖居区;石牛栏段上部见数期叠层石生长,形态呈穹窿状或平缓席状,每期厚度不超过1m,伴生的暗色泥质夹层中产出的腕足类Lingullela-Eospirifer群落指示澙湖相;潮间带特有的薄层灰岩交错层理以及石牛栏段顶部的喀斯特面进一步昭示区域性逐渐发生的桐梓上升事件结束了近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灰岩
石牛栏段
志留纪
桐梓代家沟
黔北
原文传递
题名
海南岛南部沿岸地下水水化学要素变化及海水入侵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袁晓婕
黄向青
甘华阳
黄磊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8期32-40,共9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KLMMR-2014-A-07)
文摘
对位于海南岛南部滨岸测井地下水进行了大小潮周日取样及其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化学要素含量及变化特征随潮期、测井位置而变化,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QZ2和QZ5监测井的K^+、Na^+、Ca^(2+)含量相近,而Mg^(2+)的差异较明显,前者平均高出后者18.82%,表明QZ2监测井受到海水入侵。QZ2、QZ5监测井阳离子以Na+、阴离子以Cl^-占优,Na^+所占平均比例为83%~85%、Cl^-为87%~88%,显示出海水的影响;QZ3监测井以HCO_3^-占优,比例为62%~63%,Ca^(2+)也占据较大优势,为淡水所控制。QZ2、QZ5监测井SAR依次为57.95~63.24、57.20~63.13,QZ3监测井为2.17~4.42,前两者明显要高很多。QZ2、QZ5监测井地下水盐碱化风险程度很高,QZ3为一般。
关键词
海南岛南部
地下水
化学要素
海水入侵
Keywords
South Hainan Island
groundwater
chemical element
seawater intrusion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滤量及透析液钙浓度对透析前后血钙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美洁
林小洁
黄坤
王铠
机构
民航总医院透析中心
民航总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3期516-521,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不同超滤量及透析液钙浓度对透析前后血钙的影响。方法:将92名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使用透析液的Ca2+浓度分为Ca-1.25组和Ca-1.5组,每组再按照透析超滤量分为两个亚组,Ca-1.25组分为A,B组,Ca-1.5组分为C,D组,A组、C组超滤量<3 kg,B组、D组超滤量≥3 kg。检测透析前后各组血清总钙、血磷、透前甲状旁腺激素(plasma 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透析后血钙浓度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D组透析前后血钙变化分别较A组、C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5组血钙较Ca-1.25组高,两组透析前后血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及C,D组中血磷及PTH均无差异,Ca-1.25组血磷及PTH均高于Ca-1.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25和1.5 mmol/L的Ca^(2+)透析液均会使钙向体内转运,超滤量与钙转运量成正比,与血磷变化无关,且使用1.5 mmol/L的Ca^(2+)透析液的患者血钙更易达到正常水平,不刺激PTH分泌。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液
超滤量
钙转运
Keywords
hemodialysis
dialysate
ultrafiltration volume
calcium transport
分类号
R692.5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北桐梓志留系石牛栏段近岸相灰岩
被引量:
2
3
作者
邓小杰
毛颖颜
黄勇
郝家栩
龙胜清
马义波
代雅然
李越
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022和41290260)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14]6003号)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405)
贵州省地矿局青年科研项目(黔地矿科合[2012]16号)的支持
文摘
黔北石牛栏组上部的石牛栏段灰岩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是上扬子区浅海底栖壳相后生动物繁盛阶段的产物。桐梓代家沟剖面处于黔中古陆以北的近岸带,石牛栏段灰岩序列呈现海退过程,微相特征表明这里频繁出现各类近岸浅海带清澈环境中常见的生屑滩沉积。石牛栏段下部出现风暴浪基面附近腕足类Zygospiraella和Pentamerus密集的介壳滩,大多数的滩相灰岩以细颗粒生屑堆积为主,夹含薄层腹足类生屑滩和鲕粒滩,仅见少量珊瑚薄层,可以排除此地为后生动物礁的栖居区;石牛栏段上部见数期叠层石生长,形态呈穹窿状或平缓席状,每期厚度不超过1m,伴生的暗色泥质夹层中产出的腕足类Lingullela-Eospirifer群落指示澙湖相;潮间带特有的薄层灰岩交错层理以及石牛栏段顶部的喀斯特面进一步昭示区域性逐渐发生的桐梓上升事件结束了近岸沉积。
关键词
近岸灰岩
石牛栏段
志留纪
桐梓代家沟
黔北
Keywords
Limestone of near-shoal, Shihniulan Member, Silurian, Daijiagou of Tongzi, northern Guizhou Province, SW China
分类号
P534.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岛南部沿岸地下水水化学要素变化及海水入侵特征
袁晓婕
黄向青
甘华阳
黄磊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滤量及透析液钙浓度对透析前后血钙的影响
郑美洁
林小洁
黄坤
王铠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黔北桐梓志留系石牛栏段近岸相灰岩
邓小杰
毛颖颜
黄勇
郝家栩
龙胜清
马义波
代雅然
李越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