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结构的隐私多维分析查询算法
1
作者 张啸剑 周丹 +3 位作者 徐雅鑫 林东岱 纪守领 孟小峰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131,共21页
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的多维分析查询(multi-dimensional analytical query,MDA)已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有基于最优局部哈希(optimal local Hashing,OLH)机制与层次树结构的扰动方法存在泄露根结点隐私的风险.针对现有结合层次树结... 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的多维分析查询(multi-dimensional analytical query,MDA)已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有基于最优局部哈希(optimal local Hashing,OLH)机制与层次树结构的扰动方法存在泄露根结点隐私的风险.针对现有结合层次树结构的本地扰动机制不足,提出了一种有效且满足本地化差分隐私的MDA查询算法H4MD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for MDA),该算法充分利用层次树的横向与纵向结构特征设计了3种基于用户分组策略的本地扰动算法HGRR,LGRR-FD,LGRR.算法HGRR结合层次树横向结构与GRR机制本地扰动用户元组数据,通过摈弃根结点组合来响应MDA查询.不同于HGRR,LGRR-FD算法利用层次树的纵向结构与GRR机制扰动本地数据,同时通过添加假数据来避免叶子结点的隐私泄露.LGRR算法通过摈弃叶子结点层纵向扰动本地数据.收集者结合LGRR的扰动结果利用局部一致性处理技术重构层次树最后两层,通过添加虚拟叶子结点来响应MDA查询,而虚拟叶子结点计数之和等于其父节点计数.HGRR,LGRR-FD,LGRR算法与现有扰动算法在3种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其响应MDA查询的精度优于同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分析查询 层次结构 本地化差分隐私 本地扰动 随机应答机制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两种入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阴囊疼痛疗效对比 被引量:9
2
作者 苏剑锋 张炎 +1 位作者 杨晓健 张浩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腹股沟途径与经腹股沟下途径两种精索静脉结扎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阴囊不适或疼痛的疗效及手术时间。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以阴囊不适或疼痛为主诉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68例...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腹股沟途径与经腹股沟下途径两种精索静脉结扎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阴囊不适或疼痛的疗效及手术时间。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以阴囊不适或疼痛为主诉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68例(81侧),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腹股沟途径和经腹股沟下途径手术入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术中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通过患者复诊及电话随访方式记录患者术后疼痛是否缓解、伤口是否不适、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微镜下经腹股沟途径与经腹股沟下途径术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1%(32/34)和97.1%(33/34),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9%(2/34)和2.9%(1/34),阴囊水肿率分别为0%(0/34)和2.9%(1/34),睾丸萎缩率分别为0%(0/34)和0%(0/34),伤口不适率分别为14.7%(5/34)和5.9%(2/34),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31±6)min和(3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腹股沟途径与经腹股沟下途径均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阴囊疼痛的有效方法,而经腹股沟途径手术耗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阴囊疼痛 经腹股沟途径 经腹股沟下途径
原文传递
在鼻内镜下使用单极带吸引器电凝棒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晓健 张亚龙 +2 位作者 王建武 陆丽娟 饶青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2期65-66,共2页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使用单极带吸引器电凝棒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几年某院收治的36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使用单极带吸引器电凝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使用单极带吸引器电凝棒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几年某院收治的36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使用单极带吸引器电凝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这些患者的一次止血成功率为88.89%,其术后住院4~7天,其术后1个月内均未再次发生鼻出血的情况,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局部并发症和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使用单极带吸引器电凝棒对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其病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带吸引器 电凝棒 鼻内镜 老年
下载PDF
蕨麻多糖对缺氧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葛肖健 张永亮 +3 位作者 师超峰 徐葳 李建宇 李灵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蕨麻多糖对缺氧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复方丹参对照组及蕨麻多糖高、中、低浓度组,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余5组构建缺氧损伤模型,同时... 目的探讨蕨麻多糖对缺氧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复方丹参对照组及蕨麻多糖高、中、低浓度组,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余5组构建缺氧损伤模型,同时复方丹参对照组加复方丹参片提取物(终浓度0.1 mg/m L),蕨麻多糖高、中、低浓度组加终浓度分别为0.1、0.05、0.025 mg/m L的蕨麻多糖,均培养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算细胞存活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测定培养基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内皮素1(ET-1)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RT-PCR技术测定细胞内i NOS、e NOS mRNA表达。结果蕨麻多糖各浓度组、复方丹参组与缺氧模型组比较细胞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缺氧模型组比较,蕨麻多糖各浓度组、复方丹参组细胞活力及存活率升高,细胞LDH外漏量下降,i NOS和ET-1水平降低,e NOS和NO水平升高,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细胞e NOS mRNA表达升高,i NOS mRN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蕨麻多糖可能通过提高缺氧损伤EA.hy926细胞的抗氧化活性、调控ET-1与NO的动态平衡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损伤 蕨麻多糖 脐静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连朋 李丽萍 +2 位作者 吴永胜 刘晓剑 张震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方法运用Excel 2013和Sa TScan软件对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Moran′s I统计量分析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并将结果在Arc Map中呈现。结...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方法运用Excel 2013和Sa TScan软件对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Moran′s I统计量分析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并将结果在Arc Map中呈现。结果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位于每年5月份和9月份,2010—2014年发病病例当中男女性别比为1.6∶1;5岁以下婴幼儿是发病主要群体,占总发病数的94.00%;不同发病角色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6.00%;深圳市手足口病高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和布吉街道,街道年均发病率超过600/10万,低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招商街道和桃源街道,街道发病率在200/10万以下,街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4年深圳手足口病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3,0.21,0.18,0.17和0.22(P均<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H聚集区主要位于坪地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和坑梓街道,H-L聚集区主要位于沙头角街道,L-L聚集区主要位于桃源街道。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针对重点区域应加大防控力度。空间相关分析能很好地说明手足口病的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高温逼熟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雨峰 王行 +3 位作者 王晓剑 张敏坚 罗静 邱妙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66-69,共4页
研究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高温逼熟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高温逼熟烟叶密集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烟区高温环境条件下成熟上部烟叶为材料,明确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 研究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高温逼熟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高温逼熟烟叶密集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烟区高温环境条件下成熟上部烟叶为材料,明确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密集烘烤变黄和定色阶段拉长烘烤时间和提高湿球温度,烟叶淀粉和可溶性蛋白降解量提高,还原糖和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增加,烤后烟叶质量改善。研究认为,在南方三段式烘烤工艺变黄和定色阶段稳温时间基础上分别拉长10,14 h,并提高湿球温度0.5℃能提高高温逼熟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密集烘烤工艺 高温逼熟 质量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轨道尺度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演化的解耦
7
作者 靳立亚 Andrey Ganopolski +3 位作者 Matteo Willeit 鹿化煜 陈发虎 张肖剑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97-901,M0004,共6页
晚更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轨道尺度演化特征和物理机制存在很大争议,洞穴石笋氧同位素等记录揭示过去64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的演化,以约2万年周期为主,响应于低纬夏季太阳辐射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变化;而黄土磁化率和10Be等记录揭示过去80... 晚更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轨道尺度演化特征和物理机制存在很大争议,洞穴石笋氧同位素等记录揭示过去64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的演化,以约2万年周期为主,响应于低纬夏季太阳辐射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变化;而黄土磁化率和10Be等记录揭示过去80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变化以10万年周期为主,受高纬冰盖波动和大气CO_(2)浓度的影响.基于地球系统模式CLIMBER-2在地球轨道参数驱动下进行的过去300万年地球系统模拟试验显示,过去80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环流与受夏季风影响的降水存在明显的解耦现象:即2万年周期变化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和10万年周期交化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分别响应于岁差和CO_(2)浓度变化.本研究揭示了地球气候系统内部过程,尤其是碳循环对东亚夏季风响应地球轨道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以来 地球轨道 周期变化 夏季风
原文传递
膝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与关节退变程度关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健 张志华 魏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10-2611,共2页
目前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热点.资料显示炎性细胞因子是参与OA发生发展的重要介质,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软骨损伤密切相关.数项研究报道了膝关节液中TNF-α浓度与关节退变程度间的关联性,但研究结论... 目前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热点.资料显示炎性细胞因子是参与OA发生发展的重要介质,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软骨损伤密切相关.数项研究报道了膝关节液中TNF-α浓度与关节退变程度间的关联性,但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我们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浓度 META分析 关节退变 膝关节液 膝关节骨关节炎 炎性细胞因子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间隙夹人原因分析及预防
9
作者 姚春 屠晓剑 张正华 《中国电梯》 2017年第15期65-66,共2页
自动扶梯作为一种常见的载人输送工具,在各大商场以及车站、地铁、机场等交通枢纽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它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人身伤害事件。其中,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夹人的伤害事件在媒体报道的自动扶梯伤害事... 自动扶梯作为一种常见的载人输送工具,在各大商场以及车站、地铁、机场等交通枢纽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它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人身伤害事件。其中,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夹人的伤害事件在媒体报道的自动扶梯伤害事件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扶梯 围裙板 梯级 预防 原因 间隙 人身伤害 交通枢纽
原文传递
东乡野生稻芒长的QTL定位
10
作者 郑剑 周军杰 +6 位作者 李兴星 苏华英 南文斌 秦小健 杨永清 张汉马 梁永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78-2686,共9页
为了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93-11"F_1、F_2和F_(2:3)群体为遗传材料,构建了1张含163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考查2群体各株系芒长性状值,利用SPSS 19.0、Mapmaker/Exp 3.0和WinQTLCart 2.50... 为了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93-11"F_1、F_2和F_(2:3)群体为遗传材料,构建了1张含163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考查2群体各株系芒长性状值,利用SPSS 19.0、Mapmaker/Exp 3.0和WinQTLCart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遗传图谱绘制和QTL定位。结果表明,有芒对无芒在F_1植株呈显性遗传,稻芒的长短在F_2和F_(2:3)群体中呈连续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在F_2和F_(2:3)群体中共检测到7个芒长QTLs,分布在第3、第4、第5、第8、第10和第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1.93%~56.68%。其中,第4号染色体RM5687标记附近两群体均检测到1个芒长QTL(qAL4a和qAL4b)。在F_2和F_(2:3)群体中共检测到3对芒长上位性QTLs。芒长以加/显/上位性效应遗传模式共同作用,遗传基础较复杂。本研究所检测到的QTL为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进化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芒长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QT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