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T”形换乘车站通道火灾通风模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钟茂华 张磊 +1 位作者 肖衍 梅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9,共7页
为研究地铁"T"形换乘车站通道火灾时站厅不同防烟分区通风系统联动模式的烟气控制效果,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构建了换乘通道内乘客行李火灾场景,对起火通道、两侧站厅通风系统和防火门不同联动模式下的顶棚烟气温度、人眼高... 为研究地铁"T"形换乘车站通道火灾时站厅不同防烟分区通风系统联动模式的烟气控制效果,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构建了换乘通道内乘客行李火灾场景,对起火通道、两侧站厅通风系统和防火门不同联动模式下的顶棚烟气温度、人眼高度及危险高度的CO浓度和能见度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关闭起火通道防火门能够将烟气控制在局部区域,但会加快通道内CO浓度上升和能见度下降的速度;各防烟分区通风系统均执行排烟动作虽然会导致烟气向两侧站厅蔓延,但危险高度的能见度始终在安全逃生的最低限值以上;烟气扩散至补风防烟分区时,新鲜空气与烟气的掺混将加快烟气沉降速度,不利于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T”形换乘车站 换乘通道 火灾 通风模式
下载PDF
六经头痛片的二次开发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铁军 申秀萍 +6 位作者 王磊 许浚 胡金芳 袁雪海 龚苏晓 韩彦琪 张洪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145-4150,共6页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是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突破制约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以六经头痛片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研究,通过药材、成品以及口服入血成分的辨识和表征,阐释了六...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是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突破制约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以六经头痛片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研究,通过药材、成品以及口服入血成分的辨识和表征,阐释了六经头痛片的化学物质组,进一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实验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和明确了主要药效物质基础;通过与头痛相关的整体及动物模型、离体器官、细胞、相关功能受体以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六经头痛片的作用机制;通过拆方研究并与同类中药以及化学药比较,阐释该药的组方特点和配伍规律,提炼和发现其作用特点、比较优势和临床核心价值;通过从化学物质组的辨识与指认、成品质量信息的各原料药材的来源与归属、多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以及多批样品测定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六经头痛片的药材与成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有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保证产品的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为该品种的临床推广应用和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并为其他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六经头痛片 二次开发 网络药理学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六经头痛片中辛夷和细辛G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燕 龚苏晓 +6 位作者 王磊 张洪兵 朱晓丹 韩彦琪 许浚 陈常青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203-4207,共5页
目的建立六经头痛片原料药材辛夷和细辛的GC指纹图谱,为六经头痛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lient DB-WAX(20 m×0.18 mm,180μm)气相色谱柱,优化程序升温条件,测定11批辛夷、细辛原料药材,利用SPSS聚类分析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六经头痛片原料药材辛夷和细辛的GC指纹图谱,为六经头痛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lient DB-WAX(20 m×0.18 mm,180μm)气相色谱柱,优化程序升温条件,测定11批辛夷、细辛原料药材,利用SPSS聚类分析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辛夷药材指纹图谱,并通过Agilent 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通过11批样品的测定和SPSS聚类分析将10批辛夷药材聚为一类,并建立辛夷药材G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共得22个共有峰,其中归属至全方的成分为14个,药材独有成分8个;将10批细辛药材聚为一类,并建立细辛药材G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共得11个共有峰,其中归属至全方的成分为4个,药材独有成分为7个。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良好,可为辛夷、细辛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细辛 六经头痛片 GC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公共卫生项目评价工作概述 被引量:2
4
作者 亓晓 么鸿雁 +3 位作者 王琦琦 郑文静 胡跃华 孙谨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确定评价的目的、设计类型及下评价结论是公共卫生项目评价工作的3个关键环节,也是评价的独特之处。作者结合项目评价理论,重点阐述了上述3个环节,以及指出了常见误区,希望对结核病控制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公共卫生 评价研究 结核
下载PDF
六经头痛片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月红 游飞祥 +8 位作者 王磊 许浚 袁雪海 龚苏晓 朱晓丹 韩彦琪 张洪兵 张铁军 陈常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167-4173,共7页
目的建立六经头痛片(LTT)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波长切换技术同时定量测定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特女贞苷和大豆苷元,为评价LTT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 目的建立六经头痛片(LTT)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波长切换技术同时定量测定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特女贞苷和大豆苷元,为评价LTT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分别建立LTT高极性和低极性部分指纹图谱,并采用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LTT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特女贞苷和大豆苷元5种指标性成分量。结果分别建立了11批LTT高、低极性部分指纹图谱,其相似度均大于0.90;低极性指纹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对其中12个共有峰进行了归属,11、12、13号峰来源于白芷,1、2、3、7号峰来源于葛根,8号峰来源于女贞子,5、6号峰来源于川芎,15号峰来源于藁本,4号峰为川芎和藁本的共有峰,对其中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分别为葛根素(1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2号峰)、大豆苷(3号峰)、阿魏酸(4号峰)、大豆苷元(7号峰)、欧前胡素(11号峰)和异欧前胡素(13号峰);高极性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其中2~9号峰来源于葛根,1、10号峰来源于女贞子,对其中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2号峰)、葛根素(3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4号峰)、大豆苷(7号峰)和特女贞苷(10号峰)。多成分定量测定中,3′-羟基葛根素在71.60~716.00 ng(r=0.999 1)、葛根素在407.78~4 077.80 ng(r=0.999 4)、大豆苷在90.72~907.20 ng(r=0.999 9)、特女贞苷在95.80~958.00 ng(r=0.999 1)、大豆苷元在21.98~219.80 n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101.1%、1.38%,97.8%、0.72%,99.1%、0.75%,97.8%、2.75%,98.7%、0.70%;10批样品中3′-羟基葛根素量为3.08~3.84 mg/m L、葛根素17.71~21.24 mg/m L、大豆苷3.51~4.71 mg/m L、特女贞苷1.40~5.69 mg/m L、大豆苷元0.66~0.86 mg/m L。结论该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定量测定方法较全面地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头痛片 HPLC 指纹图谱 3′-羟基葛根素 葛根素 大豆苷 特女贞苷 大豆苷元 白芷 葛根 女贞子 川芎 藁本
原文传递
抗生素在尘肺病治疗中的不利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继奎 李小华 +1 位作者 李艳丽 齐海芳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24期3324-3326,3331,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尘肺病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开滦职业病防治院接受治疗357例尘肺病合并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试验,...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尘肺病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开滦职业病防治院接受治疗357例尘肺病合并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试验,综合分析抗生素在尘肺病治疗中的不利因素。结果通过分离113株病原菌,阳性率为31.6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2.57%,革兰阳性球菌占18.58%,真菌占8.85%。耐药试验革兰阴性杆菌对第2及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最高,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达92.31%;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高达1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的耐药性达100%,此外患者肺组织病理变化及宿主防御机制的破坏也是抗生素治疗尘肺病的不利因素。结论在尘肺病临床治疗中要及时监测耐药趋势及病原菌变化,根据患者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抗生素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培训,减少不合理使用情况,提高尘肺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尘肺病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