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配伍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程敏 梁旭华 +2 位作者 赵艳艳 张小斌 陈书存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0-503,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和心肌梗死等,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中医认为其基本发病机制是气血失衡,可通过益气活血来改善病证。黄芪配伍丹参适宜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和心肌梗死等,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中医认为其基本发病机制是气血失衡,可通过益气活血来改善病证。黄芪配伍丹参适宜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围绕近年来黄芪、丹参及其配伍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为开发新的抗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心脑血管疾病 益气活血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小虎 齐丽君 +5 位作者 房文苗 潘丽红 王韧 王莉 余晓斌 陈正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114,193,共5页
为考察电子束辐照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的降解效果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AFB1污染的玉米为原料,研究0-50kGy剂量辐照下玉米中AFB1的降解效果,并考察电子束辐照对玉米理化性质,包括脂肪酸值、黏度值和色... 为考察电子束辐照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的降解效果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AFB1污染的玉米为原料,研究0-50kGy剂量辐照下玉米中AFB1的降解效果,并考察电子束辐照对玉米理化性质,包括脂肪酸值、黏度值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束辐照剂量的升高(5-50kGy),玉米中AFB1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电子束辐照剂量大于15kGy时,玉米理化性质变化较明显,其中脂肪酸值显著升高(P〈0.05),黏度值显著下降(P〈0.05),L*值无显著变化(P〉0.05),a*,b*值显著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 电子束辐照 降解 品质
下载PDF
大麦茶及大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晓彬 陈安茹 +2 位作者 李利娜 程剑平 严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对比分析4种青稞与24种中外大麦茶和2种国外引进的栽培大麦共30个样品中微量元素Fe、Zn、Se、Mn、Cu的含量,为青稞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Fe、Zn、Mn、Cu和Se的含量,测定结果为:30个样品Fe的含量在19.29 ... 对比分析4种青稞与24种中外大麦茶和2种国外引进的栽培大麦共30个样品中微量元素Fe、Zn、Se、Mn、Cu的含量,为青稞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Fe、Zn、Mn、Cu和Se的含量,测定结果为:30个样品Fe的含量在19.29 mg/kg^49.04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45.45 mg/kg;Zn的含量在9.04 mg/kg^27.33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22.89 mg/kg;Se的含量在7.57μg/kg^155.12μ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为青稞,达41.39μg/kg;Mn的含量在5.55 mg/kg^12.64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11.76 mg/kg;Cu的含量在1.58 mg/kg^5.78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4.44 mg/kg。实验数据表明:甘孜州青稞营养价值较高,对新产品研发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茶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 原子荧光
下载PDF
基于过甲酸氧化法HPLC-PITC柱前衍生对胱氨酸、蛋氨酸的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池小彬 陈素华 +1 位作者 王露 董志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84-90,共7页
通过实验制备了氧化剂过甲酸,胱氨酸、蛋氨酸经过甲酸氧化后分别转化成磺基丙氨酸和蛋氨酸砜,再与PITC进行衍生,对衍生产物采用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v乙腈/v水=80/20)为流动相A,50 mmol/L乙酸钠(p H=6.5)/... 通过实验制备了氧化剂过甲酸,胱氨酸、蛋氨酸经过甲酸氧化后分别转化成磺基丙氨酸和蛋氨酸砜,再与PITC进行衍生,对衍生产物采用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v乙腈/v水=80/20)为流动相A,50 mmol/L乙酸钠(p H=6.5)/乙腈(v乙酸钠/v乙腈=93/7)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254 nm、柱温40℃条件下对实际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胱氨酸、蛋氨酸氧化后的衍生产物稳定,连续6次进样峰面积RSD分别为1.81%、1.65%;在187.5~1 50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6 mg/L、4.52 mg/L,平均回收率符合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甲酸 胱氨酸 蛋氨酸 PITC HPLC
下载PDF
O2O模式下穿戴式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韩娜 廖晓斌 +3 位作者 陈东伟 林汉威 唐能发 何伟明 《现代计算机》 2017年第14期65-68,共4页
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随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方式被提出,并为人们所关注。可穿戴健康监测系统是智慧养老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系统实时监测老人的生理特征,及时处理或者防范... 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随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方式被提出,并为人们所关注。可穿戴健康监测系统是智慧养老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系统实时监测老人的生理特征,及时处理或者防范重大疾病的发生。可穿戴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人体的血氧、脉搏、体温、呼吸速录、姿态、导电率等生理特征,并且通过数据传输使手机可以查看数据并进行管理。通过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系统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更好更真实的数据支持,使智慧养老体系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 实时监测 数据传送
下载PDF
多穗柯挥发性组分分析及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燕妮 王佐 +4 位作者 高雄 张媛媛 林晓蓉 李斌 陈忠正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9,73,共6页
本研究以多穗柯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挥发性组分,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性组分组成,并以Hepa1c1c7小鼠肝癌细胞模型,以细胞存活率大于50%,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等于或大于2为活性指标,研究多穗柯挥发性组分及其... 本研究以多穗柯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挥发性组分,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性组分组成,并以Hepa1c1c7小鼠肝癌细胞模型,以细胞存活率大于50%,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等于或大于2为活性指标,研究多穗柯挥发性组分及其主要单体物质的抗癌活性。结果显示,GC-MS共鉴定出80种多穗柯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2.56%,其中酮类、醇类和醛类物质是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主要类型,其主要成分有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壬醛和桉油烯醇等。抗癌活性鉴定表明,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浓度为(27.50±0.10)μg/mL时可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芳樟醇、香叶基丙酮和壬醛三个主要挥发性单体成分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的浓度分别为(54.53±0.10)μg/mL、(283.10±0.10)μg/mL和(297.77±0.1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柯 挥发性组分 成分分析 抗癌活性
原文传递
柠檬汁对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侯小桢 章斌 +4 位作者 陈添象 秦轶 吴菊芬 丁心 邓其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柠檬汁用量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及速溶柠檬茶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茶和柠檬为主要原料,分别经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速溶柠檬茶粉,考察柠檬汁添加量对绿茶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柠檬汁与茶汤比为1... [目的]探讨柠檬汁用量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及速溶柠檬茶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茶和柠檬为主要原料,分别经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速溶柠檬茶粉,考察柠檬汁添加量对绿茶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柠檬汁与茶汤比为1∶19时的口感最佳;柠檬汁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茶汤色泽加深和茶多酚含量降低;经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出口温度为80℃,流速为3 m L/min)和真空冷冻干燥(升华干燥参数:冷阱温度-45℃、真空度60 Pa)制得的速溶柠檬果茶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结论]柠檬汁用于速溶绿茶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产品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汁 绿茶 速溶茶 品质
下载PDF
基于Pr_(0.6)Sr_(0.4)Co_(0.2)Fe_(0.8)O_(3-δ)对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洋 田冬 +3 位作者 丁岩芝 卢肖永 林彬 陈永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5-240,共6页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自蔓延燃烧法分别合成了Pr_(0.6)Sr_(0.4)Co_(0.2)Fe_(0.8)O_(3-δ)(PSCF)和Gd_(0.2)Ce_(0.8)O_(2-δ)(GDC)粉体,高温固相法合成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LSGM)电解质粉体。以LSGM为电解质,PSCF同时...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自蔓延燃烧法分别合成了Pr_(0.6)Sr_(0.4)Co_(0.2)Fe_(0.8)O_(3-δ)(PSCF)和Gd_(0.2)Ce_(0.8)O_(2-δ)(GDC)粉体,高温固相法合成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LSGM)电解质粉体。以LSGM为电解质,PSCF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GDC作为功能层材料,构建了对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SCF│GDC│LSGM│GDC│PSCF。利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材料的成相以及相互间的化学稳定性,交流阻抗法记录界面极化行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池的断面微结构,用自组装的测试系统评价电池输出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PSCF粉体呈立方钙钛矿结构,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使用GDC功能层明显改善了氢气环境下PSCF与LSGM材料间的化学相容性以及电池的输出性能,800℃时,电极│电解质界面极化电阻从6.892?·cm^2下降到0.314?·cm^2;以加湿H_2(含体积分数3%的水蒸气)为燃料气,空气为氧化气时,单电池输出功率密度由269 m W/cm2增大至463 m W/cm^2。研究结果显示,PSCF是对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良好的候选电极材料,GDC功能层对改善电池长期稳定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氧化–还原可逆性 Pr0.6Sr0.4Co0.2Fe0.8O3-δ GDC功能层
下载PDF
超声和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8
9
作者 肖彬 曹阳 +4 位作者 陈志华 郑光美 郑东平 景红霞 费蕾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US)和多层螺旋CT(MSCT)两种检查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与MSCT检查,判定诊断效果与检查特征。结果:60... 目的:探讨超声(US)和多层螺旋CT(MSCT)两种检查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与MSCT检查,判定诊断效果与检查特征。结果:6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断为非胃肠道间质瘤25例,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中超声表现为低回声32例,伴后方声影27例,内部血流丰富23例,轮廓模糊24例;非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中超声表现为低回声8例,伴后方声影6例,内部血流丰富9例,轮廓模糊5例,两组超声特征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增强成像参数AT(增强开始时间,Arrival time)、TTP(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enhancement)值明显低于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而T1/2(强度半降时间,Time from peak to half)、AU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与EI(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值明显低于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US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2.0%,MS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1%和100.0%,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超声(P<0.05)。结论:US和MSCT检查均可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其中MSCT检查效果更佳,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应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多层螺旋CT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