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构造带基础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先兵 梁承华 +1 位作者 陈家驹 徐亚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3-1150,共18页
南岭构造带横跨扬子地块、江南造山带以及华夏地块,是中国钨锡铅锌铀等有色金属和铌钽锂铯与稀土等关键金属成矿带.通过综述近十五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南岭构造带基础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背景.扬子与华夏地块沿永州-桂林-柳州一线于新... 南岭构造带横跨扬子地块、江南造山带以及华夏地块,是中国钨锡铅锌铀等有色金属和铌钽锂铯与稀土等关键金属成矿带.通过综述近十五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南岭构造带基础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背景.扬子与华夏地块沿永州-桂林-柳州一线于新元古代拼合,但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需对龙胜蛇绿混杂岩和鹰扬关混杂岩进行深入研究.新元古代至中生代花岗岩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值揭示2.0~1.2 Ga为南岭构造带的主要地壳增生期.相似的花岗岩特征和构造线方向指示广西期和印支期造山机制均为陆内造山作用,是华南大陆南侧不同板块之间拼贴远程应力场的产物.燕山早期花岗岩ε_(Hf)(t)值沿南岭构造带自西向东显著减小,而T_(DM2)值明显增加,指示湘南-桂北-粤北地区在晚侏罗世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断离和软流圈上涌并发育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为南岭构造带东段华夏地块上钨锡等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有利的伸展构造背景.南岭构造带西段扬子地块构造相对稳定且显生宙岩浆活动较弱,新元古代大塘坡组和寒武系底部页岩是良好的页岩气勘探目标.综合沉积、岩浆以及构造变形,华南中生代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开始于晚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构造带 华南板块 基础地质 成矿地质背景 中生代构造转换 构造学
原文传递
海蜇不同组织营养组成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玉莹 柴彦萍 +4 位作者 秦磊 薛佳 徐献兵 杜明 董秀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为了实现海蜇资源的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对新鲜海蜇不同组织(伞体、胃柱、肩板、口腕、棒状附属器、生殖腺和环肌)的基本营养组成、氨基酸组成、脂质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蜇不同组织水分均在93%以上,其中胃柱水... 为了实现海蜇资源的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对新鲜海蜇不同组织(伞体、胃柱、肩板、口腕、棒状附属器、生殖腺和环肌)的基本营养组成、氨基酸组成、脂质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蜇不同组织水分均在93%以上,其中胃柱水分含量最高(97.93%);灰分含量也较高,其中伞体、棒状附属器、胃柱和口腕的灰分含量均高于50%(干质量)。以除去灰分后的干质量计,棒状附属器和环肌的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18.80%和18.76%,其他组织的粗脂肪含量均较低;所有组织的粗蛋白含量均较高,特别是伞体、肩板和口腕,粗蛋白含量达62.81%~80.94%;总糖含量均较低,为6.28%~13.36%。海蜇的生殖腺和环肌组织检出20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组织,且不同组织的必需氨基酸均在25%以上。海蜇各组织的磷脂含量较多,胆固醇含量相对较少;伞体和棒状附属器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于不饱和脂肪酸,其他组织相反。以上结果说明,海蜇各组织均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价值,且各个组织的营养价值具有一定的特点,可针对不同组织的营养特点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营养组成 氨基酸 脂质组成 脂肪酸
下载PDF
江南东段地区NE-SW向断裂带断层滑移矢量反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承华 徐先兵 +2 位作者 李启铭 桂林 汤帅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61-1772,共12页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洋构造域的联合控制.以江南东段NE-SW向景德镇-歙县剪切带和球川-萧山断裂中发育的脆性断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交切关系和断层滑移矢量反演方法厘定了7期构造变形序列并反演了各期古构造...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洋构造域的联合控制.以江南东段NE-SW向景德镇-歙县剪切带和球川-萧山断裂中发育的脆性断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交切关系和断层滑移矢量反演方法厘定了7期构造变形序列并反演了各期古构造应力场,讨论了断层活动的时代及其动力学.白垩纪至新生代研究区7期古构造应力场分别为:(1)早白垩世早期(136~125Ma)NW-SE向伸展;(2)早白垩世晚期(125~107Ma)N-S向挤压和E-W向伸展;(3)早白垩世末期至晚白垩世早期(105~86Ma)NW-SE向伸展;(4)白垩世中期(86~80Ma)NW-SE向挤压和NE-SW向伸展;(5)晚白垩世晚期至始新世末期(80~36Ma)N-S向伸展;(6)始新世末期至渐新世早期(36~30Ma)NE-SW向挤压和NW-SE向伸展;(7)渐新世早期至中新世中期(30~17Ma)NE-SW向伸展.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表明,第1期至第4期古构造应力场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板片后撤、俯冲以及微块体(菲律宾地块)间的碰撞作用有关;第5期伸展作用受控于新特提斯构造域俯冲板片后撤,而第6期和第7期古构造应力场主要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白垩纪至新生代,华南东部受伸展构造体制和走滑构造体制的交替控制.先存断裂的发育可能是导致华南晚中生代走滑构造体制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移矢量 古构造应力场 景德镇-歙县剪切带 球川-萧山断裂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赣北景德镇韧性剪切带两类剪切指向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先兵 汤帅 林寿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景德镇韧性剪切带位于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核部,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对华南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景德镇韧性剪切带呈北东向展布,全长约180 km,最大出露宽度为~7 km。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 景德镇韧性剪切带位于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核部,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对华南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景德镇韧性剪切带呈北东向展布,全长约180 km,最大出露宽度为~7 km。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定向薄片鉴定,在景德镇韧性剪切带中识别出了两期韧性走滑构造变形,并研究了其运动学指向和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早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左旋韧性走滑兼逆冲作用,形成温度为420~530℃,差应力为40~300 MPa;晚期变形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形成温度为300~420℃,差应力为120~350 MPa。结合前人资料,景德镇韧性剪切带左旋走滑兼逆冲作用形成于新元古代造山作用的晚期(810~800 Ma),是由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调整的结果;而右旋走滑形成于早古生代,是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指向 温压条件 景德镇韧性剪切带 江南造山带 华南
下载PDF
湘东南中泥盆统石英砂砾岩物源分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家驹 徐先兵 +1 位作者 梁承华 徐亚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21-3434,共14页
早古生代江南隆起的形成与剥蚀作用可以用来制约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江南隆起南侧湘东南南湾地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石英砂砾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分析,讨论了其物源及其... 早古生代江南隆起的形成与剥蚀作用可以用来制约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江南隆起南侧湘东南南湾地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石英砂砾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分析,讨论了其物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4件样品的270颗有效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由430~440 Ma主峰与800~1 100 Ma、1 700~2 000 Ma和2 400~2 600 Ma次峰组成.锆石CL图像、Th/U比值以及稀土元素配分图指示碎屑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仅有少量变质锆石和热液锆石.矿物形态、组成以及成熟度指示其源区为近源,沉积于滨海环境.综合源区分析表明,湘东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石英砂砾岩的物源来自其北侧的江南隆起.江南隆起形成于广西期陆内造山作用.早古生代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大陆型锆石,形成于大陆弧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是其南侧大洋俯冲作用的产物,与冈瓦纳大陆的聚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泥盆统跳马涧组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分析 江南隆起 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 沉积学
原文传递
不同顶空进样技术结合多同位素内标法对香气物质定量分析的选择性差异 被引量:6
6
作者 马丽鑫 郑旭 +4 位作者 黄旭辉 孙浩媛 徐献兵 董秀萍 秦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61-268,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微阱捕集(in-tube extraction,ITEX)、吹扫捕集(purge trapping,P&T)、静态顶空4种不同顶空进样方式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含有57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微阱捕集(in-tube extraction,ITEX)、吹扫捕集(purge trapping,P&T)、静态顶空4种不同顶空进样方式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含有57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使用SPME可检出45种化合物(PDMS/DVB萃取头),ITEX可检出41种化合物,静态顶空可检出31种化合物,P&T可检出20种化合物。总体而言,ITEX更易检出醛类、烃类化合物(醛类定量限为20 ng/mL,烃类定量限为10 ng/mL),SPME对于醇类、酯类化合物更敏感(定量限均为20 ng/mL),P&T和静态顶空更适合于低沸点化合物的定量。食品基质对SPME和ITEX的影响较小,SPME与ITEX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获得的食品香气指纹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本研究结果通过对比不同顶空进样技术的定量能力,并分析多种进样方式结合实现香气信息完整识别的可行性,为食品香气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进样 同位素内标 基质效应 定性 定量
下载PDF
基于药效团模型筛选鳕鱼源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肽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攀 涂茂林 +3 位作者 刘汉雄 程述震 徐献兵 杜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226,共7页
以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为靶点的生理性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炎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以大西洋真鳕鱼多肽粉为原料,构建Hypogen药效团,结合分子对接法筛选含有色氨酸且抑制sEH... 以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为靶点的生理性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炎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以大西洋真鳕鱼多肽粉为原料,构建Hypogen药效团,结合分子对接法筛选含有色氨酸且抑制sEH活性的生物活性肽,通过固相合成技术制备生物活性肽序列,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sEH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利用最佳药效团模型(1号药效团)筛选出的四肽(PLLW)具备最优的Fit值(9.053)和LibDock评分(147.807),其半抑制浓度(IC_(50))为506.66μmol/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LLW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生理性底物竞争结合sEH活性位点,起到抑制活性。本研究为食源性混合体系中sEH抑制剂的筛选及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sEH抑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 多肽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 抑制剂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鲍鱼预熟制及低温贮藏中的脂质氧化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傅宝尚 朱名 +5 位作者 王妍 张玉莹 徐献兵 董亮 董秀萍 秦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2-236,共5页
为探究鲍鱼在不同预处理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不同预熟制工艺和低温贮藏条件对其腹足脂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脂肪... 为探究鲍鱼在不同预处理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不同预熟制工艺和低温贮藏条件对其腹足脂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新鲜鲍鱼样品的TBARS值为1.01 mg/kg,经4℃贮藏4 d、-18℃贮藏35 d、-80℃贮藏35 d后分别为4.12、4.31、3.40 mg/kg。而经80℃加热2 h预熟制处理鲍鱼的TBARS值为1.90 mg/kg,其在4℃贮藏4 d、-18℃贮藏35 d、-80℃贮藏35 d后分别为1.91、1.86、1.91 mg/kg,在贮藏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经预熟制处理的鲍鱼在-18℃冻藏21 d后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含量分别为9.78%和5.32%,明显高于直接冻藏(分别为8.76%和5.01%)的鲍鱼。因此,认为新鲜鲍鱼的脂质氧化主要发生在冻藏阶段,而预熟制工艺可以有效延缓冻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 冻藏 脂质氧化 预熟制
下载PDF
基于纳豆激酶特性的功能递送载体研究进展
9
作者 解明浩 徐献兵 +2 位作者 王震宇 程述震 杜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53-161,共9页
纳豆激酶是一种具有溶栓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与临床溶栓药物(尿激酶和链激酶)相比,其具有价格低、效率高、可口服、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的天然活性物质。基于纳豆激酶天然生物酶学性质,目前市场产品存在活... 纳豆激酶是一种具有溶栓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与临床溶栓药物(尿激酶和链激酶)相比,其具有价格低、效率高、可口服、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的天然活性物质。基于纳豆激酶天然生物酶学性质,目前市场产品存在活性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现有纳豆激酶产品经口腔-胃-肠消化吸收系统后,进入血液发挥溶栓功能,而消化吸收系统环境(低pH值等)和因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会破坏纳豆激酶空间结构,导致其溶栓功能活性降低或丧失。利用脂质、多糖、蛋白质等天然生物材料构建纳豆激酶功能递送载体,可有效规避消化系统中的不利因素,增强纳豆激酶稳定性,提高其在机体内的生物活性和利用度。本文基于纳豆激酶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综述了纳豆激酶功能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高效、稳定型纳豆激酶溶栓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包埋 功能递送载体 抗血栓
下载PDF
基岩区断层泥的物质组成、定年方法与地震断层弱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先兵 邓飞 +1 位作者 王墩 罗锡宜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断层泥作为脆性断层活动的产物,是厘定断层的变形特征、形成时代与弱化机制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构造地质和地震地质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面了解断层泥的研究与进展,有助于基岩区古地震的研究。在系统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 断层泥作为脆性断层活动的产物,是厘定断层的变形特征、形成时代与弱化机制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构造地质和地震地质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面了解断层泥的研究与进展,有助于基岩区古地震的研究。在系统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断层泥的矿物组成、石英形貌特征、定年方法与地震断层弱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断层泥在基岩区地震断层研究中的应用。断层泥主要由黏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以及绿泥石等)与围岩矿物的碎粉和碎砾(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组成。断层泥中的石英、伊利石与方解石是限定断层活动期次和形成时代的主要测试对象。目前断层泥定年方法主要包括石英微形貌特征分析法、石英ESR和OSL定年法、伊利石K-Ar或^(40)Ar/^(39)Ar定年法和方解石U-Pb定年法。地震断层的弱化机制研究主要涉及断层泥中矿物细粒化与新矿物形成、岩石组构的发育、断层摩擦生热、熔体形成与热增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断层 断层泥 物质组成 定年方法 断层弱化机制
下载PDF
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的贮藏稳定性
11
作者 孙丛 谭智峰 +3 位作者 董馨然 邵振文 徐献兵 宋亮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8-323,共6页
通过测定乳液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和氧化稳定性来揭示豌豆分离蛋白和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经加速贮藏后,因其空间位阻和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使得糖基化豌豆... 通过测定乳液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和氧化稳定性来揭示豌豆分离蛋白和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经加速贮藏后,因其空间位阻和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使得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随着糖基化程度的增大,乳液仍保持较完整的液滴结构和较强的凝胶强度,能够延缓乳液脂质的氧化程度,并显著降低乳液中醛和酮的生成(p<0.05)。其中,豌豆分离蛋白稳定Pickering高内相乳液产生己醛11.06μg/g,糖基化豌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产生己醛5.6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分离蛋白 糖基化 Pickering高内相乳液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图像边缘特征的零件分类与定位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卜伟 徐显兵 +3 位作者 肖江剑 王少剑 潘江锋 彭成斌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8年第9期52-55,共4页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边缘特征的零件分类与定位算法。算法首先对图像腐蚀膨胀等预处理,然后通过边缘检测得零件的完整边缘轮廓,然后对零件边缘轮廓图像使用方向梯度直方图(HOG)构造训练数据,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在训练数据上训...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边缘特征的零件分类与定位算法。算法首先对图像腐蚀膨胀等预处理,然后通过边缘检测得零件的完整边缘轮廓,然后对零件边缘轮廓图像使用方向梯度直方图(HOG)构造训练数据,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在训练数据上训练分类识别模型,最后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获得图像中零件的种类和位置信息,然后使用棋盘格标定的方法来确定深度。标定时,取标定板上的两个点来计算深度,根据已知的深度,获取实际抓取点的两个图像坐标系的x,y值,计算世界坐标系坐标。此系统能解决零件分类、定位问题,能广泛运用于生产线引导工业机器人进行零件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机器视觉 边缘检测 HOG SVM 相机标定
下载PDF
鳕鱼骨低苦味多肽酶解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起越 鞠馨瑶 +2 位作者 吴超 徐献兵 杜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8-144,共7页
本研究以鳕鱼骨为原料,通过控制水解度降低鳕鱼骨酶解液的苦味,并分析了水解物中的多肽与游离氨基酸对苦味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木瓜蛋白酶适度水解2 h,鳕鱼骨酶解液水解度达到7.48%,苦味值为5.80,并且多肽主要分布在1500~2000 Da;... 本研究以鳕鱼骨为原料,通过控制水解度降低鳕鱼骨酶解液的苦味,并分析了水解物中的多肽与游离氨基酸对苦味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木瓜蛋白酶适度水解2 h,鳕鱼骨酶解液水解度达到7.48%,苦味值为5.80,并且多肽主要分布在1500~2000 Da;另外,第一次酶解后将沉淀进行高压蒸煮热处理(121℃,30 min),使鱼骨表面变得松散,再次添加混合酶对沉淀进行酶解,以实现鳕鱼骨的深度水解,水解度达到49.24%,水解物中多肽分子量较小,主要分布在500~1000 Da,苦味值为6.03,游离氨基酸显著高于仅一次水解后的含量。通过控制水解度从而限制了苦味的产生,这种低苦味酶解肽的制备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骨 酶解 低苦味 多肽
下载PDF
梨孢镰刀菌对麦芽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亮 耿宇凤 +4 位作者 刘泷泽 陈炎 柴多 徐献兵 秦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1-267,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EM/GC-MS)分析鉴定了梨孢镰刀菌在不同培养时期自身所产生的嗅感物质的构成。研究发现:不同培养阶段,梨孢镰刀菌所产生的的挥发性物质不同,都由挥发性醛、醇、酮、酸以及芳香族化合物所构成,同时,原料大...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EM/GC-MS)分析鉴定了梨孢镰刀菌在不同培养时期自身所产生的嗅感物质的构成。研究发现:不同培养阶段,梨孢镰刀菌所产生的的挥发性物质不同,都由挥发性醛、醇、酮、酸以及芳香族化合物所构成,同时,原料大麦和成品麦芽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然而,其对麦芽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麦芽嗅感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上,没有产生新的风味代谢物质。梨饱镰刀菌对麦芽风味的构成以及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梨孢镰刀菌 嗅感物质 麦芽
下载PDF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血清降钙素原在骨折与非骨折患者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贵平 徐显兵 +3 位作者 陈智 谢娜 吴娇 唐益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5期2208-2210,2213,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骨折与非骨折患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该院住院的骨科患者186例(住院时间>14 d)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各类骨折患者79例为观察组,107例非骨折患者为...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骨折与非骨折患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该院住院的骨科患者186例(住院时间>14 d)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各类骨折患者79例为观察组,107例非骨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3、5、7、14天及出院前1 d检测ESR、CRP及PCT,分析ESR、CRP及PCT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ESR在观察组中的水平为先递增后递减,其中观察组在入院第7天水平最高,而对照组在入院第5天水平最高;CRP在观察组中的水平为先递增后递减,入院第5天达最高水平,在入院第7天下降至较低水平;PCT在观察组的水平呈现增长快、下降也快的特点,入院第3天即达最高值,入院第7天下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的ESR、CRP在入院第3、5、7、14天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入院第3、5、7天的水平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R、CRP及PCT在骨折患者和非骨折患者中的水平不同,升高时间不同,因此动态了解ESR、CRP及PCT在骨折与非骨折患者中的水平和变化对评估骨折与非骨折患者的炎症状态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骨折
下载PDF
“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建设与发展
16
作者 徐海军 彭松柏 +2 位作者 王永锋 徐先兵 章军锋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2期36-43,共8页
显微构造地质学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中的小型-微型-超微型构造,可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许多重要科学问题。我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90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领域贡献颇丰。近20年来... 显微构造地质学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中的小型-微型-超微型构造,可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许多重要科学问题。我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90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领域贡献颇丰。近20年来,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现代微区测试分析方法得到不断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已为显微构造分析带来了革命,也使得显微构造研究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中国构造学界应该认识和把握这一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强显微构造地质学的学科建设,深化新课程改革,拓展学科新理论、新思维和新方法。“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建设和发展中,教学团队建设是重点,课程内涵建设是核心,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本文基于“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地质学 课程实践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海蜇伞部酶促溶性胶原蛋白的热变性动力学
17
作者 孙睿 王煦松 +5 位作者 秦磊 张玉莹 徐献兵 杜明 董秀萍 李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95-100,共6页
为阐明海蜇伞部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ilized collagen,PSC)的热变性反应机理,以保持完整三螺旋结构的PSC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热仪测定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PSC的变性温度,以及采用34、35、36、37、38、39℃加热不同时间后的PSC... 为阐明海蜇伞部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ilized collagen,PSC)的热变性反应机理,以保持完整三螺旋结构的PSC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热仪测定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PSC的变性温度,以及采用34、35、36、37、38、39℃加热不同时间后的PSC残存率,并进行热变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海蜇伞部PSC对热变化敏感,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提高的热量增加,使海蜇伞部PSC变性速率加快,完成变性时间缩短;随着升温速率的减慢,吸热峰逐渐向低温区移动,即变性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减慢而降低,但升温速率的变化对反应热并无显著影响。反应级数为0.9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PSC热变性过程,在恒温34、35、36、37、38℃及39℃的条件下,PSC变性的D90值(90%蛋白变性所需时间)分别为53.76、26.11、15.75、4.89、4.26、2.55 min,Z90值(D值降低90%的温度变化)为3.69℃,表观活化能为481.90 k J/mol。研究结果可为海蜇胶原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胶原蛋白 热变性 动力学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各期的甲状腺功能及铁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尹贵平 林磊 徐显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妊娠各期的甲状腺功能及铁蛋白(SF)水平,旨在减少孕产期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建立该院正常妊娠期女性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的参考值范围并确定妊...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妊娠各期的甲状腺功能及铁蛋白(SF)水平,旨在减少孕产期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建立该院正常妊娠期女性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的参考值范围并确定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标准。选取该院2016年3―10月产检门诊行常规产前检查,孕周为6~40周的孕妇343例,其中GDM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妊娠女性2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妊娠各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及SF的代谢情况。结果除孕早期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孕中期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各期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的发病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各期的SF水平虽随孕周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较高的甲减发病率可加大GDM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GDM时较高的SF又促进了GDM的发生和发展,更增加了孕期的不良结局及新生儿发病的风险。因此了解GDM患者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及SF的代谢情况对甲减的诊断治疗,合理进行铁元素补充,减少孕产期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 铁蛋白
下载PDF
辣条结构对吸油特性的影响及减油技术研究
19
作者 单毅 刘忠思 +3 位作者 李保玲 秦磊 李冬梅 徐献兵 《食品工业》 CAS 2024年第7期77-83,共7页
探究辣条结构(大面筋、圆棒和辣片)和缩孔处理(水凝胶、高内相乳液、蜂蜡、蛋黄液和夹子)对调味过程中辣条吸油的效果及抑制吸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样品相比,经过水凝胶、夹子和蜂蜡预处理后油脂含量分别降低28.52%±1.7... 探究辣条结构(大面筋、圆棒和辣片)和缩孔处理(水凝胶、高内相乳液、蜂蜡、蛋黄液和夹子)对调味过程中辣条吸油的效果及抑制吸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样品相比,经过水凝胶、夹子和蜂蜡预处理后油脂含量分别降低28.52%±1.70%, 31.15%±1.12%和35.34%±0.68%(P<0.05)。通过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发现缩孔预处理样品内部油脂分布显著少于未处理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发现样品表面结构较紧密,切口端结构较为稀松,呈现网状结构,在内部存在大且深的孔隙供给油脂吸附。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发现预处理后大面筋口感接近于辣条原有口感,而圆棒口感有所降低。综合考虑,辣条缩孔预处理适用于吸油率高于20%的辣条。通过对辣条胚体切口端进行缩孔处理可显著降低辣条吸油率(至少降低28%吸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条 减油 结构特性 缩孔预处理 油脂分布
原文传递
华南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构造演化过程:基于构造解析的认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元 陈家驹 徐先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05-2020,共16页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带主体由新元古代中—晚期岛弧型安山岩和玄武岩、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盖帽碳酸盐岩与泥砂岩等物质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混杂是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和伸展构造背景下重力作用的产物。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在显生宙经历了广西期、印支晚期与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叠加,导致了不同岩块之间往往呈断层接触。广西期(450~415 Ma)造山作用使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发育近E—W向紧闭褶皱和逆断层并被花岗岩侵位。印支晚期(227~220 Ma)造山作用导致NNE向鹰扬关构造带的形成,表现为NNE—SSW向褶皱、逆断层与左旋韧性剪切带。燕山期造山作用使鹰扬关构造带中NNE—SSW向断裂发生构造活化,强烈的正断作用和右行走滑控制了白垩纪上叠盆地的发育。综合物质组成、年代学和构造解析证据,鹰扬关构造带不是新元古代或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而是印支晚期陆内构造变形带,不具有板块缝合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扬关 构造解析 沉积混杂岩 陆内构造变形带 华南板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