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征八号:长征火箭系列商业化与智慧化的先行者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征宇 吴义田 +2 位作者 徐珊姝 陈晓飞 肖耘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6,共14页
"长征八号"(CZ-8)运载火箭充分继承了在役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成果,以发射太阳同步轨道(700~1 000 km)卫星为主,兼顾近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GTO)。CZ-8设计有... "长征八号"(CZ-8)运载火箭充分继承了在役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成果,以发射太阳同步轨道(700~1 000 km)卫星为主,兼顾近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GTO)。CZ-8设计有组合型和融合型两种配置,可面向多种任务,尤其针对商业发射市场,在快捷制造、系统集成、快响发射、自主无人值守、简化对发射场要求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实践,显著提升了竞争力。为应对未来智慧火箭的目标,开展了上升段应对推力下降故障的动态轨迹规划、起飞漂移主动控制、发射窗口自主修正等自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针对重复使用的需求,采用集束式回收方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验证,按照分步发展的策略,在大型轻质着陆机构、自主制导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旨在将CZ-8努力打造成为性价比高、易用性好、安全性高的新一代中型主力火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捷制造 自主操作控制 动态轨迹规划 垂直着陆 重复使用 商业发射
下载PDF
运载火箭飞行载荷联合优化控制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袁赫 李静琳 +3 位作者 宋征宇 赵永志 徐姗姝 曾耀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1-1301,共11页
为了解决基于模块化研制的运载火箭其飞行剖面载荷与承载能力不匹配而导致发射概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弹道风修、发动机节流、主动减载、横向动载荷精细化四项减载技术的飞行载荷联合优化控制技术。以箭体承载能力为约束,提高发射... 为了解决基于模块化研制的运载火箭其飞行剖面载荷与承载能力不匹配而导致发射概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弹道风修、发动机节流、主动减载、横向动载荷精细化四项减载技术的飞行载荷联合优化控制技术。以箭体承载能力为约束,提高发射概率为目标,多种载荷控制技术联合为手段对运载火箭进行逆向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模块化研制火箭的发射概率。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为例,该技术成功将发射概率由研制初期的33%提高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模块化 联合优化 载荷控制
下载PDF
垂直着陆过程推进剂流动行为特性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尕永婧 王浩苏 +2 位作者 张青松 徐珊姝 吴义田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0,共9页
可回收技术是实现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垂直着陆的方式实现子级回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运载火箭在起飞和垂直着陆过程中,对贮箱内推进剂的管理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调研分析了运载火箭回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可回收技术是实现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垂直着陆的方式实现子级回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运载火箭在起飞和垂直着陆过程中,对贮箱内推进剂的管理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调研分析了运载火箭回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然后采用Flow 3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运载器垂直着陆过程中,贮箱内推进剂的流动行为特性;并对部分发动机在关机时刻的横向过载与轴向过载变化对箱内推进剂流体行为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轴向过载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箱内推进剂的晃动幅值与横向干扰幅值相关,并且在部分发动机关机或其他轴向力突然减小的情况下,推进剂晃幅会被大幅放大,建议运载器在垂直起降过程中尽量保证飞行姿态,避免出现大幅横向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着陆 推进剂流动行为 演示验证
下载PDF
新一代中型系列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征宇 刘立东 +2 位作者 陈晓飞 徐珊姝 吴义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6-485,共10页
回顾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其研制定位填补中国太阳同步轨道3 t至4.5 t运载能力空白,并衍生出对3 t以下运载能力覆盖的无助推器构型,从而构成中国新一代主力中型火箭。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的研制工作,进一步提升... 回顾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其研制定位填补中国太阳同步轨道3 t至4.5 t运载能力空白,并衍生出对3 t以下运载能力覆盖的无助推器构型,从而构成中国新一代主力中型火箭。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的研制工作,进一步提升运载能力和缩短发射周期。文中介绍了长征八号基本型所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及探讨了改进型研制中在氢箱闭式自生增压、3.35 m直径PMI夹层氢氧共底贮箱设计等关键技术上的创新;并结合文昌商业发射工位的建设,对未来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八号 中型火箭 关键技术 改进研制
下载PDF
垂直回收火箭可伸缩着陆腿展开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鹏翔 王檑 +2 位作者 徐珊姝 张宏剑 张津泽 《宇航总体技术》 2022年第6期15-22,共8页
可伸缩着陆腿是实现运载火箭垂直回收的有效途径。相比于着陆过程,火箭着陆腿展开过程涉及的动力学问题更值得特别关注。根据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可伸缩着陆腿的虚拟样机模型,针对展开过程开展仿真分析,研究了支腿结构柔性、腿节滑移摩... 可伸缩着陆腿是实现运载火箭垂直回收的有效途径。相比于着陆过程,火箭着陆腿展开过程涉及的动力学问题更值得特别关注。根据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可伸缩着陆腿的虚拟样机模型,针对展开过程开展仿真分析,研究了支腿结构柔性、腿节滑移摩擦力、气动罩气动力及过载等因素对展开时长和展开到位角速度两个关键展开特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柔性对展开特性影响可忽略,过载对展开特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动罩气动力和腿节摩擦力。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用于火箭垂直回收的可伸缩式着陆腿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回收火箭 可伸缩着陆腿 展开 多体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化学反应对超音速混合层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耘隆 徐珊姝 +3 位作者 廉永正 沈丹 吴彦森 裴金亮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50,244,共7页
超音速混合层流动发展的研究对于了解超音速燃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高精度数值模拟,分析了化学反应对超音速混合层发展过程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在两种燃烧状态下化学反应对混合层的演化过程和混合层厚度... 超音速混合层流动发展的研究对于了解超音速燃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高精度数值模拟,分析了化学反应对超音速混合层发展过程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在两种燃烧状态下化学反应对混合层的演化过程和混合层厚度的影响,此外从涡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对混合层厚度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平面混合层 化学反应 混合层厚度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基于CFD/DSMC羽流仿真的新型运载火箭二级尾舱整体防热方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范瑞祥 徐珊姝 +2 位作者 宫宇昆 石晓波 梁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0-504,519,共6页
针对使用大推力发动机的某新型运载火箭二级尾舱防热问题,引入了CFD/DSMC结合的方法用于四喷管并联的高空羽流干扰流场及羽流回流热流的仿真分析,预示了第二级发动机工作时羽流回流在二级尾舱产生热流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 针对使用大推力发动机的某新型运载火箭二级尾舱防热问题,引入了CFD/DSMC结合的方法用于四喷管并联的高空羽流干扰流场及羽流回流热流的仿真分析,预示了第二级发动机工作时羽流回流在二级尾舱产生热流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有效阻隔四台并联发动机高空羽流回流的新型轻质、柔性整体防热结构,使二级尾舱内热流降低95%以上,改善了火箭二级尾舱的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喷管 高空羽流 CFD/DSMC 柔性整体防热
下载PDF
助推器头部跨音速脉动压力CFD数值仿真
8
作者 沈丹 苏虹 徐珊姝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计算大型捆绑火箭助推器头部的脉动压力,对直头锥、斜头锥2种典型助推器头部外形流场开展了流场仿真,获得了流场规律及脉动压力,重点模拟了激波/边界层干扰导致的分离流动及激波在附近物面的往复振荡现象,获得了脉动压力结果。研究表... 为计算大型捆绑火箭助推器头部的脉动压力,对直头锥、斜头锥2种典型助推器头部外形流场开展了流场仿真,获得了流场规律及脉动压力,重点模拟了激波/边界层干扰导致的分离流动及激波在附近物面的往复振荡现象,获得了脉动压力结果。研究表明:对于直头锥、斜头锥2种不同外形的助推器,最大均方根脉动压力系数出现的马赫数和量级均不同,与芯级干扰的程度也不同,但二者的能量都集中于低频,且随着马赫数的增大,跨音速效应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捆绑火箭 助推器头部 跨音速 脉动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