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溶时间对Ti-22Al-24Nb合金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峰 王克鲁 +3 位作者 鲁世强 许求喜 陈虚怀 万鹏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54,共6页
对Ti-22Al-24Nb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的固溶处理,采用拉伸试验和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测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固溶时间对Ti-22Al-24Nb合金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固溶时间处理后,合... 对Ti-22Al-24Nb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的固溶处理,采用拉伸试验和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测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固溶时间对Ti-22Al-24Nb合金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固溶时间处理后,合金断裂形式是解理断裂;随固溶时间的增加,合金断口的韧窝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强度先降低再升高,塑性和断裂韧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固溶120 min时,Ti-22Al-24Nb合金具有最佳的强韧性匹配,KIC达最大值为51.6 MPa·m^1/2,其抗拉强度为950 MPa,屈服强度为915 MPa,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分别为15.69%和4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2Al-24Nb合金 固溶时间 力学性能 断裂韧性
原文传递
时效对Ti-22Al-24Nb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2
作者 许求喜 王克鲁 +1 位作者 鲁世强 汪雨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研究了经1000℃/2h/WC(水冷)固溶处理的Ti-22A1-24Nb合金在不同时效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且进行了不同时效时间下组织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时效时间对显微组织中相的含量和尺寸的变化影响较为明显。随时效时间增至24h时,... 研究了经1000℃/2h/WC(水冷)固溶处理的Ti-22A1-24Nb合金在不同时效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且进行了不同时效时间下组织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时效时间对显微组织中相的含量和尺寸的变化影响较为明显。随时效时间增至24h时,部分晶粒发生了长大,且次生α2/O相长大明显,初生的α2相长大并等轴化。随时效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变化不明显。经780℃/20h/AC(空冷)时效处理后,合金常温力学性能提升较小,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提升至1022和950MPa,但塑性却大大降低至3%左右,随时效时问延长至24h,强度增加,塑性变化不大;合金高温力学性能为强度增加不明显,但塑性明显增加,其伸长率为20.27%,随时效时间延长至24h,合金的高温强度进一步增加,抗拉强度为1019MPa,屈服强度为977MPa,但高温塑性出现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2Al-24Nb合金 时效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大数据导论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应用
3
作者 贺宁 郭永洪 +1 位作者 毕嘉娜 许秋熹 《新一代信息技术》 2023年第18期13-19,共7页
大数据导论课程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探索适合大数据导论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在符合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的“三核心一导向”的指导思想下,教师从实际教学出发,从数字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到课程设... 大数据导论课程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探索适合大数据导论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在符合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的“三核心一导向”的指导思想下,教师从实际教学出发,从数字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到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全方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资源优化以及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与成果评估。教学团队则通过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方案、策略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应用。数字化转型为大数据导论课程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对教学方式、内容和评估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和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到各个实践领域和教学环节,教学方式、内容、评估等方面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数字化转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导论 数字化转型 教学应用 在线学习平台
下载PDF
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董建丽 吕小芹 +2 位作者 张晓梅 徐洪秋 周希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行PICC置管单侧乳腺癌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3组穿刺侧上肢外展角度分别设为45°、90°、160°,置管静... 目的探讨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行PICC置管单侧乳腺癌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3组穿刺侧上肢外展角度分别设为45°、90°、160°,置管静脉均选择健侧贵要静脉,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肘上置管,导管送入预定长度后,进行B超检查,如果在颈内静脉发现导管末端显影,即判定为颈内静脉异位。结果 45°组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率为7.14%(5例),90°组为8.57%(6例),160°组未发生异位;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两两比较,160°组与45°组、160°组和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组和9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90°和160°均可作为PICC的置管角度,可以不仅仅局限于90°,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置管角度,制订个性化的置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上肢 外展角度 颈内静脉异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