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纪冰冻圈――全球变化长尺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尚哲 赵井东 +4 位作者 王杰 许刘兵 崔建新 欧先交 谢金明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83,共9页
第四纪是以大冰期为标志的最新地质历史时期。这个大冰期的基本特征是轨道尺度的冰期-间冰期交替及亚轨道尺度的冰阶-间冰阶变化。现在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冰川只覆盖陆地面积的10%。而在冰期最盛时,冰川覆盖全球陆地面积的30%,冻土扩展... 第四纪是以大冰期为标志的最新地质历史时期。这个大冰期的基本特征是轨道尺度的冰期-间冰期交替及亚轨道尺度的冰阶-间冰阶变化。现在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冰川只覆盖陆地面积的10%。而在冰期最盛时,冰川覆盖全球陆地面积的30%,冻土扩展,气候干旱,风沙盛行,海平面降低130—150 m,植被向低纬度收缩10o以上,垂直带谱下移1000 m以上。冰期天文理论成功解释了冰期-间冰期循环周期问题,但还存在诸多挑战。第四纪也是古人类向现代人发展的时期。古人类诞生于东非,约200万年前曾向欧亚大陆有限扩散,但一直到了末次间冰期才大规模扩散;尤其在随后的末次冰期中,人类更是借助于大陆桥扩散到美洲和澳洲。新仙女木事件后,气候变暖,人类进入细石器时代并逐渐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发展深刻影响到了地球的自然进程,导致全球变暖,预示着一个“人类纪”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冻圈演变 人类发展
原文传递
藏东南波堆藏布江谷地古冰碛堰塞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金明 周尚哲 +2 位作者 许刘兵 杨太保 何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6-1318,共13页
藏东南作为青藏高原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河流堰塞-溃决洪水链式灾害频发地区。研究该区域古堰塞湖的形成与演化,对认识、评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有一套湖相沉积地层,通过地貌填图和光... 藏东南作为青藏高原内外动力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河流堰塞-溃决洪水链式灾害频发地区。研究该区域古堰塞湖的形成与演化,对认识、评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有一套湖相沉积地层,通过地貌填图和光释光测年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海因里希事件1(H1)以来波堆藏布江谷地可能发生了一期古堰塞湖事件。该古堰塞湖可能是由波堆藏布江侧蚀白玉沟沟口冰碛垄,致使冰碛物滑塌并阻江形成的,古湖的最大湖面面积约为18.8 km^(2),库容蓄水量约为0.13 km^(3)。该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可能介于H1~10 ka之间,其溃决时间可能在~6 ka之后,后期河流溯源侵蚀及下切作用形成了多级以湖相地层为基座的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冰碛堰塞湖 演化过程 波堆藏布江谷地 藏东南
下载PDF
藏东南波堆藏布江流域古乡冰期冰川重建 被引量:2
3
作者 覃长雄 许刘兵 +1 位作者 谢金明 周尚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4-734,共11页
“古乡冰期”是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作用中最具代表性的冰期之一,指代的是倒数第二次冰期,其命名依据来源于藏东南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于古乡一带的终碛-侧碛垄,已有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暴露测年结果显示其发生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6... “古乡冰期”是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作用中最具代表性的冰期之一,指代的是倒数第二次冰期,其命名依据来源于藏东南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于古乡一带的终碛-侧碛垄,已有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暴露测年结果显示其发生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6。然而,古乡冰期时波堆藏布江流域冰川作用范围、冰量及平衡线高度(ELA)等关键信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合冰川地貌野外考察、高清遥感影像/卫星照片及绝对数值年龄,对波堆藏布江流域古乡冰期时的冰川作用范围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高程模型,运用冰面纵剖面模型对波堆藏布江流域古乡冰期时古冰川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古乡冰期时流域内冰川的平均厚度约360 m,冰川总面积为2648 km^(2),体积约为953 km^(3),流域内的冰川覆盖率由古乡冰期时的63%缩减至现在的22.4%。此外,运用积累区面积比率(AAR)法和末端-源头高度比率(THAR)法对波堆藏布江流域现代和古乡冰期时的冰川平衡线高度进行了估算。其中,现代冰川ELA为4455 m,基于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的古冰面高程计算出古乡冰期时ELA为3871 m,比现代ELA低了584 m,古冰川ELA估算结果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乡冰期 波堆藏布江 冰川重建 平衡线高度 积累区面积比率 末端-源头高度比率
下载PDF
1987—2016年雀儿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欧健滨 许刘兵 蒲焘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8,共13页
深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型冰川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认识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有重要意义。根据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等数据提取了青藏高原东南部雀儿山地区1987—2016年期间多年... 深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型冰川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认识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有重要意义。根据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等数据提取了青藏高原东南部雀儿山地区1987—2016年期间多年的冰川边界,并对其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6年雀儿山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减小,变化率为(-1.69±0.87)%·a^(-1),为青藏高原众多山系中变化最大的之一。研究区冰川消融主要发生在规模<1km2的小型冰川及海拔5200m以下的冰川消融区,其中西南方向的冰川退缩速率最大。气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987—2016年雀儿山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58℃,平均升温速率为0.33℃·(10a)^(-1)。由于夏季平均气温与冰川变化过程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同期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测,夏季平均气温的上升是雀儿山地区冰川快速退缩的主因。此外,相对于单纯基于光谱特征提取冰川信息,结合地形阴影模拟数据进行遥感冰川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气候变化 雀儿山 冰川遥感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末次冰期早阶段冰川作用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金明 周尚哲 +1 位作者 许刘兵 杨太保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5-746,共12页
西藏东南部的“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是划分中国第四纪冰期的蓝本。其中,白玉冰期即末次冰期,分为早阶段和晚阶段,相对应的冰川沉积广泛分布于本区的波堆藏布谷地。已有的冰川数值年代结果显示,末次冰期晚阶段的冰川作用发生于海洋... 西藏东南部的“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是划分中国第四纪冰期的蓝本。其中,白玉冰期即末次冰期,分为早阶段和晚阶段,相对应的冰川沉积广泛分布于本区的波堆藏布谷地。已有的冰川数值年代结果显示,末次冰期晚阶段的冰川作用发生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2。然而,关于早阶段的冰进记录,目前却未有确切的年代学证据,此次冰川作用究竟发生于MIS 4还是MIS 3,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及野外地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光释光测年手段对波堆藏布谷地疑似形成于末次冰期早阶段的冰碛垄进行测年,年代结果介于(56.4±4.2)~(65.9±3.9)ka之间,相当于MIS 4。藏东南地区MIS 4冰期冰川作用年代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具有可比性,表明该阶段冰川作用发生的普遍性。通过对比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及亚洲季风区古气温与古降水指标记录,认为藏东南地区MIS 4冰期冰川作用可能是对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减弱及气温下降的响应,与季风降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南部 末次冰期早阶段 光释光测年 MIS 4冰期
下载PDF
青藏高原“MIS 4冰进”的^(10)Be地表暴露测年证据
6
作者 徐坤 许刘兵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403-1413,共11页
地貌地层证据及绝对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显著的冰川进退。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 4)作为末次冰期的一个冰阶,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大陆冰量增多、海平面下降,零星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少数几个山地... 地貌地层证据及绝对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显著的冰川进退。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 4)作为末次冰期的一个冰阶,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大陆冰量增多、海平面下降,零星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少数几个山地可能在MIS 4冷期出现冰川前进(本文统一用“MIS 4冰进”来指代冰川漂砾暴露测年数据落在MIS 4的冰川前进,但冰进过程本身不一定完全发生在MIS 4期间)。辽阔的青藏高原面上分布着无数高海拔山地,MIS 4冰进是否广泛存在于其他山地?冰川发育的时间过程又是如何?这些问题仍缺乏系统论述。本文统计并重新计算了青藏高原已发表的落在MIS 4及相近年代的冰川漂砾^(10)Be地表暴露年代,进一步运用P-CAAT方法对暴露年代进行细化分析,最终得到12组(即12个地点)落在MIS 4区间的暴露年代数据,这12个地点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中南部和西部地区,分析得到:(1)MIS 4时期,青藏高原西部、南部、东部与内部地区曾发生过冰川前进,冰进规模西部最大,南部其次,内部最小,可能主要与冰川补给量的多寡有关。(2)青藏高原MIS 4冰进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与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以及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迁移:MIS 5a至MIS 4早期,太阳辐射逐渐下降至最低值,同期CO_(2)浓度也显著降低,高原气温相应降低,同时,北半球高低纬间温度梯度增大,西风增强且位置南移,可能带来较多冬半年(固态)降水,冰川物质积累量增加,导致冰川前进;MIS 4中、晚期,随着夏季太阳辐射进一步增多及CO_(2)浓度的迅速上升,冰川开始快速退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MIS 4冰进 地表暴露年代 P-CAAT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