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州加速器集群装置及其未来发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红卫 徐瑚珊 +17 位作者 肖国青 夏佳文 杨建成 周小红 许怒 何源 马新文 杨磊 陈旭荣 唐晓东 赵永涛 孙志宇 王志光 胡正国 张军辉 马力祯 原有进 詹文龙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3-90,共18页
本文概述了基于粒子加速器的核物理研究主要的前沿方向和重要科学问题,分析了用于核物理研究的粒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 本文概述了基于粒子加速器的核物理研究主要的前沿方向和重要科学问题,分析了用于核物理研究的粒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和"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研究装置"(China Initiative Accelerator Driven System,CiADS)正在广东惠州建设.以HIAF和CiADS为基础,本文提出建设用于核物理及其交叉前沿研究的大型带电粒子加速器集群装置——高亮度电子-离子研究装置(Bright Electron and Ion Research Facility,BEIF).依托BEIF装置拟开展的核物理前沿研究方向包括原子核结构、核天体物理、核子结构、夸克物质相结构,以及基础物理若干重要前沿与核物理的交叉,如高离化态原子物理、重离子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等.BEIF是由多台超导直线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储存环、反应堆和各类大型实验探测器及实验终端等组成的大科学装置集群.BEIF计划分三期进行建设,建成后的装置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核物理和核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物理 带电粒子加速器 加速器集群 重离子束 束流强度 束流能量
原文传递
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计划 被引量:8
2
作者 曹须 常雷 +84 位作者 畅宁波 陈旭荣 陈卓俊 崔著钫 戴凌云 邓维天 丁明慧 龚畅 桂龙成 郭奉坤 韩成栋 何军 黄虹霞 黄银 Kaptari L P 李德民 李衡讷 李民祥 李学潜 梁羽铁 梁作堂 刘国明 刘杰 刘柳明 刘翔 罗晓峰 吕准 马伯强 马伏 马建平 马余刚 冒立军 Mezrag C 平加伦 秦思学 任航 Roberts C D 申国栋 史潮 宋勤涛 孙昊 王恩科 王凡 王倩 王荣 王睿儒 王涛峰 王伟 王晓玉 王晓云 吴佳俊 吴兴刚 肖博文 肖国青 谢聚军 谢亚平 邢宏喜 徐瑚珊 许怒 徐书生 鄢文标 闫文成 闫新虎 杨建成 杨一玻 杨智 姚德良 尹佩林 詹文龙 张建辉 张金龙 张鹏鸣 张肇西 张振宇 赵红卫 赵光达 赵强 赵宇翔 赵政国 郑亮 周剑 周详 周小蓉 邹冰松 邹丽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共59页
轻子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in China,EicC)建议书设想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基础上,升级质子束流为2... 轻子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in China,EicC)建议书设想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基础上,升级质子束流为20 GeV的极化束流,并建造2.8~5 GeV极化电子束流,从而实现质心系能量为15~20 GeV的双极化电子-离子对撞。EicC设计的亮度为(2~4)×10^33cm^-2·s^-1,质子束流极化率达到70%,电子束流极化率达到80%。该装置除了能提供极化轻离子束流(例如:氦-3)外,也可产生非极化重离子束流(碳-12~铀-238)。EicC将聚焦核子海夸克部分子结构、原子核物质结构与性质、奇特强子态三个方面的物理研究。高亮度、高精度的对撞机有助于精确地测量核子结构函数并对核子进行三维成像,揭示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原子核部分子分布包括核子短程关联以及原子核介质效应同样是该提案的重要科学目标;EicC能区接近重味夸克产生阈值,在研究重味强子谱方面拥有低背景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发现研究新的奇特强子态。质子质量起源问题也可以通过重味矢量介子的产生来研究。为了完成上述物理目标,我们将利用最先进的探测器技术建造接近全立体角覆盖的EicC对撞机谱仪。在准备EicC白皮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支持。EicC的物理与已有的实验和美国即将建设的EIC中的物理项目相互补充。EicC的建成及运行有望引领前沿的中高能核物理研究,使我国在加速器和探测器先进技术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核物理与强子物理以及相关科学领域提供大型综合实验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离子对撞机 核子结构 核子质量 奇特强子态 量子色动力学 螺旋度 横动量依赖部分子分布 广义部分子分布 深度虚康普顿散射 深度虚介子散射 能量回收型直线加速器 极化度 自旋旋转器 三维成像
原文传递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HIAF及CiADS建设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瑚珊 詹文龙 +7 位作者 肖国青 胡正国 杨建成 何源 王思成 盛丽娜 李大蓬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及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团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研究装置(CiADS)”正在广东省惠州市建设。HIAF拟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下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于2018年开工,建设周期7年,已全面进入批量加工与测试、进场...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加速器驱动的嬗变研究装置(CiADS)”正在广东省惠州市建设。HIAF拟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下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于2018年开工,建设周期7年,已全面进入批量加工与测试、进场安装与调试阶段;CiADS拟建成全球首个实现高功率耦合运行的兆瓦级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于2021年开工建设,建设周期6年,分阶段推进工程建设,强流直线加速器已开始逐步进场安装,高功率散裂靶样机研制完成,次临界反应堆正在进行工程设计。本文在之前介绍HIAF及CiADS项目专题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HIAF及CiADS项目科学及工程目标、工艺及土建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
原文传递
丰质子核^(29)S的β延迟γ衰变研究
4
作者 查思贤 李金海 +62 位作者 覃淑炼 常志芳 徐新星 孙立杰 刘嘉健 袁岑溪 林承键 李晓菁 李智焕 吴鸿毅 李朋杰 王建松 杨彦云 梁鹏飞 简豪 高雨枫 范锐 戴凡超 朱浩钒 王东玺 蓝乙华 马朋 段芳芳 高志浩 胡强 白真 马军兵 王建国 钟福鹏 武晨光 罗迪雯 蒋颖 刘洋 侯东升 李忍 马南茹 马维虎 石国柱 余功明 D.Patel 金树亚 王煜峰 余悦超 胡力元 王翔 臧宏亮 赵青青 杨磊 温培威 杨峰 贾会明 张高龙 潘敏 汪小雨 孙浩瀚 徐瑚珊 周小红 张玉虎 胡正国 王猛 陈若富 柳敏良 杨维青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7,共7页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的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上,使用由三块双面硅微条探测器及环绕它的五个高纯锗探测器组成的探测器阵列,对丰质子核^(29)S的延迟衰变性质展开研究。本次实验获得了^(29)S的半衰期,为183(4)ms。首次实现了^(29)...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的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上,使用由三块双面硅微条探测器及环绕它的五个高纯锗探测器组成的探测器阵列,对丰质子核^(29)S的延迟衰变性质展开研究。本次实验获得了^(29)S的半衰期,为183(4)ms。首次实现了^(29)S的延迟测量,准确地获得了4条射线,得到了通过衰变布居到子核^(29)P低激发态的衰变分支比,并由此建立了^(29)S的部分衰变纲图。基于实验数据,研究了^(29)S→^(29)P/^(29)Al→^(29)Si镜像衰变过程中的同位旋对称性破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质子核 Β衰变 半衰期 衰变纲图 镜像不对称性
原文传递
丰中子超重核研究原理性谱仪气体单元低温纯化系统的研制
5
作者 李金海 侯东升 +25 位作者 朱浩钒 范锐 徐新星 周小红 刘忠 李朋杰 王凯龙 刘嘉健 黄燃 简豪 高雨枫 戴凡超 查思贤 常志芳 覃淑炼 孔成 阎赫轩 徐浩维 尹国庆 王沛 张军辉 何源 王猛 孙志宇 胡正国 徐瑚珊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重锕系核弹靶组合的多核子转移反应可能是产生丰中子超重核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设计建造适用于多核子转移反应的丰中子超重核研究的原理性谱仪不仅可以为探索超重核稳定岛奠定技术、方法和装置基础,而且对研究多核子转移反应机制有重要意... 重锕系核弹靶组合的多核子转移反应可能是产生丰中子超重核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设计建造适用于多核子转移反应的丰中子超重核研究的原理性谱仪不仅可以为探索超重核稳定岛奠定技术、方法和装置基础,而且对研究多核子转移反应机制有重要意义。丰中子超重核研究原理性谱仪中的气体单元需要持续不断的高纯度氦气,以停阻多核子转移反应产物并将降能后的离子引出到后续的实验装置。主要介绍新研制的丰中子超重核研究原理性谱仪气体单元低温纯化系统,此系统主要为气体单元提供可循环的高纯度氦气。经实验测定,低温纯化系统可以将99%的氦气纯化到99.999%以上,结合化学纯化单元,纯化后的氦气满足气体单元对高纯度氦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子转移反应 气体单元 低温纯化系统 高纯度氦气
原文传递
缺中子核素101In低位同核异能态的首次观测
6
作者 刘君豪 张玉虎 +20 位作者 邢元明 徐星 帅鹏 王猛 涂小林 张鹏 曾奇 陈瑞九 陈相成 付超义 李宏福 孙铭泽 颜鑫亮 高丙水 杨建成 原有进 Yu.A.Litvinov K.Blaum S.Naimi 周小红 徐瑚珊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上,用初级束流112Sn35+轰击了靶厚约10 mm的Be靶,产生了101In的基态和低位同核异能态。这些实验产生的碎片每25 s经过放射性束流线RIBLL2的筛选后注入到实验环CSRe中,利用飞行时间探测器测量离...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上,用初级束流112Sn35+轰击了靶厚约10 mm的Be靶,产生了101In的基态和低位同核异能态。这些实验产生的碎片每25 s经过放射性束流线RIBLL2的筛选后注入到实验环CSRe中,利用飞行时间探测器测量离子在CSRe中的回旋周期。在此次实验中,磁场晃动会导致离子在环内的循环周期发生改变,传统的离子鉴别方法难以完成大部分离子的鉴别。通过发展和运用单次注入离子鉴别这一新的离子鉴别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磁场晃动对于离子鉴别的影响,并清楚地将101In基态和低位同核异能态鉴别出来,从而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101In的低位同核异能态。实验得到的激发能与理论外推值在112 keV的误差范围内一致,其低位同核异能态的寿命大于20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FL-CSR 等时性质量谱仪 单次注入离子鉴别 原子核质量测量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观察
7
作者 徐志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4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进行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该院接收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数表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实验组于产后1个月进行康复护理,参考组于产后3个月...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进行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该院接收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数表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实验组于产后1个月进行康复护理,参考组于产后3个月进行康复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情况.结果通过康复护理,实验组产妇盆底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参考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尿失禁发生概率明显较参考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期间给予产妇早起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有助于加速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不同时间 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