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年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晓敏 杨宁 +2 位作者 彭雅雯 黄英 徐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00-904,共5页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尽管具有一定自限性,但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因此,近年来此问题引起了麻醉医师的关注。目的综述防治POST的药物和非...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尽管具有一定自限性,但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因此,近年来此问题引起了麻醉医师的关注。目的综述防治POST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以期为降低POST的发生率提供参考。内容对目前国内外常见的药物(利多可因、甾体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他)和非药物方法(套囊管理、管芯应用、气管导管软化)进行综述。趋向对于防治POST的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降低POST发生率,完善麻醉管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预防
原文传递
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的特征与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怿 戎嘉余 +6 位作者 唐鹏 黄冰 张小乐 徐洪河 刘锋 蒋青 汪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40,共23页
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指早古生代地层与上覆地层之间的接触界面;这是华南地质发展史上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之一,综合研究其分布特征对探讨华南大地构造的演变,特别是广西运动进程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基础性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华南14省... 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指早古生代地层与上覆地层之间的接触界面;这是华南地质发展史上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之一,综合研究其分布特征对探讨华南大地构造的演变,特别是广西运动进程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基础性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华南14省及1直辖市、115县的126条穿越该地层界面剖面的研究,揭示出其界面上、下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出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接触关系有3大类: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并以该界面上、下地层的时间和分布特征为依据,划分为3个分布区.在华南全区,在大时间尺度上,广西运动是一次长历程的地质作用,体现在虽然各地发生、发展、结束时间和后续推进过程略有差异,但大体的时间相近;它最先发生于晚奥陶世珠江区,到达扬子区的时间大约晚了10Ma;发展的高点在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期;结束的时间从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晚期开始,呈现为一个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的强力推进过程.华南广西运动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雪峰-九岭山以东和以南地区地质作用较为强烈,界面为角度不整合,体现了陆内造山运动的形式;以西和以北地区地质作用相对平和,界面为平行不整合,以反复、多幕的升降运动为特征.广西运动的动力源问题甚为复杂,文章提出导致华南广西运动发生的动力源是多源和多方向的,正是由于不同的块体从不同的方向大致在晚奥陶世凯迪期间对华夏块体的挤压作用,广西运动在华南广大地区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 生物地层 广西运动 大地构造意义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近500年沙尘暴活动及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爽 徐海 +10 位作者 蓝江湖 Yonaton GOLDSMITh Adi TORFSTEIN 张贵林 张金 宋云平 周慷恩 谭亮成 徐胜 Xiaomei xu Yehouda ENZEL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3-794,共12页
由于缺乏可靠的、长时间、高分辨率沙尘暴地质记录,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历史及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澄清.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岱海准确定年的沉积物粗粒度组分(>63μm)重建了中国北方过去~500年沙尘暴活动历史.高分辨率数据显示岱海地区沙尘暴... 由于缺乏可靠的、长时间、高分辨率沙尘暴地质记录,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历史及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澄清.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岱海准确定年的沉积物粗粒度组分(>63μm)重建了中国北方过去~500年沙尘暴活动历史.高分辨率数据显示岱海地区沙尘暴频发期主要集中在AD1520~1580、AD1610~1720、AD1870~2000三个阶段.该区的沙尘暴活动与其他典型的历史资料及地质档案所记录的中国北方沙尘暴事件基本同步,且尘暴事件频发期大致对应于寒冷时段.我们认为受温度变化调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强度变化以及西风强度变化可能是沙尘暴活动的主控因素.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尽管沙尘暴活动在近代全球变暖时期呈系统性增强,但在该时段内却呈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近现代沙尘暴活动的增强可能与因人类活动增强而导致的粉尘供应量增加有关,而该时段内沙尘暴减弱趋势可能与近现代全球变暖导致的平均风速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岱海 温度 风速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泥盆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郄文昆 梁昆 +9 位作者 郭文 高彪 宋俊俊 陈波 黄璞 乔丽 徐洪河 陈吉涛 孙语聪 张以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8-1090,共33页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泥盆系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化石丰富,记录着北半球古亚洲洋的持续消减和南半球原特提斯洋向古特提斯洋转变的关键过程,对阐明这一时期的全球古地理格局、板块运动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南天山(洋)缝合带和龙木...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泥盆系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化石丰富,记录着北半球古亚洲洋的持续消减和南半球原特提斯洋向古特提斯洋转变的关键过程,对阐明这一时期的全球古地理格局、板块运动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南天山(洋)缝合带和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洋)缝合带两侧的地块分属不同沉积体系和生物古地理区系,指示该洋盆具有显著的构造古地理分隔意义,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主支洋盆,以此为界泥盆系可以划分为天山型、特提斯型和冈瓦纳型三种类型.本文主要基于近年来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泥盆纪地层古生物的研究进展,分别提供最新的综合地层格架,并结合沉积物源分析和生物群特征对比进行古地理重建,为探讨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各个块体的早期地质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奠定基础.基于碎屑锆石物源分析和生物古地理研究,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保山地块、南羌塘地块、北羌塘地块、思茅地块、腾冲地块和华南板块沉积物源与印度板块具有亲缘性,而拉萨地块与澳大利亚板块具有亲缘性,且可能位于华南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之间.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华南板块可能已经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来,代表着金沙江-哀牢山洋的打开.中泥盆世,古特提斯洋洋中脊快速扩张,对应着全球海平面上升、碳酸盐岩台地的广泛分布和泥盆纪海水锶同位素的最低值.晚泥盆世古特提斯洋已达到相当规模,最终导致古特提斯缝合带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硅质岩大量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古特提斯洋 综合地层 生物群 物源分析 古地理
原文传递
颈椎间孔射频复合激素注射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云 陈辉 +3 位作者 季锋 李秀娟 许华 熊源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23-826,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颈椎间孔外口射频热凝复合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老年CSR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T组)、对照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颈椎间孔外口射频热凝复合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老年CSR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T组)、对照组(C组)。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病变颈椎间孔外口靶点穿刺。穿刺到位后,T组行射频热凝(55℃60s,60℃120s,65℃60s)+消炎镇痛液(配方:0.2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10mg+碘海醇共4ml)注射治疗,注射后即刻行颈段CT扫描,观察药液分布范围;C组单纯行消炎镇痛液(配方:0.2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10mg+无菌生理盐水共4ml)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以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结束后6个月临床疗效以及评价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观察术中有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有无麻木、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无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T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5%,C组优良率4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颈椎间孔外口射频热凝联合激素注射治疗老年CSR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射频 老年人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科学规划植树造林把握森林碳汇对“碳中和”战略的服务窗口期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浩 岳超 朴世龙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10-3014,共5页
1引言.森林固碳在现阶段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中起主导作用,每年能抵消约26%的人为碳排放(Pan等,2011).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逐渐增强,多国政府宣布了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且把提升森林碳汇作为实现“碳中和”... 1引言.森林固碳在现阶段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中起主导作用,每年能抵消约26%的人为碳排放(Pan等,2011).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逐渐增强,多国政府宣布了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且把提升森林碳汇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Grassi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中和 植树造林 碳排放 窗口期 主导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固碳
原文传递
CMIP5和CMIP6气候模式中平流层极涡春季最后增温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景高 刘泽萱 +2 位作者 徐海明 任荣彩 金大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50,共19页
本文系统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和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南、北半球平流层极区春季发生的致使极涡最后崩溃的增温事件(SFW)的模拟能力.平均而言, CMIP5/6模式能够再现南、北半球SFW爆发过程的主要特征,但... 本文系统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和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南、北半球平流层极区春季发生的致使极涡最后崩溃的增温事件(SFW)的模拟能力.平均而言, CMIP5/6模式能够再现南、北半球SFW爆发过程的主要特征,但模式中南、北半球SFW的爆发时间较观测分别偏晚7天和9天,且模式中SFW事件的强度为观测中的50~70%.与CMIP5相比, CMIP6模式对北半球SFW的模拟能力有显著提升,但这不是体现在CMIP6中北半球SFW爆发时间较CMIP5显著偏早,而主要表现在CMIP6模式中的SFW爆发前对应更为剧烈的平流层行星波活动,以及SFW爆发时间的年际变率更强、更接近观测.与北半球不同, CMIP6模式对南半球SFW事件的模拟能力与CMIP5大致相当,其在SFW爆发早晚以及爆发前平流层行星波活动强度方面的模拟能力稍弱于CMIP5模式.此外, CMIP6高顶模式对南、北半球SFW事件的模拟能力优于低顶模式.在北半球,高顶模式对SFW爆发前后平流层高纬地区纬向风场的强度以及SFW爆发前平流层行星波活动的模拟较低顶模式有显著提升.在南半球,高顶模式模拟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其模拟的SFW的爆发时间比低顶模式显著提前11天,与观测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最后增温事件 CMIP5/6模式 历史试验数据 南、北半球
原文传递
石笋多指标记录揭示的山东中部森林采伐历史 被引量:4
8
作者 谭亮成 刘文 +12 位作者 王甜莉 程鹏 臧婧杰 王曦谦 马乐 李东 蓝江湖 艾思本 程海 徐海 艾莉 高永利 蔡演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3-1654,共12页
评估历史时期人为因素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世环境变化,对改进植被-气候模型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来自山东中部黄巢洞的一支石笋进行了高精度230Th和AMS14C测年,以及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和微量元素(Mg/Ca、Sr/Ca... 评估历史时期人为因素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世环境变化,对改进植被-气候模型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来自山东中部黄巢洞的一支石笋进行了高精度230Th和AMS14C测年,以及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和微量元素(Mg/Ca、Sr/Ca)分析.测年结果显示石笋生长时段为174BC^AD1810,其中在AD638~1102存在沉积间断.石笋δ18O和微量元素变化的一致性表明它们共同受到降雨的影响,是指示当地降雨变化的可靠指标.石笋δ13C所记录的百年尺度植被变化在15世纪之前与当地降雨和温度变化吻合的很好,说明主要受气候因素控制;其变化范围在-9.6‰和-6.3‰之间,指示这一时期的主导植被类型为C3植物.而在15世纪之后,石笋δ13C值呈持续变重趋势,在400年内由-7.7‰升高到-1.6‰,这种显著异常变化并不能用气候导致的植被变化来解释,而与同期山东地区人口和耕地的急剧增加一致.因此,文章认为自15世纪开始,山东中部地区不断增强的森林采伐和土地垦殖活动影响了当地山区的植被,并在16~18世纪严重破坏甚至清除了当地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堆积物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 森林采伐 人类活动 15世纪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坐骨棘入路脉冲射频治疗阴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季锋 周书转 +2 位作者 陈辉 熊源长 许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32-835,876,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坐骨棘入路阴部神经阻滞成功率和脉冲射频治疗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的有效性。方法采用Nantes诊断标准,共人组20例诊断为PN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7岁),在超...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坐骨棘入路阴部神经阻滞成功率和脉冲射频治疗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的有效性。方法采用Nantes诊断标准,共人组20例诊断为PN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7岁),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坐骨棘人路经皮穿刺至阴部内动脉附近,在感觉及运动测试覆盖治疗靶区满意后行脉冲射频治疗。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定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共18例患者完成随访,18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脉冲射频治疗7d后疼痛(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并且疗效稳定持续至治疗后6个月,且这些患者在治疗后7、14d的坐位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治疗后7d与治疗后14d的坐位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脉冲射频治疗PN是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阴部神经痛 超声引导 坐骨棘
原文传递
苏鲁造山带威海泥质麻粒岩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三叠纪流体改造的独居石记录
10
作者 熊志武 续海金 +1 位作者 王攀 章军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4-905,共22页
独居石是苏鲁造山带威海地区出露的泥质麻粒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副矿物,也是用来探究麻粒岩变质演化的有力工具.威海地区的泥质麻粒岩呈透镜体状不协调地产出于花岗质片麻岩中.透镜体从核部到边部,岩性逐渐变化,依次为:未变形的粗粒泥质... 独居石是苏鲁造山带威海地区出露的泥质麻粒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副矿物,也是用来探究麻粒岩变质演化的有力工具.威海地区的泥质麻粒岩呈透镜体状不协调地产出于花岗质片麻岩中.透镜体从核部到边部,岩性逐渐变化,依次为:未变形的粗粒泥质麻粒岩、面理化的细粒泥质麻粒岩、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和混合岩化麻粒岩.透镜体的核部保存有麻粒岩相峰期变质矿物组合:石榴石+斜长石(反条纹长石)+石英+矽线石+黑云母,以及副矿物金红石、锆石和独居石.而透镜体的边部则出现受流体改造形成的退变质组合.为了揭示该泥质麻粒岩透镜体的变质演化过程,文章对其中的独居石矿物进行了BSE成图、U-Pb定年和微量元素成分的综合研究.未变形的粗粒泥质麻粒岩中独居石只记录了古元古代的年龄(1832±7)Ma (n=40),而其他三种岩石中的独居石则记录有古元古代继承年龄和三叠纪新生年龄.例如,混合岩中的独居石U-Pb定年结果给出(1818±10)Ma的上交点年龄、(211±22)Ma (n=56)的下交点年龄以及(223.8±2.9)Ma的三叠纪谐和年龄.在微量元素特征上,古元古代独居石具有强烈HREE和Y的亏损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表明这些独居石是和石榴石及长石在麻粒岩相条件下同期生长的.而在三叠纪流体改造过程中,独居石边部获得Th和Si元素而释放出U、HREE、Y和P,该过程使得三叠纪增生独居石具有更高的HREE和Y含量、低的Th和U的含量及相对低的Th/U比值.因此,泥质麻粒岩中的独居石记录了古元古代的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和三叠纪的流体改造过程.威海地区泥质麻粒岩在构造属性上可能属于华北克拉通,在三叠纪的大陆碰撞过程中被卷入苏鲁造山带,并在之后折返过程中受到了流体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麻粒岩 独居石 古元古代 三叠纪 苏鲁造山带
原文传递
城轨车辆关键部件状态修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可安 戴计生 徐海龙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推动城轨车辆牵引传动系统的维修模式从"计划修""故障修"到"状态修"的变革转型,提出了城轨车辆状态修车地一体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FORESEE智能运维...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推动城轨车辆牵引传动系统的维修模式从"计划修""故障修"到"状态修"的变革转型,提出了城轨车辆状态修车地一体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FORESEE智能运维平台。重点围绕牵引电机、变流器、高压部、走行部等关键部件,提出一系列最大化利用已有控制信号的多信息融合在线故障检测与状态评估方法,以及结合退化原理模型和大数据挖掘的关键部件寿命预测技术,相关技术已得到应用验证,可实现车载设备的主动式精准维修,保障城轨车辆的运行安全和提高检修维护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状态修 FORESEE智能运维平台 状态评估 寿命预测
下载PDF
中国泥盆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郄文昆 马学平 +6 位作者 徐洪河 乔丽 梁昆 郭文 宋俊俊 陈波 卢建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8,共24页
国际泥盆系标准年代地层单位7个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于1996年已全部确立,目前迫切需要开展"后层型"精细地层对比研究.中国高精度泥盆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的建立对实现全球不同古地理背景下沉积记录的精细对比... 国际泥盆系标准年代地层单位7个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于1996年已全部确立,目前迫切需要开展"后层型"精细地层对比研究.中国高精度泥盆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的建立对实现全球不同古地理背景下沉积记录的精细对比和理解这一关键转折期生物与气候环境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泥盆纪年代地层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华南及邻区研究程度较高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格架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碳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的研究成果,首次建立中国泥盆纪综合地层框架,为实现区域地层高精度的划分与对比奠定坚实基础.目前,中国泥盆纪天文旋回地层和高精度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的研究比较薄弱,是今后中国泥盆纪年代地层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年代地层 生物地层 碳同位素地层 事件地层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二叠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树忠 张以春 +6 位作者 袁东勋 徐海鹏 琚琦 张华 郑全锋 罗茂 侯章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5-1170,共46页
二叠纪是青藏高原各块体演化的关键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当时横跨南北半球统一的泛大陆演化到了鼎盛阶段,阻断了全球东西向的赤道暖流的同时,在泛大陆的东侧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特提斯洋暖池,是古-... 二叠纪是青藏高原各块体演化的关键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当时横跨南北半球统一的泛大陆演化到了鼎盛阶段,阻断了全球东西向的赤道暖流的同时,在泛大陆的东侧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特提斯洋暖池,是古-中生代之交生物与环境演变的引擎.青藏高原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化石丰富,从南到北由于跨越不同的纬度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特提斯带当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印度板块北缘,整个二叠纪沉积含有典型的冈瓦纳冷水型生物群;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灰岩外来体时代集中在瓜德鲁普世(Guadalupian,中二叠世)中、晚期至早三叠世,古生物地理与喜马拉雅特提斯带有显著差异,最有可能为新特提斯洋中的海山型沉积.基墨里(Cimmerian)微地块群在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早期阿瑟尔期-萨克马尔期(Asselian-Sakmarian)全部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均发育冰海相沉积及冈瓦纳型冷水生物群.乌拉尔世中期(约290~280Ma)基墨里微地块群由于印度板块北缘Panjal Traps等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与冈瓦纳大陆裂解,并以不同的速度向北漂移.可以分为两个条带,由南羌塘、保山和Sibuma地块组成的北基墨里微地块群漂移速度较快,在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就已经出现大量碳酸盐岩沉积和暖水生物群,因此,它们最先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并进入低纬度暖水区域;而由拉萨、腾冲和Irrawaddy地块组成的南基墨里微地块群,漂移速度相对较慢,在空谷(Kungurian)晚期才开始出现大规模碳酸盐岩沉积,并延续至乐平世(Lopingian,晚二叠世),瓜德鲁普世和乐平世地层中含暖水生物为主的动物群,因此,这些地块至少在空谷晚期已经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离,裂解时间稍晚于北基墨里微地块群;这种沉积和古生物地理的时空演变差异性表明乌拉尔世的裂解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 生物群 古地理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34、CD123、CD3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丹丹 徐慧 +3 位作者 凌晗 李亚红 康玉国 彭剑雄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8年第10期604-608,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34、CD123、CD3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64例AML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分型.根据CD34、CD38、CD123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成阳性组与阴性组...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34、CD123、CD3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64例AML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分型.根据CD34、CD38、CD123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成阳性组与阴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骨髓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例AML患者中,CD34阳性102例,阳性率62.2%;CD123阳性126例,阳性率76.8%;CD38阳性144例,阳性率88.3%.各项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4、CD38、CD123表达率与微小残留病发生率、疾病完全缓解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CD34、CD123、CD38是AML检测的有效标志物,其表达可作为细胞成熟度的判断标志,有利于AML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CD34 CD123 CD38
原文传递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老石旦矿火区探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根银 任强 +2 位作者 齐黎明 徐会军 周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了预防老石旦矿16401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现象,利用预先埋设在工作面巷道中的光纤传感系统对空气流动规律、氧气浓度分布以及采空区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根据预先设定的FLUENT软件数学模型构建速度场云图、O2浓度场云图以... 为了预防老石旦矿16401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现象,利用预先埋设在工作面巷道中的光纤传感系统对空气流动规律、氧气浓度分布以及采空区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根据预先设定的FLUENT软件数学模型构建速度场云图、O2浓度场云图以及温度场云图,并经过建立模型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判定16401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准确范围:距离推进工作面0~54m范围为散热带,54~88m为氧化自燃带,超过88m进入到窒息带,所测得数据为老石旦煤矿16401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措施的可行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火区探测 数值模拟 老石旦煤矿
下载PDF
小干扰RNA沉默同源盒基因B9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浩 沈馨 +1 位作者 吴鼎 孙晓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同源盒基因B9(HOXB9)基因对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调控。方法将HOXB9siRNA、negative control(NC)siRNA通过Silentfect转染至PC3和DU145细胞株将细胞分为两组(si-HOXB9组和si...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同源盒基因B9(HOXB9)基因对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调控。方法将HOXB9siRNA、negative control(NC)siRNA通过Silentfect转染至PC3和DU145细胞株将细胞分为两组(si-HOXB9组和si-NC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OXB9基因表达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细胞株(PC3、DU145)转染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分子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HOXB9siRNA后,PC3和DU145细胞内HOXB9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3:si-HOXB9组(0.440±0.007)对比si-NC组(0.858±0.024,P=0.001);DU145:si-HOXB9组(0.480±0.009)对比si-NC组(0.960±0.014,P=0.001)。两细胞株si-HOXB9组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较其si-NC组明显降低,E-cadherin则显著升高。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显示转染后两细胞株的侵袭(P=0.005、0.002)和迁移(P=0.001、0.001)能力明显减弱。结论HOXB9siRNA能特异性下调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中HOXB9的表达,并降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M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盒基因B9 前列腺癌 RNA干扰 上皮-间充质转化 侵袭 迁移
原文传递
JAK/STAT3抑制剂对创伤性休克致兔肾损伤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学磊 柳云恩 +8 位作者 佟周 佟昌慈 张玉彪 施琳 丛培芳 史秀云 刘颖 金红旭 侯明晓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JAK/STAT3抑制剂AG490对创伤性休克致兔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AG490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AG490治疗组兔建立创伤性休克致肾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 目的探讨JAK/STAT3抑制剂AG490对创伤性休克致兔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AG490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AG490治疗组兔建立创伤性休克致肾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中STAT3、Kim-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肌酐与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AG490治疗组肌酐与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脏组织中STAT3、TGF-β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AG490治疗组STAT3、TGF-β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STAT3抑制剂可能通过TGF-β1来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创伤性休克肾损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肾损伤 JAK/STAT3信号通路 TGF-Β1 AG490
下载PDF
中国全球变化国家基础研究计划(2011-2020)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冠华 葛全胜 +2 位作者 方修琦 杨林生 程邦波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7年第1期16-26,139-149,共22页
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从之前的各部委各自立项,逐步过渡到国家统一协调部署。本文分"十二五"和"十三五"介绍了2011年以来中国实施全球变化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的主要进展。"十二五"(2011-2015年... 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从之前的各部委各自立项,逐步过渡到国家统一协调部署。本文分"十二五"和"十三五"介绍了2011年以来中国实施全球变化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的主要进展。"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批准实施了62个项目,总经费人民币15.26亿元。"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果包括:(1)在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全球变化的事实、过程和机理;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全球变化的影响及适应;综合观测和数据集成;地球系统模式等;(2)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3)有力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4)基础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中国全球变化国家基础研究计划更名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与应对"重点专项,并根据国家需求和国际进展,将研究任务调整为5个方向:(1)全球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2)全球变化事实、关键过程和动力学机制;(3)地球系统模式研发、预测和预估;(4)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5)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研究。其中2016年已批准实施29个项目,资助经费人民币5.7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球变化 基础研究计划 “十二五” “十三五”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数据共享新的里程碑——在“2017年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与共享大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冠华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8年第1期7-8,138-139,共4页
我来参加这个会议是前两天才定下来的,今天只是一个发言。但是有这样一个机会,对我来讲是很荣幸的,也很高兴。我想就《全球变化数据学报》的出版和这之前科学数据的出版上网这件事,向中国科学院、向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向刘闯同志个人表... 我来参加这个会议是前两天才定下来的,今天只是一个发言。但是有这样一个机会,对我来讲是很荣幸的,也很高兴。我想就《全球变化数据学报》的出版和这之前科学数据的出版上网这件事,向中国科学院、向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向刘闯同志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表示深深地感谢!我觉得这件事情应当说在数据共享这个问题上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式的事件,因为它对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对于促进数据的共享,都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共享 中国科学院 数据出版 科学数据 变化数据 全球变化科学 新的里程碑
原文传递
混播比例对热研2号柱花草和假臭草早期生长竞争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雪枫 王坚 徐圳鋆 《杂草学报》 2017年第2期46-54,共9页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与假臭草早期生长的竞争关系、探索假臭草替代控制的途径和管理策略,设置总株数为8株,设5种柱花草与假臭草混播比例(8∶0、6∶2、4∶4、2∶6、0∶8)进行盆栽试验,对各混播比例下2种植物在浇水频率为1次/2 d时的生长...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与假臭草早期生长的竞争关系、探索假臭草替代控制的途径和管理策略,设置总株数为8株,设5种柱花草与假臭草混播比例(8∶0、6∶2、4∶4、2∶6、0∶8)进行盆栽试验,对各混播比例下2种植物在浇水频率为1次/2 d时的生长情况和相对竞争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播种时相比,随着柱花草混播株数的减少,柱花草单株总生物量、生物量分配、茎叶生物量质量分数、株高、根长和生长速度均逐渐降低,而生物量根冠比、根生物量质量分数均逐渐增大,假臭草的各对应指标则相反。混播状态下2种植物的相对产量总和均显著小于1(P<0.05),柱花草在其株数较多(混播比例为6∶2)时的相对竞争力比假臭草强,相对产量是假臭草的1.58倍,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可使假臭草的生长速度峰值减小并推迟其出现时间,资源分配策略为优先进行地上部茎叶扩展和地下部伸长生长,随着混播株数减少柱花草的相对竞争能力显著降低(P<0.05)。因此,利用热研2号柱花草替代控制假臭草的基本条件为采取措施确保柱花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成株比例大于1∶1,最好达到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假臭草 生长竞争能力 混播比例 生物量分配 替代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