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尺度各向异性与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对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滔 李闽 +2 位作者 荆雪琪 肖文联 崔庆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借助微CT扫描实验,建立致密砂岩的三维数字岩心,定量评价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分布非均质性;采用四参数随机生成算法,构建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多孔介质模型,同时运用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分析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尺度各向... 借助微CT扫描实验,建立致密砂岩的三维数字岩心,定量评价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分布非均质性;采用四参数随机生成算法,构建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多孔介质模型,同时运用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分析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孔隙分布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对岩心渗透率的微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孔隙形态复杂,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孔隙分布非均质性显著,各向异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影响多孔介质中孔隙长轴的取向性及流体流动路径,沿各向异性因子大的方向迂曲度小、流体流动消耗能量小,迂曲度与各向异性的强相关是各向异性影响渗透率的根本原因;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表现为迂曲度与比表面积的共同作用,比表面积与迂曲度的乘积与非均质性呈明显负相关,孔隙分布非均质性越强,乘积值越小,渗透率越大;复杂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与迂曲度满足乘幂关系式,拟合精度较高,可用于岩心渗透率的近似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尺度各向异性 孔隙分布 比表面积 迂曲度 渗透率 影响机理
下载PDF
页岩带压渗吸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文联 张骏强 +2 位作者 杜洋 赵金洲 赵哲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8,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页岩气储层岩石中压裂液等外来流体的影响,选择四川某页岩气藏岩样完成了不带压和带压下渗吸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带压自发渗吸过程中,岩样的T2谱曲线峰值增加、两翼扩展,从单峰特征变成了双峰特征,表明页岩... 为进一步认识页岩气储层岩石中压裂液等外来流体的影响,选择四川某页岩气藏岩样完成了不带压和带压下渗吸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带压自发渗吸过程中,岩样的T2谱曲线峰值增加、两翼扩展,从单峰特征变成了双峰特征,表明页岩岩样中的渗吸量随时间的增加不断地增加,并形成了新的孔缝系统,这与扫描电镜实验观察的渗吸前后孔隙结构变化结果一致。带压渗吸过程中,岩样的T2谱曲线表现为单峰特征,且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当卸载应力后完成不带压自发渗吸实验时,岩样的T2曲线表现出了与之前不带压自发渗吸实验观察一致的结果,这说明岩样上作用的应力影响页岩的渗吸特征。因此,在页岩渗吸实验评价及应用中应考虑应力敏感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吸 应力敏感性 核磁共振 页岩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类型储集层水驱油特征实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文联 杨玉斌 +7 位作者 李闽 李农 尤靖茜 赵金洲 郑玲丽 周克明 任吉田 王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7-816,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微观可视化水驱油实验和柱塞岩心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揭示不同类型储集层水驱油过程中原油赋存状态、动用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分析孔隙结构和驱替压力对水驱油... 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微观可视化水驱油实验和柱塞岩心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揭示不同类型储集层水驱油过程中原油赋存状态、动用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分析孔隙结构和驱替压力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束缚水状态下,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原油主要赋存于中—大孔隙,而小孔隙和中等孔隙是特低渗透储集层和超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原油的主要分布空间。水驱油过程中,3类储集层岩心优先动用中—大孔隙中的原油;随着储集层岩心渗透率的逐渐降低,水驱前缘依次表现出均匀驱替、网状驱替和指状驱替,且驱油效率依次降低。水驱油结束后,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剩余油主要分布于中等孔隙,且以膜状和角状的分散相为主;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储集层岩心中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小孔隙,且以分散相和绕流形成的连续相为主。低渗透岩心具有较高的稳定驱油效率,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岩心驱油效率较低,且随着驱替压力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图14表1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特征 原油赋存状态 剩余油分布 核磁共振 驱替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页岩油润湿性及其对原油动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文联 杨玉斌 +5 位作者 黄矗 谢启超 陈小东 曹润荣 郑玲丽 任吉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为了识别和评价页岩油储层岩石润湿性,深化其对储层原油动用程度的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233地区页岩油储层岩样为研究对象,开展完全饱和水及束缚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测试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自吸法润湿性实验,建立... 为了识别和评价页岩油储层岩石润湿性,深化其对储层原油动用程度的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233地区页岩油储层岩样为研究对象,开展完全饱和水及束缚水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测试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自吸法润湿性实验,建立基于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评价润湿性的基本方法,进而选择平行岩样开展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水驱油实验,分析评价润湿性对水驱油过程中原油动用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驱水后(即束缚水状态),水相与孔喉壁面的作用力明显减小,其在孔喉空间中表现出自由流体状态下的体弛豫特征,因此岩样的润湿性表现为油湿,这与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自吸法润湿性实验评价结果一致。由此可见,通过对比不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能够评价岩样的润湿性;岩样在水驱油过程中主要动用的是中-大孔喉中的原油,小孔喉中原油的动用效果较差。当增加注入水毛细管数的同时减弱储层岩石的油湿特性,小孔喉的动用效果可明显提升。因此注水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注入水毛细管数和储层岩石的润湿性,进而提高页岩储层的水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润湿性 自吸法 核磁共振T_(1)-T_(2)二维图谱 原油动用程度
下载PDF
丹凤场气田致密砂岩气水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玉斌 肖文联 +5 位作者 韩建 苟玲 李闽 周克明 欧阳沐鲲 陈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2期356-364,共9页
为了认识驱替压差对不同类型储层气相渗流能力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储层的合理开采压力,以丹风场气田须家河组主力储层Ⅱ类和Ⅲ类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两类储层致密岩样在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气驱水实验,分析了驱替压差... 为了认识驱替压差对不同类型储层气相渗流能力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储层的合理开采压力,以丹风场气田须家河组主力储层Ⅱ类和Ⅲ类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两类储层致密岩样在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气驱水实验,分析了驱替压差对两类储层气相流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替压差对Ⅱ类和Ⅲ类储层岩样中气相流动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Ⅱ类储层岩样中气相流动特征主要受驱替压差的影响,驱替压差越大,气相流动能力越强,且主要影响小孔喉中的流动能力;Ⅲ类储层岩样中气相流动特征不仅受驱替压差影响,而且还受储层的孔隙结构约束,当驱替压差与储层毛管压力相接近时气相流动能力最强。因此,对于丹凤场气田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在开采时应采用最佳生产压力使气相流动处于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流动 核磁共振 微观孔隙结构 致密气 须家河组
下载PDF
非线性应力作用下裂缝砂岩应力敏感性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绪钢 周涌沂 +2 位作者 张骏强 肖文联 任席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5,共9页
为了实现和评价变围压应力敏感实验关系转换为变内压应力敏感实验的等效关系,进而获取储层岩石渗透率与地层压力的关系,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针对含微裂缝和人造裂缝的致密砂岩开展了变围压应力敏感实验、变内压应力敏感实验和特殊应力... 为了实现和评价变围压应力敏感实验关系转换为变内压应力敏感实验的等效关系,进而获取储层岩石渗透率与地层压力的关系,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针对含微裂缝和人造裂缝的致密砂岩开展了变围压应力敏感实验、变内压应力敏感实验和特殊应力敏感实验;基于变围压实验数据,结合有效应力方程计算得到了实验岩样的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并与实验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渗透率大于实验直接测定的渗透率,这种差异源于气体滑脱效应;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方程计算的无因次渗透率小于对应变内压实验测定的无因次渗透率;基于非线性有效应力方程计算的无因次渗透率与对应变内压实验的无因次渗透率一致。有效应力和气体滑脱效应影响地层条件下渗透率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 非线性 应力敏感 人造裂缝 微裂缝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233区长7页岩油注伴生气原油动用特征实验 被引量:5
7
作者 肖文联 任吉田 +4 位作者 王磊飞 陈波 李杰 杨玉斌 郑玲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10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西233区长7段是中国典型的页岩油储层之一,生产初期依靠准自然能量生产,产量递减较快、采收率低。针对该区具有较为丰富的伴生气资源,选择代表性的页岩油储层岩样,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完成了注伴生气的驱替实验和吞吐...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西233区长7段是中国典型的页岩油储层之一,生产初期依靠准自然能量生产,产量递减较快、采收率低。针对该区具有较为丰富的伴生气资源,选择代表性的页岩油储层岩样,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完成了注伴生气的驱替实验和吞吐实验。结果表明,在注伴生气驱油过程中,岩样采收率低于43%,主要动用了中大孔隙中的原油,微小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较低;相对完全饱和油岩样,含束缚水岩样的采收率更低;岩石孔隙非均质性、比表面积和束缚水影响注伴生气驱油的采收率。在注伴生气吞吐采油过程中,岩样采收率高于44%,原油也主要从中大孔隙中采出,且相对于注伴生气驱油实验,吞吐采油过程中各级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更高;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周期采收率逐渐降低,吞吐效果趋于稳定;吞吐压力越高,吞吐采油越多,采收率越高。研究证实高于地层压力的注伴生气吞吐更能提高西233区长7页岩油储层原油的采收率,建议研究区采用超前注气吞吐的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伴生气 吞吐压力 气驱油 微观结构 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双组份裂缝岩石非线性有效应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文联 任席瑶 +3 位作者 赵金洲 李闽 郑玲丽 杨玉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34-5043,共10页
为认识黏土矿物和裂缝对岩石有效应力的影响,提出了双组份裂缝岩石椭圆模型.同时,将双组份裂缝岩石椭圆模型等效为共聚焦的椭圆岩石环与椭圆黏土环的叠加;基于复变函数和保角变换,分别得到了黏土环内椭圆长半轴和短半轴与压力间的关系式... 为认识黏土矿物和裂缝对岩石有效应力的影响,提出了双组份裂缝岩石椭圆模型.同时,将双组份裂缝岩石椭圆模型等效为共聚焦的椭圆岩石环与椭圆黏土环的叠加;基于复变函数和保角变换,分别得到了黏土环内椭圆长半轴和短半轴与压力间的关系式.进而结合椭圆孔渗透率计算式和岩石有效应力表达式,计算与分析了岩石孔隙度、黏土矿物含量、硬度比以及椭圆孔截面纵横比等参数对有效应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岩石中不含黏土矿物时,有效应力系数随纵横比的减小而增大,且小于1.0,这与Bernabé的观点一致.当岩石中含有易于压缩的黏土矿物,且纵横比为1.0(孔隙截面为圆形)时,有效应力系数随硬度比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甚至远大于1.0,这与Al-Wardy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当纵横比小于1.0时,有效应力系数表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硬度比的增大而增大——甚至远大于1.0,而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纵横比对有效应力系数的影响受黏土矿物含量大小的影响.易于压缩组分和裂缝的存在使得岩石有效应力系数变化特征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裂缝岩石 有效应力 椭圆模型 复变函数
下载PDF
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滔 肖文联 +2 位作者 李闽 王颖 任奕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为深入分析岩样孔隙结构、润湿性与水驱流动特征及驱油效率的关系,基于砂岩微观水驱油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水驱油流动特征,同时对实验岩样进行微CT扫描,获取其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与岩样孔隙性质等价的孔隙网络模型,结合铸体薄片与环境扫... 为深入分析岩样孔隙结构、润湿性与水驱流动特征及驱油效率的关系,基于砂岩微观水驱油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水驱油流动特征,同时对实验岩样进行微CT扫描,获取其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与岩样孔隙性质等价的孔隙网络模型,结合铸体薄片与环境扫描电镜鉴定结果及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定量分析实验砂岩的孔隙结构差异,并运用建立的砂岩孔隙网络模型模拟不同润湿性下水驱油过程。结果表明:孔隙结构是影响砂岩水驱油流动特征的主要因素;孔隙均质性越好,砂岩越易表现出网状—均匀驱替特征,反之砂岩则越易表现为树枝状驱替特征,指状型驱替砂岩居于两者之间;中性润湿模型的驱油效率高于水湿模型,水湿模型的驱油效率高于油湿模型。该研究可为制订合理的生产、增产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驱流动特征 微观模型 网络模型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污水回注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绪钢 周涌沂 +1 位作者 张骏强 肖文联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2,127,I0007,共5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污水回注对大牛地气田储层岩石性质的影响,明确影响回注液进入回注层岩石能力的主要因素,参照现行储层岩石敏感性评价实验行业标准,完成了大牛地气田两个回注层致密岩心的敏感性实验与固相损害实验。基于微观实验发现上... 为了进一步认识污水回注对大牛地气田储层岩石性质的影响,明确影响回注液进入回注层岩石能力的主要因素,参照现行储层岩石敏感性评价实验行业标准,完成了大牛地气田两个回注层致密岩心的敏感性实验与固相损害实验。基于微观实验发现上石盒子组回注层岩心较为致密,表现出弱速敏、中等碱敏、无酸敏与弱水敏特性;而延长组回注层岩心发育溶蚀孔和粒间孔,表现出弱速敏、中等碱敏、强酸敏与中等水敏特性,原因在于胶结的黏土矿物不一样,前者以伊利石为主,而后者以伊/蒙混层为主。此外,两个回注层岩心都表现出较强的固相损害程度,这与环境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的岩心在污水作用过程中出现了微粒堵塞现象一致,建议实施污水回注时控制固相悬浮物。研究成果为大牛地气田矿场污水有效回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污水 回注 渗透率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