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付建宇 毕红英 +4 位作者 夏云松 方慧 刘旭 唐艳 王迪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分析危重症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常规检测指标与患者新发房颤的相关性以及诱发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发生房颤的患者,根据既... 目的分析危重症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常规检测指标与患者新发房颤的相关性以及诱发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发生房颤的患者,根据既往是否存在房颤(包括持续性、阵发性或永久性房颤)将患者分为新发房颤组和既往房颤组;另外选择同期无房颤病史、无新发房颤的ICU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无房颤组)。分析3组患者一般流行病学特征,房颤发生后(新发房颤组)或入ICU后(既往房颤组、无房颤组)48 h内血生化、凝血等相关指标;比较新发房颤组房颤发生前48 h内与无房颤组入ICU后48 h内实验室指标最差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指标与危重症患者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房颤患者179例,占同期ICU收治患者的10.70%(179/1673);男性106例,女性73例;年龄(71.73±23.22)岁;新发房颤75例,发生率为4.48%(75/1673),28 d病死率为45.33%(34/75)。新发房颤组(75例)、既往房颤组(104例)、无房颤组(75例)间患者年龄、心血管疾病史、心力衰竭(心衰)史等方面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比较,新发房颤组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更高,肌钙蛋白、血钠、血钙、降钙素原水平更高,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长,具有更高的ICU住院费用和总住院费用。与无房颤组比较,新发房颤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比例更高,房颤发生后24 h血管活性药物累积用量更高,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更多,具有更高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血肌酐、血乳酸水平,更低的前白蛋白、氧合指数和血钾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心房颤动 医院发生率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糖相关指标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夏云松 刘旭 +4 位作者 毕红英 付建宇 方慧 唐艳 王迪芬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316-1320,1332,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血糖、血糖波动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3例符合标准的重症病人72 h内的血糖值,分别统计平均血糖(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绝对血糖改变值(MAG)、血糖不稳定指数(GLI),根据28 d患者预后将...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血糖、血糖波动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3例符合标准的重症病人72 h内的血糖值,分别统计平均血糖(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绝对血糖改变值(MAG)、血糖不稳定指数(GLI),根据28 d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糖相关指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和血糖相关指标对患者28 d预后的判断价值;根据GLI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患者28 d病死率的差异;以MEAN为标准,从高到低将患者分成M1、M2、M3组,比较各组患者28 d病死率、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MEAN、SD、CV、MAG、GLI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CV、MAG、GLI的AUC高于APACHEⅡ评分及MEAN的AUC(P<0.05);GLI更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0.05);与M2和M3组患者比较,M1组患者有更高的血糖波动指标、更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更高的28 d病死率(P<0.05);M1、M2和M3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糖 血糖不稳定指数 血糖标准差 血糖变异系数 平均绝对血糖改变值 重症患者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风力机涡流发生器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夏云松 谭剑锋 +1 位作者 韩水 高金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2-1500,共9页
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法细化涡流发生器参数,确定试验方案,仿真计算风力机的推力和转矩,获得试验数据.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构建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性能模型,通过计算气动性能模型预测值与仿真值... 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法细化涡流发生器参数,确定试验方案,仿真计算风力机的推力和转矩,获得试验数据.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构建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性能模型,通过计算气动性能模型预测值与仿真值的误差与均方根,验证气动性能模型的可靠性;耦合鱼群算法和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气动性能模型,建立风力机涡流发生器优化方法,对涡流发生器高度、长度和安装角度进行迭代求解,实现涡流发生器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涡流发生器方案,涡流发生器优化后的风力机叶片截面流动分离得到有效抑制和延迟,表面流体分离现象得到改善,风力机功率提升1.711%,推力下降0.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鱼群算法 涡流发生器 风力机功率
下载PDF
频发药源性长程恶性心律失常病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龚晨晨 方慧 +3 位作者 毕红英 夏云松 唐艳 王迪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6-747,共2页
恶性心律失常是极其危重的一种疾病状态,但由药物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一般在停止使用药物后能逐渐缓解.现报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7日收治的1例由睦诺酮类药物所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以... 恶性心律失常是极其危重的一种疾病状态,但由药物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一般在停止使用药物后能逐渐缓解.现报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7日收治的1例由睦诺酮类药物所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以期为类似疾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及提醒重症医学科(ICU)医生使用睦诺酮类药物时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恶性心律失常 抗菌药物 药源性
下载PDF
BS330与AR350两种吸附柱对高胆红素血症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夏云松 付建宇 +5 位作者 刘旭 毕红英 陈林林 董奇 唐艳 王迪芬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59-962,972,共5页
目的:探讨BS330与AR350两种吸附柱对高胆红素血症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同期收治的使用吸附柱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44例,根据患者使用吸附柱情况分为BS330组及AR350组,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及预后... 目的:探讨BS330与AR350两种吸附柱对高胆红素血症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同期收治的使用吸附柱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44例,根据患者使用吸附柱情况分为BS330组及AR350组,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及预后资料;于治疗前及吸附治疗后30 min采集患者全血,检测总胆红素(TBL)、直接胆红素(DBL)、间接胆红素(IDBL)、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胆汁酸(TBA)及血小板(PLT),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下降率。结果:2组患者男女构成比、年龄、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TBL、DBL、IDBL、AST、ALT、TBA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AR350组IDB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BL、DBL、IDBL、ALT、AST及PLT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330组患者TBA下降率明显高于AR3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330与AR350对高胆红素血症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但BS330型降低胆汁酸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人工 胆红素吸附柱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重症患者 肝功能障碍
下载PDF
混合流动控制对风机叶片气动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高金娥 韩水 +2 位作者 谭剑锋 史瑞鹏 夏云松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针对风力机叶片失速会降低风力机输出功率的问题,文章首先基于Fluent软件建立了NREL Phase Ⅵ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计算风速为13 m/s时风力机叶片截面压力系数及功率特性,并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的准确... 针对风力机叶片失速会降低风力机输出功率的问题,文章首先基于Fluent软件建立了NREL Phase Ⅵ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计算风速为13 m/s时风力机叶片截面压力系数及功率特性,并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将主动射流和涡流发生器(VGs)耦合到风力机叶片上,发现随射流孔宽度和涡流发生器高度的增加,风力机功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最后,建立混合流动控制的风力机气动分析模型,研究射流与VGs弦向间距及后缘VGs高度对风力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间距为0.3C(C为翼型弦长)时,风力机输出功率达到最高,相比于射流单一控制,增幅为6.61%;当后缘VGs高度为15 mm时,混合式流动控制的效果最佳,风机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失速 射流 涡流发生器 混合流动控制 功率特性
下载PDF
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斜向布局多目标优化
7
作者 雍天 谭剑锋 +2 位作者 邢肖兵 杨宇霄 夏云松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法确定涡流发生器斜向布局参数和试验方案,耦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和滑移网格技术计算风力机的推力和扭矩,并耦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建立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斜向布局气动性能模型。通过5组测... 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法确定涡流发生器斜向布局参数和试验方案,耦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和滑移网格技术计算风力机的推力和扭矩,并耦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建立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斜向布局气动性能模型。通过5组测试算例,建立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斜向布局气动性能模型,气动性能模型预测值和模拟仿真值的误差与均方根均较小,表明气动模型的准确性较高。耦合多目标遗传算法,构建风力机涡流发生器斜向布局多目标优化方法,开展风力机涡流发生器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涡流发生器方案,优化后的涡流发生器诱导涡的最大涡量增大10.47%,风力机叶片截面流动分离得到有效抑制,风力机功率提升9.963%,而推力仅增大1.864%,风力机气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多目标遗传算法 涡流发生器 斜向布局 气动性能 风力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