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来自与金成矿有关地质单元金含量的约束
1
作者 胡文萱 宋明春 +5 位作者 李杰 董磊磊 赵润芊 张亮亮 李健 白天慧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1-797,共17页
胶东是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金矿找矿和成矿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对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科学合理地解释金矿床相对于各类围岩高达万倍的Au富集,通过系统采集胶东地区未遭受矿化蚀变的晚中生代花岗岩... 胶东是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金矿找矿和成矿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对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科学合理地解释金矿床相对于各类围岩高达万倍的Au富集,通过系统采集胶东地区未遭受矿化蚀变的晚中生代花岗岩和早前寒武纪变质岩样品,对其进行了Au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97件花岗岩Au含量平均值为0.31×10^(-9),其中玲珑型、郭家岭型和伟德山型花岗岩的Au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5×10^(-9)、0.28×10^(-9)和0.35×10^(-9),397件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的Au含量平均值为1.05×10^(-9),总体与地壳中Au元素丰度和华北板块中Au含量平均值接近或偏低,但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Au含量是晚中生代花岗岩中的3.39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胶东地区不存在Au异常富集的源区或矿源岩(层),巨量金的成矿物质源自古老变质基底在晚中生代的部分熔融,在下地壳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的过程中,在超高温环境中约70%以上的金以类似“熔炼”的方式析出,并产生了贫金花岗岩。成矿前与岩浆活动相关的流体有利于Au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成矿期及其后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流体的化学平衡,为金的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胶东金矿 晚中生代 贫金花岗岩 部分熔融
下载PDF
油源对比微量元素新指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景坤 曹剑 +5 位作者 施春华 胡文瑄 王小林 姚素平 唐勇 向宝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7-1265,共19页
油源对比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是油气地球化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碱湖含油气系统为例,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对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 油源对比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是油气地球化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碱湖含油气系统为例,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对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和系统对比,发现检出的33个常见微量元素中,过渡族金属元素(Ti、V、Cr、Ni、Cu、Zn、Mn和Zr)、碱土金属元素(Sr和Ba)和非金属元素(B和As)在烃源岩与原油间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展示出油源对比和示踪意义,但由源到油,元素含量下降0.3~1141倍,差异富集特征显著,表明不能直接简单应用于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微量元素从源到油的差异富集主要受控于微量元素以有机络(螯)合物或无机盐离子形式在有机质成烃演化与成藏过程中的动态分配.Ni和部分V以N–Ni/V键合于卟啉化合物,受油气运移影响小,相对稳定;大部分V以难溶矿物相赋存,油气初次运移时优先富集于烃源岩;Cr、Cu和Zn与有机酸中O/S原子络合,但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化学键容易破裂;Mn、Zr、Ti、Sr和Ba主要以矿物相赋存于烃源岩中,在油气运移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易受油-岩相互作用发生离子交换;B以矿物相赋存于烃源岩中,但在初次运移时易与有机酸络合且受二次运移影响有限;As主要以砷化物或砷酸根离子赋存,受二次运移影响较大.据此,Ni、V、B、Cr、Cu、Zn和As具有较好的示踪意义,形成了4组参数:Ni含量进行油源对比、V/Ni和Ni/B示踪初次运移、Cr–Cu+Zn–As三端元图示踪二次运移.油气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复杂,可在深入剖析后遴选有效参数应用于油气示踪,是经典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示踪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有机络(螯)合物 碱湖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离散元法在混合机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扬 唐玉荣 +2 位作者 郑文轩 胡芸莎 兰海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传统的混合机设计依赖前人的经验,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达不到预期的混合效果。为此,介绍了优化设计混合机的新技术离散单元法。离散单元法被广泛应用于模拟研究不同类型混合机内颗粒运动规律和混合机理,已成为混合机参数优化与结构设计... 传统的混合机设计依赖前人的经验,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达不到预期的混合效果。为此,介绍了优化设计混合机的新技术离散单元法。离散单元法被广泛应用于模拟研究不同类型混合机内颗粒运动规律和混合机理,已成为混合机参数优化与结构设计的有效方法,但颗粒混合过程非常复杂,混合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文章重点阐述了离散元法应用在容器回转型混合机、容器固定型混合机和复合型混合机上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机 离散单元法 混合机理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