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方法的比较及MALBAC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雅馨 喇永富 +4 位作者 狄冉 刘秋月 胡文萍 王翔宇 储明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0-631,共12页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是指在单细胞水平对全基因组进行扩增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分离的单个细胞的微量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高覆盖率的完整的基因组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用于揭示细胞异质性。目前,WGA方...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是指在单细胞水平对全基因组进行扩增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分离的单个细胞的微量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高覆盖率的完整的基因组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用于揭示细胞异质性。目前,WGA方法主要包括引物延伸预扩增(primer extension preamplification PCR,PEP-PCR)、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d PCR,DOP-PCR)、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MALBAC)等。本文对不同的单细胞WGA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扩增效率进行评价和比较,包括基因组覆盖度、均一性、重现性、SNV(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和CNV(copy number variants)检测力等。综合对比不同单细胞WGA方法后发现,MALBAC的扩增均一性最高、等位基因脱扣率最低、重现性最好,且对于CNV和SNV的检测效果最好。本文还阐述了MALBAC技术在人类单精子减数重组、非整倍体分析以及人类卵细胞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MALBAC DOP-PCR MDA 单细胞
下载PDF
绵羊季节性繁殖分子机制及休情季节诱导绵羊发情配种技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青 刘秋月 +5 位作者 王翔宇 胡文萍 李春艳 贺小云 储明星 狄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9-377,共9页
季节性繁殖是限制绵羊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季节性繁殖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是提高绵羊休情季节发情配种率的前提。研究发现,长光照与短光照条件下绵羊季节性繁殖通路中出现一系列相关信号分子变化及细胞形态学改变。基于季节性繁殖分子机... 季节性繁殖是限制绵羊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季节性繁殖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是提高绵羊休情季节发情配种率的前提。研究发现,长光照与短光照条件下绵羊季节性繁殖通路中出现一系列相关信号分子变化及细胞形态学改变。基于季节性繁殖分子机制,研究者已研发出若干休情季节诱导母羊发情配种的技术或方法。本文从季节性繁殖分子机制方面总结了上述光照信号分子及垂体和下丘脑组织中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特征,及休情季节诱导母羊发情配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利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能够提高休情季节配种率的绿色高效的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季节性繁殖 光照信号分子 休情期 人工调控
下载PDF
单分子层分子晶体与器件
3
作者 刘洁 胡文平 江浪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4期1474-1477,共4页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are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s for bottom-up construction of organic electronics,which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research interest in molecular electronics.However,structural defects and ...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are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s for bottom-up construction of organic electronics,which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research interest in molecular electronics.However,structural defects and insufficient intermolecular coupling in SAMs result in low mobilities(10-5–10-2 cm2 V-1 s-1)in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1],and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SAM-OFET achieved limited success.As a unique type of SAMs,monolayer molecular crystals(MMCs)(Fig.1a),featured by monolayer-molecular thickness and longrange ordered in-plane molecular packing,are expected to combine high-transparency and ultra-flexibility of SAMs with singlecrystal na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OFETs.In the past decade,various approaches for preparing MMCs have been developed,and impressive optoelectronic performance has been realized in MMC-devices and MMC-based heterostructures,such as OFETs,OFET-based sensors,photodiodes,logic circuits,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晶体 单分子层 OPTOELECTRONIC
原文传递
光电催化海水分解制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冀宁 曹爽 +1 位作者 胡文平 朴玲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6-1385,共10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阳光将水分解,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可再生的氢气燃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海水是地球上最丰富且易获取的自然资源,利用光电催化海水分解制氢成为目前解决实际能源问题和缓...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阳光将水分解,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可再生的氢气燃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海水是地球上最丰富且易获取的自然资源,利用光电催化海水分解制氢成为目前解决实际能源问题和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理想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目前为止探索过光电催化分解海水制取氢气的研究工作,对研究内容和机理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光电催化海水制氢这一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催化 海水分解 氢气 光电极
原文传递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电催化中的成就,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增强 王聪勇 +3 位作者 李俊俊 朱亚廷 张志成 胡文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137,共14页
开发用于各种能量转化过程的新型催化剂对于满足绿色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至关重要。由于其具有可调节的晶体结构,显著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稳定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化学能量转换领域,比如CO_(2)还原反应、N_(2)还原反... 开发用于各种能量转化过程的新型催化剂对于满足绿色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至关重要。由于其具有可调节的晶体结构,显著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稳定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化学能量转换领域,比如CO_(2)还原反应、N_(2)还原反应、析氧反应、析氢反应和氧还原反应。更重要的是,MOFs具有可调节的化学环境、孔径和孔隙率,这些性质将促进反应物在多孔网络中的扩散,从而改善其电催化性能。但是,由于高的电荷转移能垒和受限的自由载流子,大多数MOFs展示了差的导电性,阻碍了其多样化应用。在先前的报道中,MOFs常被用作多孔基质来限制纳米颗粒生长或经退火处理作为共掺杂电催化剂。而导电MOFs不仅结合了传统MOFs的优点,还具有电子导电性和高电催化活性,使其无需退火处理就可以通过电子或离子途径实现导电,从而极大提高了电催化性能,这有助于拓宽其在电化学能源领域或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在一些催化反应中,导电MOFs的催化活性甚至超过了商业化的RuO_(2)催化剂或Pt基催化剂。本文主要总结了构建导电MOFs的机制,并概述了其合成方法,如水/溶剂热合成和界面辅助合成。此外,本文阐述了导电MOFs在电催化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导电MOFs的形态和结构可改变底物与MOFs之间的界面接触,从而影响其催化性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系统的合成策略,在未来可以根据各种电催化反应的需求设计合成更多的导电MOFs。高性能的导电MOF基催化剂将有望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 电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氮还原反应 析氧反应 析氢反应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用于低能耗人工视觉系统的具有互补光调制和低功耗的双极突触有机/无机异质结晶体管
6
作者 刘常飞 高昌松 +5 位作者 黄伟龙 连敏锐 许晨晖 陈惠鹏 郭太良 胡文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00-1508,共9页
光电突触晶体管将光传感和突触功能集成到单个器件中,在视觉信息采集、识别、记忆和处理的神经形态计算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现有光电突触的权重更新主要是基于光刺激和电刺激分别调节突触的兴奋和抑制.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器件的处理速... 光电突触晶体管将光传感和突触功能集成到单个器件中,在视觉信息采集、识别、记忆和处理的神经形态计算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现有光电突触的权重更新主要是基于光刺激和电刺激分别调节突触的兴奋和抑制.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器件的处理速度和应用场景.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双极突触有机/无机异质结晶体管(BSOIHT),可以有效地模拟光刺激下的双向(兴奋/抑制)突触行为.此外,通过优化电极接触位置以及电极材料,晶体管的载流子注入得到了显著改善,使得突触事件功耗降至2.4 fJ.此外,采用BSOIHT构建的神经形态视觉系统,有效地促进了图像预处理,将识别准确率从44.93%大幅提高到87.01%.这为构建低能耗的人工视觉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electric synaptic transistor artificial vision system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ipolar heterojunction transistor
原文传递
具有稳定阈值开关特性的全印刷IGZO忆阻器阵列用于人工伤害感受器
7
作者 彭文鸿 刘常飞 +5 位作者 许晨辉 覃琮尧 秦宁浦 陈惠鹏 郭太良 胡文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61-2670,共10页
人工感知系统的大规模制备与图案化对实现仿生系统至关重要.传统工艺的图案化受限于掩膜版,难以大规模制备.喷墨打印技术的无掩膜图案化制备能力十分适配目前大规模制备的需求.然而,在器件的制造上,打印技术往往局限于制造简单的器件或... 人工感知系统的大规模制备与图案化对实现仿生系统至关重要.传统工艺的图案化受限于掩膜版,难以大规模制备.喷墨打印技术的无掩膜图案化制备能力十分适配目前大规模制备的需求.然而,在器件的制造上,打印技术往往局限于制造简单的器件或在复杂器件中制备图案化的有源层.在此,我们实现全喷墨打印IGZO忆阻器阵列用于模拟伤害感受器.通过在全金属氧化物的ITO/IGZO/ITO忆阻器中加入一层Ag,实现了稳定的阈值切换特性,大的电流开关比(10~5),10~4次循环扫描的出色开关耐久性和良好的空间均匀性.我们分析了器件基于Ag导电丝的传导方式和LIF特性,如积累爆发、自泄露等,证明了忆阻器作为人工神经元的潜力.最后,我们利用该器件稳定的阈值切换特性,成功实现了人工伤害感受器,包括阈值、松弛、无适应和敏化.我们的工作证明了喷墨打印技术在实现仿生系统中拥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技术 有源层 忆阻器 人工神经元 图案化 金属氧化物 循环扫描 感知系统
原文传递
通过应变工程提高有机半导体的迁移率
8
作者 汪兆锋 武显硕 +7 位作者 杨书院 姚佳荣 沈贤锋 高丕超 姚惜梦 曾东 李荣金 胡文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65-671,共7页
有机半导体(OSCs)是推动柔性电子发展的关键.然而,其应用一直受到其较低迁移率的阻碍.虽然分子工程和器件工程可以提高OSC迁移率,但近年来进展几乎停滞不前.本研究揭示了有机半导体在应变下的层数依赖电荷输运特性,并通过应变工程可大... 有机半导体(OSCs)是推动柔性电子发展的关键.然而,其应用一直受到其较低迁移率的阻碍.虽然分子工程和器件工程可以提高OSC迁移率,但近年来进展几乎停滞不前.本研究揭示了有机半导体在应变下的层数依赖电荷输运特性,并通过应变工程可大幅提高其迁移率.施加应变可以减小分子间π-π间距并减少电子-声子散射,从而提高电荷输运效率.我们观察到应变因子和材料厚度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较薄的晶体具有较高的应变因子.使用分子级薄的二维分子晶体,我们观察到迁移率显著提高了58%.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提高有机半导体的迁移率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molecular crystal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BILITY strain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基于碳电极的分子电子器件
9
作者 薛俊红 纪璇 +3 位作者 陈聪 丁小海 于曦 胡文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基于分子的电子器件以分子的本征电子结构为器件单元,在分子水平上构筑电子器件,是跨越分子电荷传递机制研究的理想实验平台,也为在微纳尺度上实现新型功能电子器件提供了新颖的策略。实现微纳电极间隙及稳定的电极-分子的连接是开发重... 基于分子的电子器件以分子的本征电子结构为器件单元,在分子水平上构筑电子器件,是跨越分子电荷传递机制研究的理想实验平台,也为在微纳尺度上实现新型功能电子器件提供了新颖的策略。实现微纳电极间隙及稳定的电极-分子的连接是开发重现性高的分子器件的关键。碳材料因其化学稳定性高、表面化学丰富而在分子器件的构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回顾了以碳作为电极构筑分子器件的研究状况,讨论了碳材料在分子器件构筑中稳定性高、成本低和可量产等突出优势以及在大面积分子器件和单分子器件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展示了以碳电极构筑的分子开关、分子整流等功能分子器件以及分子-电子传输构效关系等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最后分析了目前基于碳基分子器件研究面临的挑战,对碳电极-分子界面的化学连接、基于碳电极的分子器件的功能化以及未来分子器件的集成化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子学 碳电极材料 单分子电子器件 大面积分子电子器件
原文传递
高拉伸高迁移率半导体纳米纤维共混薄膜应用于完全可拉伸有机晶体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邬福明 刘忆旋 +3 位作者 张鋆 李湘湘 杨辉 胡文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891-1898,共8页
可拉伸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是有机集成电路和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可拉伸有机半导体是实现高迁移率可拉伸OFETs的核心材料.目前实现高迁移率高拉伸聚合物半导体仍面临挑战.在此,我们通过混合聚合物半导体和弹性体,制备... 可拉伸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是有机集成电路和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可拉伸有机半导体是实现高迁移率可拉伸OFETs的核心材料.目前实现高迁移率高拉伸聚合物半导体仍面临挑战.在此,我们通过混合聚合物半导体和弹性体,制备了高迁移率可拉伸的半导体共混薄膜.通过纳米限域效应,聚合物形成独特的纳米纤维.半导体薄膜具有低结晶度和高聚集度,因此该纤维共混薄膜具有高迁移率和高拉伸性.我们制备的完全可拉伸的有机晶体管在0%和100%应变下空穴迁移率分别为2.74和2.53 m^(2)V^(-1)s^(-1).即使在150%应变下,可拉伸晶体管的迁移率也高达1.57 cm^(2)V^(-1)s^(-1).可拉伸晶体管在30%应变下的1000个拉伸/释放周期中表现出了高的机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MOBILITY stretchable semiconductors NANOFIBERS organic transistors
原文传递
表面自由能对二维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佳荣 孙玲杰 +7 位作者 肖彦玲 刘金雨 揭建胜 刘旭影 杨方旭 孙雅静 李荣金 胡文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511-1517,共7页
二维分子晶体是一类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兴材料.然而,由于人们对决定二维结晶的因素知之甚少,二维分子晶体的生长极具挑战.我们研究了有机半导体的二维结晶和表面自由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表面自由能各向异性因子来衡量二维结晶趋... 二维分子晶体是一类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兴材料.然而,由于人们对决定二维结晶的因素知之甚少,二维分子晶体的生长极具挑战.我们研究了有机半导体的二维结晶和表面自由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表面自由能各向异性因子来衡量二维结晶趋势的设想.以两个BTBT衍生物为例,我们发现具有大的g因子的分子有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的二维结晶趋势.这项工作为合理设计可二维结晶的有机半导体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由能 有机半导体 分子晶体 各向异性因子 新兴材料 G因子 外界条件 光电性能
原文传递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稳定性瓶颈:从失稳机制到解决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忆男 王中武 +2 位作者 陈小松 李立强 胡文平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4期1469-1473,共5页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are highly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critical drive components in next-generation flexible and lightweight electronics.In recent years,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perform...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are highly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critical drive components in next-generation flexible and lightweight electronics.In recent years,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performance and process of OFETs;reports of mobilities greater than 10 cm2 V-1 s-1 alongside large-area fabrication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and numerous proof-ofconcept application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1,2].With these advances,OFETs are finding their way from a research hotspot to an attractive technology entering the emerging markets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such as flexible displays,sensor arrays,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and wearables.However,the stability issues remain a bottleneck in the progress of OFETs towards a mainstream technology due to intrinsic nature of organic molecular crystals.In future days,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govern the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onal stabilities of OFETs in complicated practical applications,and providing corresponding stability improvement strategies,will be formidable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ATTRACTIVE PROOF
原文传递
可控掺杂双极性半导体聚合物应用于简化构筑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逻辑电路
13
作者 杨佳鑫 陈胜楠 +9 位作者 刘情情 王永帅 苗扎根 任晓辰 胡袁源 张光杰 董焕丽 乔雅丽 宋延林 胡文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436-2444,共9页
有机电子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简单地构筑高性能逻辑电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双极性有机半导体,特别是双极性共轭聚合物,在制备可溶液印刷、低成本和大面积的有机电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本征双极性聚合物的窄带隙导致其电流开关比低... 有机电子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简单地构筑高性能逻辑电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双极性有机半导体,特别是双极性共轭聚合物,在制备可溶液印刷、低成本和大面积的有机电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本征双极性聚合物的窄带隙导致其电流开关比低(通常为10~2-10~3),阻碍了输出信号的高精度和抗干扰性,而这是潜在逻辑电路应用的关键要求.本文中,基于可控掺杂的工艺,本征平衡双极性聚合物实现了准单极传输特性,其p沟道和n沟道薄膜晶体管的电流开关比均显著提高至10~5-10~7.此外,可控掺杂的有机逻辑电路如非门、或非门、与非门通过直写印刷技术构建,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高达150的增益值和68%的信号噪声容限以及快速响应.本工作通过掺杂策略显著地提高了双极性材料的开关比,可为双极性材料在印刷集成电路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电路 薄膜晶体管 有机半导体 与非门 增益值 极性聚合物 双极性 噪声容限
原文传递
制造具有高机械稳定性的柔性突触晶体管的一般策略
14
作者 庄冰泳 汪秀梅 +5 位作者 安传斌 王聪勇 刘璐健 陈惠鹏 郭太良 胡文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812-2821,共10页
柔性有机突触晶体管(FOSTs)由于其灵活性、生物相容性、易于加工和低复杂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FOSTs很难在满足装置变形要求的同时保持其突触性质的机械稳定性.在此,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弯曲变形对FOSTs的突触性能(即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柔性有机突触晶体管(FOSTs)由于其灵活性、生物相容性、易于加工和低复杂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FOSTs很难在满足装置变形要求的同时保持其突触性质的机械稳定性.在此,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弯曲变形对FOSTs的突触性能(即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值)的影响大于对导通电流的影响.此外,通过公式推导,我们证明了通道附近产生的弯曲诱导缺陷状态的密度显著影响突触性能.我们提出了一种使用封装层调整器件稳定段的通用方法.无调节稳定段的普通FOSTs的EPSC值在弯曲后下降了近1.5-2个数量级.相比之下,设计的柔性突触装置表现出相对稳定的EPSC.此外,设计的FOSTs表现出稳定的成对脉冲促进、长期增强和光学突触性能.此外,使用手写人工神经网络在500次弯曲循环前后基于我们的设备进行神经形态计算模拟,该设备在50个学习周期后显示出稳定的识别精度(初始状态下91.55%,500个弯曲周期后90.43%).稳定段在柔性突触晶体管中的成功应用为制造具有机械稳定性的柔性神经形态电子器件提供了一个方便和简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electronics organic synaptic transistor mechanical stability
原文传递
基于有机复合材料的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光探测器
15
作者 李婧 朱伟钢 胡文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34,共16页
近红外及短波红外光探测器在热成像、夜视、农业视察、生物识别传感和遥感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商用的红外光探测器需要额外的制冷设备辅助,并且器件不可弯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 近红外及短波红外光探测器在热成像、夜视、农业视察、生物识别传感和遥感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商用的红外光探测器需要额外的制冷设备辅助,并且器件不可弯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涌现了越来越多有关有机半导体的研究。有机半导体不仅具有可精细调控的带隙、高的吸光系数和机械柔性等优点,并且能够通过“卷对卷”工艺实现大面积制备并与柔性基底兼容。基于有机半导体的红外光探测器无需额外的制冷设备且具有无机红外光探测器所不具备的诸多特点,因而很有希望用于发展下一代红外光探测技术。本综述首先介绍了有机近红外及短波红外光探测光电晶体管、光电二极管器的基本原理,其次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有机半导体复合材料及其新颖的器件结构,接着总结了有机红外光探测器在电子眼、人工突触、以及可穿戴实时健康监测等应用的最新进展。最后,讨论了这一领域存在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近红外及短波红外光电探测 有机复合材料 光电探测器
原文传递
丝网印刷柔性电子器件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树铭 任晓辰 +2 位作者 张小涛 程姗姗 胡文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9-438,共10页
有机电子器件的主要优势之一是溶液可处理性,这使得可以通过多种印刷方法制备有机电子器件。丝网印刷作为一种十分成熟的印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制备。本文主要从丝网印刷的组成、影响丝网印刷精密度的因素以及丝网印刷在场... 有机电子器件的主要优势之一是溶液可处理性,这使得可以通过多种印刷方法制备有机电子器件。丝网印刷作为一种十分成熟的印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制备。本文主要从丝网印刷的组成、影响丝网印刷精密度的因素以及丝网印刷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柔性电子器件制备中的应用分别作以介绍,并对目前丝网印刷在印刷柔性电子器件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作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子器件 丝网印刷 大面积
原文传递
印刷有机数字电路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静 张小涛 +1 位作者 任晓辰 胡文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0-502,共13页
印刷有机电子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的有机电子器件制造技术,是指将有机电子材料配制成功能性油墨,用印刷方式来制造电子器件与系统的方法,其发展涉及到材料化学、微电子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其独特的制造方式和器件形态具有柔性、低... 印刷有机电子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的有机电子器件制造技术,是指将有机电子材料配制成功能性油墨,用印刷方式来制造电子器件与系统的方法,其发展涉及到材料化学、微电子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其独特的制造方式和器件形态具有柔性、低成本、大面积制造等优势,并且与传统硅基电子器件在应用场合上形成了互补,在生物传感、电子皮肤、柔性显示等领域展示出优势。为了及时跟进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对领域的发展有宏观的把握,本文从印刷技术和电路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全面概述,介绍了喷墨打印、丝网印刷和转印印刷等印刷技术和基于印刷技术制备的有机数字电路(反相器、与非门、环形振荡器、D触发器),以及实现功能化的印刷电子应用(RFID、电子皮肤、OLED显示驱动背板等);最后,对本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子 数字电路 有机电子器件 柔性显示
原文传递
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文平 胡喜巧 +2 位作者 王小龙 徐丽娜 任秀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10,共7页
【目的】研究高产密植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结构、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稳产和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3-2015年度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以高产冬小麦品种百农207为材料,在375万株/hm2基本苗下,设置13.3cm(... 【目的】研究高产密植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结构、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稳产和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3-2015年度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以高产冬小麦品种百农207为材料,在375万株/hm2基本苗下,设置13.3cm(R1)、16.7cm(R2)、20cm(R3,传统行距)和23.3cm(R4)4个行距处理,研究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结构、基部节间C/N值和田间倒伏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传统行距R3,适当缩小行距可使相同生育时期小麦的群体总茎蘖数增多,茎秆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的粗度和壁厚增大,机械强度提高,维管束数量增多、面积变大,C/N增高,田间倒伏程度降低,植株抗倒能力增强。就产量而言,行距适当变窄虽然降低了百农207的穗粒数,却能提高成穗数和千粒质量,致使产量提高,其中以行距R2的产量最高。2个连续生长季,行距R2的平均实际产量分别比R3和R4提高6.7%和10.85%。通过适当缩小行距能够使小麦植株分布均匀,竞争减弱,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茎秆特性,行距R2(16.7cm)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抗倒伏的最佳行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行距配置 茎秆 形态结构
下载PDF
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柔性传感器:材料、机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淑婧 王中武 +2 位作者 于丽 李立强 胡文平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80-2091,共12页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优良的传感器载体,具有丰富的传感机制和独特的电信号放大特性.有机半导体具有质量轻便、机械柔性、可溶液加工、分子结构可调等优点,适于制备低成本、大面积、多功能的柔性传感活性层.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各...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优良的传感器载体,具有丰富的传感机制和独特的电信号放大特性.有机半导体具有质量轻便、机械柔性、可溶液加工、分子结构可调等优点,适于制备低成本、大面积、多功能的柔性传感活性层.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各类柔性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电子皮肤、生物检测、环境保护等领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柔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从材料、机制和应用三个层面出发,介绍有机半导体传感材料的设计原则、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传感机制及其在化学、物理、生物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现存问题,展望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柔性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有机半导体 有机电子 可穿戴电子
原文传递
有机自旋阀及其磁电阻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璇宇 朱晓婷 +2 位作者 丁帅帅 李荣金 胡文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99-1212,共14页
随着巨磁电阻效应(GMR)的发现,自旋电子学迅速兴起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自旋电子学以电子的自旋属性为信息载体,有望实现集逻辑、存储和通信于一体的多功能、低功耗器件,为下一代电子学开辟新的路径。有机半导体具有低自旋轨道耦合、弱... 随着巨磁电阻效应(GMR)的发现,自旋电子学迅速兴起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自旋电子学以电子的自旋属性为信息载体,有望实现集逻辑、存储和通信于一体的多功能、低功耗器件,为下一代电子学开辟新的路径。有机半导体具有低自旋轨道耦合、弱超精细相互作用和长自旋弛豫时间等特点,因而受到了极大关注。有机自旋阀(OSVs)是研究有机材料中自旋注入和传输的原型器件。本文综述了有机自旋阀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有机半导体的自旋弛豫机制,详细分析了有机自旋阀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如室温自旋传输的实现策略和磁电阻符号问题,介绍了自旋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自旋光伏器件等新型自旋器件,最后对有机自旋电子学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自旋阀 有机自旋电子学 磁电阻 自旋弛豫 自旋传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