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模型,为进一步探索肺动脉高压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只分离肺动脉后将血管置于培养液中,并接入体外循环系统;以新鲜肝素...目的:建立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模型,为进一步探索肺动脉高压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只分离肺动脉后将血管置于培养液中,并接入体外循环系统;以新鲜肝素化兔血灌流培养48 h,灌注压力维持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期间通过调节膜肺给氧量控制血氧饱和度,建立3个模型组(n=5):高饱和度组(90%~100%)、中饱和度组(65%~75%)、低饱和度组(40%~50%)。转流结束后获取离体血管和正常对照组兔肺血管行病理形态分析、肺动脉组织IPP6.0定量分析以及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分析比较。结果:3个模型组转机时间均达到48 h,压力稳定控制在40 mm Hg,血氧饱和度由高到低分别为(97.94±1.01)%、(72.14±12.85)%、(43.83±8.71)%(P<0.05)。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兔肺动脉相比,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管壁均明显增厚;随着血氧饱和度降低,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弹力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血管模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模型,为进一步探索肺动脉高压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5只分离肺动脉后将血管置于培养液中,并接入体外循环系统;以新鲜肝素化兔血灌流培养48 h,灌注压力维持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期间通过调节膜肺给氧量控制血氧饱和度,建立3个模型组(n=5):高饱和度组(90%~100%)、中饱和度组(65%~75%)、低饱和度组(40%~50%)。转流结束后获取离体血管和正常对照组兔肺血管行病理形态分析、肺动脉组织IPP6.0定量分析以及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分析比较。结果:3个模型组转机时间均达到48 h,压力稳定控制在40 mm Hg,血氧饱和度由高到低分别为(97.94±1.01)%、(72.14±12.85)%、(43.83±8.71)%(P<0.05)。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兔肺动脉相比,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管壁均明显增厚;随着血氧饱和度降低,3个模型组离体培养的肺动脉弹力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不同血氧饱和度影响主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离体血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