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0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 被引量:145
1
作者 文琦 郑殿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9-521,共1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如何科学识别村落类型,分类推进典型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对于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解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如何科学识别村落类型,分类推进典型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对于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解析了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理论,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剖析了村域空间结构格局演变和城乡要素结构功能优化重组;构建了西北干旱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体系,从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资源禀赋4个子系统进行逐级分类判断,识别乡村主导类型,结合专家征询分析与村落特征,将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为集聚提升类、三产融合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结合不同乡村振兴模式提出了相应地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类型识别 振兴途径 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 被引量:78
2
作者 杨忍 文琦 +13 位作者 王成 杜国明 李伯华 曲衍波 李红波 许家伟 贺艳华 马利邦 李智 乔陆印 曹智 戈大专 屠爽爽 陈秧分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0-910,共21页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了深入讨论。核心观点如下:(1)乡村振兴需要遵循时空分异规律,重点关注乡村发展的时空传承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衔接,建立彰显地域特色和具有可操行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的人居环境、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和治理模式等转型。(2)力求城乡融合和联动,构建城乡复合多中心网络体系,创新采用"乡村群"空间组织模式,以乡村内生力、城镇辐射力与规划约束力共同驱动乡村振兴。(3)在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农业承载着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产品等多重功能,需要构建农业"全价值链"的发展路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兴旺。(4)在能源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前提下,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西南地区,依托山区特色生态、人文资源打造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塑乡村旅游新品牌、构筑山水田园乡村家园;在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应与"东北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有序分类推进;在长三角地区,应在全面认知乡村工业化到乡村城镇化,再到乡村特色化,到乡村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阶段演化特征基础上,寻求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在西北地区,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乡村"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在京津冀地区,需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核心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效农业体系替代以资源开采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在传统农区,优化耕地利用转型同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乡村地理学 中国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被引量:74
3
作者 文琦 施琳娜 +1 位作者 马彩虹 王永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0-1864,共15页
黄土高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村域多维贫困及空间异质性有助揭示乡村贫困原因及空间格局。以宁夏彭阳县为研究区,运用A-F法对村域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异... 黄土高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村域多维贫困及空间异质性有助揭示乡村贫困原因及空间格局。以宁夏彭阳县为研究区,运用A-F法对村域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多维贫困程度较深,K=3时,多维贫困指数(MPI)为0.045,平均剥夺份额0.361,主要致贫维度是住房、健康和教育,贡献率分别为0.263、0.245、0.227,收入维度贡献率仅占0.130;(2) MPI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为0.2,即存在正相关,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3)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行政村到镇中心的距离、村平均高程、村委会到主要河流的距离是影响MPI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子,其决定力q值分别为0.552、0.396、0.326,且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OLSR)和分位数回归(QR)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4)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黄土高原农户福利缺失、基础设施落后与产业发展受阻、乡镇政府职能被削弱的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异机制。(5)最后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医疗、住房、交通设施落后等难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空间异质性 地理探测器 分位数回归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王永生 文琦 刘彦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40-1847,共8页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抓手,基于贫困地区发展历程、扶贫实践及成效梳理,提出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贫困地区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对贫困户、贫困...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抓手,基于贫困地区发展历程、扶贫实践及成效梳理,提出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贫困地区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对贫困户、贫困县、贫困片区的精准扶贫,能够显著改善乡村地区的生产、生产和生态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能够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能力、动力和竞争力,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精准扶贫旨在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可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是精准脱贫的有力保障。因此,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应同步推进和实施两大战略,按照人-地-业-财的耦合协调状态,设定贫困地区精准脱贫量表,实现贫困地区乡村稳定与持续脱贫,设定县域乡村振兴率、村域居业协同度等指标,为乡村振兴成效评估提供定量考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发展 乡村衰落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下载PDF
中国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及重构策略 被引量:59
5
作者 郑殿元 文琦 +1 位作者 王银 米欢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8,189,共9页
村域人口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发生剧烈演化的直接原因,也是乡村发展所需各类人才资源流失、主体日渐老弱化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缓解村域人口空心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综合测评法对村域人口空... 村域人口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发生剧烈演化的直接原因,也是乡村发展所需各类人才资源流失、主体日渐老弱化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缓解村域人口空心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综合测评法对村域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得出影响村域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因素,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从而探究重构策略。结果表明:①村域人口空心化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西部扬黄灌区村域人口空心化均值为18.27%,中部干旱山区为21.78%,东部旱作塬区为20.37%,整体呈现西部低、中东部较高的趋势;②影响村域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为行政村海拔、贫困发生率、地面坡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影响力q值分别为0.63、0.56、0.39、0.35;③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任何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都要大于单个因素的独自作用。文章基于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分别从空间、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究乡村重构策略,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人口空心化 人口流出 乡村重构 空间分异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同心县
原文传递
近20年来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化 被引量:57
6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3 位作者 许昕 文琦 崔盼盼 唐文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608,共13页
研究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与动态演化规律,对制定合理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采用Theil指数及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分析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特征,并利用R/S分析法预测其... 研究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与动态演化规律,对制定合理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采用Theil指数及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分析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特征,并利用R/S分析法预测其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1997~2016年中国及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农业碳排放强度省域的空间分布变化均较大,碳排放高强度省域保持稳定,而低强度省域呈扩大态势;(2)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其中区域间差异变化较小,区域内差异趋于扩大,粮食平衡区区域内差异趋于上升,主产区区域内差异先升后降,主销区区域内差异趋于收敛;(3)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集聚程度趋于缩小,热点区保持不变,而冷点区呈收缩态势,青-藏保持稳定性热点区,京-津-冀-陕-晋-豫-鲁为稳定性冷点区域;(4)中国、三大功能区及各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未来碳排放强度值将呈现出继续下降的演化态势,尤其以粮食主销区的下降趋势具有更强的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强度 区域差异 时空格局 动态演化 中国
原文传递
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动态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55
7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3 位作者 许昕 文琦 宋永永 崔盼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854-7865,共12页
研究农业碳排放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指导农业碳减排和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碳排放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ESTDA框架和GWR模型从时空关联视角对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 研究农业碳排放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指导农业碳减排和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碳排放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ESTDA框架和GWR模型从时空关联视角对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趋势,农业碳排放率空间差异逐渐扩大。(2)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协同增长型省域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空间格局整合性下降且由协同增长主导型向协同与竞争并存的格局转变。(4)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较强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空间转移惰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农业碳排放率驱动因素的空间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依次递减,居民收入状况和种植结构的分布趋势为从东向西依次递增,耕地面积构成状况对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耕地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负向作用,回归系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率 时空动态 LISA时间路径 GWR模型 中国
下载PDF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50
8
作者 闫梅 温琦 +4 位作者 梁开如 张琳琳 李玉梅 卢旦缘 罗刘衡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产后42 d诊断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在不同时间段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诊,产后42 d复查诊断盆底功能障碍后进行盆底治疗1疗程的产妇378例,根据产后不同治疗时间... 目的观察产后42 d诊断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在不同时间段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诊,产后42 d复查诊断盆底功能障碍后进行盆底治疗1疗程的产妇378例,根据产后不同治疗时间段分组,A组(314例),产后42 d~3月;B组(50例),产后3~6月;C组(14例),产后6月~2年,比较盆底治疗前后产妇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及脏器脱垂情况。结果 A组在盆底治疗前后,盆底电测肌电值、Ⅰ类、Ⅱ类肌力较训练前增强,SUI发生率、阴道前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盆底电测肌电值、Ⅰ类、Ⅱ类肌力较训练前增强,SUI发生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前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盆底电测肌电值、Ⅰ类、Ⅱ类肌力较训练前增强、SUI发生率较之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42 d~3月内,疗效显著。产后3~6月和产后6月~2年因脏器脱垂进行治疗的人群,需要增加疗程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盆底肌力 SUI 脏器脱垂
原文传递
1949—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主题演化过程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49
9
作者 文琦 郑殿元 施琳娜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2-1281,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城市反哺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阶段4个发展时段。从时间序列深入刻画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分化、产业演变、环境整治、文化重构、乡村治理5个振兴主题及乡村规划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趋势。最后,着眼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研究热点,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提质增效研究、乡村'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研究、乡村跨区域协作与联动研究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未来研究趋势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历程 振兴主题 研究趋势
原文传递
近20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7
10
作者 刘正佳 钟会民 +3 位作者 李裕瑞 文琦 刘雪琦 简钰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3-1425,共13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国家及区域尺度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以省为研究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工具,分析了199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总体特征、地域格局演变特征及这些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国家及区域尺度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以省为研究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工具,分析了199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总体特征、地域格局演变特征及这些变化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粮食总产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增长率为0.11亿t/年。北方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增长趋势,而南方粮食总产量基本维持稳定。玉米产量的增加对这些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在省域尺度上,近20年五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产量时空变化具有较大差异。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福建三省,从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供过于求型变为了供给不足型省份。但在全国尺度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Y 1999—2003时段(1999—2003年五年平均情况)和Y 2014—2018时段(2014—2018年五年平均情况)分别为368.0 kg/人和461.5 kg/人;人均两大口粮占有量在Y 1999—2003时段和Y 2014—2018时段分别为220.3 kg/人和247.6 kg/人。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全国及区域尺度上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则更多归因于土地利用价值驱动的属性、功能及质量的变化。此外,根据导致耕地减少的四种主要类型——"非农化""非粮化""荒废化"和"生态化",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区域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区域粮食种植格局调整及实现两大口粮需求省份向自给型省份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口粮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杨奎 文琦 钟太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48-2059,共12页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之后,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显著提高,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同幅度下降;(2)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格局呈现下游地区显著高于中、上游地区,长江沿线以南地区显著高于以北地区的分布态势,与纯技术效率联系密切;(3)土地利用规模报酬空间分异明显,长江中上游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中下游地区投入冗余情况显著;(4)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7%,前期受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抑制,后期由技术进步推动发展,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趋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土地利用效率 时空变化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植物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2
作者 温琦 赵文博 +4 位作者 张幽静 梁塔娜 张艳欣 李丽丽 黄凤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1-15,共5页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同时也是研究得较多的逆境因子之一。当土壤中的水分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时,就会形成干旱的环境,而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可...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同时也是研究得较多的逆境因子之一。当土壤中的水分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时,就会形成干旱的环境,而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可以通过细胞对干旱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并产生新的蛋白质,从而引起大量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植物激素以及相关抗性基因和蛋白的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耐旱植物品种的研究及抗性植株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 植物激素 抗旱性
下载PDF
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42
13
作者 马彩虹 袁倩颖 +1 位作者 文琦 李学梅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4-797,共14页
梳理产业选择与培育的经验,分析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促进生态移民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农户生计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最大单体移民迁入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针对4大乡村产业各选1个样本村,采用问... 梳理产业选择与培育的经验,分析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促进生态移民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农户生计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最大单体移民迁入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针对4大乡村产业各选1个样本村,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获取数据,在比较不同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探究不同产业发展对移民生计产出、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寺堡区的乡村产业已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型的特征,但产业链短、抵御市场风险和灾害能力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2)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收入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但影响程度与产业类型、农户参与度密切相关,已完成产业转型的农户的生计资本总量远高于其他农户,生计资本结构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产业村的农户优势生计模式差异明显,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支撑力度仍有待提高。乡村振兴背景下,亟待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有机衔接,推动农户深度融入乡村产业链并长效受益,全面释放乡村产业多元化的功能;同时,继续对存在产业转型困难的农户,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托管代养等不同形式开展针对帮扶,帮助其建立可持续生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农户生计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宁夏
原文传递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5
14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3 位作者 许昕 文琦 孙琪 王璐玮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175,共10页
以1996—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分解后的组内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 以1996—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分解后的组内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高于组间差异,但组间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增大。(2)粮食生产全局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局部经历了由随机分布到集聚分布的过程,空间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结构特征。(3)粮食生产重心在119.3827°E~119.5709°E,32.9790°N~33.2299°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西北方向移动,粮食生产大体呈"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4)粮食生产驱动因素的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化肥使用量、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作用,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回归系数高值区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化肥使用量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向北部逐渐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乡村从业人数 农业机械与化肥 科技兴农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与优化路径——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27
15
作者 文琦 侯凯元 +1 位作者 郑殿元 杨瑞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2-691,共10页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计民生和区域绿色发展,尤其在“双碳”目标下,亟需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和接续产业发展。采用产业经济学和地理学相关方法,以陕西省榆林市县域为例,分析了其转型能力时空... 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计民生和区域绿色发展,尤其在“双碳”目标下,亟需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和接续产业发展。采用产业经济学和地理学相关方法,以陕西省榆林市县域为例,分析了其转型能力时空演变特征,确定了榆林市产业转型方向和具体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榆林市县域产业转型能力呈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要素投入的使用效率和技术利用程度是产业转型能力提升的关键。(2)县域产业转型方向应依据产业转型能力和地域资源优势,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如北六县(市、区)为能源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物流业,南六县为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盐化工产业。(3)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更适宜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绩效评价 优化路径 榆林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值与耦合分析模型构建 被引量:21
16
作者 樊新刚 仲俊涛 +3 位作者 杨美玲 文琦 马振宁 米文宝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62-2077,共16页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是识别人地协同规律、支撑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和热点需求。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耦合能值及[火用]方法,提出自组织能力指数(SO)、生态压力指数(EP)、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SC)构成的,基于热力学理论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是识别人地协同规律、支撑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和热点需求。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耦合能值及[火用]方法,提出自组织能力指数(SO)、生态压力指数(EP)、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SC)构成的,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模型,利用文献荟萃法筛选17个典型发达国家1985年状态值计算SO与EP阈值,划分了4个阶段。利用中美两国1985-2015年特征对比验证,结果显示:① 2005年以前中国属“低自组织能力、低生态压力”阶段,之后进入“低自组织能力、高生态压力”阶段,存在低生态效率、规模扩张驱动特征;美国一直属“高自组织能力、高生态压力”阶段,存在高生态效率驱动、经济与生态脱钩特征,与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模型具有较好适应性和可靠性。②模型利用“获得[火用]量/输入能值量”表达经济社会生态效率、“经济社会[火用]损耗量/生态系统年产[火用])量”表达生态压力,连接了经济社会对生态基底的熵化路径,可识别区域所处可持续发展阶段、分析水平变化和驱动因素。③模型以人类与生态并重的视角,从深度上反映经济社会的生态效率、从广度上评价生态空间被占用比例,具有宏观规模与微观效率分析相结合的优势,是对经典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组织能力 生态压力 能值 [火用] 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奎 张宇 +2 位作者 赵小风 文琦 钟太洋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3-1402,共10页
探讨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地区差异对于引导乡村土地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合理评估乡村土地时空配置情况,可以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论文以200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为研究对... 探讨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地区差异对于引导乡村土地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合理评估乡村土地时空配置情况,可以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论文以200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9—2016年中国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②全国乡村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中国乡村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率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③各因素对中国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影响力存在时间上的波动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乡村条件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城乡关系作用;④中国乡村土地利用过程中各类型用地均表现为投入冗余,各地区之间可节约用地比例差异明显,需要依据地区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饲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树林 温琦 +4 位作者 张永胜 包斯琴高娃 王雪 郭晓宇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43-3550,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舍饲条件下饲喂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全粗料饲粮与全混合日粮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0只4月龄断奶羯羔分为对照组(CG组... 本试验旨在探究舍饲条件下饲喂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全粗料饲粮与全混合日粮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0只4月龄断奶羯羔分为对照组(CG组)和试验组(EG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G组饲喂全粗料饲粮,育肥前期、中期与后期的NFC/NDF分别为0.13、0.12和0.12,EG组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NFC/NDF分别为0.78、0.77和0.77。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终末体重、总增重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采食量趋于显著地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GR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头、毛皮、血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3)EG组羔羊皱胃重量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瘤胃重量、皱胃重量分别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EG组羔羊的大肠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与小肠重量均显著低于CG组(P<0.05)。结果提示,与饲喂NFC/NDF为0.77~0.78的全混合日粮相比,饲喂NFC/NDF为0.12~0.13的全粗料饲粮降低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但增加了胃肠道重占体重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羔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下载PDF
农村人口空心化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郑殿元 文琦 +1 位作者 王银 米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如何有效缓解该问题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论文分析了城乡推拉力系统机理,构建了农村人口空心化驱动系统,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如何有效缓解该问题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论文分析了城乡推拉力系统机理,构建了农村人口空心化驱动系统,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与全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空心化程度略高于全国,演变阶段波动性特征明显,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农业主导低度人口空心化、外出务工主导中度人口空心化、非农业主导高度人口空心化。运用SPSS17.0和Eviews9.0软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是宁夏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要合理优化调整非农产业结构,利用现行农村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农村产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合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空心化 驱动力 驱动机制 宁夏
下载PDF
农村贫困化与空心化耦合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郑殿元 文琦 黄晓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0,共7页
农村贫困化与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的主要表征和关键内因,在当前乡村振兴初期和脱贫攻坚决胜期,深入探究二者间互动关系,有助于了解乡村发展阶段,缓解深度贫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文以宁夏同心县为例,采用MPI和人口空心化综合评... 农村贫困化与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的主要表征和关键内因,在当前乡村振兴初期和脱贫攻坚决胜期,深入探究二者间互动关系,有助于了解乡村发展阶段,缓解深度贫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文以宁夏同心县为例,采用MPI和人口空心化综合评价法测算农村贫困化与空心化程度,并进行耦合发展空间分析和影响因素探测。结果表明:(1)农村贫困化与空心化耦合程度呈现低、中、高3种趋势交替出现的"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高度耦合区多集中于南部山区;(2)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程度与耦合度空间分布基本吻合,贫困地区乡村普遍处于亚健康和非健康发展状态;(3)农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是影响乡村发展的基础因素,区位条件是其重要因素,经济基础则是其决定性因素,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增加了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多维贫困 农村空心化 乡村振兴 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