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铂纳米颗粒复合多孔碳纳米纤维催化剂用于高效氧还原反应
1
作者 李轩 李国栋 +9 位作者 邓晨 景铃胭 冯超 孔艳 蒋兴星 周伟良 柴晓燕 杨恒攀 胡琪 何传新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3509-3519,共11页
合理设计铂纳米颗粒尺寸是制备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关键.本工作中,我们借助静电纺丝和ZIF-8的双重限域作用合成了超细铂纳米颗粒锚定在多孔碳纳米纤维上的催化材料.低Pt负载(4.2 wt%)的Pt@PCNFs在碱性和酸性电解质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氧... 合理设计铂纳米颗粒尺寸是制备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关键.本工作中,我们借助静电纺丝和ZIF-8的双重限域作用合成了超细铂纳米颗粒锚定在多孔碳纳米纤维上的催化材料.低Pt负载(4.2 wt%)的Pt@PCNFs在碱性和酸性电解质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活性,其质量活性分别为41和51 A gPt^(-1),分别是商业Pt/C催化剂相应值的8倍和10倍.在不同温度的碱性和酸性环境的计时安培试验和加速稳定性实验中, Pt@PCNFs的稳定性均优于Pt/C基准.该催化剂的优异性能可归因于小尺寸的Pt纳米颗粒、丰富多孔的纤维结构、Pt纳米颗粒与N掺杂碳纳米纤维之间的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以及碳壳层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颗粒 氧还原反应 多孔碳纳米纤维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PT/C催化剂 静电纺丝 纤维结构 催化材料
原文传递
锈蚀钢筋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压磁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伟良 周峥栋 +3 位作者 毛江鸿 张军 崔磊 潘崇根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2,共8页
针对锈蚀钢筋的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中的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引入压磁检测技术,对锈蚀钢筋疲劳过程中的压磁场分布进行检测,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压磁场分布与疲劳损伤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锈蚀钢筋的压磁场分布能够反映... 针对锈蚀钢筋的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中的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引入压磁检测技术,对锈蚀钢筋疲劳过程中的压磁场分布进行检测,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压磁场分布与疲劳损伤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锈蚀钢筋的压磁场分布能够反映疲劳损伤的演变规律,疲劳后期非线性特征加剧,锈蚀率及应力幅越大则变化越为明显,磁感强度值、磁场分布梯度、"反转"现象等均有助于进行疲劳损伤评价与寿命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压磁无损检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 疲劳试验 压磁场分布 疲劳损伤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图像特征参数获取方法n
3
作者 黎邹邹 王红军 +3 位作者 熊俊涛 邓建猛 黎源鸿 周伟亮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中英文版)》 2016年第2期42-49,共8页
目前马铃薯的分级方法主要还是以人工为主,而人工分级普遍存在不稳定性,费时成本高,依赖人的主观经验等.近些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农产品分级领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机器视觉技术具有无损害、经济性好、... 目前马铃薯的分级方法主要还是以人工为主,而人工分级普遍存在不稳定性,费时成本高,依赖人的主观经验等.近些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农产品分级领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机器视觉技术具有无损害、经济性好、精确率高等优点.对于马铃薯分类,可以从外观尺寸上判断马铃薯的形状类型和重量范围.人工分级时,通过观察不同马铃薯样本的不同横截面大小,就可以主观上判断出马铃薯的形状类型,大致评估质量范围.基于人工分级的特点,通过机器视觉进行分级,只需获得不同横截面的的投影,通过提取图像特征参数的方式来对这些横截面进行定量分析,就可以模拟人工分级的模式对马铃薯进行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分级.本文设计了一套机器视觉系统,分别获取马铃薯平放时的图片与竖放时的图片,以获取最大横截面与最小横截面的投影.采集图片并对得到的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只有目标区域和背景的二值化图像.从一副图像中获得9个特征,然后通过100个马铃薯样本得到了基于这些特征的数据集.利用软件Unscramble对这些数据集进行分析,以验证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系统 三面投影 图像处理 最小外接矩形 特征参数
下载PDF
FBP、iDose^4和IMR重建算法对低剂量双下肢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钱伟亮 丰川 +5 位作者 周丹静 许建铭 王宏 张继斌 吴晓霞 钱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低剂量双下肢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成年患者行双下肢CTA扫描,分别用FBP、iDose^4和IMR方法重建,测量下肢各段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处、髂总动脉...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低剂量双下肢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成年患者行双下肢CTA扫描,分别用FBP、iDose^4和IMR方法重建,测量下肢各段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处、髂总动脉分叉处、股动脉近端、股动脉中段和腘动脉近端)的CT值、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4分法对3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FBP、iDose^4和IMR重建图像的下肢各段血管平均CT值分别为(511.07±195.05)HU、(492.63±178.74)HU、(487.63±197.20)HU,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5,P>0.05)。图像噪声分别为(76.24±20.85)HU、(39.16±11.75)HU、(13.09±2.55)HU,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60.000,P<0.05)。CNR分别为6.35±3.14、12.97±5.10、33.83±15.8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122,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IMR(3.75±0.46)、FBP(1.39±0.51)、iDose^4(2.6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9,P<0.05),膝关节以上、下段动脉可诊断率IMR(98.66%)明显高于FBP(1.34%)、iDose^4(5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P<0.05)。结论行低辐射剂量双下肢CTA扫描时,相比FBP和iDose^4,IMR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且能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 血管造影术 下肢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