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和组分影响因素探究Ⅰ——不同生长发育期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长玲 张琛武 +4 位作者 郭宝林 李卫萍 高占祥 张芬 田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2-718,共7页
该论文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3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3个时期进行紫苏成熟叶样品采集,同时分为1 d之中早7点、午12点、晚18点3个时间点,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水蒸汽蒸馏法)和GC-MS分... 该论文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3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3个时期进行紫苏成熟叶样品采集,同时分为1 d之中早7点、午12点、晚18点3个时间点,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水蒸汽蒸馏法)和GC-MS分析,3种化学型的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08%~0.96%,不同生长时期挥发油得率大致为营养期>开花期>落叶期,营养期挥发油得率:PA型>PK型>PL型。各化学型类别不受生长发育影响,表明遗传因素决定了化学型。PA和PK型的特征成分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都比较稳定,而PL型的特征成分随生长发育大幅度降低,组成中还存在大量各类成分代谢的上游化合物,表明该化学型可能具有原始性和多变性。PA型特征成分紫苏醛相对含量各个时期基本上从早到晚逐渐降低。PK型特征成分紫苏酮在营养期和开花期中午相对含量高于早晚样品,果熟期则相反。PL型特征成分紫苏烯相对含量在营养期和果熟期都是中午最高,开花期则是傍晚样品最高。综合挥发油得率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PA型的最佳采收时间在营养期的早晨采收;PK型的最佳采收期在各期午前均可;PL型的最佳采收期在营养期的晚上采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紫苏醛型 紫苏酮型 紫苏烯型 生长发育时期 相对含量变化
原文传递
农地城市流转农民福利变化与福利差异测度——基于二维赋权法与三类不平等指数的实证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玲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80,共9页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群体内部福利变化程度与福利差距。研究方法: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测定农民福利功能性指标的权重,并在此之上构建失地农民福利指数,并测度其变化及群体内福利...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群体内部福利变化程度与福利差距。研究方法: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测定农民福利功能性指标的权重,并在此之上构建失地农民福利指数,并测度其变化及群体内福利差距大小。研究结果:(1)以广东省为例的研究表明,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民总体福利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福利指数水平较低,远低于0.5;珠三角、粤西的失地农民福利改善明显,而粤北变化不大,粤东有所下降。(2)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阿特金森指数反映的失地农民内部福利差距在流转后进一步拉大,省内4大区域间的福利差距在流转前占比较小但流转后显著变大。研究结论:运用二维赋权法和三类不平等指数量化分析失地农民内部福利变化与福利差距更为客观、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民福利 权重 不平等指数 农地城市流转
下载PDF
略阳乌鸡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亚军 杜伟立 +1 位作者 王令 张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
为了研究略阳乌鸡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本研究对30只略阳乌鸡样品的mtDNA D-loop全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其他鸡的D-loop区序列,分析略阳乌鸡线粒体多态性及其起源。结果表明,略阳乌... 为了研究略阳乌鸡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本研究对30只略阳乌鸡样品的mtDNA D-loop全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其他鸡的D-loop区序列,分析略阳乌鸡线粒体多态性及其起源。结果表明,略阳乌鸡mtDNA D-loop区全序列中,A、C、G、T平均含量分别为26.6%、26.6%、13.4%和33.4%,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均为转换位点,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705,单倍型变异度(Hd)为1.000,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0.47272。通过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略阳乌鸡样品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4大分支。研究结果表明,略阳乌鸡群体内个体序列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揭示略阳乌鸡在遗传组成上具有4个母系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略阳乌鸡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浅论《世医得效方》中灸法的应用
4
作者 田梦 娄天伟 +1 位作者 贾红玲 张永臣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165-1167,共3页
《世医得效方》是元代危亦林所著,此书为危亦林家世五代累积的行医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世医得效方》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书中还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症。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 《世医得效方》是元代危亦林所著,此书为危亦林家世五代累积的行医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世医得效方》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书中还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症。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未对灸量进行特定的量化。书中关于灸法治病涉及56个病证,每个病证仅用1~2个穴,且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穴、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灸法治疗脾胃系病证、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医得效方》 灸法 危亦林 脾胃系病证 肺系病证 心系病证 肝胆病证 肾系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 肢体经络病证
下载PDF
参地颗粒调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T细胞亚群平衡并下调足细胞足萼糖蛋白水平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亿平 张磊 +4 位作者 王东 魏玲 金华 章雪莲 胡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大鼠T细胞亚群及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s PGN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参地颗粒组和正常组。参地颗粒组按4 g/(kg·d)灌胃,...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大鼠T细胞亚群及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s PGN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参地颗粒组和正常组。参地颗粒组按4 g/(kg·d)灌胃,缬沙坦组按10.3 mg/(k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常规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7和尿足萼糖蛋白(PCX)、B7-1水平及肾脏组织中钙调磷酸酶(Ca N)含量。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CD8+T细胞水平,血清IL-2、IL-17和尿PCX、B7-1水平及肾脏组织中Ca N含量均高于正常组;缬沙坦组和参地颗粒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模型组全血CD4+T细胞及血清IL-4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缬沙坦组和参地颗粒组以上指标均高于模型组,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参地颗粒可有效降低Ms PGN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可能与增加CD4+T细胞数量,降低血清IL-2、IL-17及尿PCX、B7-1水平和肾脏组织中Ca N的表达,增加血清IL-4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参地颗粒 T细胞亚群 足细胞
下载PDF
钛白粉在装饰纸体系中的耐光性研究
6
作者 王唯诚 高岭 +1 位作者 顾勇 张四清 《中华纸业》 CAS 2017年第8期17-20,共4页
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在应用于装饰纸体系过程中,耐光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装饰纸体系耐光性的基础上,分别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装饰纸耐光性能与钛白粉表面... 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在应用于装饰纸体系过程中,耐光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装饰纸体系耐光性的基础上,分别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装饰纸耐光性能与钛白粉表面形貌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采用合适无机包覆助剂以及有效包覆方式得到的钛白粉,其表面具有完整、连续的包膜层,将实现装饰纸体系良好的耐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粉 装饰纸 光电子能谱 耐光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