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强化程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魏培英 蒋念东 +2 位作者 韩志江 王海滨 丁金旺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CT强化程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1例PTC中535枚颈部淋巴结的CT资料,计算CT增强与平扫密度值的比值和差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CT强化程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1例PTC中535枚颈部淋巴结的CT资料,计算CT增强与平扫密度值的比值和差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比值和差值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的分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异度曲线(ROC)获得比值和差值在两组中的最佳阈值。结果535枚颈部淋巴结中,包括转移组271枚和非转移组264枚,两组的比值分别为2.30(2.04,2.76)和1.66(1.51,1.81)(Z=-16.94,P<0.05),差值分别为58(49,76)Hu和31(22,36)Hu(Z=-18.045,P<0.05)。两组比值和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和0.951,最佳阈值分别为1.93和39.5 Hu,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87.1%、91.5%和86.0%。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2.3%和91.7%。结论增强与平扫密度值的比值≥1.93和差值≥39.5 Hu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两者的特异度相仿,后者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特异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志江 谢乐斯 +2 位作者 魏培英 丁忠祥 陶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3-728,共6页
目的探讨CT瘤体-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MCR)对长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1.0 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评估CT直接征象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CT瘤体-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MCR)对长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1.0 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评估CT直接征象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8例PTC(>1.0 cm)和193例PTMC患者的CT资料。基于CT平扫图像评价MCR,分为<1/4瘤体周长或≥1/4瘤体周长。观察颈部淋巴结CT直接征象包括囊变、微钙化、高强化、短径/长径≥0.5、簇状淋巴结或中央区混浊。MCR在PTC(>1.0 cm)和PTMC中分布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CR、CT直接征象诊断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148例PTC(>1.0 cm)和193例PTMC中,病理结果显示被膜侵犯分别占88.5%(131/148)和57.0%(110/193),淋巴结转移分别占71.6%(106/148)和44.0%(85/193)。PTC(>1.0 cm)中,MCR≥1/4瘤体周长更常见于被膜侵犯(χ^(2)=22.211,P<0.001)和淋巴结转移患者(χ^(2)=4.746,P=0.029),其预测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111/131)和64.7%(11/17)、83.0%(88/106)和33.3%(14/42)。PTMC中,MCR≥1/4瘤体周长更常见于被膜侵犯(χ^(2)=66.066,P<0.001)和淋巴结转移患者(χ^(2)=5.343,P=0.021),其预测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96/110)和69.9%(58/83)、71.8%(61/85)和44.4%(48/108)。CT直接征象对PTC(>1.0 cm)、PTMC诊断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和73.8%、69.4%和76.9%。结论CT直接征象和MCR≥1/4瘤体周长均可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前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MCR≥1/4瘤体周长预测PTC被膜侵犯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侵犯
原文传递
互联网多模态学习对医学影像教学改革的成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海滨 王理 +3 位作者 王春燕 陈静 魏培英 韩志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互联网多模态学习方式对医学影像教学革陈出新,探讨并构建现代医学影像教育资源网络平台。方法建立全国范围医学院校微信学习群,挑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组成讲师团队;通过微信平台及放射沙龙APP进行各系统分节基础及... 目的通过互联网多模态学习方式对医学影像教学革陈出新,探讨并构建现代医学影像教育资源网络平台。方法建立全国范围医学院校微信学习群,挑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组成讲师团队;通过微信平台及放射沙龙APP进行各系统分节基础及提升实时授课、在线答疑、课后答题问卷、视频回顾等多模态网络学习方式,对其教学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微信学习群总人数3562人,已顺利完成呼吸系统、骨骼系统分成39节的实时授课,每节课参加在线答题人数约200~534人次,答题参与率约31.6%,在线答题准确率约82.5%,每期授课视频在放射沙龙平台回放,总点击率达125885人次。研究中高级职称组的参与答题人数、APP回放率、答题率均显著高于中级职称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网络教学方式可推动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灵活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互联网多模态 医学影像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临床思维 学习平台
下载PDF
CT影像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翰林 韩志江 +3 位作者 魏培英 冯波 张梅花 张海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CT影像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复杂性急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CA)和非复杂性急... 目的探讨CT影像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复杂性急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CA)和非复杂性急性阑尾炎(un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NCCA),其中CCA 77例和NCCA 80例。观察记录临床及影像特征,如阑尾直径、有无粪石、粪石直径、周围渗出、CT分级等;通过MRIcroGL软件对术前CT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勾画,使用Pyradiomics提取纹理特征,随机分为训练集(125例)和测试集(32例),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ASSO)对纹理特征降维,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基于CT征象、纹理特征和两者联合建立三个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来评价三个模型鉴别CCA与NCCA的诊断效能。结果CCA组阑尾和粪石直径更大,阑尾更容易发生渗出和更高的CT分级;经过特征筛选,8个纹理特征用于构建鉴别CCA和NCCA的预测模型。CT征象模型、纹理特征模型和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上的AUC分别为0.83、0.85和0.97;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1、0.84和0.97。最后绘制组合模型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CT征象联合纹理特征对CCA和NCCA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增强CT值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丁萍 章彤 +2 位作者 田敏 魏培英 韩志江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值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9例PT... 目的探讨增强CT值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9例PTC患者的209枚中央区淋巴结,将其分为HT组与non-HT组,其中HT组淋巴结77枚(52枚阴性和25枚阳性)和non-HT组淋巴结132枚(74枚阴性和58枚阳性)。在增强CT图像上测量淋巴结CT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异度曲线分析增强CT值在两组中的最佳阈值及相应敏感度、特异度。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结增强CT值分别为(103.2±21.1)Hu和(101.9±25.4)Hu(t=0.23,P>0.05),两组阴性淋巴结增强CT值分别为(72.0±15.8)Hu和(68.5±10.9)Hu(t=-1.38,P>0.05)。HT组与non-HT组增强CT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和0.918,最佳阈值分别为78.8 Hu和74.7 Hu,相应诊断两组CLNM的敏感度分别为92.0%和91.4%,特异度分别为67.3%和77.0%。结论增强CT值对HT组和non-HT组CLNM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两者诊断效能相近,为早期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图谱的物联网多源信息协同挖掘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谢鹏 张晋维 +2 位作者 魏佩莹 孙子洋 周鹏程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12期92-95,100,共5页
考虑到当前物联网信息挖掘与应用系统,由于信息体系构建能力不足,导致系统召回率与挖掘准确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物联网多源信息协同挖掘系统。优化系统中央控制器芯片,选用NADA Flash芯片构建系统数据存储器,并对数据收... 考虑到当前物联网信息挖掘与应用系统,由于信息体系构建能力不足,导致系统召回率与挖掘准确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物联网多源信息协同挖掘系统。优化系统中央控制器芯片,选用NADA Flash芯片构建系统数据存储器,并对数据收发口结构进行改良。对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预处理,并应用知识图谱技术获取多源信息相似性,使用K均值聚类方法,实现物联网多源信息协同挖掘。功能调试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此系统可提升系统召回率与挖掘准确率,使用此系统获取的信息挖掘结果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协同挖掘 多源信息 数据挖掘 关联挖掘 元数据
下载PDF
CT值对甲状腺良性单纯粗钙化结节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培英 张乐星 +2 位作者 韩志江 吴英 丁金旺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CT值对甲状腺良性单纯粗钙化结节(benign solitary coarse calcification nodules,BCCN)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56枚良性BCCN的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并与32例33枚PTC进行对照,观察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 目的探讨CT值对甲状腺良性单纯粗钙化结节(benign solitary coarse calcification nodules,BCCN)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56枚良性BCCN的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并与32例33枚PTC进行对照,观察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在BCCN和PTC中的分布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异度曲线(ROC)获得平均CT值和最大CT值在BCCN和PTC中的最佳阈值。结果平均CT值在BCCN和PTC中具有统计学差异(Z=-4.035,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95%置信空间0.657~0.857),临界值为743.4 Hu时约登指数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2%和93.9%,临界值为891.1Hu时,敏感性为21.4%,特异度为100%;最大CT值在BCCN和PTC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19,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置信空间0.681~0.869),临界值为1 201.5 Hu时约登指数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和91.0%,临界值为1 373.5 Hu时,敏感性为42.9%,特异度为100%。结论CT值对BCCN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与平均CT值比较,最大CT值具有相对更高的敏感性,为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高容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春锋 章彤 +2 位作者 魏培英 曹慧君 韩志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0期3199-3203,共5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高容量淋巴结转移(HVM)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PTMC,瘤体最大径≤10 mm)及MPTC(瘤体最大径>10 m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高容量淋巴结转移(HVM)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PTMC,瘤体最大径≤10 mm)及MPTC(瘤体最大径>10 m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VM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MPTMC 566例,男72例,女494例,年龄M(Q 1,Q 3)47(39,54)岁;MPTC患者381例,男106例,女275例,年龄47(34,56)岁。MPTMC和MPTC患者HVM发生率分别为4.6%(26/566)和21.5%(8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88,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PTMC和MPTC患者中,男性发生HVM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分别为15.3%(11/72)比3.0%(15/494)(χ^(2)=21.487,P<0.001)、33.2%(35/106)比17.1%(47/275)(χ^(2)=11.492,P=0.001);HVM者的年龄均小于非HVM者,分别为41(33,50)岁比48(39,54)岁(Z=-2.128,P=0.033)、38(29,48)岁比48(36,57)岁(Z=-4.987,P<0.001),HVM者的瘤体最大径均大于非HVM者,分别为7.0(5.0,10.0)mm比6.0(5.0,8.0)mm(Z=-2.558,P=0.011)、17.5(13.0,25.0)mm比15.0(12.0,20.0)mm(Z=-2.871,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体最大径较大(OR=3.027、2.378,95%CI:1.287~7.117和1.404~4.030,P=0.011、0.001)、男性(OR=5.398、1.909,95%CI:2.284~12.758和1.113~3.274,P<0.001、P=0.019)、年龄较小(OR=3.889、3.136,95%CI:1.686~8.969和1.837~5.355,P=0.001、P<0.001)为MPTMC和MPTC患者发生HVM的相关因素。结论MPTC患者发生HVM比例高于MPTMC;瘤体最大径较大、男性和年龄较小为MPTMC和MPTC患者发生HVM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T征象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利江 舒艳艳 +2 位作者 韩志江 魏培英 赖旭峰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发PT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ICLNM)的各种CT征象,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2例直径〉1.0 cm单发PTC的CT资料,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 目的探讨单发PT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ICLNM)的各种CT征象,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2例直径〉1.0 cm单发PTC的CT资料,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获得淋巴结转移直径的最佳阈值,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淋巴结大小、强化程度、钙化或囊变、中央区浑浊和侧颈部淋巴结阳性与ICLNM阳性的关系’结果302例PTC中,病理证实ICLNM阳性和阴性比例分别为63.6%(192/302)和36.4%(110/302)。根据ROC曲线,随着淋巴结直径的增大,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降低而特异度增髙,当阈值为0.4 cm时,约登指数最大(0.358),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5%和80.3%。多因素分析显示直径≥0.4cm、高强化、中央区浑浊和侧颈部淋巴结阳性是1CLNM阳性的独立风险因子,OR值分别为4.189(95% CI 2.037~8.617),3.875 (95% CI 1.561~9.617),4.054(95% CI 2.230~7.371)和8.735 (95% CI 1.093~69.831);钙化或囊变在ICLNM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径≥0.4cm、高强化冲央区浑浊和侧颈部淋巴结阳性是PTC时ICLNM阳性的独立风险因子,钙化或囊变虽不是独立风险因子,对ICLNM阳性却具有高度准确度,准确识别这些征象,对于外科医生采取更彻底的手术治疗方案及降低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中央组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双期增强CT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彤 田敏 +2 位作者 舒艳艳 魏培英 韩志江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CT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node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经...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CT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node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2例PTMC中220枚中央区淋巴结的CT资料,依据淋巴结短径将其分为0.3~0.4cm组、0.4~0.5cm组和≥0.5cm组,分别测量3组淋巴结动脉期CT值和静脉期CT值,采用t检验分析3组淋巴结双期CT值的分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异度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获得各组淋巴结双期增强CT值的最佳阈值。结果动脉期CT值在3组中预测CLNM的R0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07、0.761最佳值分别为71.4、63.3及72.9Hu,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92.3%、63.6%和81.0%、52.4%和82.9%。静脉期CT值在3组中预测CLNM的R0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29、0.662,最佳阅值分别为71.1、80.3及61.3Hu,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和87.2%、54.2%和86.7%、82.6%和46.7%。双期联合CT值在3组中预测CLN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4.1%和94.7%、50.0%和88.1%、52.4%和85.4%。结论双期增强CT值可一定程度预测PTMCCLNM情况,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CLNM的特异度,为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CT检查中淋巴结大小对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舒艳艳 田敏 +1 位作者 韩志江 魏培英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CT检查淋巴结大小对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I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 目的探讨CT检查淋巴结大小对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I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229例单发PTMC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依据同侧中央组淋巴结最大径将其分为<0.2 cm组、0.2~0.4 cm组和≥0.4 cm组,观察不同大小淋巴结在3组ICLNM中的分布差异,并通过χ^(2)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229例PTMC中,病理证实ICLNM阳性和阴性比例分别为29.69%(68/229)和70.31%(108/155);<0.2 cm组、0.2~0.4 cm组和≥0.4 cm组ICLNM阳性分别占11.43%(16/140)、64.29%(36/56)和81.82%(27/33),组间χ^(2)和P值为87.663和<0.001;分别以0.2 cm和0.4 cm作为判断ICLNM阳性的阈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75%(63/79)和82.67%(124/150)、34.18%(27/79)和96%(144/150);高强化、钙化和囊变所占比例分别为3.2%(5/155)、0.7%(1/155)和0(0/155)。结论PTMC患者的CT检查中,淋巴结<0.2 cm高度提示ICLNM阴性,随淋巴结直径增大,ICLNM阳性比例增加,淋巴结≥0.4 cm高度提示ICLNM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组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风险因素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彤 田敏 +3 位作者 曹慧君 韩志江 舒艳艳 魏培英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的临床风险因素,评价年龄在不同性别及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状态下对CLNM的预... 目的探讨影响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的临床风险因素,评价年龄在不同性别及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状态下对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收集4115例单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大小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10.0mm)和PTC(>10.0mm)。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C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均分为男性组、女性组、HT组、non-HT组4个亚组,经受试者工作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AUC)寻找各亚组中发生CLNM的最佳年龄阅值及诊断效能。结果PTMC和PTC发生CLNM比例分别为27.2%(937/3451)和58.9%(391/664)(χ^(2)=256.565,P<0.050)。肿瘤较大(OR1.230)、男性(OR2.085)、年龄较大(OR0.960)、HT(OR0.697)均与PTMC发生CLNM的独立相关,PTC中仅男性(OR1.460)、年龄较大(OR0.963)与CLNM独立相关。亚组分析显示PTC中男性、HT、non-HT亚组年龄预测CLNM的AUC均高于PTMC,分别为0.642~0.689和0.635~0.659;女性、HT、non-HT亚组在PTC中的年龄阈值均低于PTMC,分别为38.5~39.5岁和41.5~42.5岁。结论PTMC组中,男性、肿瘤较大是CLNM的危险因素,年龄较大和HT是保护因素。PTC组中,男性和年龄较大分别是CLNM的危险和保护因素。在不同性别及HT合并状态下,PTMC和PTC患者发生CLNM年龄存在一定差异,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对提供个性化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和CT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佳正 王海滨 +1 位作者 韩志江 魏培英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临床和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ATC的临床和CT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病史、瘤体大小、分布状态、形态、钙化、坏死、向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肺部转移...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临床和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ATC的临床和CT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病史、瘤体大小、分布状态、形态、钙化、坏死、向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肺部转移等CT征象。结果23例ATC中,男女比为7∶16,年龄(72±8)岁。发现声音嘶哑或颈部肿块21例(91.3%),瘤体短期内迅速增大8例(34.8%),单叶6例(26.1%),单叶+峡部8例(34.8%),双叶+峡部9例(39.1%),直径(6.1±1.7)cm,瘤体形态不规则20例(87.0%),粗大钙化16例(69.6%),较大范围坏死17例(73.9%),向气管食管沟延伸15例(65.2%),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78.3%),肺部转移8例(34.8%),侵犯气管16例(69.6%),侵犯颈总动脉7例(30.4%),侵犯颈内静脉10例(43.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瘤体较大、短期内迅速增大等临床特点,及形态不规则、粗钙化、较大范围坏死、向气管食管沟延伸、颈部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和侵犯气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等CT征象,对ATC的定性诊断和对周围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SWI结合DTI对早产儿局灶性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滨 王理 +1 位作者 汪荣 魏培英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625-2630,2634,I0006,共8页
目的 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发生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65例,根据最终是否诊断为PWML... 目的 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发生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65例,根据最终是否诊断为PWML分为PWML组(37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早产儿在出生2周内常规完善SWI和DTI评估,绘制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图并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SWI和DTI对PWML病灶的诊断效能。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记录发育情况,分析FA值、ADC值与神经发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矫正6月龄时对照组的NBNA评分、CDCC评分、Gesell发育诊断评分均高于PWML组(均P<0.05)。共检测出37例早产儿的126个PWML病灶,DTI的PWML病灶检出率(94.44%)高于SWI(83.33%)(χ2=47.221,P<0.01)。DTI的诊断一致性优于SWI(Kappa值=0.877)。PWML组病灶区域的FA值、ADC值均低于对照组相同解剖区域的FA值和ADC值(均P<0.05),且对照组内囊后肢的FA值高于其他脑白质区域的FA值(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囊后肢的FA值和ADC值与Gesell发育量表中的精细运动发育商均呈正相关(r=0.711、0.841,均P<0.05)。结论 SWI和DTI多序列结合可以作为诊断PWML和评估早产儿精细运动发育的直观且可定量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白质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精细运动发育
下载PDF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与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超 刘兆芸 +5 位作者 马清华 魏巍 卓培英 霍志军 贺科文 于志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结果低ER水平(HR 5.59,95%CI:2.42~12.95,P<0.001)、低PR水平(HR 0.19,95%CI:0.04~0.90,P<0.05)和高Ki-67增殖指数(HR 5.84,95%CI:1.91~17.85,P<0.05)的患者复发率更高。ER+/PR+患者与ER+/PR-患者在肿瘤体积(P<0.001)、病理分期(P<0.001)、Ki-67水平(≥20%)(P<0.001)、Her-2阳性表达(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乳腺肿瘤比ER+/PR+乳腺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核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