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爆破中孔内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启栋 卢文波 +3 位作者 冷振东 王亚琼 孙鹏昌 陈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50-2058,共9页
从爆炸能量传输和爆炸应力场分布的角度,结合柱状药包爆破过程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制,并开展了现场爆破试验研究,综合评价了上部、底部及中部3种传统起爆位置下爆炸能量的空间分布及爆破效果,设想了一种改进的孔内起... 从爆炸能量传输和爆炸应力场分布的角度,结合柱状药包爆破过程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制,并开展了现场爆破试验研究,综合评价了上部、底部及中部3种传统起爆位置下爆炸能量的空间分布及爆破效果,设想了一种改进的孔内起爆雷管布置方案。结果表明,起爆位置对传入炮孔周围岩体的爆炸能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爆炸能量偏向于爆轰波传播的正向传输,起爆雷管的位置决定着爆炸能量沿炮孔轴向的分布。在台阶爆破中,孔底起爆时,爆炸能量偏向于孔口传输,可形成较为理想的爆破漏斗,且能减轻对孔底岩体的损伤与扰动,但其易于形成根底或造成欠挖,而适当上调雷管位置,会使部分爆炸能量向孔底传输,有助于加强孔底岩体的破碎及减少根底。以往多推荐的孔底起爆并非总是最优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目的及现场情况,适时地调整起爆雷管的位置,以充分发挥其对爆炸能量传输的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对炸药能量的优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爆破 起爆位置 爆炸能量 传输 调控作用
下载PDF
隧道斜穿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龚林金 任锐 +2 位作者 王亚琼 王志丰 杨瑞鹏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319,共7页
针对穿越断层破碎带过程中出现的围岩大变形问题,依托水阳高速胜利隧道斜穿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实际工程,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隧道在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揭露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时出... 针对穿越断层破碎带过程中出现的围岩大变形问题,依托水阳高速胜利隧道斜穿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实际工程,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隧道在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揭露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时出现围岩最大的沉降速率,可达16mm/d,在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中间出现围岩最大沉降,可达365.5mm,是围岩正常段累计沉降值的7倍以上;在斜穿倾角60°~80°断层破碎带过程中,靠近断层破碎带一侧拱肩累计沉降值是另一侧拱肩累计沉降值的2~4倍,且靠近断层破碎带一侧围岩受施工的扰动更大。隧道在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过程中,随着断层倾角越接近90°,左右拱肩的差异沉降逐渐减小,断层破碎带的影响范围逐渐减小,但断层破碎带内沉降值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破碎带 围岩变形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藏药蕨麻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浩 李军乔 +1 位作者 王雅琼 石子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优化蕨麻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以蕨麻总生物碱提取量为指标,将影响生物碱提取的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浓度、料液比等)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时间74.93 mi... 为优化蕨麻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以蕨麻总生物碱提取量为指标,将影响生物碱提取的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浓度、料液比等)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时间74.93 min、温度75℃、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测得蕨麻总生物碱含量为2.324 mg·g^-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67%,RSD=1.35%。DPPPH和ABTS自由基反应结果表明,0.02~0.10 g/L蕨麻总生物碱对DPPPH有清除作用,对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 蕨麻 总生物碱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北京市密云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会婷 郑兰紫 +3 位作者 王娅琼 耿利彬 张巍巍 冯宝立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了解2014年9月-2016年8月北京市密云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对240份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样本进行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比较不同季节、年龄和性别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 目的了解2014年9月-2016年8月北京市密云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对240份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样本进行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比较不同季节、年龄和性别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240份样本中,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1.25%,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9.58%,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阳性率均为7.92%。病毒混合感染11例,阳性率为4.58%。按季节分析,春季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0.00%,夏季最低为28.17%,不同季节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病毒的检出阳性率在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为密云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儿童呼吸道病毒的检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各年龄段的儿童都对呼吸道病毒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儿童 病原学
下载PDF
具有凝胶性能的黄原胶溶液凝胶强度的测定及其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欧凯 吴伟都 +4 位作者 赵志红 冯玉红 李言郡 王雅琼 李卫群 《饮料工业》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应用质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粘度仪、流变仪分别对6批具有凝胶性能的黄原胶进行了凝胶强度、丙酮酸含量、剪切性能的测定以及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并与不具有凝胶性能的黄原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具有凝胶强度的黄原胶在1722cm-1... 应用质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粘度仪、流变仪分别对6批具有凝胶性能的黄原胶进行了凝胶强度、丙酮酸含量、剪切性能的测定以及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并与不具有凝胶性能的黄原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具有凝胶强度的黄原胶在1722cm-1波数处酯类物质或者有机酸中C=O键吸收峰及1200~1000cm-1处各种C-O键吸收峰的强度明显增强;通过质构仪凝胶强度的测定可以区分不同黄原胶,该指标与应变扫描时损耗正切在α=0.05上具有显著相关。与不具有凝胶性能的黄原胶相比,具有较低的剪切稀化能力与牛顿流体域,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复合粘度、损耗正切及流动时的较高模量值及较小的应变值,当频率达到0.2~0.5Hz时粘性模量开始出现平台区或随频率变化缓慢的现象,在温度升高至80℃左右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及粘度出现明显的下降。另外,丙酮酸与剪切性能、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复合粘度在α=0.05上显著相关;剪切性能与零剪切粘度在α=0.01上具有显著相关,与粘度在α=0.05上具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性能 黄原胶 凝胶强度 流变特性 丙酮酸含量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牙周临床指标、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亚琼 杨雁 吴更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牙周临床指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据门诊号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给予牙周⁃牙髓综合疗法治疗,...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牙周临床指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据门诊号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给予牙周⁃牙髓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松动度评分及叩痛评分、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袋探诊深度(proping depth,PD)以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IL⁃8、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肿胀程度、感官值(organoleptic score,OS)。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3.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松动度评分及叩痛评分、治疗后松动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度及叩痛评分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叩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PLI、BI、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LI、BI、PD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IL⁃4、TNF⁃α、IL⁃8及LTB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以及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OS以及肿胀程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牙周炎症反应更小,且叩痛评分、肿胀程度及感官值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牙周⁃牙髓综合疗法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临床指标 炎症反应 治疗效果 肿胀程度
原文传递
基于修正剑桥本构模型的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魏亚辉 王亚琼 +2 位作者 毛月 陈龙龙 王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3,111,共8页
为了保证在我国黄土地区城市地铁盾构开挖在靠近桩基础时的安全性,降低盾构开挖对桩基础的扰动影响,基于ABAQUS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土体的修正剑桥本构关系,建立地铁盾构法开挖施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隧道盾构开挖过程中... 为了保证在我国黄土地区城市地铁盾构开挖在靠近桩基础时的安全性,降低盾构开挖对桩基础的扰动影响,基于ABAQUS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土体的修正剑桥本构关系,建立地铁盾构法开挖施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隧道盾构开挖过程中邻近桩基础的变形和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盾构对邻近桩基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桩基础的隧道埋深位置处,垂直隧道纵轴的水平方向(X方向)位移量上;在盾构开挖过程中,随着开挖面与桩之间距离d缩小,桩的水平方向位移逐渐增大;在d大致为[-0.5D,+0.5D]范围内时,变形最大;当d继续增大时,水平方向位移也继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值。通过综合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施工现场监测得到的地表位移变形曲线,可以发现在隧道轴线正上方位置地面的沉降最大,向隧道轴线两侧沉降逐渐减小,但在桩基附近的地表沉降相对较小,而桩顶承台也受到不均与沉降的影响产生偏移。在该隧道工程实际开挖中,需要加强承台不均匀沉降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开挖扰动 数值模拟 桩基础 剑桥模型
原文传递
ARIMA模型在流感样病例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耿利彬 杨育松 +1 位作者 王娅琼 王化勇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建立北京市密云区流感样病例ARIMA预测模型并对所建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对密云区2010-2016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每日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建立ARIMA预测模型,并预测2017年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与实际值比较评估模型... 目的建立北京市密云区流感样病例ARIMA预测模型并对所建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对密云区2010-2016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每日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建立ARIMA预测模型,并预测2017年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与实际值比较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2010-2016年密云区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患者累计5339757例,流感样病例数为47324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平均为0.89%。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构建ARIMA(0,1,2)模型,对模型残差进行Box-Ljung检验,P=0.71,残差的自相关系数为白噪声序列,能较好地拟合本数据,模型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建立的模型对2017年数据进行预测,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结论ARIMA模型取得比较满意的预测效果,可以用于流感样病例的短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 流感样病例 预测
下载PDF
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共同作用下地铁车站火灾烟气蔓延规律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亚琼 李勇 +2 位作者 孙铁军 任锐 李浩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5-235,共11页
为研究岛式地铁车站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岛式地铁车站,采用FDS软件建立1∶1的数值仿真模型,选择大涡模拟,研究站内列车火灾规模为5 MW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共同作用下,火... 为研究岛式地铁车站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岛式地铁车站,采用FDS软件建立1∶1的数值仿真模型,选择大涡模拟,研究站内列车火灾规模为5 MW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共同作用下,火灾烟气蔓延速度、能见度与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细水雾控制地铁火灾烟气蔓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车门间隔开启时,烟气先向列车两侧蔓延,150 s时扩散至整个车厢并向站台层蔓延,当开启站台细水雾时,烟气温度明显下降,且随着细水雾粒径的减小与流量的增大,烟层降温效果增强;当水雾粒径为100μm,流量为8 L·min;时,距离站台中线3 m处断面平均温度为36.19℃,较未开启细水雾时温升降幅可达62.91%;同时细水雾使得烟层蔓延速度减小,在开启细水雾系统后200 s内2;楼梯口平均空气质量流速下降39.72%;当开启排烟系统时,可使列车内温度场纵向分布最大值向火源下游移动,加快站台层及列车内对流换热效率,使细水雾的气相冷却作用得到加强,二者同时作用时降温阻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烟雾流动规律 数值仿真 细水雾 通风排烟 岛式车站 列车火灾
原文传递
考虑爆源特征的岩石爆破诱发地震波的波型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启栋 卢文波 +3 位作者 冷振东 王亚琼 周海孝 张士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30-2844,共15页
爆破地震波通常由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利面波(R波)等共同组成,但现有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和安全判据研究中并未区分波型和组分。采用一种基于偏振方向预判的爆破地震波波型判别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药包的... 爆破地震波通常由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利面波(R波)等共同组成,但现有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和安全判据研究中并未区分波型和组分。采用一种基于偏振方向预判的爆破地震波波型判别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药包的爆源特征及其激发的波型;结合现场爆破试验,分析了垂直单孔、水平光爆孔和边预裂孔3种典型爆破孔诱发地震波的波型与组分,探讨了不同爆破孔的爆源特征与力学作用机制,并对特定位置处的主导作用波型进行了预判。结果表明:垂直单孔的爆源可近似为短柱药包的延时叠加,地表爆破振动同时包含P、S和R波的贡献,随着爆心距增大,S波逐渐偏离其优势辐射方位,而P波主要作用于水平径向振动,R波将主导竖直向振动;水平光爆孔和边坡预裂孔均属轮廓爆破孔,二者力学作用机制相似,以轮廓面上的法向荷载为主,且轮廓面上的爆破地震波主要由S和R波组成,而P波的作用比较微弱,随爆心距增大,R波将成为主导作用波型,但轮廓面外P波的作用则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爆破 爆破地震波 爆源特征 波型与组分 主导作用波型
下载PDF
隧道掏槽爆破中起爆点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及其比选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启栋 靳军 +3 位作者 王亚琼 冷振东 卢文波 周海孝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2,共13页
为比较评价起爆点位置对隧道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基于一维等熵流爆轰理论和柱状药包爆炸应力场叠加模型,分析了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时间效应,揭示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机理;通过单孔爆破现场试验,对比分... 为比较评价起爆点位置对隧道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基于一维等熵流爆轰理论和柱状药包爆炸应力场叠加模型,分析了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时间效应,揭示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机理;通过单孔爆破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等传统起爆方式下孔口岩体的破裂形态及地表爆破振动峰值,佐证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规律;依次建立了普通单孔爆破和隧道掏槽爆破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3种传统起爆方式下的炸药爆轰加载特征与爆破损伤演化规律,评价了传统起爆方式下掏槽爆破效果的优劣,并探讨了掏槽孔起爆方式的改进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理源于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爆炸应力场叠加的时间效应,柱状药包起爆后爆轰产物和爆炸能量偏向于爆轰波传播的正向传输,其应力场也在爆轰波传播的正向叠加增强;试验结果显示,反向起爆时孔口岩体破裂与鼓包痕迹最为显著,中点起爆次之,而正向起爆最小;传统的反向起爆、正向起爆和中点起爆均有各自的利弊,反向起爆利于形成爆破漏斗,但易于造成根底,限制了掏槽爆破进尺,正向起爆虽有助于孔底岩体破碎,但容易在孔口形成大块,岩体抛掷效果也较差,中点起爆可兼顾孔口与孔底岩体的破碎,但孔中部岩体的破碎不充分,为此尝试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孔反向传爆的混合起爆方式,其结合了传统起爆方式的优点,且增强了邻孔之间的拉伸和剪切效应,岩体破碎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掏槽爆破 试验研究 起爆点位置 爆炸能量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2001—2021年巢湖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亚琼 高曼莉 +3 位作者 罗劲松 徐莹梅 徐伟 卢毅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8,共11页
基于2001—2021年Landsat遥感数据,研究巢湖流域植被覆盖多年变化,利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探讨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内平均植被覆盖度0.75,近20 a总体呈增加趋势,增速0.12%/a;2009年前,呈下降趋势,2009年后,... 基于2001—2021年Landsat遥感数据,研究巢湖流域植被覆盖多年变化,利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探讨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内平均植被覆盖度0.75,近20 a总体呈增加趋势,增速0.12%/a;2009年前,呈下降趋势,2009年后,呈增加趋势。(2)流域内89.79%的区域植被覆盖度高于0.6,不同土地利用的植被覆盖度为林地>旱作农田>稀疏植被>灌溉农田>城市建成区>湿地,湿地受蓄水排涝功能的影响,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3)近20 a,34.78%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面积占比62.73%,集中在合肥市老城区、山区林地、沿江北岸平原地带以及环巢湖湿地区域,政策上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治理对植被覆盖产生正影响成效显著;减少趋势发生在城市外围和部分耕地区域,体现城镇化建设、耕地种植模式等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负影响,对于引江济淮(派河—东淝河)段施工沿线和柘皋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减少,应值得关注。(4)2010年前,地形因素的影响逐年降低,气候作用逐年增加,2010年后,地形因素持续增加并成为主要因素。(5)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程度整体呈增强趋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增强幅度为0.013%/(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分析 驱动影响 Landsat遥感数据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 巢湖流域
下载PDF
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石子林 李军乔 +3 位作者 王雅琼 董浩 牛永昆 李晨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0-726,共7页
通过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为蕨麻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以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率为评估指标,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并采用2... 通过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为蕨麻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以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率为评估指标,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蕨麻地上部分多糖提取工艺,并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1(m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97 min,提取率为2.68%。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76 mg/ml、0.64 mg/ml。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得到蕨麻地上部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简便可行,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和钾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亚琼 牛文全 +3 位作者 王婕 李学凯 邬梦龙 董继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7,共6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在土壤中添加5种不同比例的生物炭,分别为10、30、50、70、90 t/hm^2,以不添加生物炭作为对照试验,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钾离子含量变化,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不同状态钾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杨凌... 为探究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在土壤中添加5种不同比例的生物炭,分别为10、30、50、70、90 t/hm^2,以不添加生物炭作为对照试验,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钾离子含量变化,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不同状态钾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杨凌地区,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结构发生变化,土壤0.5~0.25 mm、5~3 mm、7~5 mm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改变。生物炭提升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稳定性。但是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未见显著改变。生物炭施用量和土壤速效、有效、交换性、水溶性钾表现为指数相关关系。添加生物炭后,生菜显著增产,单棵植株重量增加了0.33~2.23 g。考虑到购买生物炭的成本,陕西杨凌地区,推荐在土壤中添加30或50 t/hm^2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团聚体 钾素
下载PDF
黑树莓花色苷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雅琼 王远辉 +1 位作者 张缤聿 马恒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5,共6页
采用AB-8大孔树脂和硅胶柱层析技术纯化并分离黑树莓花色苷,分别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花色苷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过大孔树脂纯化后的花色苷的纯度从17.18%提高到85.21%,得率为0.60%;硅胶柱层析... 采用AB-8大孔树脂和硅胶柱层析技术纯化并分离黑树莓花色苷,分别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花色苷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过大孔树脂纯化后的花色苷的纯度从17.18%提高到85.21%,得率为0.60%;硅胶柱层析参数为洗脱液配比为正丁醇∶乙酸∶水的体积比为4∶2∶0.5,流速为0.5 mL/min,树莓花色苷粗品与硅胶的质量比为1∶550;得到黑树莓花色苷产物组分分别为BRA1和BRA2,纯度分别为94.53%和92.14%。组分BRA1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组分BRA2,两者均呈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大孔树脂 硅胶柱层析 自由基
下载PDF
搅拌型酸乳蠕变恢复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伟都 朱慧 +2 位作者 王雅琼 欧凯 李言郡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93,共4页
以搅拌型酸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蠕变恢复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法。对酸乳施加应力,研究其应变与柔量随时间的变化,在柔量-时间曲线中的稳态阶段做出一条直线,其斜率值的倒数即可反映零剪切黏度,同时,应力撤销后考察酸乳应变与柔量随时... 以搅拌型酸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蠕变恢复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法。对酸乳施加应力,研究其应变与柔量随时间的变化,在柔量-时间曲线中的稳态阶段做出一条直线,其斜率值的倒数即可反映零剪切黏度,同时,应力撤销后考察酸乳应变与柔量随时间的变化,通过柔量值的大小即可评价酸乳的弹性大小。对9类市面上流行的搅拌型酸乳进行蠕变恢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酸乳的零剪切黏度与恢复柔量差异明显,同时,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文章还对方法的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应力扫描确定了酸乳的线性黏弹性区域,同时,结合不同应力大小时的蠕变恢复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了所施加的应力值为0.5 Pa。另外,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恢复时间对恢复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60 min作为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乳 蠕变恢复 零剪切黏度 弹性
原文传递
隧道通风阻力格栅局部阻力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亚琼 李林峰 +3 位作者 来凯 杨帅 辛韫潇 谢永利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由于试验场地和试验条件的限制,通常难以建立1∶1比例模型或同比例尺缩小模型,因此在保证原形与模型阻力相似的前提下,根据等效设计理论,在隧道通风模型中安装阻力格栅可以有效缩短隧道模型的长度。为了解决阻力格栅在通风模型中的选取... 由于试验场地和试验条件的限制,通常难以建立1∶1比例模型或同比例尺缩小模型,因此在保证原形与模型阻力相似的前提下,根据等效设计理论,在隧道通风模型中安装阻力格栅可以有效缩短隧道模型的长度。为了解决阻力格栅在通风模型中的选取和设置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进行试验测试,并将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的阻力格栅串联间距、串联数量以及格栅类型的变化对通风试验局部阻力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阻力格栅后通风模型仍存在自模区,且阻力格栅的串联间距、组数、规格对模型进入自模区的临界风速几乎没有影响;当格栅间距大于3倍断面当量直径时,格栅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阻力格栅串联间距应不小于3倍模型当量直径;每组格栅局部阻力损失系数随格栅组数的增多而降低,降低的速率随着格栅组数的增多而减小;在选择阻力格栅时,格栅局部阻力系数要求较大时,可选择多孔板作为阻力格栅,并优先考虑方孔多孔板;当格栅局部阻力系数要求较小时,可选择铁丝网作为阻力格栅。研究成果可以为模型试验阻力格栅的选取和设置提供指导建议,同时介绍了阻力格栅在隧道通风模型试验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通风 模型试验 阻力格栅 等效设计理论
原文传递
无中墙连拱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特性及安全控制措施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亚琼 杨御博 +3 位作者 高启栋 江伟 周海孝 杨瑞鹏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6-277,共12页
无中墙连拱隧道相较传统连拱隧道取消了中墙结构,其先行洞与后行洞初支拱架相互搭接构成整体隧道结构,因此在后行洞爆破开挖时,先行洞及连拱处的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极为关键。依托榨坊隧道工程,开展后行洞爆破振动跟踪监测,并对先行洞二... 无中墙连拱隧道相较传统连拱隧道取消了中墙结构,其先行洞与后行洞初支拱架相互搭接构成整体隧道结构,因此在后行洞爆破开挖时,先行洞及连拱处的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极为关键。依托榨坊隧道工程,开展后行洞爆破振动跟踪监测,并对先行洞二衬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及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LS-DYNA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先行洞横断面及轴向的爆破振动响应特性,比较分析了注浆加固及布设减震层对连拱处三角区围岩与先行洞衬砌结构的安全控制效果,并通过现场监测,对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实测数据显示:无中墙连拱隧道后行洞开挖时,先行洞边墙二衬的水平径向振动强度最大,且以掏槽孔爆破振动为主,主频集中在40~65 Hz。数值分析显示:先行洞爆破振动速度沿其横断面和轴向的分布均不对称,迎爆侧振动速度显著大于背爆侧,且迎爆侧拱腰至拱肩部位的振速最大;受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先行洞未开挖方向的振速相对较高,爆破振动速度沿隧道已开挖方向衰减更快;围岩超前注浆加固可保证连拱处上方三角区围岩的稳定与安全,可分别降低振速和最大主应力69.2%和57.9%;布设减震层可有效控制先行洞衬砌结构的振动安全,可分别降低拱腰和拱肩振速65.2%和57.3%。现场实践也表明:围岩注浆加固和布设减震层2种控制措施各有侧重,二者结合可有效控制爆破振动安全,总体可降低先行洞二衬质点峰值振速35%~50%,且均未超过安全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无中墙连拱隧道 爆破振动 响应特性 安全控制
原文传递
檀香及其混淆品的鉴别与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亚琼 王颖健 +4 位作者 钟水生 汪明志 张超 余坤子 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8-465,共8页
目的通过对正品檀香及其市售混伪品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特征性鉴别点。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挥发油含量测定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自动解卷积定性系统(GC-MS-AMDIS)自动智能化成分鉴定等手段,对正品檀香及其市售混伪品进... 目的通过对正品檀香及其市售混伪品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特征性鉴别点。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挥发油含量测定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自动解卷积定性系统(GC-MS-AMDIS)自动智能化成分鉴定等手段,对正品檀香及其市售混伪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性状鉴别中,檀香独有的奶香味为其鉴别点;显微鉴别中油脂的颜色,分布及方晶数量可用于区分正伪品;伪品的挥发油成分与正品檀香差异较大,且不以檀香醇为主要成分;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可作为最准确、简便的检验手段,用以判断檀香样品是否符合药典标准的规定。结论建立正品檀香及市售混伪品的鉴别方法,并给檀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鉴别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自动解卷积定性系统
原文传递
穿山甲、猪蹄甲、羊蹄甲炮制品水溶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逊 周扬 +4 位作者 朱晔 王亚琼 汪明志 刘万 张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2-476,共5页
目的:比较穿山甲、猪蹄甲、羊蹄甲炮制品的水溶性成分为寻找穿山甲替代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穿山甲、猪蹄甲、羊蹄甲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通过HPLC指纹图谱及多元数据分析对比3种炮制品的水溶性成分。结果:建立了穿山甲、猪蹄甲、... 目的:比较穿山甲、猪蹄甲、羊蹄甲炮制品的水溶性成分为寻找穿山甲替代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穿山甲、猪蹄甲、羊蹄甲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通过HPLC指纹图谱及多元数据分析对比3种炮制品的水溶性成分。结果:建立了穿山甲、猪蹄甲、羊蹄甲炮制品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其中穿山甲炮制品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出7种成分,12批穿山甲炮制品相似度在0.813~0.944;猪蹄甲炮制品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指认出4种成分,12批猪蹄甲炮制品相似度在0.882~0.991;羊蹄甲炮制品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指认出4种成分,12批羊蹄甲炮制品相似度在0.865~0.998。穿山甲色谱峰可分为核苷类、肽类2类组分群;3种炮制品核苷组分相似,均含有黄嘌呤、次黄嘌呤、尿苷、尿嘧啶,L-甘-L-酪氨酸环二肽、L-丝-L-酪氨酸环二肽、D-丝-L-酪氨酸环二肽只存在于穿山甲中,3种炮制品的水溶性成分差异显著。结论:本研究系统比较了穿山甲、猪蹄甲、羊蹄甲、炮制品水溶性成分的异同,能够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对寻找穿山甲替代资源的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甲 猪蹄甲 羊蹄甲 指纹图谱 黄嘌呤 L-甘-L-酪氨酸环二肽 L-丝-L-酪氨酸环二肽 D-丝-L-酪氨酸环二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