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隆起安岳气田古油藏成藏时间厘定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程宇 文龙 +4 位作者 王铁冠 罗冰 李美俊 田兴旺 倪智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2-502,共11页
安岳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古老和深层气田,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中的古油藏经原位裂解形成。由于古油藏-裂解气藏演化程度较高、时代较老,对其成藏演化的研究,特别是古油藏成藏时间的厘定,长期以来存在较多争议,缺乏足够地球化学证... 安岳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古老和深层气田,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中的古油藏经原位裂解形成。由于古油藏-裂解气藏演化程度较高、时代较老,对其成藏演化的研究,特别是古油藏成藏时间的厘定,长期以来存在较多争议,缺乏足够地球化学证据的佐证。通过最新的实测大地热流史和类似地区的烃源层生烃门限研究,利用地质类比法替代流体包裹体测温,重建关键井埋藏史-热史,厘定德阳-资阳裂陷筇竹寺组烃源层的生烃和古油藏形成和破坏的时间,分析了古油藏的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实验和相关地质分析表明,筇竹寺组烃源层生烃时间既古油藏成藏时间约为275~263 Ma,相当于早二叠世后期(孔古阶)-晚二叠世。之后的深埋使古油藏自三叠纪初期开始裂解,在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初期古油藏被完全破坏并形成大型裂解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成藏时间 裂解气藏 古油藏 安岳气田 川中隆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源岩地化特征及与典型海相原油对比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福林 云露 +2 位作者 王铁冠 丁勇 李美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1-861,共11页
对27件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油源对比表明,寒武系烃源岩具有低姥植比、C_(21)三环萜烷/C_(23)三环萜烷比值大于1、升藿烷含量低甚至不含、伽马蜡烷含量高、C_(28)规则甾烷相对含量高、C_(27)三芳甾烷相... 对27件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油源对比表明,寒武系烃源岩具有低姥植比、C_(21)三环萜烷/C_(23)三环萜烷比值大于1、升藿烷含量低甚至不含、伽马蜡烷含量高、C_(28)规则甾烷相对含量高、C_(27)三芳甾烷相对含量高、三芳甲藻甾烷含量高及同位素偏重等特征。寒武系烃源岩与典型寒武系、奥陶系原油油岩对比分析表明,寒武系烃源岩与T904和TD2等典型寒武系原油具有良好的亲缘性,而与台盆区大量发现的奥陶系油藏原油并无相关性,从而否定了寒武系烃源岩作为台盆区海相原油主力烃源岩的可能性。此外,塔西北地区柯坪隆起肖尔布拉克、东二沟及苏盖特布拉克等剖面烃源岩样品在生源构成上与台盆区其余寒武系烃源岩有一定差异,其母源有机质可能与奥陶系原油母源有机质具有部分相同的菌藻类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芳甾烷 油源对比 烃源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学与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铁冠 龚剑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距今1800—541Ma时期的中—新元古界是中国最古老的沉积地层。由于一直未确认可靠的早期生命和相应的生物化石,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国际石油地质学界普遍认为中—新元古界不会含有烃类沉积,也从未考虑将中—新元古界作为油气勘探的目的... 距今1800—541Ma时期的中—新元古界是中国最古老的沉积地层。由于一直未确认可靠的早期生命和相应的生物化石,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国际石油地质学界普遍认为中—新元古界不会含有烃类沉积,也从未考虑将中—新元古界作为油气勘探的目的层。然而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古生物学家对地球元古宙早期生命演化的基础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也发现中—新元古界古老地层中存在大量油苗、沥青和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这些沉积有机质可跨越未成熟—过成熟的不同热演化阶段,部分地区至今仍处于"生油液态窗"的范畴内,以致迄今国内外发现了数十个原生油气田,探明相当规模的油气储量,并获得高产油气流,从而表明中—新元古界完全具备形成与富集规模性油气资源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地层 生物标志 地质特点
下载PDF
冀北坳陷双洞背斜铁岭组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到福 王铁冠 +2 位作者 张迈 唐友军 陈媛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冀北坳陷双洞背斜铁岭组沥青样品是活油苗沿裂隙运移到地表后,在低温蚀变作用下形成的,未经高温蚀变,因而其有机地球化学信息丰富,能很好地反映沉积有机质原始地质信息。所分析的沥青样品中检测到了高丰度的13α(正烷基)三环萜系列、补... 冀北坳陷双洞背斜铁岭组沥青样品是活油苗沿裂隙运移到地表后,在低温蚀变作用下形成的,未经高温蚀变,因而其有机地球化学信息丰富,能很好地反映沉积有机质原始地质信息。所分析的沥青样品中检测到了高丰度的13α(正烷基)三环萜系列、补身烷系列(包括长链的补身烷系列)、规则藿烷系列、25-降藿烷及8,14-断藿烷,未检测到甾类化合物,其中13α(正烷基)三环萜类是元古界沉积有机质中特有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其具体生源尚不明确。沥青样品中甾类化合物的缺失以及丰富规则藿烷类化合物的检出表明原核菌藻类生物应该是双洞背斜铁岭组沥青的主要生源;高丰度25-降藿烷和8,14-断藿烷系列的出现指示生物降解作用是导致沥青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冀北坳陷沉积埋藏史、生烃史以及沥青样品中高丰度的13α(正烷基)三环萜类均证实,洪水庄组泥质岩应为双洞背斜铁岭组沥青的主要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坳陷 双洞背斜 沥青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烃源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迈 宋到福 +5 位作者 王铁冠 何发岐 张威 安川 刘悦 陆振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不同区带天然气特征及来源上的差异,通过天然气气体组分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杭锦旗地区3个主要勘探区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剖析,并结合各区带天然气在成藏过程中的差异,对其...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不同区带天然气特征及来源上的差异,通过天然气气体组分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杭锦旗地区3个主要勘探区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剖析,并结合各区带天然气在成藏过程中的差异,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区天然气烃类气体含量较高(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多低于0.95,整体呈现出湿气特征,非烃类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较低;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_(1)、δ^(13)C_(2)和δ^(13)C_(3)组成表现为正碳序列分布,但不同区带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中什股壕区带天然气δ^(13)C_(1)值最重,而新召区带天然气δ^(13)C_(2)和δ^(13)C_(3)值要明显重于其他2个区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区带天然气均为有机成因气,呈现出煤型气(腐殖型气)的特征,主体为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且其气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热演化阶段。结合气源对比结果与地质背景,推测新召区带天然气主要由下伏山西组烃源岩供烃,独贵加汗和什股壕区带天然气则来源于断裂南部太原组和山西组烃源岩的共同贡献,但前者太原组烃源岩贡献比例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气源对比 天然气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太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迈 宋到福 +5 位作者 王铁冠 何发岐 张威 唐友军 蒋兴超 何秀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5-66,共1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太原组煤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分析、碳同位素测定及GC-MS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两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均较高... 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太原组煤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分析、碳同位素测定及GC-MS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两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均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生烃潜力好。其中山西组烃源岩整体生烃潜力较太原组强,而太原组烃源岩成熟度则较山西组高。通过将两套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山西组烃源岩具有高姥植比,高(C_(19)三环萜烷+C_(20)三环萜烷)/C_(21)三环萜烷值,高C_(24)四环萜烷、C_(29)规则甾烷、氧芴相对含量和低伽马蜡烷相对丰度的特征,反映其可能形成于氧化偏氧化的淡水环境,有机质来源以高等陆生植物为主;太原组烃源岩则具有低姥植比,低(C_(19)三环萜烷+C_(20)三环萜烷)/C_(21)三环萜烷值,低C_(24)四环萜烷、C_(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低伽马蜡烷相对丰度和高硫芴相对含量的特征,说明其形成环境可能为相对偏还原的淡水环境,有机质来源中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多。基于两套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上的差异,选取合适的生标参数建立了相应的有机地化判识指标将两套烃源岩区分开,这对研究区后续的油源对比及油气勘探工作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地区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地化指标
下载PDF
中元古界沉积物中典型分子标志化合物及其地质意义——以宣隆坳陷下马岭组黑色页岩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肖洪 李美俊 +1 位作者 王铁冠 冷筠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7-556,共10页
分子标志化合物在前寒武纪古海洋生命演化和古环境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华北克拉通宣隆坳陷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黑色页岩中检测到一系列典型分子标志化合物,其特征表现为明显的“UCM”鼓包,高丰度的甲基支链烷烃、C_(24)四... 分子标志化合物在前寒武纪古海洋生命演化和古环境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华北克拉通宣隆坳陷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黑色页岩中检测到一系列典型分子标志化合物,其特征表现为明显的“UCM”鼓包,高丰度的甲基支链烷烃、C_(24)四环萜烷、C_(19)-C_(20)13β(H),14α(H)-三环萜烷、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以及四类重排藿烷化合物,甾烷系列化合物的缺失,其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明显不同于显生宙沉积物。甾烷系列化合物缺失可能是异养微生物转化和降解的结果,不能否定真核藻类在14亿年前古海洋的局部繁盛,但生物群落仍以原核生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生物垫 真核生物 中元古界 分子标志化合物 下马岭组
下载PDF
沉积物和原油中重排藿烷的生物来源和成因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洪 王铁冠 李美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90-4201,共12页
重排藿烷逐渐在各类沉积物和原油中被检测,但其生物来源与形成转化机制等尚不清楚.在中元古界下马岭页岩和侏罗系湖相原油系统地鉴定了四类重排藿烷.基于各类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变化关系和形成转化路径,明确了研究区各类重排藿烷的相对... 重排藿烷逐渐在各类沉积物和原油中被检测,但其生物来源与形成转化机制等尚不清楚.在中元古界下马岭页岩和侏罗系湖相原油系统地鉴定了四类重排藿烷.基于各类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变化关系和形成转化路径,明确了研究区各类重排藿烷的相对丰度和生成速率主要受控于生源构成或甲基重排反应过程.其中,早洗脱重排藿烷和21-甲基-28-降藿烷的形成过程比17α(H)-重排藿烷系列更为复杂,使得二者在沉积物和原油中分布相对局限.18α(H)-新藿烷不仅可源自细菌藿多醇,还可源自里白醇和里白烯,故其在地质样品中分布更为广泛.重要的是,虽然富含重排藿烷的烃源岩和原油屡见报道,但它们可能并非源自无处不在的细菌,而更可能仅存在于局限环境下的少数细菌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 生物来源 形成机制 甲基重排反应 细菌 地球化学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原油中C_(26)-C_(28)三芳甾烷相对含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宝收 李美俊 +4 位作者 赵青 王铁冠 张科 肖中尧 黄少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2-697,共6页
三芳甾烷(TAS)是规则甾烷芳构化产物,其中C_(26)-C_(28)三芳甾烷系列稳定分布于原油和烃源岩有机质中。在常规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芳烃馏分(m/z 231)质量色谱图上,由于C2620R和C2720S TAS异构体共流出而不能确定3种不同碳数三芳甾烷的... 三芳甾烷(TAS)是规则甾烷芳构化产物,其中C_(26)-C_(28)三芳甾烷系列稳定分布于原油和烃源岩有机质中。在常规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芳烃馏分(m/z 231)质量色谱图上,由于C2620R和C2720S TAS异构体共流出而不能确定3种不同碳数三芳甾烷的相对含量,无法建立类似于C27-C29规则甾烷的相对含量三角图,从而使三芳甾烷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以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代表性原油样品为例,建立了三芳甾烷相对含量三角图,并用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原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种不同来源的原油,可以划分为2个不同的原油族群,而来自福山凹陷古近系的原油具有不同的C_(26)-C_(28)三芳甾烷组成特征,原油族群的划分也得到其他分子地球化学证据的支持。在高成熟的轻质油和凝析油中,规则甾烷系列由于浓度低而很难由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三芳甾烷由于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而稳定存在,因此可代替规则甾烷用于油-油对比和原油族群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芳甾烷 原油族群 色谱—质谱分析 塔里木盆地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