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优势牧草内生细菌产IAA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崔月贞 万志文 +2 位作者 冯疆蓉 薛莉 杨成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8-623,共6页
为明确高寒草地优势牧草内生细菌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及其在宿主体内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采用Salkowski比色法对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 C.B.Clarke)、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 Sergiev)、紫花针茅(... 为明确高寒草地优势牧草内生细菌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及其在宿主体内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采用Salkowski比色法对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 C.B.Clarke)、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 Sergiev)、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 Griseb)和醉马草(Ahnatherum inebrians Keng)的种子、休眠期根部、叶部和花期根部内生细菌分泌IAA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04株供试内生细菌中有101株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IAA量在1.52-327.81mg·L-1之间,外源色氨酸对73.3%的菌株分泌IAA的能力有促进作用。其中76(75.2%)株的分泌量在0-20mg·L-1之间,分泌IAA能力最强的菌株为263XY3(327.82 mg·L-1),265XY6(146.93mg·L-1)和266XY1(126.26mg·L-1)。分泌量达到10mg·L-1以上的有57株,主要分布于线叶嵩草叶部(30.4%)和花期的根部(17.9%)以及紫花针茅花期的根部(10.7%)和叶部(8.9%)。该结果为高寒草地牧草产IAA内生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筛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IAA 生态分布 高寒草地
下载PDF
地下水和干旱指数对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联合影响: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齐蕊 王旭升 +4 位作者 万力 黄金廷 冯雨晴 蒋小伟 韩鹏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5-273,共9页
鄂尔多斯高原无定河与都思兔河之间的地段属于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覆盖毛乌素沙地,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浅埋区,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人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的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增大,但没有充... 鄂尔多斯高原无定河与都思兔河之间的地段属于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覆盖毛乌素沙地,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浅埋区,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人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的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增大,但没有充分考虑气候梯度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大量井孔调查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埋深的高分辨率栅格数据,与区内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遥感数据和气候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地下水埋深与干旱指数双因素坐标系来确定区域植被指数对地下水和气候背景的联合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指数和地下水埋深的增大都会导致植被指数的概率统计值减小。干旱指数介于3~5时,地下水埋深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比较显著,且地下水埋深介于1~3m最有利于高盖度植被的出现。地下水显著影响植被分布的临界埋深约为7m。这一结果改进了前人关于鄂尔多斯生态水文地质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植被盖度 气候梯度 干旱区 鄂尔多斯
下载PDF
多喷管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尾焰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乔野 聂万胜 +1 位作者 丰松江 吴高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63,共8页
为深入研究多喷管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尾焰流场特性,以由10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多喷管动力系统为模型,采用耦合了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N-S方程描述尾焰流动过程,考虑复燃反应的影响,并运用压力的隐式算子分割(PISO)算法进行求解,... 为深入研究多喷管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尾焰流场特性,以由10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多喷管动力系统为模型,采用耦合了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N-S方程描述尾焰流动过程,考虑复燃反应的影响,并运用压力的隐式算子分割(PISO)算法进行求解,实现了以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两种不同发动机尾焰的混合计算,得到了不同飞行高度下火箭动力系统的尾焰流场结构及其参数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尾焰的膨胀角度越来越大,尾焰间的相互作用加强。由于复燃反应及尾焰间相互作用影响,尾焰流场会出现局部高温区域,同时火箭底部及喷管周围会出现旋流,旋流会卷吸尾焰高温燃气,从而会对火箭底部进行烧蚀,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热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多喷管 复燃反应 尾焰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复燃对液氧煤油发动机尾焰冲击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蔡红华 聂万胜 丰松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2-1927,共6页
为了研究复燃对液氧煤油发动机尾焰冲击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液氧煤油发动机尾焰冲击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模型研究了喷管出口距离平板3m,5m两种工况下复燃对尾焰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考虑了发动机内部燃烧对尾焰冲击特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复燃对液氧煤油发动机尾焰冲击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液氧煤油发动机尾焰冲击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模型研究了喷管出口距离平板3m,5m两种工况下复燃对尾焰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考虑了发动机内部燃烧对尾焰冲击特性的影响,计算得到了主射流区的激波结构;复燃增大了尾焰自由射流区和壁面射流区的高温区域,改变了自由射流区和滞止区的形状结构;平板壁面压力随着径向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且3m工况时在1.8m和2.5m处分别出现2.5倍环境压力和1.5倍环境压力的波动,5m工况时在2m处出现1.5~2倍环境压力的波动,在波动之后平板壁面上压力很快降为环境压力,复燃对5m工况的波动较3m工况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燃 液氧煤油发动机 尾焰 冲击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