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6年中国女性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黄海涛 陈姝玉 +4 位作者 耿旭 万晓 贾瑞英 梁丹丹 陈超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0-994,共5页
背景卵巢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缺乏针对我国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女性卵巢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 背景卵巢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缺乏针对我国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女性卵巢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我国卵巢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卵巢癌发病与死亡随时间(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7.25%,P<0.05),历年城市的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出现在55~岁年龄组。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死亡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6.06%,P<0.05),历年城市卵巢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快速上升,7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在年龄和城乡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制订卵巢癌防治策略,降低卵巢癌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Joinpoint回归分析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过大落差断层深孔预裂爆破技术 被引量:39
2
作者 李廷春 张浩 +4 位作者 张治高 贾绪路 孙广京 万晓 张宪堂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遇大落差硬岩断层阻碍推采问题,分析传统过断层方法以及现有研究技术弊端,对过大落差断层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展开系统研究。针对大落差断层产状不明晰,过断层路径设计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断层产状探测技术,优选断层探巷...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遇大落差硬岩断层阻碍推采问题,分析传统过断层方法以及现有研究技术弊端,对过大落差断层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展开系统研究。针对大落差断层产状不明晰,过断层路径设计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断层产状探测技术,优选断层探巷布置方案,根据其揭露信息建立了断层走向计算模型;针对深孔爆破技术在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不适用的问题,研究预掘爆破巷关键技术,提出了爆破巷布置原则及布置参数计算方法,确定了爆破巷内实施深孔预裂爆破的方案,设计了耳式硐室施工方法,解决了大药量集中爆破难题;基于岩石爆破理论,结合过大落差断层工程特点,针对性设计孔径、孔深、装药量、封堵长度、炮孔布置及爆破振动安全控制,形成了完整的爆破参数选取及计算方法。新巨龙煤矿2302N工作面下平巷揭露综合落差12. 5 m硬岩断层,通过下平巷揭露点依次布置的6个探测孔,探明了断层向工作面延展初始走向,设计了垂直断层走向、沿煤层底板掘进探巷方案以及沿断层下盘煤层底板掘进爆破巷方案;通过实测信息规划了过断层路径,根据路径内断层产状变化划分了8个爆破区域,设计了各区域内爆破布置参数,并借助数值模拟对爆破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应用效果表明,爆破裂隙贯通效果良好,采煤机过断层截齿消耗减少了40%~50%,相比传统过断层方法节省了时间一倍以上。新巨龙煤矿多个工作面均成功完成了过大落差工程应用,在保障工作面高效连续推采、减少过断层成本、保证爆破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大落差断层 深孔预裂爆破 断层探巷 预掘爆破巷 参数设计
下载PDF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海涛 耿旭 +3 位作者 尚艳秋 梁易培 万晓 陈超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8-614,共7页
背景喉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针对我国居民2005—2016年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居民喉癌发病与死亡... 背景喉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针对我国居民2005—2016年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居民喉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我国喉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整理2005—2016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标化率的计算根据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喉癌发病与死亡随时间(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我国居民喉癌标化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2.25%,P<0.05);城市的喉癌标化发病率整体高于农村,男性的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历年发病高峰集中出现在70~岁年龄组和75~岁年龄组。2005—2014年我国居民喉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1.67%,P<0.05),2014—2016年死亡率虽略微上升,但变化不明显(P>0.05),城市标化死亡率整体高于农村,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2005—2016年我国喉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性别、年龄和城乡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制订喉癌防治策略,降低喉癌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分析
下载PDF
吻合口加固缝合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义仁 朱志强 +4 位作者 刘少军 刘流 胡斌 万晓 黄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吻合口加固缝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安徽省立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300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吻合口加固缝合组和常规缝合组,每... 目的探讨吻合口加固缝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安徽省立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300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吻合口加固缝合组和常规缝合组,每组各150例。所有患者均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行规范的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于两次吻合器切割线形成的交叉区(“狗耳朵区”),吻合口加固缝合组使用4—0可吸收缝线缝合2—4针进行加固。排除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者;剔除因并发梗阻或出血行急诊手术、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行Hartmann手术或Miles手术、中转开腹及无法行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将所有患者分成高危组(同时具有2项或以上危险因素)与低危组(只具有1项或无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探讨有无加固缝合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关系。本试验经安徽省立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号为NCT02830633。结果根据剔除标准,最终符合研究人组标准的患者共291例,其中吻合口加固缝合组145例,常规缝合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全组共22例(7.6%)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加固缝合组和常规缝合组分别为5例(3.4%)和17例(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2,P=O.008)。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行加固缝合是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72~5.48,P=0.014)。其他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肿瘤直径≥4cm、肿瘤距肛缘距离〈5cm以及NRS2002评分≥3分。根据上述3项危险因素,进一步将所有患者分成高危组(80例)与低危组(211例)进行分层分析。高危组中,加固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吻合口漏 吻合口加固缝合
原文传递
深部特厚松软煤层巷道支护控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治高 朱庆文 +2 位作者 万晓 谭文峰 李廷春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2,21,共7页
针对深部特厚煤层巷道地应力高、煤体承载能力弱、顶板下沉量大、两帮收敛严重等特点,以新巨龙煤矿2304N特厚煤层巷道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破坏关键位置,分析巷道变形原因,得出量化指标;采用理论计算与... 针对深部特厚煤层巷道地应力高、煤体承载能力弱、顶板下沉量大、两帮收敛严重等特点,以新巨龙煤矿2304N特厚煤层巷道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破坏关键位置,分析巷道变形原因,得出量化指标;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支护参数对其巷道控制影响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案。采用预应力锚杆、金属网和钢带在围岩内形成加固区,改变围岩受力状态;使用长锚索和锚索梁锚固巷道顶板,控制顶板下沉;在顶角和两帮打设锚索,提高围岩抗剪切能力,控制两帮变形。通过上述"锚带网索联合支护"方案的现场实施,经现场监测和钻孔窥视验证了支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特厚煤层 巷道支护 FLAC3D
下载PDF
特厚松软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单梁 王凯 +2 位作者 范文昌 万晓 谭文峰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2,共6页
为解决特厚松软煤层巷道围岩松散易破碎、支护难度高等难题,以新巨龙煤矿的2304N巷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松动圈理论通过等效圆的方法,得到2304N巷道顶板松动圈为1.82m,帮部松动圈为1.42m,确定了锚带网索联合支护的支护方案。基于松动圈... 为解决特厚松软煤层巷道围岩松散易破碎、支护难度高等难题,以新巨龙煤矿的2304N巷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松动圈理论通过等效圆的方法,得到2304N巷道顶板松动圈为1.82m,帮部松动圈为1.42m,确定了锚带网索联合支护的支护方案。基于松动圈理论与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等理论设计锚带网索联合支护的支护参数,确定锚杆长度为2.5m,锚杆间距为0.9m,锚杆排距为1.0m,顶板锚索长度为8.3m,顶角锚索长度为6.3m,锚索间距为1.8m,锚索排距为2m。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得到顶板收敛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32.4,38.4mm。通过现场监测得到顶板收敛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20.7,24.1mm,结果证明,锚带网索联合支护方案能够很好地控制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变形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松软煤层 松动圈理论 锚带网索联合支护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症状管理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核心症状群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小敏 万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教育(SME)对肺癌化疗患者核心症状群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4例临床表现症状群的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症状...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教育(SME)对肺癌化疗患者核心症状群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4例临床表现症状群的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症状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核心症状、生活质量和自我症状管理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乏力、呼吸困难、夜间咳嗽核心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领域、症状领域以及总体生存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症状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管理教育有利于改善肺癌化疗患者核心症状群,减轻乏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教育 肺癌 化疗 核心症状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万晓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2-74,共3页
高职院校在产学研融合的背景下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利用DEA法研究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问题,并从优化科技成果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规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知识产权质量等方面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产学研融合 高职院校 科技成果 转化效率
下载PDF
薪酬公平性与高管离职率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浙沪制造业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万逍 乔玉洋 《中国劳动》 2019年第8期41-56,共16页
以2014年-2016年江浙沪地区的A股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探讨薪酬公平性与高管离职率的关系。用两种式子定义薪酬公平,研究发现,本企业高管薪酬和同行所有企业高管薪酬的最大值之比与高管离职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本企业高管薪酬和其教育水平的... 以2014年-2016年江浙沪地区的A股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探讨薪酬公平性与高管离职率的关系。用两种式子定义薪酬公平,研究发现,本企业高管薪酬和同行所有企业高管薪酬的最大值之比与高管离职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本企业高管薪酬和其教育水平的比值与同行所有企业高管薪酬最大值和其教育水平的比值之比也与高管离职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总之,随着薪酬公平性的提高,高管离职率下降。另外,在资产规模高于行业均值的企业中,薪酬公平性与高管离职率之间的关系更明显。研究表明,企业,尤其是大规模企业,需要关注薪酬公平性以期留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 公平性 高管离职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H13热作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霄 陈瑞航 +2 位作者 王颜 刘佳欣 李长生(指导) 《宽厚板》 2020年第5期18-22,35,共6页
冲击韧性作为评价H13热作模具钢质量的标准之一,受锻后热处理工艺影响较大。利用箱式电阻炉对H13锻坯试样进行一系列热处理实验,研究热处理过程中正火冷却方式和亚温淬火对H13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正火后采用空冷冷却... 冲击韧性作为评价H13热作模具钢质量的标准之一,受锻后热处理工艺影响较大。利用箱式电阻炉对H13锻坯试样进行一系列热处理实验,研究热处理过程中正火冷却方式和亚温淬火对H13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正火后采用空冷冷却方式可以获得均匀的退火态组织。亚温淬火可以显著提高H13钢的冲击韧性,淬火温度为900℃时,冲击功为17.2 J,硬度为HV575,强韧性匹配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正火处理 冷却方式 亚温淬火 冲击功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万晓 胡磊 +3 位作者 刘流 何义仁 刘少军 朱志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126例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经病...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126例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经病理结合影像学证据明确诊断。其中开腹组70例,腹腔镜组56例。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尿管再插率、术后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尿管再插率:10/70比2/56,Logrankχ2=4. 145,P <0. 05;术后住院日:(5. 98±0. 98) d比(8. 37±3. 23) d,Logrankχ2=28. 552,P <0. 001]。腹腔镜组术后切口疼痛减轻,两组间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保肛手术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预后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混合失配模型预测金属/半导体界面热导 被引量:5
12
作者 宗志成 潘东楷 +4 位作者 邓世琛 万骁 杨哩娜 马登科 杨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0,共8页
声学失配模型和漫散射失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界面热导的计算,两种模型分别建立在极端光滑和粗糙界面的假设基础上.由于实际界面结构与两种假设的区别较大,造成两种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界面热导偏差较大.近期提出的混合失配模型考虑了界面... 声学失配模型和漫散射失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界面热导的计算,两种模型分别建立在极端光滑和粗糙界面的假设基础上.由于实际界面结构与两种假设的区别较大,造成两种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界面热导偏差较大.近期提出的混合失配模型考虑了界面结构对声子镜面透射和漫散射透射比例的影响,预测的准确度有所提高.但该模型需要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取界面声子信息较为复杂.为此,本文通过引入测量的粗糙度数值简化混合失配模型,并增加考虑界面结构对接触面积的影响,实现对界面热导简单快捷、准确地预测.基于该模型,计算预测了金属(铝、铜、金)和半导体(硅、碳化硅、砷化镓、氮化镓)的界面热导.并将铝/硅界面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对比,数据吻合较好.该模型不仅有助于界面导热机理的理解,而且利于与测量结果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热导 界面热阻 金属/半导体界面 声学失配模型 漫散射失配模型
下载PDF
基于WBS-RBS-G1法的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旋挖施工风险识别与评价
13
作者 李润国 周早弘 +4 位作者 肖茹竞 肖诗蒙 万骁 雷斌 胡培强 《建筑科技》 2024年第8期129-132,共4页
溶洞是一种复杂的地质,对溶洞的处理是桩基施工中极为困难的问题,可能导致工程项目产生极大的风险。以鄂州市楚江郡城工程为例,提出将WBS-RBS法与G1法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模型,对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工程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应用该模... 溶洞是一种复杂的地质,对溶洞的处理是桩基施工中极为困难的问题,可能导致工程项目产生极大的风险。以鄂州市楚江郡城工程为例,提出将WBS-RBS法与G1法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模型,对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工程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出风险值,从而确定施工单元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工程总风险值为109.80;溶洞地区灌注桩施工过程属于Ⅲ级风险,需要整改;基坑开挖的主要风险有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钻机及钻杆稳定性不足、岩面破碎倾斜以及混凝土灌注。该模型提高了风险评估结果准确度,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灌注桩施工 作业分解结构 风险分解结构 G1法
下载PDF
亚硝酸叔丁酯参与的酰胺水解反应
14
作者 陶苏艳 项紫欣 +2 位作者 白俊杰 万潇 万小兵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0-560,共11页
酰胺是具有重要功能的化合物,也是多样的合成子,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报道了温和条件下亚硝酸叔丁酯促进的伯酰胺水解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羧酸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便,反应体系绿色.该方法还表现出良... 酰胺是具有重要功能的化合物,也是多样的合成子,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报道了温和条件下亚硝酸叔丁酯促进的伯酰胺水解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羧酸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便,反应体系绿色.该方法还表现出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底物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羧酸 亚硝酸叔丁酯 水解反应
原文传递
6305综放工作面厚表土层薄基岩地表下沉运动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自义 万晓 +1 位作者 焦仕学 李波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39,共4页
为了探索厚表土层薄基岩地表下沉运动特征及原因分析,以典型的厚表土层薄基岩厚煤层开采的新巨龙煤矿6305综放工作面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研究得出6305综放工作面地表下沉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缓慢... 为了探索厚表土层薄基岩地表下沉运动特征及原因分析,以典型的厚表土层薄基岩厚煤层开采的新巨龙煤矿6305综放工作面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研究得出6305综放工作面地表下沉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缓慢下沉阶段、加速下沉阶段、下沉衰减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地表下沉特征,然后基于6305综放工作面覆岩运动和微震数据解释了该工作面地表沉陷特征及三阶段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表土层 薄基岩 地表沉陷 岩层移动 微震监测
下载PDF
深部地堑构造区域沿空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
16
作者 万晓 肖自义 +4 位作者 袁健博 刘志刚 尚文政 朱铁景 路亚军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111-114,118,共5页
针对地堑构造区域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的问题,以山东某矿63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深部地堑区沿空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卸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6305工作面回采至FL37断层时... 针对地堑构造区域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的问题,以山东某矿63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深部地堑区沿空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卸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6305工作面回采至FL37断层时,工作面前方距离地堑构造带处15~30 m超前支承压力明显,最大应力为34 MPa,而当回采至地堑构造区域时,FL39断层处应力变化不大,即地堑构造区域应力变化不明显。根据6305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力云图及微震数据,针对高应力集中区可采取大直径深孔卸压、顶板致裂以及爆破卸压方案进行卸压解危措施。经过钻屑法的卸压监测,实现了对6305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对其他类似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堑构造 数值模拟 深孔卸压 顶板致裂
下载PDF
运用土壤水分表征小麦受渍影响程度的指标构建
17
作者 杨小琴 万肖 +2 位作者 胡佩敏 熊勤学 陈啟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目的】针对地下水位埋深和气象要素构建的小麦受渍程度特征量不足的问题,构建小麦受渍指数WI(Waterlogging in⁃dex),为小麦产量预报和减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小麦种植品种“扬麦11”和“郑麦7698”为材料... 【目的】针对地下水位埋深和气象要素构建的小麦受渍程度特征量不足的问题,构建小麦受渍指数WI(Waterlogging in⁃dex),为小麦产量预报和减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小麦种植品种“扬麦11”和“郑麦7698”为材料,通过小麦不同品种受渍处理盆栽试验,利用APSIM模型中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对小麦根系影响的特征量作为小麦受渍日指数,结合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受渍程度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①小麦受渍时长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小麦受渍时间越长,小麦产量增减率越低。对比不同受渍时期小麦产量增减率,开花至成熟期对小麦进行受渍处理产量影响较大;②累计WI与小麦叶片SPAD值呈显著负线性关系,即小麦受渍越严重,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活性越低;③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正相关,WI越大小麦产量增减率越高;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负相关,契合小麦受渍害影响机理。【结论】基于土壤水分构建的WI可定量表达小麦受渍程度及对产量的影响,且具有普适性,可以为小麦渍害灾损评估提供可量化的计算方法,对小麦渍害预警,灾损评估有较高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渍害 受渍程度指数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受渍小麦土壤氧含量的变化特征及渍害指标确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肖 杨小琴 +4 位作者 李雨婷 向前 袁军委 蒋舜尧 熊勤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58-3067,共10页
【目的】分析小麦不同受渍时期的土壤氧含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土壤氧含量的小麦受渍指标,为准确及时鉴别小麦受渍程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小麦耐渍品种扬麦11与不耐渍品种郑麦7698,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拔节—开花、开花—成熟2... 【目的】分析小麦不同受渍时期的土壤氧含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土壤氧含量的小麦受渍指标,为准确及时鉴别小麦受渍程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小麦耐渍品种扬麦11与不耐渍品种郑麦7698,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拔节—开花、开花—成熟2个时期进行渍水试验,设持续渍水0(CK)、5、12和20 d共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氧含量和小麦产量,分析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冬小麦低氧胁迫受渍持续时长与产量的关系,筛选出以土壤氧含量为特征值的小麦受渍指标。【结果】土壤氧含量随着时间及生育期的推移逐渐降低,其高低起伏与自然降雨密切相关;拔节—开花时期受渍土壤氧含量减少量大于开花—成熟时期。CK的土壤氧含量随着生育期变化,在播种至拔节期以前主要保持在20 mg/L以上;从拔节期至灌浆期降至10 mg/L左右;灌浆期以后在10 mg/L以下。渍水处理阶段,2个生育时期小麦土壤氧含量低于5 mg/L;确定在4月下旬以前,可用土壤氧含量作为小麦受渍指标,受渍土壤氧含量的受渍阈值为5 mg/L。扬麦11和郑麦7698的产量与受渍处理天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管品种是否耐渍,渍害持续时间越长,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生育前期土壤相对水含量对土壤氧含量影响较大,渍水下的土壤相对水含量使土壤氧含量维持在5 mg/L以下,而在生育后期,相对水含量对土壤氧含量影响不明显。分析小麦产量与土壤氧含量低于5 mg/L持续时长的关系,得出基于土壤氧含量的小麦受渍害指标标准,即在拔节—开花时期,扬麦11土壤氧气含量低于5 mg/L分别持续7、17和25 d以上时,郑麦7698分别持续8、18和24 d以上,认定小麦受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影响;扬麦11与郑麦7698在开花—成熟时期持续11、18和27 d以上,认定小麦受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影响。【结论】以小麦受渍时土壤氧含量的变化特征作为渍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相对水含量 土壤氧含量 产量 受渍持续天数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的超声提取工艺
19
作者 保瑞 万萧 +2 位作者 毛海龙 杞筱萍 闫鸿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5-21,共7页
目的 优化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料液比对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通过熵权法计算的小檗碱含量、梓醇含量的综合评分... 目的 优化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料液比对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通过熵权法计算的小檗碱含量、梓醇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千金黄连丸中小檗碱和梓醇的超声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27℃,超声功率67%(167.5W,最大功率250W),此条件下,小檗碱含量为4.15,梓醇含量为0.593,综合评分为2.34。结论 响应面法操作方便、省时、重复性好,结果可靠,为千金黄连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黄连丸 超声提取 小檗碱 梓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断层切割孤立煤体应力动态特征及协同卸压技术
20
作者 焦仕学 胡兆锋 +5 位作者 万晓 白光超 张斌 李波 成云海 梁记忠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了研究由断层切割形成的孤立煤体应力特征,防止孤立煤体应力集中区域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冲击危险;以新巨龙煤矿6305工作面为例,建立了孤立煤体受力估算模型,得到冲击危险性指数Ic;提出了针对孤立煤体区域两侧巷道实施的“大直径钻... 为了研究由断层切割形成的孤立煤体应力特征,防止孤立煤体应力集中区域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冲击危险;以新巨龙煤矿6305工作面为例,建立了孤立煤体受力估算模型,得到冲击危险性指数Ic;提出了针对孤立煤体区域两侧巷道实施的“大直径钻孔卸压+爆破切顶卸压”协同卸压技术,并通过FLAC^(3D)模拟协同卸压前后孤立煤体应力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冲击危险性指数I_(c)=2.6>1.5,即孤立煤体平均支承压力超过临界冲击阈值易发生冲击;卸压前过F_(311)断层后XF_(2)断层处回采帮采动应力突增7.85 MPa,冲击危险程度升高;卸压后孤立煤体突出部位回采帮应力平均降低25.3%,非回采帮应力平均降低12.5%,卸压区域无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钻屑量正常,卸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切割 孤立煤体 采动应力 微震 协同卸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