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晨 闫伟平 +7 位作者 孙宁 刘晓龙 赵洪祥 谭国波 武志海 张治安 张丽华 边少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究半干旱区玉米在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华农8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全生育期设定4个灌溉定额:500(CK)、900(Q1)、1 700(Q2)和2 500 m3/hm2(Q3),开展了灌溉定额对玉米氮素积累、籽粒灌浆特性、... 【目的】探究半干旱区玉米在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华农8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全生育期设定4个灌溉定额:500(CK)、900(Q1)、1 700(Q2)和2 500 m3/hm2(Q3),开展了灌溉定额对玉米氮素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和产量的研究。【结果】①玉米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和各阶段的百粒质量均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Q2与Q3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②灌溉定额的增加使玉米根系伤流强度增加,Q2与Q3处理的伤流强度要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③含氮量呈籽粒>叶片>茎秆的变化趋势,Q2与Q3处理的籽粒、茎秆、叶片和植株总的含氮量要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④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增加,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下降,Q2与Q3处理的GS活性在灌浆期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GDH活性显著低于Q1处理与CK。⑤玉米的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Q2与Q3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上述指标在Q2与Q3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灌溉定额为1 700 m3/hm2时,玉米籽粒的灌浆特性、根系伤流强度、植株氮素积累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和产量均表现较佳,该灌溉定额可作为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全生育期灌溉的参考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溉定额 灌浆特性 伤流液 氮积累 氮代谢酶
下载PDF
向日葵与蚕豆和马铃薯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郝娜 武志海 +1 位作者 张立祯 金鸿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6-674,共9页
在农牧交错带研究了向日葵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蚕豆2种间作模式下作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特征,以向日葵、马铃薯、蚕豆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间作作物生育期内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作物产量。量化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 在农牧交错带研究了向日葵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蚕豆2种间作模式下作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特征,以向日葵、马铃薯、蚕豆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间作作物生育期内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作物产量。量化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水分当量比(WER)、农田蒸散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和向日葵与蚕豆间作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具有间作优势,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更有优势。间作种植可增加作物耗水量,能使作物利用深层水分,对耗水量大的作物有优势。向日葵与豆科和非豆科作物间作均可有效提高高秆作物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向日葵提高了27. 1%~28. 8%,向日葵与蚕豆间作比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更具有水分利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蚕豆 马铃薯 间作 土地当量比 水分当量比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氮水平对不同时期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晨 刘晓龙 +5 位作者 李前 王洪君 王楠 凌凤楼 武志海 张治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3,共6页
【目的】探究供氮水平对不同时期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2个北方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5个氮水平对3个时期盐胁迫下水稻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的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量、水稻叶片丙二醛量... 【目的】探究供氮水平对不同时期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2个北方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5个氮水平对3个时期盐胁迫下水稻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的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量、水稻叶片丙二醛量和膜透性影响的研究。【结果】(1)盐胁迫下水稻地上部与根系的生物量积累均显著降低,与CK相比,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以营养液正常含氮量的2倍、1倍和0.5倍水平下降低的幅度最小。(2)盐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叶片与根系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量均显著增加,与CK相比,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时分别以营养液正常含氮量的2倍、1倍和0.5倍水平下增加的幅度最大。(3)盐胁迫下水稻叶片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膜透性均显著增加,与CK相比,分别以营养液正常含氮量的2倍、1倍和0.5倍水平下增加的幅度最小。【结论】综上可知,盐胁迫条件下,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最佳的施氮水平应为营养液正常含氮量的2倍(1.43 mmol/L)、1倍(0.715 mmol/L)和0.5倍(0.357 5 mmol/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水平 盐胁迫 生物量 渗透调节物质 质膜透性
下载PDF
盐胁迫下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与离子积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晓龙 徐晨 +4 位作者 季平 李前 杨洪涛 武志海 王洪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2-982,共11页
以4个北方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于孕穗期施加80 mmol/L的NaCl胁迫测定了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体内离子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盐胁迫下水稻离子积累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水稻叶片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 以4个北方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于孕穗期施加80 mmol/L的NaCl胁迫测定了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体内离子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盐胁迫下水稻离子积累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水稻叶片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合效率(PhiPSⅡ)、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qP)均呈下降趋势最小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qN)呈升高趋势。盐胁迫导致水稻体内Na^(+)、Cl^(-)积累显著增加,K+积累显著下降,SO_(4)^(2-)、PO_(4)^(3-)和NO3-含量较对照差异不显著。盐胁迫下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与Na^(+)、Cl^(-)和SO_(4)^(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K+和PO_(4)^(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O3-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水稻体内有害离子在盐胁迫下会过量积累这是导致水稻叶片光合结构破坏和光合作用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叶绿素荧光 离子积累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基于编码策略的电网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史晗璋 谢林柏 +1 位作者 吴治海 彭力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针对电网中存在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检测问题,利用电网的直流线性和交流非线性模型,分别构建了基于编码策略的虚假数据攻击检测方法.对于直流线性模型,设计了数据驱动的编、解码方案,并按有无通信约束两种情形分别求解编码、解码矩阵... 针对电网中存在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检测问题,利用电网的直流线性和交流非线性模型,分别构建了基于编码策略的虚假数据攻击检测方法.对于直流线性模型,设计了数据驱动的编、解码方案,并按有无通信约束两种情形分别求解编码、解码矩阵的最优数据赋值.对于交流非线性模型,通过构建拉伸矩阵使得被攻击的冗余观测产生较大的检测残差,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编码、解码策略,给出了解码矩阵的选取条件.最后,在IEEE-14节点系统中使用实际负荷数据分别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状态估计 编码机制 攻击检测
原文传递
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志海 涂宇 +2 位作者 罗斐 谭延晖 刘琛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1-70,共10页
车辆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现有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车辆核心部件的传统内燃机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加全面地总结现有内燃机的发展现状,主要从3个方面阐述:内燃机热效率提升技术、内燃机电气化技术和内燃机燃料多元化。从内燃机本身... 车辆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现有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车辆核心部件的传统内燃机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加全面地总结现有内燃机的发展现状,主要从3个方面阐述:内燃机热效率提升技术、内燃机电气化技术和内燃机燃料多元化。从内燃机本身结构出发对现有的进气技术、燃烧技术和停缸技术进行概述。结合内燃机附件电气化以及2种混合动力车辆研究现状,综述内燃机电气化的趋势。再对内燃机燃料多元化在车辆动力中的关键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节能减排 热效率 电气化 燃料多元化
下载PDF
盐胁迫影响水稻生理特性及其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余贝 武志海 符冠富 《作物研究》 2023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揭示水稻盐胁迫响应机理,提升水稻抗盐胁迫能力,发掘盐碱地生产能力,对实现盐碱地水稻增产与保障粮食安全具...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揭示水稻盐胁迫响应机理,提升水稻抗盐胁迫能力,发掘盐碱地生产能力,对实现盐碱地水稻增产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变化,从离子胁迫、渗透胁迫、氧化胁迫与营养失衡等方面概述了盐胁迫导致的水稻应激响应及能量代谢特征,总结了盐碱地治理方法和提高水稻耐盐胁迫能力的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途径,提出了基于优化能量代谢培育耐盐碱品种、研发耐盐栽培技术的建议,为盐碱地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适应性机制 能量代谢 调控途径
下载PDF
元素改性铝化物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志海 孟国辉 +1 位作者 刘梅军 杨冠军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6-110,共15页
铝化物涂层在高温环境中服役时形成Al_(2)O_(3)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部件的抗高温氧化和耐热腐蚀性能,延长了部件服役寿命,因此其成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重要热防护涂层。然而,单一铝化物涂层在服役时易出现富铝态的β-NiAl相向贫铝态的... 铝化物涂层在高温环境中服役时形成Al_(2)O_(3)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部件的抗高温氧化和耐热腐蚀性能,延长了部件服役寿命,因此其成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重要热防护涂层。然而,单一铝化物涂层在服役时易出现富铝态的β-NiAl相向贫铝态的γ-Ni_(3)Al相的相变,使涂层中的Al含量降低,导致涂层难以持续形成致密Al_(2)O_(3)膜。对利用元素改性(如Si、Cr、Co、Pt、Pd和稀土)提高铝化物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耐热腐蚀性能进行了概述,指出Pt元素能同时促进Al元素氧化成致密的Al_(2)O_(3)膜和提高氧化膜的抗剥落能力,对铝化物涂层的高温性能改性效果最好;基于单元素改性效果,发展了多种元素(二元和三元)共改性铝化物涂层,以Pt与阻碍涂层与基体间元素扩散的元素或抑制相变元素的共同改性能更有效提高铝化物涂层的性能;最后,未来改性铝化物涂层的发展趋势可能是Pt与稀土或其他元素更高元共改性(四元或五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化物涂层 元素改性 高温氧化 热腐蚀
下载PDF
小儿体质学说在小儿脑系疾病诊疗中的运用现况
9
作者 武志海 牟春笋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4期35-38,共4页
小儿体质学说是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下产生的,贯穿于小儿疾病预防、诊疗、调护整个过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探索小儿脑系疾病新的发病机制,指导小儿脑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调摄,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查阅近10年... 小儿体质学说是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下产生的,贯穿于小儿疾病预防、诊疗、调护整个过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探索小儿脑系疾病新的发病机制,指导小儿脑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调摄,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查阅近10年小儿体质及其与小儿脑系疾病相关性研究文献,总结各位学者观点,以期从体质角度为小儿脑系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系疾病 小儿体质学说 纯阳说 稚阴稚阳说 少阳说 五脏有余不足说 抽动障碍 小儿惊厥
下载PDF
黄腐酸钾提高水稻秧苗耐盐性的作用途径分析
10
作者 候小琴 王莹 +10 位作者 余贝 符卫蒙 奉保华 沈煜潮 谢杭军 王焕然 许用强 武志海 王建军 陶龙兴 符冠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21,共13页
【目的】盐胁迫是限制水稻等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研发能提高水稻耐盐性风险栽培技术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法】以日本晴为材料,于水稻秧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外源喷施适合浓度的黄腐酸钾(Potassium fulvic acid,P... 【目的】盐胁迫是限制水稻等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研发能提高水稻耐盐性风险栽培技术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法】以日本晴为材料,于水稻秧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外源喷施适合浓度的黄腐酸钾(Potassium fulvic acid,PFA),并取样测定干物质量、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含量、能量物质、钠钾离子浓度及抗氧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常规种植条件下,黄腐酸钾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其株高和干物质量与清水(H_(2)O)处理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盐胁迫处理后黄腐酸钾明显提高了水稻秧苗的干物质量和株高。盐胁迫下,黄腐酸钾显著增强水稻秧苗叶片POD和APX活性,降低其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及丙二醛含量;另外,黄腐酸钾处理能减轻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效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抑制。黄腐酸钾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较小,但能减轻盐胁迫对能量代谢的抑制,表现为盐胁迫后水稻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但黄腐酸钾处理的叶片ATP含量、能荷值以及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相应地,盐胁迫下黄腐酸钾处理的水稻秧苗叶片、茎及根的钠离子浓度显著下降,钾离子浓度则显著上升。【结论】黄腐酸钾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叶片光合作用,促进ATP的产生及利用,增强抗氧化能力,维持较高的钾离子浓度以及较低的活性氧、钠离子浓度,进而减轻盐胁迫对水稻秧苗的伤害。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秧苗耐盐性栽培技术及化学调控物质的研发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盐胁迫 黄腐酸钾 抗氧化能力 能量代谢
下载PDF
乙矮合剂对酿造高粱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任梁 房孟颖 +4 位作者 武志海 董学瑞 卢霖 闫鹏 董志强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1,共8页
为研究乙矮合剂(ECK)对高粱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于202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乡试验基地设置田间试验,以辽杂19(LZ19)和辽杂37(LZ3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ECK喷施时期(拔节期、孕穗期)为主区,喷施剂量和... 为研究乙矮合剂(ECK)对高粱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于202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乡试验基地设置田间试验,以辽杂19(LZ19)和辽杂37(LZ3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ECK喷施时期(拔节期、孕穗期)为主区,喷施剂量和品种为副区,设置0.75、1.50和2.25 L/hm^(2)3个喷施剂量(分别表示为ECK0.75、ECK1.50和ECK2.25),对照(CK)喷施等量清水。结果表明,ECK处理显著降低了高粱的株高,提高了高粱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ECK处理下,2个高粱品种第7~12节节长较CK降幅分别为21.9%~36.5%和4.5%~15.4%;拔节期ECK处理显著提高了第7~11节节粗和压折强度,ECK1.50和ECK2.25处理下第7~11节节粗相比CK增幅分别为4.9%~7.4%和4.4%~9.5%,压折强度增幅分别为9.2%~23.0%和4.6%~29.9%。随着喷施剂量增加,高粱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拔节期ECK0.75处理增产效果最优,辽杂19和辽杂37相比CK分别增产3.4%和11.4%。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粱拔节期叶面喷施0.75 L/hm^(2)的ECK能够改善高粱农艺性状,增强高粱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矮合剂 高粱 喷施时期 喷施剂量 抗倒伏能力 产量
原文传递
质膜H^(+)-ATPase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研究进展
12
作者 闫文惠 陆婷婷 +4 位作者 王焕然 陈婷婷 华丽琴 武志海 符冠富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7-1501,共15页
H^(+)-ATPase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的“主宰酶”,在植物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质膜H^(+)-ATPase通过排出质子产生电化学势梯度,水解ATP释放能量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响应。鉴于质膜H^(+)-ATPase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 H^(+)-ATPase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的“主宰酶”,在植物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质膜H^(+)-ATPase通过排出质子产生电化学势梯度,水解ATP释放能量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响应。鉴于质膜H^(+)-ATPase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质膜H^(+)-ATPase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讨论逆境胁迫下质膜H^(+)-ATPase的变化特征及其调节途径,为充分利用质膜H^(+)-ATPase提高水稻等作物产量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H^(+)-ATPase 植物生长发育 逆境响应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数字出版产业链构成要素及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志海 邓婷燕 《情报探索》 2019年第2期18-23,共6页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数字出版产业链构成要素及合作模式。[方法/过程]以产业链运营系统为研究视角,系统分析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构成要素、数字出版产业链合作模式,并引入系统动力学分析数字出版产业链要素合作动力。[结果/结论]对于规...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数字出版产业链构成要素及合作模式。[方法/过程]以产业链运营系统为研究视角,系统分析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构成要素、数字出版产业链合作模式,并引入系统动力学分析数字出版产业链要素合作动力。[结果/结论]对于规范国内数字版权产业链市场,合理实施产业链布局,优化产业链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理论引导,是对国内数字出版产业链运营效果实施科学评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产业链 要素分析 合作模式 系统动力
下载PDF
VSD敷料负压引流在不规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伍志海 黄昌钊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VSD敷料负压引流在不规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不规则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引流处理7~9 d,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处理创面。结果:治疗组10例痊愈,12例创面... 目的:探讨VSD敷料负压引流在不规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不规则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引流处理7~9 d,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处理创面。结果:治疗组10例痊愈,12例创面新鲜肉芽生长,好转,2例未愈。对照组5例痊愈,8例好转,11例未愈。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敷料与负压引流对不规则创面的修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敷料 负压引流技术 不规则创面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华群 吴志海 +1 位作者 许奕莹 苏竹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8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PLA)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收治的71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固定复位术治疗,其中接受传统踝关节PLA联合内侧入路...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PLA)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收治的71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固定复位术治疗,其中接受传统踝关节PLA联合内侧入路的36例患者为传统组,接受改良踝关节PLA联合内侧入路的35例患者为改良组。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2、3 d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改良组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均大于传统组,Baird-Jackson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复位术中无论采用改良踝关节PLA或传统踝关节PLA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但改良入路的优势在于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出院,并减轻术后早期疼痛,而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无明显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后外侧入路 三踝骨折
下载PDF
乙酸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洁 李俊材 +2 位作者 陶龙兴 武志海 符冠富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3-1430,共8页
乙酸是一种简单小分子有机酸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直接参与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研究表明,乙酸作为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环境下信号调控网络中的初始信号分子,连接植物代谢和激素信号通路,减缓高温等不良气候的伤害。本文从乙酸生物合成、... 乙酸是一种简单小分子有机酸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直接参与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研究表明,乙酸作为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环境下信号调控网络中的初始信号分子,连接植物代谢和激素信号通路,减缓高温等不良气候的伤害。本文从乙酸生物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及总结,不仅为深入研究乙酸影响植物抗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还为乙酸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 代谢途径 植物生长发育 逆境胁迫 信号分子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食管癌患者ERCC1和BRCA1的表达水平与5-氟尿嘧啶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俊勇 杨楚钦 +2 位作者 廖志平 吴志海 郭予武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41-3745,共5页
为了揭示食管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1, 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I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I, BRCA1)的表达水平与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效果、病理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 为了揭示食管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1, 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I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I, BRCA1)的表达水平与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效果、病理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检测了接受5-氟尿嘧啶为基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的ERCC1和BRCA1表达。研究显示,5-氟尿嘧啶为基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的有效率为36.0%,病理反应率为42.0%。免疫染色评分显示,在病例分级为0/1级的患者中,ERCC1主要为高表达,与2/3级差异显著(p=0.023)。此外,大多数病例分级为0/1级的患者中BRCA1为低表达,而在2/3级的患者中高表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p=0.035)、ERCC1低表达(p=0.009)和BRCA1高表达(p=0.018)与病理反应显著正相关。ERCC1低表达和BRCA1高表达的2和3级肿瘤病理反应发生率为87.5%,而ERCC1高表达和BRCA1低表达的2级和3级病理反应发生率仅为18.8%。ERCC1低表达的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1.8%(9/11),而ERCC1高表达为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2;p=0.011)。本研究结论表明ERCC1和BRCA是晚期ESCC患者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疗效、病理反应和生存相关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病理反应 ERCC1 BRCA1 5-氟尿嘧啶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理论在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18
作者 王欢 武志海 魏晓双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4期12-15,共4页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推动传统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得。一流课程建设推进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深度学习理论提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推动传统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得。一流课程建设推进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深度学习理论提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反思和迁移,解决具体复杂问题。在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深度学习理论,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树立为农业发展做贡献的信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农业生产问题身临其境运用知识解决具体农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终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深度学习 高阶思维能力 任务导向 主动学习
下载PDF
农学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探索——基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改革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丽颖 武志海 +3 位作者 魏晓双 耿艳秋 谷岩 邵玺文 《高等农业教育》 2022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培养农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农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通过总结本科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弊端,并针对存在弊... 为培养农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农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通过总结本科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弊端,并针对存在弊端提出教学内容优化,包括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文献检索、“板块式”教学、加强日常写作训练等;推行“参与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制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写作 教学改革 农学
原文传递
抗旱保水剂对水稻旱作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李佳怡 姜浩 +4 位作者 李韫哲 苏庆旺 武志海 戴知宁 李宛春 《东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本试验研究抗旱保水剂对水稻旱作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旱作提高抗旱性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绥粳18”为试材,抗旱保水剂四个处理水平,分别为0、0.5、1、1.5 kg/667 m^(2),一次性随底肥施入。结果表明,施入1 kg/667 m^(2)的抗旱... 本试验研究抗旱保水剂对水稻旱作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旱作提高抗旱性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绥粳18”为试材,抗旱保水剂四个处理水平,分别为0、0.5、1、1.5 kg/667 m^(2),一次性随底肥施入。结果表明,施入1 kg/667 m^(2)的抗旱保水剂可增产27%。这是由于施入抗旱保水剂使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4%、28%、19%、82%,在水稻旱作生长发育过程中减缓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增加根系活力可以提高作物源库交流、积累物质、增强作物抵抗干旱胁迫能力,与对照相比,可提高土壤含水量10%,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在长春市自然生态条件下,抗旱保水剂以施入1 kg/667 m^(2)为最适宜,提高水稻旱作的抗旱性且具有最大的产量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旱作 抗旱保水剂 生物量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