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环锯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涛 张同会 +5 位作者 谢维 李莹 吴从俊 刘鏐 唐谨 李绪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环锯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VPTED)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VPTED治疗的37例脱出游离型LDH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目的探讨可视化环锯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VPTED)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VPTED治疗的37例脱出游离型LDH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例因高髂嵴及腰5横突肥大,置管困难,最终选择实施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其余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为(18.25±6.44)个月;1例术后8个月出现同节段复发,予以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37例术后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89(34/37)。结论VPTED治疗脱出游离型LDH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视化环锯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 疗效
下载PDF
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同会 李涛 +5 位作者 吴从俊 李莹 唐谨 刘鏐 熊承杰 徐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介绍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对27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老年患者采用MPTED。定位后建立工作通道,镜下切除黄韧带,对有根性症状患者,继续将工作套筒移动... [目的]介绍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对27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老年患者采用MPTED。定位后建立工作通道,镜下切除黄韧带,对有根性症状患者,继续将工作套筒移动至神经根及硬膜囊腹侧,显露硬膜囊、神经根,对伴有钙化者,可用磨钻、反向刮匙处理,围绕神经根进行减压,直至硬膜囊及神经根背侧、腹侧均减压彻底,双极射频对残余髓核组织进行皱缩。[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造成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另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不适,随访恢复可;所有患者获得(14.36±4.21)个月随访;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7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60%。[结论]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但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术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PSIM机载大视场宽谱段偏振光谱成像系统光学设计
3
作者 李鑫权 张军强 +3 位作者 吴从均 马健 卢天姣 杨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0-257,共8页
为满足偏振光谱成像探测中对于大视场、宽谱段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偏振强度调制技术(PSIM)的宽谱段大视场偏振光谱成像仪。针对前置望远镜组,文中对现有国内玻璃材料消色差分析,优选了可见至短波红外的复消色差玻璃,通过控制镜组中P... 为满足偏振光谱成像探测中对于大视场、宽谱段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偏振强度调制技术(PSIM)的宽谱段大视场偏振光谱成像仪。针对前置望远镜组,文中对现有国内玻璃材料消色差分析,优选了可见至短波红外的复消色差玻璃,通过控制镜组中PSIM模块光线角度,实现大视场内在PSIM模块上的入射角度需求。结合分析结果,采用光学设计软件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前置望远系统能够实现波段为400~1 700 nm,视场角为72°,焦距为20 mm, F数为4的高质量成像,全谱段内探测器截止频率处传递函数优于0.4, PSIM模块上最大入射角度为±4.99°,有效保证了各视场内偏振调制的一致性。后置光谱分光系统采用基于Offner结构的凸面光栅,优化结果显示各波段点列图均小于一个像元,在探测器奈奎斯特频率处中心波长的MTF达到0.6,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对于基于PSIM宽谱段偏振光谱成像仪器的工程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宽谱段光学系统消色差设计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光谱仪 复消色差 PSIM 凸面光栅 光学设计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涛 张同会 +7 位作者 谢维 罗琳 吴从俊 李莹 刘鏐 李俊杰 唐谨 李绪贵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4期497-499,504,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9月于本院脊柱微创科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椎间孔镜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A、B两组:A组32例术后放置单根引流管,B...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9月于本院脊柱微创科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椎间孔镜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A、B两组:A组32例术后放置单根引流管,B组119例未放置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期间的腰腿痛VAS、JOA评分,并比较两组伤口皮下及周围出现瘀斑例数、出院时伤口按压疼痛例数、出院当天MRI手术区域T2加权高信号相对比值及面积占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伤口皮下及周围出现瘀斑例数、伤口压痛例数、术后MRI T2加权手术区域高信号比值及面积占比等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A组1例放置引流管后,观察为脑脊液漏;B组出现1例症状性血肿。结论椎间孔镜术后有的放矢放置引流管,可早期改善腰腿痛症状,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微创 引流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后引流管的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5
作者 李涛 李俊杰 +7 位作者 张同会 罗琳 曹珊花 谢维 吴从俊 李莹 刘鏐 唐谨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放置引流管组与未放置引流管组,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且记录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将放置引流管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突出节段、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药物等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与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2例患者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腰腿痛VAS及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服用抗凝药物与术后放置引流管有关,而性别、体质量指数、突出节段、吸烟史与放置引流管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服用抗凝药物与术后放置引流管相关。结论:椎间孔镜术后放置引流管可以早期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对于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椎间孔镜术后可以考虑放置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外科手术 椎间盘移位 引流术
下载PDF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吴妍 邱云 +1 位作者 段麦叶 吴丛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高新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TIA患者(研究组,n=80)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8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将研究组细分为A...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高新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TIA患者(研究组,n=80)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8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将研究组细分为A组(轻度狭窄,n=30)、B组(中度狭窄,n=28)、C组(重度狭窄,n=22)。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DSA、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89.12±14.89)cm/s、(91.57±10.56)cm/s、(31.99±8.29)cm/s]比较,A组、B组、C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82.01±10.08)cm/s、(76.81±9.01)cm/s、(71.68±8.04)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87.06±9.62)cm/s、(82.01±9.01)cm/s、(77.02±8.12)cm/s]、平均血流速度(MV)[(27.58±9.13)cm/s、(22.15±9.63)cm/s、(17.46±4.12)cm/s]低于对照组,且B组、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C组搏动指数(PI,1.52±0.40)、阻力指数(RI,1.11±0.03)高于A组[(1.19±0.34)、(0.71±0.22)]、B组[(1.22±0.37、0.81±0.28)]及对照组[(1.52±0.40、1.11±0.03)],B组RI高于对照组[(0.81±0.28)比(0.62±0.24),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PSV、EDV、MV呈负相关性(r=-0.786、-0.767、-0.541,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PI、RI呈弱正相关性(r=0.281、0.318,P<0.05);PSV(OR=3.047,95%CI 1.602~5.794)、EDV(OR=2.743,95%CI 1.509~4.987)、MV降低(OR=1.887,95%CI 1.238~2.876)、高血压(OR=1.926,95%CI 1.356~3.772)、糖尿病(OR=2.104,95%CI 1.473~3.030)均是导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SV、EDV、MV单独及联合评估TIA,AUC分别为0.773(0730~0.813)、0.729(0.683~0.771)、0.719(0.673~0.762)、0.942(0.913~0.963),三项指标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监测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PSV、EDV、M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狭窄 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激光通信地面测试终端间隔离度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猛 颜昌翔 吴从均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受空间所限,激光通信地面测试平台与被测终端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实际通信距离,导致测试平台光机等器件产生的后向散射杂光进入被测终端,从而严重影响被测终端的测试性能。从被测终端与测试平台间的光学干扰问题出发,本文研究了被测终端与... 受空间所限,激光通信地面测试平台与被测终端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实际通信距离,导致测试平台光机等器件产生的后向散射杂光进入被测终端,从而严重影响被测终端的测试性能。从被测终端与测试平台间的光学干扰问题出发,本文研究了被测终端与测试平台间隔离度的关系,分别设计了卡塞格林和离轴三反光学天线,并根据杂散光传输模型,采用杂散光分析软件分析了光学天线结构形式及表面粗糙度两方面对隔离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离轴三反光学天线时的隔离度明显高于卡塞格林光学天线,且隔离度随着光学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当光学表面的粗糙度达到0.892 nm时,隔离度可达-86.22 dB。最后,推导了ABg模型与Harvey模型参数间的关系,并根据粗糙度与TIS计算公式,得出粗糙度分别为0.7 nm及0.5 nm的ABg模型参数,它们的终端间隔离度分别为-94.39 dB和-97.3 dB,实现了-90 dB的隔离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光学天线 隔离度 表面散射模型 杂散光
下载PDF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谷艳超 谢维 +1 位作者 李莹 吴从俊 《骨科》 CAS 2021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206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103例,男56例,女47例,年龄...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206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103例,男56例,女47例,年龄为(45±15)岁,术后每天应用5000 IU低分子肝素附加物理方法预防VTE;B组103例,男50例,女53例,年龄为(46±16)岁,术后每天应用2500 IU低分子肝素附加物理方法预防VTE。均抗凝治疗10 d,其他治疗相同。分别记录并分析两组术后第3、5、10天的D-二聚体值、凝血功能、血小板(PLT)值、肝功能,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出血或血肿发生例数、血栓发生例数、住院天数。结果A组术后2例(1.94%)发生下肢DVT,28例(27.18%)伤口渗血;B组术后1例(0.97%)发生下肢DVT,3例(2.91%)伤口渗血。两组的DVT发生率、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血肿压迫引起神经症状病例。A组术后3、5、10 d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和凝血指标的数值均较B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LT数值基本维持正常状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VTE的疗效确切,但每日5000 IU的用量会增加术后伤口出血风险,影响病人肝功能、凝血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建议采取每日2500 IU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V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出血 脊柱内固定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内热针联合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先武 从维俊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内热针联合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联合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对照1组采用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的内... 目的:观察内热针联合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联合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对照1组采用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的内热针治疗。3组均治疗3周。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0.76%,对照1组显效率为61.53%,对照2组显效率为50.00%。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内热针联合膝关节腔灌洗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内热针 膝关节腔灌洗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