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红树植物根茎叶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樊月 潘云龙 +4 位作者 陈志为 林晗 徐冉 吴承祯 洪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048,共8页
以漳江口红树林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叶中的碳(C)、氮(N)、磷(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以漳江口红树林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叶中的碳(C)、氮(N)、磷(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茄、桐花树、老鼠簕3种植物各器官中的C含量均表现为茎、叶显著大于根,秋茄、木榄、桐花树3种植物的N、P含量均表现为叶>茎>根;桐花树、老鼠簕不同器官的C含量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根>叶>茎,秋茄、木榄、老鼠簕3种植物N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大于叶,秋茄、木榄、桐花树3种植物P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大于叶;秋茄、木榄、老鼠簕C∶N的变异系数为根、茎大于叶; 4种植物中,老鼠簕根、叶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茎的P含量略高于其他3种植物,根C、N、P与叶C、P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其他3种植物; 4种红树植物叶的C∶N∶P质量比(151∶9∶1)显著小于根(187∶4∶1)和茎(239∶5∶1),叶的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相对稳定。分析红树植物不同器官养分元素间的分配规律,可为大尺度的红树林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红树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木榄 桐花树 老鼠簕 C∶N∶P生态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内生真菌对低磷胁迫下杉木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汤智德 徐彩瑶 +4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谢安强 李键 洪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1-288,307,共9页
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苗高地径、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等数据,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生长和光合作用的... 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苗高地径、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等数据,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5株内生真菌中,AJ14菌株对苗高地径和根冠比的综合影响最大,促生效果最明显;NG1菌株对根冠比的影响最大。AJ14菌株在低磷胁迫各个时期提高了杉木幼苗体内的叶绿素含量,且实际光合效率较高。5株内生真菌接种的杉木在胁迫后期,Fo值小于CK,总体减小趋势明显;F_v/F_o和F_v/F_m值高于对照组,总体升高的趋势明显,说明内生真菌在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方面有明显优势。结果表明:5株内生真菌对杉木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较大影响,AJ14、NG1菌株对杉木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杉木 促生作用 光合作用 低磷胁迫
下载PDF
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接种对雷公藤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欢 刘洁 +3 位作者 宋萍 封磊 吴承祯 洪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7-355,共9页
为探究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相互作用,用内生真菌NS33、NS6和内生细菌LG3、LY1单独或跨界联合接种雷公藤,对雷公藤的生长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相互作用,用内生真菌NS33、NS6和内生细菌LG3、LY1单独或跨界联合接种雷公藤,对雷公藤的生长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或混合培养的菌株具有分泌铁载体、吲哚乙酸(IAA)和溶磷能力,对种子萌发、芽伸长和根系活力有显著促进作用。接种菌株NS33、NS6、NS6-LG3和NS6-LY1均显著促进了雷公藤组培苗的生长。单独或联合接种菌株均能显著提高雷公藤组培苗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的积累,其中NS33-LG3和LG3的作用最显著。菌株NS33与LG3能够协同促进IAA的分泌、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和雷公藤红素的积累;菌株NS6与LY1协同提高了雷公藤组培苗的高度、质量和雷公藤红素的积累。因此,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联合接种对雷公藤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显示出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接种 生长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不同海岸距离上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袁锋 王艳艳 +6 位作者 李茂瑾 江传阳 刘贺娜 李坤玲 洪滔 吴承祯 陈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9-827,共9页
精确估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梯度引起的养分循环差异,对评估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不同距海生境对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动态的影响,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按... 精确估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梯度引起的养分循环差异,对评估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不同距海生境对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动态的影响,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按照离海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5个距离(T1到T5),收集凋落叶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海岸梯度环境对木麻黄凋落叶各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具有显著影响,由基干林带向林内元素含量、归还量呈线性规律,总体上近海高于远海,按照离海由近及远元素含量逐渐降低,铁(Fe)、铜(Cu)、锌(Zn)和锰(Mn)在T4后上升,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相似。2)凋落叶元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存在显著差异,Na、Fe、Cu、Zn具有相似性,6月、11月存在明显低谷;Mn在2至4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归还量总体表现为钠(Na)、Cu相似,5、8、次年1月出现峰值;Mn、Fe、Zn相似,5、8、11、次年1月出现峰值。3)土壤Na含量按照离海由近及远逐渐降低,其他元素波动变化,各距离之间差异不明显。4)凋落叶Na-Fe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Na-Zn、Fe-Cu、Fe-Z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与凋落叶相同元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Na和Cu达到显著水平。究其原因,叶片元素含量差异受叶凋落时间差异造成的重吸收差异影响大;月间差异因植物生命活动对元素需求量存在差异;归还量差异与凋落叶量及元素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叶 金属元素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量 海岸环境
原文传递
固体培养内生真菌对土壤盐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冠军 陈珑 +4 位作者 余雯静 苏亲桂 吴承祯 苏军 李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4-821,共18页
为明晰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耐盐生长中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探讨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的可能,将两株耐盐内生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p.)Z1(T3)、炭团菌(Hypoxylon sp.)Y6(T4)及其混合菌(T2)进行固体发酵培养,... 为明晰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耐盐生长中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探讨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的可能,将两株耐盐内生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p.)Z1(T3)、炭团菌(Hypoxylon sp.)Y6(T4)及其混合菌(T2)进行固体发酵培养,添加到栽植有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幼苗的不同盐度(质量分数为0、3‰、6‰、9‰)盆钵土壤中,以添加菌株载体(T1)和无添加(CK)为对照,研究固体培养内生真菌对土壤盐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抗逆生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幼苗的生物量,幼苗生理特征受土壤盐度、时间和菌株种类影响较大。3‰盐度下,T2处理15天后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45天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CK、T1,相对电导率(REC)在T2、T3和T4处理胁迫期都显著降低;9‰盐度下,T2、T3和T4处理实验期内REC、H2O2含量显著降低,胁迫60天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SS含量、SOD活性、CAT活性显著增加,T2处理的SP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样显著增加。采用逐步回归建立了菌株处理下幼苗生理特征与生物量关系的回归方程模型,通径分析表明REC、POD活性和SS含量为影响生物量的主要生理因素。综上,不同菌株对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氧化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混合菌的拮抗作用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盐胁迫下木麻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逆酶、生物量与木麻黄内生真菌的关系,为木麻黄抗逆工程菌的发掘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土壤盐度 内生真菌 植物生理 生物量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一株南方红壤区杉木根际高效解钾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君 饶惠玲 +3 位作者 冯清玉 黄伟 吴承祯 李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目的]南方红壤区杉木人工林下根际土壤存在低钾胁迫环境,通过筛选、鉴定、优化培养高效解钾菌株,能够丰富解钾微生物资源库,为林木解钾工程菌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方法]从不同林龄(2,4,10,15 a)杉木人工林下根际土壤中分离... [目的]南方红壤区杉木人工林下根际土壤存在低钾胁迫环境,通过筛选、鉴定、优化培养高效解钾菌株,能够丰富解钾微生物资源库,为林木解钾工程菌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方法]从不同林龄(2,4,10,15 a)杉木人工林下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9株解钾菌,并根据其形态、生长特征选取20株优势菌株,通过测定发酵液可溶性钾含量及解钾率筛选出1株最优解钾菌株,经16S rDNA鉴定确定菌属,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与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1)初筛获得的20株测试菌株中,共13株菌株解钾率为正值,即有效分解钾长石的解钾菌占65%。(2)经鉴定,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ltitudinis)的JK13为最优解钾菌,其发酵液可溶性钾含量为81.06μg·mL^(−1),解钾率为60.49%,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3)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确定菌株JK13在以0.5%甘露醇为碳源、以1.5%酵母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9、装液量为30 mL·100 mL^(−1)、接种量为1%、培养温度为35℃时菌液OD600值显著高于CK(P<0.05)。[结论]属于芽孢杆菌属的JK13具有高效解钾能力,优化后以0.5%甘露醇、1.5%酵母粉为最适培养基组分,培养条件在弱碱、高温下能够显著提高菌株生长量,研究结果能够为改善林木钾素利用提供菌种资源与生物工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解钾菌 筛选与鉴定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低磷胁迫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艾如波 徐彩瑶 +4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李键 洪滔 谢安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通过对杉木-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逆性试验,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缓解杉木低磷胁迫下生长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 【目的】通过对杉木-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逆性试验,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缓解杉木低磷胁迫下生长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植株和土壤的酸性磷酸酶以及植株磷元素含量,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磷吸收的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分为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胁迫梯度不同菌株处理下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对提高植株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接种内生真菌幼苗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多数上都比相应对照组的活性高。且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比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要高。最终通过对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含磷量的测定来分析,不同菌株对植株磷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综合分析,菌株AJ6和CG5等对于促进植株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提高植株磷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杉木 磷酸酶 磷含量
下载PDF
内生细菌接种对雷公藤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禹胜男 孙睿 +5 位作者 宋萍 封磊 吴承祯 洪伟 刘洁 袁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3-968,共6页
为探究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以雷公藤(Tripterygiun wilfordii)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单独和混合接种内生细菌对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株LY3+LJ3、LG6+LY3、LJ3+LJ12及LJ3显著提升了净光... 为探究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以雷公藤(Tripterygiun wilfordii)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单独和混合接种内生细菌对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株LY3+LJ3、LG6+LY3、LJ3+LJ12及LJ3显著提升了净光合速率(Pn)(P<0.05),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1.6%、71.4%、67.3%和18.4%,而其余接种处理则降低了Pn或无明显影响。接种LG6+LY3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P<0.05),光系统潜在活性(Fv/F0)则显著上升(P<0.05)。接种LJ3+LJ12的情况相反,Gs、胞间CO2浓度(Ci)和Tr显著升高(P<0.05),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Fv/F0和最大荧光(Fm)则显著下降(P<0.05);接种LY3+LJ3显著升高了Gs和Tr(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与单独接种相比,混合接种LG6+LY3、LJ3+LJ12、LY3+LJ3对宿主光合作用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可见,不同的内生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不同,LG6+LY3主要通过调节叶绿素荧光改善光合速率,气孔因素的改善是LJ3+LJ12提升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细菌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混合接种
下载PDF
木麻黄凋落叶量及基质质量对离海距离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锋 王艳艳 +3 位作者 刘贺娜 李茂瑾 吴承祯 陈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4-1160,共7页
精确估算因内部环境梯度带来的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差异对评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以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离海距离环境梯度对木麻黄凋落叶量及基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精确估算因内部环境梯度带来的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差异对评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以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离海距离环境梯度对木麻黄凋落叶量及基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麻黄凋落叶年凋落量为(9.939±0.708)t·hm^-2,木麻黄凋落叶量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因风力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而呈现单峰型。(2)海岸向陆地不同离海距离对凋落叶基质质量养分组分影响明显,不同离海距离凋落叶各养分含量及其变化幅度由高到低均为Ca、K、Mg和P,P、K和Mg含量随离海距离增加而降低,Ca含量随离海距离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除Ca元素外其他元素含量与离海距离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原因极有可能是叶的养分再吸收及土壤本底值差异所致。(3)不同离海距离对凋落叶基质质量养分组分在时间上的影响不显著,月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显著。P、K和Mg含量在不同梯度样地的月动态变化趋势相似,总体表现为波动变化,秋冬月份高于春夏月份。(4)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凋落物养分含量。Ca与其他元素之间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P、K以及P、Mg之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K、Mg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施肥等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海距离 木麻黄 凋落叶量 基质质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4种污水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倩 林凤莲 +5 位作者 袁锋 潘国营 高倩倩 李键 吴承祯 陈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目的】研究人工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4种污水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方法】用实验室已有的10株菌株,测定不同时间污水重金属浓度及菌株吸附率,并拟合细菌与真菌平均吸附率模型,分析不同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净化能力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人工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4种污水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方法】用实验室已有的10株菌株,测定不同时间污水重金属浓度及菌株吸附率,并拟合细菌与真菌平均吸附率模型,分析不同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①10株高效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Pb^(2+)的吸附率高(H)、中(M)、低(L)范围分别为27.30%~52.27%、32.17%~56.07%、32.17%~56.07%,F_(26)(Aspergillus iizukae)、B_(19)(Bacillus megaterium)分别是高、中低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Cd^(2+)的吸附率范围为29.63%~56.00%(H)、31.03%~58.70%(M)、31.53%~59.23%(L),B_(19)、F_(9)(Westerdykella dispersa)分别是高低、中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Cu^(2+)的吸附率范围为29.03%~55.73%(H)、29.83%~57.73%(M)、35.10%~59.00%(L),F_(25)(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train)是3个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Zn^(2+)的吸附率范围为29.67%~56.73%(H)、31.27%~58.10%(M)、36.00%~60.27%(L),F_(16)(A.niger strain)是3个浓度下的高效菌株。②不同处理时间、污水金属初始浓度和菌株种类均对吸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效果有显著影响,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在低浓度和48 h最优且真菌优于细菌,细菌平均吸附率符合指数函数模型,真菌平均吸附率符合幂函数模型。③微生物吸收阶段的参与度以及分泌物数量可能是影响重金属吸收效果的主要内在机制。【结论】研究结果为城市重金属污水处理系统中高效菌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根际微生物 污水净化 重金属
下载PDF
中亚热带几种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和重要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琴琴 吴承祯 +1 位作者 洪伟 真宝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39-245,共7页
分析中亚热带的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应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测定不同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重要值,分析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群落乔木层、灌木层重要值分... 分析中亚热带的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应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测定不同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重要值,分析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群落乔木层、灌木层重要值分析.结果表明,中亚热带的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阔叶林至针阔混交林至针叶林呈递减趋势;中亚热带的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朝进展演替发展,作为先锋树种的马尾松,将最终被阔叶树种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重要值 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泥石流频发区不同林龄新银合欢土壤抗蚀性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6 位作者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70,共9页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评价模型为Y=-8.691X1+0.054X2+0.700X3-0.425X4-0.189X5-12.511,线性拟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泥石流频发区土壤抗蚀性的后续研究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2000~2012年森林丧失量时空分布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荣青 胡喜生 吴承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以福建省森林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对其2000~2012年森林丧失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森林丧失量从2000~2009年波动上升,2010年出现大幅下降,2011年恢复上升趋势并达到峰值105550.739 hm... 以福建省森林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对其2000~2012年森林丧失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森林丧失量从2000~2009年波动上升,2010年出现大幅下降,2011年恢复上升趋势并达到峰值105550.739 hm2,2012年锐减到41625.811 hm2,但总体上历年丧失量仍呈现上升趋势。(2)福建省森林丧失量在空间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且闽西北的丧失速度明显高于闽东南;在年平均丧失量水平上,闽西北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闽东南则低于平均水平。(3)森林丧失量时空分布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成负相关,即森林丧失量大丧失速度快的地区经济较落后发展较缓慢,反之相对较发达地区发展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森林丧失量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木麻黄和台湾相思苗木混植对生长和营养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金学伟 陈灿 +5 位作者 袁锋 江传阳 陈增焰 陈子川 林晗 吴承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种间竞争对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生长的影响,利用相邻混植和独立盆栽试验测定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两者的种间竞争差异。结果表明,混植对木麻黄树高和根冠比影响显著(P<0.05),但对地径无显著影响(P>0.05)... 为探究种间竞争对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生长的影响,利用相邻混植和独立盆栽试验测定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两者的种间竞争差异。结果表明,混植对木麻黄树高和根冠比影响显著(P<0.05),但对地径无显著影响(P>0.05)。与单植栽培方式相比,混植栽培方式下木麻黄树高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57.28%、20.92%,而根总长、根总表面积以及根总体积分别减少62.67%、51.25%和285.19%;混植对台湾相思树高影响显著(P<0.01),对其地径、根冠比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植栽培方式下,台湾相思树高、地径、总生物量、根总长、根总表面积以及根总体积分别减少119.17%、17.72%、35.75%、11.15%、33.79%和44.62%。根系在磷信号刺激下,仅有台湾相思L4和SA4径级增加;木麻黄叶中Na含量降低81.63%,而P元素和K元素分别增加11.38%、12.30%,根中Na、P、K元素含量分别减少26.17%、28.29%和21.45%。台湾相思叶中Na、K元素含量分别降低6.23%、7.78%,P元素增加7.55%,根中Na、P、K元素含量分别增加24.81%、22.05%、24.53%。木麻黄和台湾相思在混植栽培方式下,均通过改变自身形态或营养成分抑制对方,说明邻株竞争可以改变沿海人工林中植物的适应性和群落结构,也表明植物根系在邻株竞争中存在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结果可为沿海防护林的更新恢复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株竞争 木麻黄 台湾相思 根系
下载PDF
三株茶树根际耐铝细菌的促生性能及Al(Ⅲ)吸附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恒懿 宋萍 +3 位作者 封磊 洪伟 吴承祯 赵希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为探索茶树根际细菌的耐铝和有益生物学特性,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通过检测菌株分泌植物促生物质的能力、平皿促生试验以及Al(Ⅲ)吸附试验,研究了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和对铝离子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 为探索茶树根际细菌的耐铝和有益生物学特性,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通过检测菌株分泌植物促生物质的能力、平皿促生试验以及Al(Ⅲ)吸附试验,研究了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和对铝离子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3株耐铝细菌T3、T6、TJ3,3株茶树根际耐铝细菌显示出较好的植物促生性能,ACC脱氨酶活性在0.090~0.196μM/(mg·min),IAA分泌量最高达14.93 mg/L,3株菌均显示出固氮能力,菌株T3、T6具有较高的产铁载体能力和溶磷能力。菌株T6、TJ3对小麦种子胚根、胚轴的伸长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菌株T6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亦显示出促进作用。Al(Ⅲ)吸附试验表明,菌株T6、TJ3比菌株T3具有更强的Al(Ⅲ)吸附能力,在p H 5.0,温度30℃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16S r DNA分子鉴定显示菌株T3、T6、TJ3分别与Burkholderia anthina、Burkholderia cepacia、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具有最大序列相似性。可见,筛选出的3株茶树根际细菌具有明显的植物促生作用和耐铝、吸铝效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细菌 促生性能 铝吸附 铝耐性 茶树
下载PDF
马尾松林生物量估算系数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锋 陈灿 +3 位作者 夏心慧 刘贺娜 李茂瑾 吴承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7-1566,共10页
收集整理1982—2019年马尾松林生物量文献数据,分析了包括生物量换算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在内的马尾松林生物量估算系数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准确估算马尾松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BCEF、BEF和R的平均... 收集整理1982—2019年马尾松林生物量文献数据,分析了包括生物量换算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在内的马尾松林生物量估算系数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准确估算马尾松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723±0.138 t·m^(-3)、1.390±0.184和0.167±0.024,地域之间存在差异;BCEF、BEF和R均随着林龄(r^(2)=0.329,0.430,0.315)和林分蓄积量(r^(2)=0.513,0.528,0.337)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BCEF、BEF和R均随着平均树高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拟合精度分别为0.370、0.506和0.239;BCEF随着平均胸径的增大逐渐减小(r^(2)=0.306);BEF随着平均胸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r^(2)=0.531);生物量估算系数与气候因子均无明显关系;R随着坡度(r^(2)=0.298),BCEF随着海拔(r^(2)=0.365)的增加先降后增。R随着海拔(r^(2)=0.277)的增加逐渐增大。马尾松生长过程中自然整枝使林分结构产生差异,坡度和海拔对光照、热量和水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生长,从而林分结构和地形因子与生物量估算系数拟合度较高,在应用生物量估算系数估算马尾松生物量时应综合考虑林分结构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估算系数 林分结构 气候 地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